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

2022-11-25 05:58:45李海艳
花卉 2022年4期
关键词:管养生物防治园林植物

李海艳

(新泰市城市管理服务中心,山东 新泰 271200)

0 引言

园林工程建设具有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能为人们提供一个绿色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然而在园林工程管养过程中,病虫害问题的发生给园林植物带来严重的影响和危害,不仅导致植物生长质量大打折扣,同时也影响了其观赏价值和环保作用。目前,我国园林管养单位高度重视病虫害问题的无公害化防治,并积极运用生物技术来提高病虫害问题的防治效果。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营,就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展开全面探讨和研究,希望能够推动我国园林管养领域的科学可持续发展。

1 生物防治技术概述

生物技术是一种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通过与其他科学进行关联而延伸出的一种现代化技术手段,其中包含了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等多方面内容。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领域,生物技术既可以从广义上对其进行理解,同时也能够从狭义上对其进行解释。广义的生物技术是指利用一切生物手段进行病虫害的预防和治理,而狭义则是使用有害微生物或免疫机制来实现病虫害的防治。伴随着人们生态环保理念的不断强化,传统化学农药病虫害防治手段已不再适应新时期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需求,因此生物技术的应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而相关研究与创新工作也在积极有效推进。

除此之外,相比传统化学农药病虫害防治方法,生物防治技术还具备一次投入长期有效的应用优势。众所周知,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的发生一般由外界病源入侵形成,而生物技术则更加注重园林植物对于病虫害问题的预防能力,例如在园林内培养完善的生物链,如病虫天敌、微生物、菌类等,能够有效抑制各类病虫害问题的发生,进而大大降低园林管养单位关于病虫害问题防治工作的强度与难度。

2 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中的作用

2.1 保障植物生长健康

在植物生长过程中,病虫害的出现是一种十分常见的自然现象,是地球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然而从人类社会角度出发,园林工程内植物与自然条件下森林树木存在本质性差异,并且在基础的生态环境保护功能基础上还肩负着为人类提供健康舒适休闲娱乐场所的作用。病虫害的发生抑制园林植物的生长,甚至导致植物大片枯萎和死亡。在此背景下,保障园林植物不被病虫害影响是全面发挥园林工程价值作用的必要基础。生物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各类病虫害进行科学有效的预防和治理,从而保障植物生长过程的稳定性,由此也为园林工程社会服务职能的发挥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2.2 保障生态环境质量

园林工程建设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改善城市周边生态环境质量,从而为居民创造一个更加绿色健康的生活环境。一直以来,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主要采用传统化学农药的方式加以开展,而这种病虫害防治方法一方面会直接造成周边空气中化学药剂成分的增加,进而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另一方面,化学农药喷施后也会在树木与病虫体内残留大量的化学成分,虽然取得了阶段性的防治效果,但同时也会导致植物受到污染以及病虫害耐药性的增强。基于此,采用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则能够有效规避生态环境污染以及病虫害耐药性提升的问题,由此推动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全面提升。

2.3 推动园林领域发展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生活环境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绿化面积相对稀少的城市加强林业工程建设的呼声越来越高。林业工程建设一方面推动了城市生态环境治理的改善与提升,另一方面也为城市居民创造一个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植物病虫害是危害园林工程价值与作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外来植物种类越来越多的情况下,病虫害防治工作也面临更加沉重的压力。生物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规避传统病虫害防治方法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同时这种防治方法还能够具有较强的作用时间,从而大大提高了园林工程运行管理水平,同时也为我国园林领域建设发展提供了清晰的发展方向。

3 园林植物病虫害中的生物防治技术

3.1 天敌防治技术

天敌防治技术是基于地球生态系统生物链理论发展而来的生物防治技术,也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以虫治虫”。具体而言,造成园林植物病虫害的害虫在大自然中同样具有许多天敌,例如七星瓢虫能够抑制蚜虫问题,而鸟类则能够捕食园林植物上的害虫。天敌防治技术的应用,本质上讲能够从源头上对树木病虫害进行抑制和消除,从而保障园林植物的健康稳定生长。然而由于生物生存对于周边生态环境影响是十分复杂和深远的,因此在天敌防治技术应用时需要对“天敌”品种加以科学选择,并在具体应用上需要做到以下3 个方面内容:①根据病虫害特征选择一种相对“安全”的天敌,不能在天敌消除病虫害的同时也对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带来影响。②保障天敌数量处于优势,能够有效消除和抑制病虫害问题的发展与蔓延。③注重天敌的保护。由于园林工程与周边生态系统息息相关,因此天敌防治技术在应用时会受到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因此还需要对病虫天敌给予有效的保护。

