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宇 张梦瑶
(天津大学 天津 300350)
《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第一个纲领性文献,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也是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形成的标志。“思想政治教育即一定的阶级或政党为将自己所倡导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们广泛接受的意识形态,引导人们形成相应的思想政治素质而自觉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1]2从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生学视角来看,工人组织为无产阶级、发动政治革命成为统治阶级、进行社会主义国家建设是革命运动所需的三个环节,而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是工人组织为无产阶级的重要环节。工人只有明确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统治阶级的实质、自身的力量和科学指导思想的重要性才能逐步上升为无产阶级,实现从“自在阶级”到“自为阶级”的转变。
马克思恩格斯在《宣言》开篇就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400,“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势代替了旧的”[2]401。因此,资本主义社会同样是阶级统治的社会,是作为历史的特殊阶段而存在的。这表明,对工人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使工人认识到资产阶级和无产者的“敌对和对立”[2]434,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实质是阶级统治。
对无产者来说,资产阶级所宣称的自由平等是虚假的。在资产阶级革命运动中,各国资产阶级为了对抗封建神学必须联合为更广泛的组织力量。为此,它向联合起来的各群体宣称将会遵循自由的原则建立平等的国家。然而,这样的国家仅适用于资产阶级内部。早在《莱茵报》时期,马克思就意识到国家是维护资产阶级私人利益的工具。资本主义的快速发展加剧了农民生活的贫苦,农民不断破产或丧失土地,这使他们不得不进入森林靠捡拾枯枝维持生计。普鲁士政府不仅没有保护农民的利益,反而出台相关法律为林木占有者辩护。马克思指出,如此这般的国家,纯粹是“管理整个资产阶级的共同事务的委员会罢了”[2]402。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所宣称的自由平等的虚假性。
对无产者来说,资产阶级所实行的统治剥削是真实的。在经济上,资产阶级凭借对生产资料的占有,雇佣剥削作为商品的无产者,并通过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将其全球化;在政治上,资产阶级凭借国家机器的理性外衣和暴力形式,将阶级压迫合法化;在思想上,资产阶级凭借道德、法律、宗教等形式将其意志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不知不觉将其阶级统治合理化。资产阶级通过商品全球化、合法化和合理化几个环节完全限定了工人的“非人”处境。由此可见资产阶级所实行的统治剥削的真实性。
向工人揭示资本主义社会自由平等的虚假性和统治剥削的真实性,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只有让工人明确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实质,才能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和革命意识,从而为工人组织为无产阶级提供现实基础。
思想政治教育在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实质后,需要迫切回答无产者自身力量的问题。马克思在《宣言》中指出,无产者虽然在经济政治上处于受压迫的地位,但实际上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是整个社会的基础,是真正的革命阶级和未来的创造者。马克思对无产者的自身力量做出以下三点阐释:
一是人数众多。工人数量和资产阶级的发展是一体两面的关系。从单个国家情况来看,随着工业的发展,不仅塑造了一个个百万富翁,更是塑造了一批批产业大军;从国际范围来看,资产阶级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开辟使工人的联合越来越具有世界性质,“中世纪的市民靠乡间小道需要几百年才能达到联合,现代的无产者利用铁路只要几年就可以达到了”[2]409。工人的联合越来越具有突破地域、冲出国界、走向世界的必然性。二是接受了资产阶级多重教育。起初,工人被卷进资产阶级推翻封建专制的政治革命中,资产阶级会把“反对自身的武器”[2]410给予无产阶级。随着工业的发展,一大批竞争失败的小资产者会掉落到无产阶级队伍中,为其带来大量的教育因素,尤其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在决战临近时会有一小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加入,他们在理论上把握了眼前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结构性缺陷,从而在全局高度上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提供指导。三是有彻底的革命意志。无产者是最受资产阶级压迫和剥削的,除了自己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并且随着工业的发展,他们的生存条件非但没有上升,反而“越来越降到本阶级的生存条件以下”[2]412,变成赤贫者。无产者触底的生存境况决定了他们具有坚强的斗争意志。
思想政治教育和工人的觉悟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受无产者所处经济政治地位的限制,他们对自身的认识难以超越其固有的阶级属性。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显性和正面教育,才能使无产者逐步认识到自身所蕴含的力量,进而承担起推翻资产阶级的历史使命。
