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编辑部
6月25日至27日,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这是上海在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深刻描绘了城市发展愿景,为未来五年工作指明了方向。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要立足超大城市特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彰显乡村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美学价值”。明确了未来五年乡村振兴的目标任务,为我们做好乡村振兴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要大力推动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提升自给比例。要咬定都市现代农业的基本功能不动摇,全面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和“菜篮子”市长、区长负责制,全市粮食自给率稳定在15%左右,提高蔬菜特别是绿叶菜应急保供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关键要把“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真正落实到位。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的重点是保数量、提质量、管用途。要稳定粮食播种面积,禁止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坚定不移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建设标准和质量,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业现代化,科技是根本出路,坚持农业科技自立自强,加快推进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重点开展智能化农机装备研发及试验应用,加快蔬果生产“机器换人”步伐,在加快农业的数字化转型方面尽快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打好种业攻坚战,推进种业创新平台、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加强生物育种和种业关键共性技术研究,加快优势特色种质创新及品种选育联合攻关。
二要提升示范村建设水平,多元化彰显美学价值。都市乡村美学价值是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升华,这既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精神物质需求,也是对高质量推进“三园”工程建设的理念创新。要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有序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由点及面推进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充分彰显都市乡村美学价值的集中度、显示度和认同度。加强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增加郊区农村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根据农村农民特点探索新型养老服务模式,保护弘扬乡土文化,推广传承农民体育传统健身项目。这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农村地区经受住了考验,但也出现了很多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要以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为优先方向,围绕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加快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要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乡村治理方式,提高乡村善治水平。
三要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促进共同富裕,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农民。要按照“资金安全、收入稳定”的要求,以区为单位统筹资金、资产、资源,健全区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确保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确保农民财产性收入增值增长。要抓住五大新城和新市镇发展机遇,提高乡村资源统筹层次和统筹水平,推动非农产业特色化发展,扩大农民就地就近就业空间,开发一批乡村治理岗位,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在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的供给问题上,不能完全按照比较优势和效益优先的原则来考虑,要着眼于保护农民种粮种菜的积极性,健全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力争做到政策能保本、经营促增效,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上海农民数量占比低,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大,有条件、有能力,也有必要持续加大转移支付力度,率先在养老、医疗等领域缩小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