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沫霖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终端用能大幅进行清洁替代。终端用能清洁替代不仅减少了终端化石能源消费,同时还促进消纳供应侧新能源替代转化而成的电能或者氢能。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文件中,鼓励电力、天然气替代煤炭,要求不断提高风能、太阳能、氢能等新能源消费占比,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结合终端用能清洁替代的补贴可持续性问题、技术研发问题、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以及终端清洁替代发展趋势,有六方面政策有待加强。
一是在规划方面,以实现“双碳”为目标,统筹绿色发展、电力保障与成本可接受的关系,坚持终端用能“宜煤则煤、宜电则电、宜气则气、宜可再生能源则可再生能源”原则,因地制宜、科学合理制定终端多种能源高效协同发展规划,将终端能源清洁替代及相关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能源发展规划、节能减排方案等,并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发展规划有效衔接。
二是在因地制宜制定产业补贴方面,充分考虑各地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及自然条件、能源电力供应保障情况等因素,制定设备购置补贴或者能源消费补贴,有序推进清洁替代。根据技术成熟度、经济性的变化情况,形成差异化的补贴降低方案。建议在推广应用环节对前期投资大、运行成本较高、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清洁替代产品或项目实施补贴,加快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步伐,带动全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三是在强化环保标准约束方面,细化环保类引导政策的指标体系及奖惩措施,严格生态环保监管执法,发挥环保考核倒逼作用。健全大气排放标准体系,修订完善各类工业窑(锅)炉环保及能耗标准,优化提升清洁供暖标准和交通领域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出台具体的港口污染物排放监测、控制手段要求以及相关奖惩措施。
四是在技术研发与示范方面,对高效热泵、纯电动船、电动汽车、储能、高温电锅炉、蓄热电窑炉等新技术的研发在贷款、税收等方面给予支持,促进清洁替代新技术、新装备加快攻关。支持关键技术示范应用,包括新能源汽车超级充电技术,和大型纯电动农业耕种设备等。
五是在市场机制方面,建立绿色电力交易与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挂钩机制,推广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市场化用户通过购买绿色电力或绿证完成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推动将需求侧可调节资源纳入电力电量平衡,充分发挥分时电价作用,释放需求侧资源,促进电力供需平衡和促进新能源消纳的价值。建立替代项目低碳化认证体系,支持开展替代项目碳排量备案和参与碳市场交易,基于环保效益变现促进提高替代项目经济性。
六是在金融政策方面,建立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的投融资模式,充分发挥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作用,鼓励发展支持重点领域建设的投资基金,支持重点领域清洁替代项目开展股权和债权融资,采用PPP 等模式,创新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各银行业金融机构针对清洁替代项目建立绿色信贷服务体系,探索创新信贷服务,为替代项目单位提供低息贷款等优惠。(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