无产阶级联合既是《宣言》的核心内容,也是对工人阶级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角度看,随着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发展,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抗从个别、孤立和地方性的经济斗争发展为普遍、联合和全国性的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逻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规定了无产阶级联合的必然性。资本和工业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以往家庭式的小作坊经营方式,而且改变了人与人的交往形式。大批手工业者和破产农民为了谋生被迫走进工厂,使用机器生产。相较于之前的手工生产方式,机械化、自动化的机器生产降低了工人的技术操作。从资产者的角度看,工人完全是作为机器的附属物存在的,工人间越来越没有质的差异。工厂特殊生产管理制度使各行各业的工人处境高度相似,联系也越发紧密。工人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具有突破部门、工厂和地域限制的可能性。随着交通工具尤其是铁路的发展,工人聚合的速度不断加快。资本和工业越是发展,工人间的联合就越是广泛。
跟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无产阶级的联合经历了一个由被动向主动发展的过程。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还处在萌芽阶段,资产阶级在反对封建专制的政治斗争中还可以暂时联合无产阶级。值得注意的是,这样的联合是在资产阶级领导下的被迫联合。随着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资产阶级特殊利益逐渐显露,和工人的利益冲突也不断显现。在恩格斯《英国工人状况》一书的详细描绘中可以看到工人和资产者的矛盾冲突。随着工业的发展,经济领域的冲突对抗逐渐演变为政治领域的斗争。在某些地方,斗争发展为起义。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工人的组织纪律性不断增强,取得越来越大的联合。世界市场的开辟和自由贸易的发展,不仅使资产阶级的广泛联系成为可能,也使无产阶级的世界性联合成为可能。正义者同盟的成立发展便是对这一主动联合的确证。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加速这一联合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被认为是‘批判的武器’,是‘理论掌握群众’的过程”[3],只有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工人的广泛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提高工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为无产阶级的广泛联合提供思想基础。“共产党与其他工人政党都致力于组织无产阶级联合起来进行斗争,并通过斗争夺取国家政权使资产阶级的统治归于消灭。”[4]
经过革命前期的充分准备,无产者认识到了资本主义社会阶级统治的实质,确证了自身所蕴含的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强大的物质力量,找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思想,具备了从工人组织为无产阶级的条件,从而认识到自身的历史使命,超越了自我斗争的逻辑,开始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革命,而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阶段中始终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共产党的出现是工人运动发展的必然逻辑。它是由少数无产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担当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它具有超越其他一切工人政党的顽强斗争意志和坚决的革命动力;它不仅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而且始终是同无产阶级利益保持一致的先进政党。
共产党人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引导无产者统一思想、形成强大的凝聚力。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之所以能够成为当时唯一起作用的革命组织,是因为“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果”[2]413。共产党人所要学习的理论原理绝不是出自对工人实际情况没有了解的那些所谓的理论家的头脑,而必须是对“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2]414。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对历史的正确解释,是来源于实践并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理论。
共产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无产阶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只有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共产党才能在理论高度上指导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发展。历史发展规律表明,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是光明前途和曲折道路的统一,由此决定了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的特点。这就要求共产党只有时时刻刻加强理论学习,才能认识把握不断变化发展的现实实际,为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提供正确的方向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实现无产阶级历史使命服务的。无产阶级政党只有注重用先进的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在原则高度上把握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全局。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政党不仅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还应该是无产阶级的教育者。为了反驳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宣言》向全世界公开宣布自己的观点和意图。相较于之前的阶级社会,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对其主张的刻意掩饰,马克思明确指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2]435,从而显示出无畏的政治勇气和高超的政治智慧。
