□文/杨振宇
刺嫩芽属于五加科、楤木属植物,多生长在森林、灌丛、林缘路边,在我国分布广泛。作为一种食药两用的野菜,刺嫩芽的营养保健价值较高,因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活血除湿、滋阴补气、健胃利尿、强筋健骨等功效[1]。2004年,楤木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市场上人们对刺嫩芽的需求增加,但自然生产状态下的产量小,为人工栽培、反季节栽培带来机遇。以下针对刺嫩芽反季节栽培技术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刺嫩芽育苗主要分为扦插育苗、种子育苗、营养钵育苗、假植培苗等方法,简要介绍如下。
1.扦插育苗。刺嫩芽可从根系发生根蘖苗,扦插育苗是一种有效方法。一般选择一年生、直径超过0.5厘米、长度超过12厘米的根段,可在春季或秋季扦插,开挖深度为5~10厘米的深沟,根段水平或倾斜放入,上方覆土3~5厘米即可。
2.种子育苗。刺嫩芽的花期是7~8月,果期是9~10月。种子外观和芝麻相似,千粒重约1克,可用来育苗。某种苗场内,采用智能温室对刺嫩芽实生苗进行繁育,早春时节育苗,雨季开始定植,次年冬季采集茎秆,即可实现反季节栽培。实施种子育苗时,果实采收后置于容器内捣碎,加水浸泡,将果肉去除只保留种子并晾干。进入冬季,加入湿润的细沙,至于室外环境中,自然冻藏至少3个月。播种前,将种子从细沙中取出,在温室内自然解冻[2]。
3.营养钵育苗。因刺嫩芽种子小,前期生长速度慢,可采用营养钵育苗加快长势,主要步骤如下:①播种催芽。在育苗盘内播撒种子,每盘用量1克,上方用蛭石覆盖1~2毫米,充分浇水、施用少量复合肥,放在催芽室内,温度保持在26℃。②绿化分苗。种子发芽后,转移到温室内,温度维持在13~26℃。当发出2片真叶时,进行分苗,转移到128穴育苗盘中。③二次移植。分苗后30天,进行二次移植,转移到营养钵中,土质为腐熟肥、深层土2:1混合而成。④通风炼苗。在营养钵中生长30天后,将种苗移出温室,进行通风炼苗,根据水分情况适当浇水。
4.假植培苗。刺嫩芽经过炼苗后,可在雨季定植。但是,考虑到外界环境不利于幼苗生长,可先在土质肥沃的园田地内,按照60厘米×10厘米的间距假植,当幼苗高度达到0.8~1米,在秋季或次年春季再次定植。
随着人工栽培技术的进步,反季节栽培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通过打造温室环境,为刺嫩芽生长提供良好条件,在春节前上市销售。栽培技术要点总结如下。
1.采集茎秆。刺嫩芽属于木本多年生植物,秋季开始休眠,在一定低温环境下才能发芽。采集茎秆应在休眠期之后,一般为11月末、12月初。采集时,要求茎秆直径超过1.5厘米,每根茎秆均留下2个芽苞,且没有发生病虫害。茎秆采集后,不能风干、尽快使用;暂不用于生产的,将枝条集中摆放浇水,上方覆盖稻草或作物秸秆;或者在大雪后将枝条埋在雪中,促使芽苞饱满。
2.确定栽培时间。刺嫩芽茎秆温室内栽培后,12天左右就能萌发,30天左右就能收获,整个收获期约7天。因此,按照销售时间(一般为春节前)倒推,栽培时间应提前40天左右。如果采集的茎秆数量较多,可在春节后再生产一轮,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
3.栽培方法
无基质水插:温室内南北方向作槽,宽度为100厘米、深度为20厘米,四周比地面高出25厘米,相邻畦槽之间作业道宽度为30~40厘米。刺嫩芽茎秆截段,每段长约30厘米,50根捆成一团,竖直放入槽内,顶端保持整齐,密度为800~1000个/平方米。捆扎时,距离顶端2/3,防止发生松散或拥挤。一条畦槽内放满后,浇水10~15厘米,喷洒多菌灵800~1000倍液、赤霉素100毫克/千克,用药量总计300毫升/平方米。最后扣上拱棚,维持棚内的温湿度,促进嫩芽健康生长。
有基质畦插:温室内南北方向作畦床,宽度为100~120厘米,深度为20厘米,相邻畦槽之间作业道宽度为30~40厘米。在畦床底部铺设农用地膜,上铺厚度为20厘米的基质(例如河沙+炉渣、蛭石+木屑等);基质铺好后,在畦床上打孔,按照20个/平方米控制,深度要刺穿地膜,满足渗水条件并浇水。刺嫩芽茎秆截段,每段长约15~20厘米,距顶芽2厘米处45°角斜剪。在基质中放入插条,深度12~15厘米,密度为500~800个/平方米。最后浇水,喷洒多菌灵800~1000倍液、赤霉素100毫克/千克。
4.日常管理
水肥管理:当芽出齐后10天,喷洒磷酸二氢钾500倍液、赤霉素(920)1000倍液,及时补充养分,增强抗病能力。水插法每3天换水一次,畦插法每3天浇水一次,直至收获完成。
温湿度控制:生长前期,温室内温度控制在5~25℃之间,平均温度为20℃;湿度为70%~80%。生长后期,可适当减小湿度,或在上午揭开膜2小时晾晒。
病虫害防治:刺嫩芽本身具有一定的抗病虫能力,因此病虫害较少。病害方面,针对茎干皮层腐烂,应控制水温,及时换水,将腐烂部分整捆去除;针对嫩芽腐烂病,应对温室和用具进行熏蒸、消毒、清洗。虫害方面,针对蓟马虫,可喷洒噻虫嗪800倍液;针对蚜虫,可喷洒吡虫啉2000~2500倍液[3]。
以有基质畦插法为例,刺嫩芽反季节栽培时的注意事项如下。
1.科学处理茎秆。刺嫩芽茎秆直径要超过1.5厘米,每段长约15~20厘米,且具有饱满的芽苞。切段使用的工具有菜刀、电锯、果树剪等,在距离顶芽2厘米处45°角斜剪。如此处理,一方面茎段两边均是斜茬,方便扦插进入基质中;另一方面浇水后上部斜面没有水珠,可避免腐烂发霉。
2.合理配置基质。常用基质有阔叶树木屑、珍珠岩粉、石棉。以阔叶树木屑为例,优点是含水量高、保温性能好;缺点是不宜重复使用,否则易造成木屑腐烂。因此,阔叶树木屑每年均要重新采购。
3.加强收获管理。当刺嫩芽长度达到10厘米即可收获,收获前1天揭开膜晾晒,降低芽中的含水量,延长保存时间[4]。采收时,使用剪刀从根部切下,注意不要触碰到相邻植株;及时清除收获后的茎秆并扣膜,以便下次继续采收。
综上所述,刺嫩芽有多种育苗方法,人工反季节栽培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实际生产中,科学处理茎秆、合理配置基质、加强收获管理,能提高刺嫩芽的产量和品质,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