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贤康(安徽省潜山市林业局森林防火预防宣教中心 安徽 潜山 246300)
毛竹别称“楠竹”,是一种生长周期短、繁殖能力强、产量高的竹,其竹笋和成竹都具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可用于制作家具、制造编织材料和修缮房屋等[1]。毛竹种植过程中需掌握科学合理的技术,才有利于毛竹获得丰产。
16~21℃是毛竹生长的最适温度。毛竹种植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810~1510 mm,且土壤偏酸性、海拔不超过810 m[2]。安徽省潜山市符合上述条件,因此能够实现毛竹的大面积种植。安徽省潜山市森林覆盖率高达66.84%,而毛竹林的占地面积达到7333.33 hm2,占森林总面积的6.3%。
2.1.1 林地选择毛竹的根系特点为集中分布,且多侧根须。最适合毛竹生长的土壤应当具有0.5 m的土层,并且富含多种矿物质,蓄水能力相对较好。需要注意的是,污染的土壤不能用于毛竹种植。毛竹能够耐受的土壤酸度有限,酸性过大的土壤也不能用于毛竹种植。除此之外,土壤中的石砾含量应当较少,且坡度不宜过大,以免对毛竹的根系发育造成阻碍。
2.1.2 整地挖穴整地工作应提前两个月进行。机械整地的方式适用于坡度较缓的地形。整地之后应当开挖树穴,长约1 m,宽0.5~0.6 m,深度应当控制在0.4~0.5 m。若坡度相对较大,也可以采取块状或带状方式进行整地。在实行带状整地时,应将带宽控制在2 m左右。带应当平行于等高线,并且两个相邻的带之间预留1~2 m的空间。在挖树穴的过程中,应及时清理土壤中的杂质,在穴底部铺表层土,施入底肥,并搅拌均匀。
植株密度最好控制在45~60株/m2,并且株行距应为3 m×4 m。
2.3.1 播种育苗首先,将毛竹种子浸入0.4%高锰酸钾溶液中消毒。其次,将种子自然晾干。
挖播种沟,长1.50 m,宽0.30 m,深0.11 m,之后将复合肥填入其中。每条播种沟挖6个播种穴,穴距控制在0.20 m左右,每个播种穴内放12~16粒毛竹种子。播后覆土,盖草淋水。播种量应控制在2.5 kg/667 m2。
种子发芽后,应及时对土壤进行松土、除草与灌溉。若遭遇强降雨,注意排涝。
2.3.2 分株移植育苗应用分株移植育苗方式时,应保证毛竹成苗的年龄不超过1年,每次移植的毛竹成苗不超过4株。将毛竹苗移植到苗床上,注意不能损伤毛竹根系。毛竹苗的株行距控制在40 cm×40 cm[3]。一年后,再采取分蘖苗埋压方法提升毛竹的生长速率。一般情况下,2年之内毛竹便能够成林。
毛竹的最佳造林时间为12月至翌年2月,可获得较好成林效果。
2.5.1 竹苗造林用于竹苗造林的毛竹苗应保证胸径在2 cm左右,生长周期不超过2年。先将苗挖出,注意保护根系,对毛竹主枝以外的多余枝叶进行修剪,然后将小苗分为5~6株一把的小组,将其放置到种植沟中,保持根系舒展,并覆盖约8 cm厚的土壤,最后在表层覆盖松土。
2.5.2 埋鞭造林选笔直、健康竹鞭,切成1 m长的小段。埋鞭时应当保持竹鞭水平放置,埋后覆土,土层厚度应控制在0.16 m左右。
2.6.1 除草松土在毛竹的抚育管理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是除草和松土。每年除草松土3次,随时监控土壤的pH值。及时除草松土能够避免土壤内水分流失,且能够减小灌木和藤蔓对毛竹生长的影响。
2.6.2 施肥毛竹喜好弱酸性环境,因此应当避免使用磷肥或碱性肥,最佳施肥用料是天然肥,如粪肥和堆肥等。施肥量应控制在750 kg/hm2,在春季进行施肥。常用的施肥方式为撒扬施肥和松土施肥。若选择后者,应注意保护毛竹根系,不要在松土的过程中造成根系损伤。
枯梢病常发生于7月,主要侵害当年新毛竹的侧枝和新枝。患病毛竹的主梢或枝条会出现棕红色的小斑点,进而扩大成梭形或者舌状,颜色也会逐步加深。随着病情发展,色斑以上的枝叶逐渐萎缩,最终导致竹叶变黄枯萎凋零、竹梢枯死,枯死的毛竹不能再萌生新枝。
防治枯梢病的原则是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性治疗病区毛竹。严格控制疫区的毛竹流动,将病株烧毁,对疫区进行预防性喷药。使用药物主要为甲基托布津70%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翌年5月下旬至6月中旬,即幼竹的展枝放叶期,应当每隔10 d对植株喷施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次,每3次为一个周期。上述药液可以用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代替。
锈病多发生在毛竹基底部或者中下部,偶尔可见于较小的竹枝。锈病常发生于每年的冬季和夏季,患病竹竿上有锈黄色病斑,并逐渐蔓延,严重者可致整个竹园。造成毛竹成竹和竹笋的产量明显下降。防治的有效方式为提升抚育管理效率、清除严重病株,并在3月底之前采用人工方式去除菌斑。
在安徽省潜山市,有效开展毛竹种植技术研究能全面提高竹产业经济效益。作为技术人员,要深入工作实际,结合具体种植区域,科学地开展技术研究与指导,从而全面提高毛竹种植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