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林华,丁 娜,周 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浙江杭州 310016
孕产期分为孕前、孕期、分娩期和产褥期四个时期,通过对这四个时期妇女的健康保健,能有效实现高质量的受孕,降低孕妇、产妇和新生儿病死率,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保障母婴健康。“互联网+”背景下,以供给为导向的孕妇及产妇保健模式正逐渐被以需求为导向的“互联网+”保健模式所代替,基于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孕妇及产妇健康管理类APP作为一种eHealth(电子健康)的表现形式,与传统健康教育相比,因其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便于携带、信息量大、成本低等特点获得了广泛的应用[1-3]。但此类APP也存在个人信息泄露、内容准确性存疑及更新不及时等问题。因此,本文就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的国内外应用现状、积极作用、问题及建议进行综述,旨在提高孕产妇自我管理水平。
目前国外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产品作为一种通过手机下载就可以进行健康管理的便捷方式,在国外孕妇及产妇中已广泛应用。Osma等[4]调查了孕妇和产妇对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的需求,90%受访者通过互联网搜索了围生期健康教育内容,57%受访者下载了孕产期智能健康管理APP,27%受访者已经为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付款。国内市场上主流的孕产期智能健康管理APP分为两类:一类是依托医院产生的免费健康教育衍生产品,如浙江省妇幼保健院推出的“掌上孕妇学校”[5]、杭州市妇幼保健院的《母子健康手册》[6]等。此类APP以专业的孕产期健康宣教内容为主,医院将孕妇分娩前、分娩后需要掌握的健康知识以视频、文字的形式分类存储在APP中,方便孕妇反复观看学习,该类APP还有产检提醒、产检数据整合、网上问诊、孕妈交流等功能。孕妇及产妇通过在医院就诊,绑定该医院推出的孕产期智能健康管理APP,在该APP上了解孕产期健康知识。另一类是公司开发的商业产品,这类APP在推广期各项功能免费使用,推广期结束后针对课程内容采取付费授课。这类APP的功能全面,包括记录月经周期、预测排卵期、提醒备孕注意事项、设置产检时刻表、推送各阶段健康宣教内容、跟踪和管理孕期体质量变化、设立孕妈交流平台、计数胎动、监测宫缩等功能,但该类APP内含大量广告,包括产品推荐、家政服务、私立医院介绍等。总而言之,依托医院产生的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帮助医院内就诊的孕妇及产妇获取专业知识。当孕妇及产妇无法在医院类APP中找到想要的功能及服务时,会下载商业类APP作为补充。商业类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功能全面,用户面向所有育龄女性。这两类APP各自独立,又互为补充。
王芳等[5]研究发现,国内传统孕产期健康教育形式以“孕妇学校”为代表,该形式采取固定时间、固定授课地点和集中授课的方式单向传授,存在缺乏针对性、实践和参与困难等问题。而以移动互联网终端为载体的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采取网上公开授课的方式,能够让孕妇及家属通过该APP更便捷地了解孕妇学校的课程安排、课程介绍,同时让不能到课的孕妇通过软件自带的孕期知识速查等进行远程学习,扩大孕妇学校服务受众及时间。
因孕妇和产妇体内高激素水平,容易产生郁闷、烦恼、愤怒、焦虑、自卑、沮丧、悲哀和绝望等负面情绪。研究显示,大约10%的母亲在妊娠期间患有抑郁症[7]。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指南建议向所有育龄妇女提供与精神卫生有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有利于尽早识别和干预,对减少产前和产后抑郁有重要作用[8]。通过APP的线上交流平台,医务人员可尽早掌握孕妇和产妇心理活动并排解其负面情绪。Lee等[9]进行了一次系统评价,强调移动医疗改善产前及产后抑郁症的方式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也是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新加坡国立大学研发的“Home-but not Alone”APP,内容包括用户通讯、健康教育、新手父母自我效能感调查、线上助产士咨询等,通过视频与照片等丰富的教育形式教会产妇如何正确哺乳、乳房护理等,提高产妇育儿信心和育儿满意度,缓解自身不良情绪[10]。有研究显示,移动医疗能提供足够的健康教育支持,满足新父母的需求,从而增强新父母的自我效能和产后安全感[11-12]。Danbjorg等[13]设计的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有线上问诊功能,孕妇和产妇使用后,消除在出院后难以再次联系产科医务人员的障碍,获得及时的信息和指导,减轻其焦虑情绪。这提示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健康教育功能,可使孕妇和产妇获取相关知识,增加自我护理能力;同时,线上通讯功能加强了医护患之间沟通,使医护人员快速掌握孕妇、产妇的心理活动,对不良情绪给予快速干预,从而缓解孕妇和产妇不良情绪。