思想政治教育宣布了共产党人的首要目标是夺取政权。《宣言》明确承认:“共产党人的最近目的是和其他一切无产阶级政党的最近目的一样的:使无产阶级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2]413革命的手段是无产阶级彻底变革资本主义制度获得政治解放的唯一选择。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与经济辩证关系的原理告诉我们,思想革命先于政治革命,思想教育要为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大造革命舆论。批判的武器固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但“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2]9-10。只有让人民群众掌握先进的理论,掌握批判的武器,才能进行有力的革命运动,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统治阶级,建立社会主义国家。
思想政治教育宣告了共产党人的原则是消灭私有制。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以产品生产和占有为前提。这样的前提充分体现了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剥削奴役关系。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资本主义社会的私有制是这种关系“最后而又完备”[2]414的形态。因此,消灭私有制是先进共产党的历史任务。在无产阶级成为统治阶级夺取政权后,需要掌握国家机器,并利用掌握的国家机器进行社会革命,变革社会制度,用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渐取代私有制,直至最后消灭私有制。马克思旗帜鲜明地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批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无产阶级发声。
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的批判和自身的成长是同一个过程。资产阶级将无产阶级视为反动的敌人,发起了包括经济、思想等方面的诘难。马克思始终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对此一一反驳,揭示了资产阶级的剥削性和虚假性,从而重申了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价值原则。
在经济上,马克思指出资产者所谓的自由只是经济上的自由贸易和自由买卖,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的无产者唯一能出卖的只有自己。“大量无产者沦为维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资产阶级利益的生产工具。”[5]雇佣劳动创造的财富被资本家收入自己的口袋,并声称它来源于个人,强调私人占有。在思想上,资产阶级指责共产主义要废除阶级教育。对此,马克思回应指出,所谓的阶级教育是资产者以学校、社会等形式将自己的特殊意志加在无产者身上,最终使绝大多数人训练成机器。资产者对共产党人的责难是以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为基础的,它以维护资产者的私人利益为目标。
“任何一个时代的统治思想始终都不过是统治阶级的思想。”[2]420在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作为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本阶级特殊利益的最大化,需要将本阶级的利益伪装成社会各阶级的普遍利益。而资产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一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使被提升了的特殊阶级的利益以更加迅速和合法的形式被群众广泛认可和接受。共产主义不仅要同传统的所有制进行最彻底的决裂,更要同传统的观念进行最彻底的决裂。“树立共产主义的观念或文化”[6],这充分体现了无产阶级思想政治教育的革命彻底性。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在分析辨别各种社会主义思潮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保守的社会主义、反动的社会主义和空想的社会主义是当时三种典型的社会主义思潮。马克思指出,它们中虽有部分合理的成分,但总体来看都不是科学的指导思想。如果在工人中广泛流传,不仅会在思想上动摇无产阶级的革命意志,还会在组织上迅速分化无产阶级力量。因此,有必要及时剖析辨别其中的错误因素,使无产阶级认识到革命必须彻底。
蜂拥而起的各种社会主义思潮凭借理论外衣的迷惑,迅速获得工人的支持,但其在内容上具有真假难辨的特性。马克思指出,封建的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和德国版本的社会主义都属于反动的社会主义。它们以自己的私利为目标指向,企图让历史倒流。现代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保守的社会主义。它以普鲁东为代表,对资本主义生活进行辩护,面对资本主义的各种问题只强调以社会改良的手段反对政治革命。空想社会主义虽然看出资本主义已经显露的弊端,却强调从单纯的理论出发,行上帝般的从无到有的创造,最终只能流于空想的乌托邦。如果没有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剖析辨别,上述思想会在工人运动中迅速传播发酵,进而动摇无产阶级坚决革命的斗争意志,对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造成难以预估的影响。
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其论战宣传功能,及时清理了具有迷惑性的各种社会主义迷思,为工人阶级思想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革命性提供了重要保障。马克思终其一生都在同各种错误思潮,尤其是各种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思潮进行论战。也正是由于革命导师的不竭研究与“亮剑”,各国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才会迎来一次次高潮。
