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涟水县供电公司 闵大立
安全管理一直是电网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涉及调控工作的处理、人员行为监督、部门间配合,以及规避风险等多个环节。为达到电网稳定运行的目的,有效的管理措施是关键。电网的调控运行管理是电网系统的核心,其是否能安全管理,关系到整个电网是否能稳定运行。因此,如何做好对各个设备的安全进行全方位管控,以及如何实现相关各部门、人员间的协调,是电力部门应认真研究的课题。
电网调控,是为保证电网的安全运营而进行的对用电、电力生产方面的管控,需要展开电力系统各部门间的监督和协调,对发电、配电、变电设备进行合理调配,使电力系统正常运行,调整电压、电流、电力,以保障人们的用电需求。良好的电网调控运行有利于解决日常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排查一场故障,协调每个环节的运行状态,进而使电网能稳定运行。
目前,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国电力系统也进行高速发展期。为更好的保障人们的用电,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需在当前的运行机制上进行合理的电网调控。在进行电网调控运行时,应遵循专业化、集约化原则,在此基础上对电网的运行趋势展开深入分析。所以,应有效整合电网调度和设备,构建具备全景感知功能的电网实时指控中心,做好对遥控操作安全性的监控,实现对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体系的良好控制。
管理人员缺乏重视。在日常管理中,不少管理人员对调控问题没有足够的重视,在上行下效的情况下造成了普遍忽视的现状。而要想做到高效管理,使电网能安全、稳定的运行,扭转不重视思想是首要问题。在电网调控过程中,由于牵涉环节较多、操作内容较复杂、相关人员众多,若没有足够的重视,缺乏规定的工作流程,可能会在交接班、核对、业务传递等方面出错,引起误下令、误送电,造成人身、电网、设备不良事件,即使出现事故也难以及时处理,使电网事故进一步扩大。
集约化管理风险。随着时代发展,传统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人民用电需求,所以,近年来我国普遍采取集约化管理模式来提高管理效率。该模式是建立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通过信息技术实施对电网运行的管理,主要手段为将相关管理内容传递到互联网平台来实现优化管理。和传统管理模式相比,集约化管理有着集中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优势,但同样也有较大风险,若在操作中存在偏差,即可能影响到整个系统的安全和稳定性,使对其全过程管控的难度加大。而且在实际运行管理中也存在着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一些部门没能对制度全面理解,也没有立足于企业的实际,无法制定出科学的工作方案,不利于管理实效性的发挥。
设备陈旧。设备与线路是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中的重要内容,不仅在电网的调控运行中起到关键作用,也是提升电网调控运行管理质量的关键因素。但在实际运行管理中常存在系统设备更新过慢,如线路老化、设备质量下降等问题,若恰好该段线路上的工程量较大,就可能会引发设备运行缺陷,进而影响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不少电力企业只注重短期利益,尽可能减少成本,包括设备的更新、维护等方面的成本,即使设备已不再符合国家安全标准却仍在超龄使用,这就会影响到电网运行的质量。
电网运行方式和检修计划不合理。一般来说,各类电力运行设备均应进行定期维护,配有相应的检修计划。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相关人员没有系统全面的考虑及分析,没有对电网运行和检修计划进行合理的编制,也没有严格落实电力运行设备维护机制,不利于检修工作的正常开展,引起不稳定性。有些计划制定的过于随意,没有对各种因素进行综合评估,不仅降低了检修效率,还会由于重复检修而引起停电,扰乱了正常的生活和生产。电网实际运行参数出现改变时会引起线路过载,导致甩负荷现象,安全事故频发,电网设备受到不同程度损坏,电网运行管理的难度增加。
倒闸操作存在误差。倒闸操作是电网调控的决定性环节,在对其运行方式进行调整、检修和事故处理中,都需要实施这一操作行为,所以,该操作行为是否合理、规范,直接关系到电网调控的管理水平,以及后续运行情况。若调控相关人员没能下达正确指令,或者运维人员没有根据制度标准严格展开操作,都可能会引起不良电网事件,甚至大面积停电,也会缩短设备使用寿命,造成设备非计划性损耗,威胁到人员的安全。
电网事故处理不当。电网调控在运行的过程中,系统框架在设计技术应用方面仍不成熟,电网调控系统在此环境中运行极易引发故障。而且,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在电力领域的普及,会产生巨大的数据量,处理难度也越来越大,很可能在运行中造成重要信息的丢失。如果值班人员不能正确分析事故原因,或者不能做到正确把握处理原则,都会引起误发指令的情况,不能及时和停送电人员获得联系,导致事故因无法及时处理而呈扩大状态,甚至引发设备、人员安全事故。