一家三级医院(比利时根特)的成本效益分析模型预测,通过在高危妊娠中引入家庭移动医疗监测,可以降低每年145 822欧元的成本[14]。O’brien等[15]认为,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能减少孕妇的门诊就诊率及住院率。Tripp等[16]发现,通过智能手机提供的互动和个性化信息可以减少孕妇及产妇对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依赖。吴倩岚等[17]认为,移动医疗APP在妇幼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架起了医患沟通的桥梁,重塑了服务流程,提升了服务质量,改善了行业形象,降低了医疗沟通成本,减少医闹等带来的经济损失。这提示医院可以通过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向孕妇、产妇进行健康指导,节约人力资本,同时方便孕妇和产妇随时随地地学习,进而降低医疗成本。
陈青林等[18]研究发现,通过“康复助手APP”软件的线上健康教育功能,剖宫产围手术期产妇的自我监护功能得到显著提高。邱晓昀等[6]研究发现,APP版《母子健康手册》的使用有效提高了孕妇孕期保健、自我监护、母乳喂养、顺产优势、新生儿护理5个方面的母婴健康素养及孕妇的规范产检依从性、阴道分娩率。提示医务人员及信息技术人员可以通过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丰富教育内容、教育形式,从而进一步提升孕妇和产妇自我管理能力。
孕妇和产妇自觉参与围生期的自我管理可提高护理质量和自身安全。Goetz等[19]研究发现,30%女性认为医生没有花足够的时间进行直接的医患互动,甚至没有参与他们的问题讨论。这一行为导致孕妇、产妇自我管理参与度下降。有研究表明,互联网医疗平台具有促进患者参与的巨大潜力[20]。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可通过个性化排版,将视频、语音、图片和文字形式巧妙融入模块化的健康宣教中,提高孕妇、产妇的使用效率;平台互动功能可帮助孕妇和产妇随时提问随时解决,提高了APP访问者的情感体验,有利于提升孕妇和产妇的参与度。
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使用率的不断增加,伴随而来的是对其网络资源真实性和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关注[19]。互联网医疗的广泛运用涉及大量健康数据,一旦发生泄露将对移动医疗产业发展、个人信息安全等问题带来严重不良影响[21]。目前我国移动医疗行业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移动医疗APP准入门槛低,市场混乱。2014年,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下发了《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但用户在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上获得的处方建议没有明确的法律规范,一旦出现误诊或用药问题,患者将面临维权困境,很难找到责任主体[22]。在欧洲法律的框架内,移动医疗保健同时是一个医疗保健服务和信息服务,并有相应的立法[23]。英国国家卫生署及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均发布了相应的移动医疗推荐指南[24]。因此,建议我国相关部门加快立法,提升监管力度。同时,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开发团队应提高信息安全意识,加强APP信息防护等级,持续升级监护。
互联网医疗已被证明是有效的,但在应用程序商店中冠以健康医疗名义的应用程序众多,这些应用程序信息质量较难评估[25]。大多数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在信息来源和隐私政策方面都不透明[26]。我国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主要包含两种类型: 一种是由传统医疗系统结合自身优势打造的APP,这种类型的APP 不仅包括线下医疗的挂号预约、查看检验报告和网上门诊,还有各医疗科室的健康教育和在线答疑,可视作传统医疗在智能移动终端的延伸或推广,此类APP医疗保健内容有时缺乏时效性,但可保障真实性;另一种是由第三方机构开发的综合性的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 平台, 孕妇和产妇可在平台上交流分享妊娠和育儿经验心得,但此类APP缺乏规范化管理,医疗内容质量参差不齐,不同产品之间缺乏兼容性,对健康、疾病的评价标准也不同,设计方法也不尽相同[27],易误导孕妇和产妇。