3.2 菌类防治技术

所谓菌类防治技术,是指采用原病菌或微生物等生物进行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其原理为通过原病菌或微生物能够“寄生”于植物病虫害体内,进而实现病虫害的杀灭和消除。从生物学角度来看,菌类防治技术具有十分理想的发展应用前景,而其病虫害防治效率和效果也十分理想。在菌类防治技术应用时,需要做到以下3 个方面控制管理工作:①不同病虫害的寄生原病菌或微生物存在巨大差异,在采用该防治技术时需要根据病虫害类型选择相匹配的原病菌或微生物。②部分病原菌和微生物不仅对园林植物病虫害有极强的抑制效果,同时也会对周期环境内其他物种带来影响,因此在菌类防治技术应用时还要做到菌类危害性的“最小化”与“可控化”,从而保障园林工程环境内的稳定与平衡。③为进一步提高菌类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在具体应用时还需要对菌类应用方式和应用时间进行有效把控,例如采用喷雾或土壤施菌的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

3.3 信息素诱杀防治技术

通过生物学知识我们得知,昆虫在繁衍阶段会产生一种独特的信息素,而这种信息素对于昆虫的吸引作用则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了发展思路。信息素诱杀技术是通过人工合成信息素的方式使病虫害大量汇集,并由此对其进行集中杀灭。例如通过人工合成雌性害虫的信息素能够短时间内大量消灭雄性害虫,这时便会导致病虫无法进行繁衍和扩散,进而实现病虫害防治的作用与效果。值得注意的是,信息素诱杀技术虽然具备理想的应用效果,但由于该技术具有成本高、技术复杂的特征,因此在应用上仍相对较少。然而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愈加重要的今天,信息素诱杀防治技术必将在后续的研究工作中实现创新与进步,从而更加简单高效应用到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

3.4 生物农药防治技术

在过往的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中,化学农药是最为常见的应用方式,但在生态环保理念下这种方式必然无法满足时代发展需求。生物农药是一种以生物学为基础,利用生物活体或代谢产物制成的药剂对病虫害进行杀灭和抑制。从应用效果来看,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具有见效快、无污染、无残留等应用优势,因此其使用不会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进一步的影响和危害,这无疑贴合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要求。目前,生物农药防治技术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同时该领域也实现了较大的成绩与突破,由此也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绿色无公害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3.5 抗病虫害品种培育

在生物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不仅仅局限于病虫害问题的直接杀灭与处理,同时也涉及了抗病虫害品种的培育。具体而言,人们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分子技术等先进的生物技术能够对植物的品种进行改良,如此不仅能够提高其生长速率和质量,同时对于病虫害问题也有极强的抵抗能力。与此同时,病虫害植物品种培育又是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需要对树木进行不断的试验与培育才能获取理想的优良植株。基于此,在园林工程建设环节需要施工建设单位积极引进抗病虫害能力较强的植物品种,从而从整体上提升园林植物的病虫害抵抗能力。

4 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原则

4.1 生态性原则

本质上讲,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是基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延伸而来,因此在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时首先要坚持生态性原则。也就是说,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是围绕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服务,同时也要选择科学合理的生物防治技术来规避不合理防治技术造成的整个生态环境系统平衡性破坏。由此可见,园林工程管养部门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选择时应当将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基础的出发点。

4.2 控制性原则

一般情况下,园林植物病虫害问题的蔓延扩散速度相对较快,如果不能对其加以妥善的有效处理则会导致病虫害问题的扩大化,进而带来更加沉重的影响与损失。控制性原则是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重要选择之一,其要求在于最佳时期内完成植物病虫害的有效杀灭与控制,从而保障园林工程的健康与安全。具体而言,园林工程管养单位应当根据病虫害情况选择科学合理的生物防治技术,从而在短时间内完成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和处理。

4.3 经济性原则

对于园林工程管养单位而言,工程养护管理资金总额是固定不变的,病虫害防治虽然是园林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而其他方面管理工作同样需要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实现理想的效果。与此同时,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当前应用成本较高,由此也进一步加大了园林工程管养单位的经济压力。基于此,在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时还要坚持经济性原则,即选择最为经济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与方法,由此在实现理想的防治效果时还能减轻管养单位的经济压力。

5 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现状

5.1 园林管养部门缺乏生物防治意识

目前,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园林工程建设数量与规模也实现了大幅提升。然而在园林工程投入运行管养阶段后,相关管养单位并不能科学合理的应用生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具体而言,大多数园林工程管养单位仍停留于传统管理模式方法中,缺乏现代化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理念。与此同时,园林工程管养单位对于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价值与作用缺乏正确认识,由此也就无法推进相关生物防治技术的科学合理应用。

5.2 园林管养部门缺乏足够资金支持

新形势下,社会层面对于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绿色无公害化转变呼声越来越高,但当前园林工程管养单位在相关资金支持上并未得到有效的匹配与强化,从而制约了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效果。具体而言,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需要投入足够的专项资金,例如天敌、菌类防治技术一次性投入相对较大,而往往年度的病虫害防治预算无法达到相关资金需求。此外,生物防治技术对于养护管理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而管理人员专业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支持。