无产阶级获得政治革命的胜利成为统治阶级后,需要在共产党的带领下掌握资本主义的国家机器从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生产力,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和人类解放,逐渐完成自身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在无产阶级成功夺取政权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同样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的问题是坚持思想的社会主义方向。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残余和侵蚀增加了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难度。资产阶级教育的实质是“把人训练成机器”[2]417的阶级教育,这种教育将统治阶级的特定意志说成“永恒的自然规律和理性规律”[2]417,不仅具有强大的迷惑能力,而且具有极强的可信力,对群众思想的影响更是根深蒂固。
在思想中确立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要清除资产阶级思想的残余。马克思在《宣言》中充分展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战作用。具体来看,马克思多次使用反问的写作方式来回应批判资产阶级的各种诘难,在指明资产阶级思想产生的根源及错误之后,用共产主义做强烈的对比,从而强调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性和前瞻性。“思想领域的斗争和较量从来都是长期的、复杂的,无产阶级的思想统治需要有意识地加以建设和维护。”[7]在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过程中,需要持续发挥马克思在《宣言》中所显示出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战宣传功能,去除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的残余与侵蚀,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
马克思在《宣言》中详细描述了工人的地位及精神面貌。在资本主义社会,机器的推广和分工使“无产者的劳动失去了任何独立的性质,因而对工人也失去了任何吸引力”。现代的工人“像其他任何货物一样,也是一种商品”,“变成了机器的单纯附属品”。在资产者眼中,工人不是作为“人”而是作为“货物”“商品”,甚至是“机器的附庸”存在的。工人在劳动过程中无法指认自身价值,却反生“厌恶”。如此这般,工人自然不会积极主动地生产,还会以破坏生产线、捣毁机器、烧毁工厂等形式阻碍生产。
马克思在《宣言》中明确指出,无产阶级在夺取政权成为统治阶级后,首先要做的就是“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2]421。这表明马克思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视程度。相较于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是“自由人的联合体”,“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只是扩大、丰富和提高工人生活的一种手段”。工人不仅不会厌恶劳动、抵制生产,反而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生产。此时的劳动是工人的本质体现,是提高工人综合素质的手段,而非压迫人的力量。
劳动者是生产力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处于核心地位。思想政治教育归根到底是培养人的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发挥人的主动性,使人积极投身到社会经济建设中,促进生产力发展;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人的认识水平和实践能力,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从而创造出更大的物质财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激发和培养人,为社会建设输送源源不断的动力,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共产主义社会是建立在强大的经济基础上的,只有生产力高度发展,人剥削人的根源才会消失,而思想政治教育是促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可靠保证。
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主体能力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升、劳动实践能力不断提高、社会交往关系不断扩充、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的过程。只有通过教育实践活动,才能实现自身各方面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的综合发展。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其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贯穿《宣言》的历史主题就是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最终实现人类解放。资本主义社会同以往任何社会一样都是为少数人谋利益、少数人统治多数人的社会。阶级教育是资本社会教育的实质,而这样的教育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把人训练成机器”。如此这般的“机器”只能是片面化和异化的人,而非全面发展的人。资本主义私有制阻碍着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成为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根本历史条件。相较之下,社会主义社会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2]411,绝大多数人是社会的主人。“共产党人没有发明社会对教育的作用”[2]418,他们做的仅仅是“改变这种作用的性质”,使绝大多数人不是“机器”[2]417,而是“主人”。共产党改变了教育的性质,“使教育摆脱统治阶级的影响”[1]418,阶级教育被社会教育所取代。社会主义社会不仅会取消阶级对阶级的统治,甚至会消灭阶级存在的条件,建立一个自由人的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2]422。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这为未来实现“自由人的联合体”的构建贡献出了中国智慧和中国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