交流平台由于医务人员不足,不能及时处理孕妇、产妇在APP上发布的众多留言[5]。一些临床医生承认他们对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的熟悉程度和技能不足,限制了他们对移动医疗可以改变围生期护理模式的理解[28]。部分临床医生认为孕产妇移动医疗是一种额外的并行服务,而不是孕产期保健模型中的一部分[ 28]。这都导致该类APP内容缺乏时效性,内容陈旧落后,不符合互联网快速传播理念,不利于APP推广和发展。因此,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应以高品质、个性化的健康教育作为核心竞争力,将技术导向型产品转变为需求导向型产品,而不是脱离现实需求,追求“新功能、新体验”。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负责人员不仅需要及时更新医学信息,更需要在众多信息中甄别出真实、有效的内容。健康教育内容必须以医学指南为基础,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当下新观点,并根据用户反馈和需求,扩展相应模块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当前的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在运行过程中,体现的是“大而全”的服务理念,没有对围生期的每个阶段侧重点以时间轴来推送。而是将所有信息存储在APP内,根据孕妇、产妇的搜索点击进行浏览。在孕期保健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逐步形成 “APP整合内容+APP引导流量+APP稳定读者”的综合运营模式[29]。互联网技术人员需要整合用户使用APP的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对这些数据进行进一步地梳理和分析,准确把握用户的偏好,在精准定位的基础上,有选择性地向目标孕妇推送医疗信息,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改变传统医疗APP“大而全”的服务理念。医疗机构应结合医院内孕期检查数据,开发根据孕妇血糖、体质量、血压、睡眠、胎动等筛查出高危孕妇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该APP监测到数据异常后及时向主管医生推送结果,由医生诊断后与孕妇共同制定相应的管理计划,并监督计划执行,增加孕妇在妊娠期的主导地位,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目前,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开发资金来源分两种:以医疗机构为依托的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开发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拨款和医疗收入,有较稳定的资金来源,但因APP非盈利性质,没有内置广告和收费阅读区,政府财政拨款及医疗收入分配有限,无法调动所有相关人员积极性,APP软件更新及内容更新迟缓。由第三方开发的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通过免费下载、免费阅读向孕妇和产妇推广,并以内置广告和付费阅读的盈利模式维持APP的运营[30-31]。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由于目前仍处于用户阅读习惯的培养阶段,多数APP为免费阅读下载,在运行的初始阶段受到用户欢迎。然而,在经历短暂繁荣之后,大部分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面临用户增长乏力、热情减退、点击量下降、活跃度降低的被动处境,许多APP运营商的前期投资无法挽回,势必会影响软件的开发和完善。因此,建议政府重视线上健康教育,加大对健康管理类APP的扶持和经费投入,培养用户的收费阅读习惯,让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有序发展。
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虽存在缺乏监管、缺少个性化服务、内容准确性存疑、内容更新不及时等问题,但较好地解决了传统孕产期保健模式中场地受限、耗费时间、参与困难、缺乏实践等难题,具有方便获取信息、护患交流方便、缓解孕妇和产妇不良情绪、降低医疗成本、减轻临床压力、提高健康宣教质量等优点,改革了孕产期保健模式。本文针对孕产期健康管理类APP普遍存在的问题,从完善监管体系、保障内容真实性和及时性、丰富展现形式、提供个性化服务和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方面提出改善措施,以期为更好地在国内开展孕产妇保健移动医疗服务提供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