5.3 生物防治技术推广速度相对缓慢

从技术应用角度来看,虽然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具有十分理想的应用效果和发展前景,但受制于客观因素的影响,生物防治技术在推广上仍面临诸多障碍。具体而言,生物防治技术相比传统的化学农药防治技术在操作难度上要求更高,甚至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组织落实相关工作。另外,植物病虫害防治技术主要应用于大型园林工程中,而对于以下中小型园林工程则由于缺乏行之有效的推广而存在应用较少的问题。

5.4 病虫害生物防治管理制度体系缺失

就目前发展而言,许多园林管养单位尚未构建一套科学完善的病虫害生物防治管理制度体系,由此无法系统高效的发挥生物防治技术的价值与作用。一方面,园林管养单位由于病虫害生物防治应用管理制度的缺失,使得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中缺乏主动意识,大多在植物病虫害发生后才注重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因此无论在病虫害防治效果与防治成本上均不够理想。另一方面,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时也存在缺乏技术监管,使得工作人员无法严格落实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标准和要求,由此也进一步降低了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作用和效果。

6 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水平的有效策略

6.1 强化管养单位病虫害生物防治理念

新时代背景下,园林工程运行管理应当迈向现代化转型与进步,从而进一步提高园林工程的社会服务职能。病虫害防治是一项影响十分深远的园林工程养护管理内容,在相关工作落实过程中,园林管养单位首先要树立一个科学现代化的病虫害防治理念。具体而言,园林管养单位首先要正确认识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价值和优势,如此才能将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作为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方式方法。其次,园林工程管养单位还要积极寻求病虫害生物防治模式方法的构建,例如推动其制度化和专业化发展,从而进一步提高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水平和效果。

6.2 加大管养单位病虫害防治投入力度

对于园林工程管养单位而言,资金投入力度的强化是保障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基础条件。基于此,针对当前生物防治技术应用中面临的资金问题,首先政府部门要就病虫害生物防治方面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生物防治技术往往初次投入金额相对较高,但由于这种病虫害防治模式具有持续时间长、效果好的特点,后续的养护管理成本则相对较低,因此政府部门可在初次使用生物防治技术时可适当的提高专项资金额度。其次,园林绿化部门还要注重生物防治技术人才的投入,可设置专门的园林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办公室,由此指导下属管养单位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

6.3 加快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推广应用

为满足新时期园林工程植物病害处的防治工作需求,园林绿化部门还要高度重视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首先,园林绿化单位要强化中小园林工程中生物防治技术的普及和应用,可根据工程具体情况和实际需求选择经济适用的生物防治技术,从而达到理想的应用效果。其次,园林绿化部门要积极推动园林工程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的制度化建设,对于各类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制定精细全面的技术标准和操作要求,从而指导管养单位更加科学合理的落实技术应用,并由此促进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绿色无公害化转变。

6.4 完善病虫害生物防治管理制度体系

新形势下,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病虫害防治中的应用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而相关管养部门也在积极探索生物防治技术的应用的模式与方法。具体而言,园林管养单位应当根据生物防治技术的优势与特征制定系统完善的生物防治技术应用制度,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理念,将预防性生物防治工作作为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核心部分,从而更加科学合理应用生物防治技术。其次,园林管养单位还要加强生物防治技术应用的监管,一方面对园林植物内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另一方面则对管理人员工作质量和技术应用进行有效的监管,并推行责任制等管理方法,从而确保生物防治技术在园林植物病虫还防治工作中得到更高的应用。

7 结论

综上所述,生物防治技术是未来园林工程领域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的重要发展趋势,能够促进我国园林工程运行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目前,我国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已取得了长足发展与进步,相关理论研究和技术实践也愈加成熟,因此如何推进生物防治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成为备受关注的重要话题。笔者认为,园林工程管养部门必须树立现代化生物防治技术理念,同时在资金投入和技术推广上给予足够的强化与支持,如此才能实现我国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的绿色无公害化转变。

猜你喜欢
管养生物防治园林植物
基于BIM的高速公路建管养一体化平台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探究
植物内生菌在植物病害中的生物防治
湖北农机化(2020年4期)2020-07-24 09:07:16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34
浅谈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2
园林植物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现代园艺(2018年3期)2018-02-10 05:18:42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
现代园艺(2017年13期)2018-01-19 02:28:39
顺了——江西省理顺15.6万公里公路管养事权
中国公路(2017年7期)2017-07-24 13:56:05
桥隧管养新理念(隧道篇)
中国公路(2017年13期)2017-02-06 03:16:28
二维码在机电设备管养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