健全电网安全运行路径。有关部门应整合管控路径和体系,全面制定约束机制,定期汇总在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并落实,以确保安全运行的合理性;应注重约束安全管理流程,也需要通过管理设备和人员来增强电网运行的安全。在电网运行中,应优化主干网络拓扑结构,使电力系统在核心节点上和其他设备有效联接,提升电网控制运行的稳定性;优化变电站终端和主站系统,尤其是主站框架结构和实际功能的标准,以及电网中心和运动信息的实时性,最终保障终端和调控两大系统的有效协调。
完善安全管理流程。开展管理工作时,需强化安全管理流程,做到从根本上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构建标准化的工作流程,对流程中每一个环节都需明确管理工作的核心业务要求,整合合理的管控制度,确保管理制度的约束性;结合网络信息技术,使其能被充分运用于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中,推动该项工作的信息化发展,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同时,还需采用先进的检修技术,定期检查系统和设备,全面把握系统运行情况,运用数据实时监测技术进行全面监测,确保电网调控运行的安全性,以及数据采集和传输能力;对安全风险实施预测,即使分析风险因素,做好充足的安全防控措施。
完善电网调控运行的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制度,在电网调控运行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需根据实际管理要点,进行精细化约束和监管,让工作人员在明确相关工作内容、标准、要求的前提下,按照标准化流程进行维护操作,检测安全隐患,在实际工作中能够有章可循,实现操作行为的规范化和科学化。完善的制度,也可进一步规范电网调度指令,以免发生误调度、误操作现象,使电网故障预案更加完善。建立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积极性,让他们能更主动投入工作,进一步提升制度的落实效果。同时,还需对制度进行动态化管理,发挥工作上的优势,完善监督管理路径和框架,确保制度能在实际工作中落实到位。
改进电网调度的运行管理方法。科学的管理方法,有利于保障电网运行的顺利进行。所以,工作人员应改变传统管理模式,重视预控管理,提前做好对可能面对风险的分析和预测,制定相应的控制流程,采取针对性的预控策略,做好风险防范。工作人员应深入了解电网运行的框架结构,找出其中的各个薄弱环节,有针对性的做好提前防护,以保障电网即使处于特殊情况下,也仍然能构安全运行。同时,也要对电网进行定期检修,及时发现故障及安全隐患并进行处理。如果检修可能造成对实际运行的影响,应事先制定好检修计划,使相关工作都能按计划进行。
强化人才培训。为提高电网调控运行的管理水平,除了完善的制度约束,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可有助于对相关管理规范的落实,有能力处理各类具体问题。电力企业应定期组织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让他们能明确关于电网运行安全维护工作的流程和管理要点,提高对安全管理的意识,能做到处处遵循制度、原则来规范性实施相关工作,以强大的责任感来尽可能降低安全事故;加深人员对自身工作内容的认知,在训练中模拟实际工作可能碰到的问题及突发事件,对处理措施进行预演,促进他们安全防范意识的提高。加强职业素养和专业技术能力的培训,让所有人员都能在标准化流程的指导下完成工作,需结合运行安全管理规范来展开监管指导,制定作业指导书,对每一项作业、每一个步骤都制定相应的实施标准,来保障作业的准确性和管理的规范性。
在日常的电网调控运行中,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突发风险,需要值班人员自身专业素质过硬,具备处理突发状况的能力。在培训中应专门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演练,要求工作人员能先根据相关制度判断可能出现的问题,查找原因,延缓故障蔓延,再及时向上级汇报,并在其指导下和维修人员做好配合,有效处理突发状况。除了培训外,还需践行绩效考评管理机制,将管理工作和人员收入挂钩,激发人员积极性,主动落实相关责任机制,维护制度和监管工作的综合效果,提升整体运行管理工作的水平。
优化电网运行设备。对电网运行所涉及的各类设备进行监督管理,也是维护运行管理的重要内容。需给电力系统配备先进的设备,相关工作人员应做到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对这些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和维护。应根据电网运行的实际需要,制定相应的购置设备计划,进行设备的定期更新,使管理工作能顺利展开,以免由于更新不及时而引起安全隐患。另一方面,应对设备实施动态化管理,落实管理方案,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保障设备维护工作的效果,防止设备隐患的堆积,提升运行维护工作的水平。
在进行设备维护时,应如实登记具体信息和运行数据,每一次维护都注意将这些内容和前一次对比,在最短时间内发现安全问题,及时上报并启动应急预案,进一步促进电网运行的安全和稳定。除了对设备的维护,还需要定期检测继电保护装置,对其进行规范使用;提升电网调控系统的技术创新,引入自动化装置,定期升级软件、硬件,如在线监控系统的自我故障分析等,相应规章制度的指导下,为机电保护装置的数据管理提供良好基础,提升管理效率。
总之,电网调控运行管理有利于保障电网的安全运行,满足广大人民用电的需求。针对其中存在的多种问题,相关单位应引起高度重视,深入分析原因并积极寻找对策,以尽可能保证电网的稳定运行,为电力系统现代化发展尽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