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刘树欣
(作者单位:南皮县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为优化“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南皮县通过采取“行政+推广”“技术+服务”等方式,积极打造“华北优质苜蓿示范基地”。2021年全县优质苜蓿种植面积达到2.2万亩,同时新培育沧州青宸农业服务有限公司牧草龙头企业,寨子镇建成万亩饲草产业示范区。在推进产业建设中,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无公害苜蓿栽培技术规范,现予分享如下:
本标准规定了苜蓿无公害栽培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贮存等。本标准适用于沧州市无公害苜蓿的生产。
该技术规范以实现苜蓿栽培无公害技术的科学化、规范化为目的,根据沧州地区无公害苜蓿栽培管理的实践经验和需要,在经过大量试验验证和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制定而成。主要针对无公害苜蓿栽培管理技术的选种、整地施肥、播种时间和方式、田间管理、排水、除草和松土、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指导作用明显,其技术水平居国内先进。
该技术规范符合国家农业产业政策,符合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政策要求,自推广以来,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了沧州市苜蓿生产的发展。
根据地质和水肥实际情况,选用不同的苜蓿品种,种子质量符合GB6141的规定。
播前整地,达到疏松表层,土壤细碎。推广测土配方施肥,使用肥料的原则和要求按NY/T394规定执行。
1.播种时间。以春播和秋播效果最好,春播在春分前后15天内,秋播在白露前后15天内。偏盐碱地块不宜春播,因为幼苗正值返盐高峰期,死苗严重。
2.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方式,推广合理密植,行距15~20厘米,播种深度2~3厘米,亩用种量1.5~2.0千克,播后镇压。
1.补苗。播种后要及时查苗补种,确保种植密度。
2.浇水。一般春季返青后浇一遍水,入冬时进行冬灌,苜蓿刈割后,视干旱情况,适时浇水。浇地水质符合GB5084的规定。
3.追肥。根据土壤条件,可结合春季浇返青水,适量追施有机肥和磷肥或钾肥。
苜蓿耐涝力差,水淹2天以上将引起根部腐烂,造成死亡,要做好苜蓿地雨季排水。
1.除草。苜蓿地除草时,可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除草剂进行混用,能有效防除田间多种杂草。
2.松土。一年以上的苜蓿地在早春返青时用钉耙顺垄浅耙或纵横浅耙一次,达到灭杂草和保墒的目的。
苜蓿病虫害较多,常见病害有锈病、霜霉病、褐斑病、白粉病、黄斑病等,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治疗;常见虫害有蚜虫、蓟马、盲蝽蟓、金龟子等,可用10%吡虫啉、5%啶高氯等防治蚜虫,其他虫害可用4.5%氯氰菊酯水剂等防治。使用农药的原则和要求按GB/T8321.10执行。
1.收割期。第一茬苜蓿以现蕾盛期至初花期收割最佳,之后,每隔35天左右收割一次。每年最后一次收割不宜太早,在霜降前15天内刈割最好。
2.收割次数。春播苜蓿当年收割2~3次,秋播苜蓿当年不收割,之后每年收割4~5次,可连续收割6年。
3.留茬高度。每次收割留茬应控制在7厘米~10厘米。
苜蓿草晒干后,贮存,存放地点必须通风、防火、防雨、防潮、防霉变,严禁与有毒物品一起存放。
2019年,沧州青宸农业服务有限公司建立了500多亩紫花苜蓿高产高效示范基地,种植紫花苜蓿优良品种,推广苜蓿适期播种、配方施肥、高效灌溉、病虫草害高效防治等标准化生产技术。据专家现场测产,示范区紫花苜蓿折合年干草产量每亩1.06吨,每亩增产150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