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东宏
(正宁县山河镇东关小学,甘肃 庆阳)
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人们对于小学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和了解。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数学思维、启蒙其辩证唯物主义思维的重要课程,课程教学背后所蕴含的丰富教育价值对于学生的成人和成才都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长期以来受到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填鸭式”的教育模式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会起到一定的阻碍作用。基于培养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需求,在益智课堂中教师需要通过多种手段和途径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思考力,将其作为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学生参与度低、教学方式落后、资源整合度低等问题,学生的参与感不强容易导致部分学生在课堂学习中逐渐被边缘化,不仅无法掌握课程要求的基础知识,其各项能力也无法得到培养。培养学生独自思考的能力向来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目标,理应受到各教师的关注和重视,但是由于教育理念滞后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思考能力难以得到调动和培养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得到解决。近年来,不少小学在数学教学中开放了益智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多种途径开展教学,渗透方法教育,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望成为今后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方向。
在目前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研究中,教育界并未对益智课堂的概念有统一的定义,通过对不少益智课堂开展情况的分析可以发现课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以各种教学器具为载体,如汉若塔和七巧板等。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课程内容提出问题,做出引导,由学生自主探索和解决问题,打破了原有的教学模式,能够促进教师和学生以及学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是一种能够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的新型教学模式。
益智课堂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点:一是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度,让每位学生的眼、耳、口都能参与到课堂中,从而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通过教学的持续开展,学生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科学方法,从而形成不依赖教师的独自思考能力。二是能够推动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逐步推动备课、教学理念的转变,在此基础上推动教师教学创新[1]。另一方面学生能够将益智课堂中养成的学习习惯带入其他的课程乃至生活中,使学生不限于人际交往、独立思考等能力的发散和提升。
研究表明,科学的教学情境有助于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能够在拉近师生之间关系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更好地促进学生思维创新。一方面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通过教学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例如,在利用七巧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有关七巧板的问题,如七巧板的由来以及七巧板在生活中的应用情境等。七巧板在历史上被称为燕几,是古人用来招待宾客所用的桌子,在教学完成后依据七巧板形状和规格之间的差异组织学生效仿古人开展有关七巧板的游戏。在游戏化场景教学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更好地掌握七巧板的使用方法,同时对几何图形及其拼接也有了一定的概念。另一方面,可以巧妙创设多人游戏场景,引导学生开展角色扮演游戏。例如,在小学一年级人教版“人民币”相关知识的学习中,数学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我是小小顾客”的游戏,指定一名或多名学生扮演商场“售货员”,其余的学生可以扮演“顾客”。不同的“售货员”售卖不同的商品,教师可以指定“顾客”购买某几样商品,并由学生计算购买商品需支付多少钱,“售货员”再根据“顾客”支付货币数额确定是否需要找零,并计算应找零多少。通过角色扮演的游戏,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体验到购物的过程,同时对人民币及其换算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2]。另外,通过角色扮演游戏的开展,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能得到提高,创设不同类型的学习场景对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数学游戏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
小学生的心智发育尚不完善,并且社会交际范围相对狭窄,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益智课堂的同时要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出发,在教具的设计和使用中要尽可能地贴近小学生的认知,以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和理解。一般来说,小学教材尤其是低年级的数学教材内容与小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密切,如基础的加减法、人民币换算以及钟表的认识等,并且教材中的配图以及知识拓展都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小学教师应当重视对生活资源的发掘,无论是益智课堂中的知识讲解还是游戏开展都需要充分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常见素材。例如,“24 段魔尺”作为益智课堂中常用的教具,理论上能够变出100 多种图案,是开展游戏和实施教学的必备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向学生演示魔尺的具体操作流程,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进行学习,学生在掌握后说出日常生活中喜爱的食物或动物、植物等,教师应尽可能让学生想出与众不同的事物,并指导学生根据之前所学通过魔尺自行完成制作和拼接。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例动手操作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能够避免“老师,我没学会”“老师,我拼错了”等问题的发生,在减轻教师教学负担的基础上也能够更加高效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另外,在教具的制作方面,教师也要尽可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常见元素[3]。例如,在小学数学“比例的认知”相关内容的讲解中,部分学生对比例相关的抽象概念可能难以理解,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用到生活中“影子”这一常见的元素开展教学。在教学中教师拿出1.5 米长的木棍放到灯光下,测量出其影子的长度为1.8 米,做好记录后再拿出一根2 米长的木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询问学生木棍的影子长度应该为多少,并让学生进行思考。部分学生可能会说依然用卷尺进行测量,在学生思考和争论的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引入比例的内容。假设2 米木棍影子的长度为 x,列出比例式:1.5∶1.8=2∶x,解析可得x,即影子长度为2.4 米[4]。此时再让学生用卷尺测量得到同样的答案则会恍然大悟。影子作为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对于学生来说再熟悉不过,将其用于比例的教学能够给学生带来熟悉的感觉,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主思维能力,教师在益智课堂教学中善用生活资源能够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思考能力以及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和探索意识。
分组讨论作为数学益智课堂常用的教学手段,有助于小组学生对问题进行讨论,通过群策群力的方式解决问题。但是不合理的分组模式不仅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还可能使部分学生成为讨论过程中的看客,不利于其思考能力的培养。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当对班级中不同学生的性格和数学学习情况有基本的了解。在分组过程中应当避免将“优生”分在一组、“潜能生”分在一组的情况发生。笔者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认为在同一个小组中应当同时存在数学学习能力较好以及较弱的学生,同时还要有至少一名思维灵活、善于调动气氛的学生,运用这种配置模式进行分组有助于小组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在益智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鼓励小组各成员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投入讨论以及对问题的解决过程中[5]。另外。小组长应当在组员之间轮流担任,目的在于让每名学生成为小组活动的组织者,强化小组长的责任意识,确保每次讨论中各小组成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小学数学教师在益智课堂的开展过程中善用分组讨论能够培养学生之间的合作意识,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培养其思考能力。
综上所述,益智课堂作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的一种新手段和新模式,通过对各种教具和游戏的应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对于教学的持续开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数学教师也需要充分把握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心理特点,在转变教学观念的同时积极创新教学手段。教师备课和教学工作的开展都要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前提,以培养学生思考的敏捷性为落脚点,积极发掘生活中的教学资源,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教学和游戏,灵活应用不同的教具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主动性。此外还要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学习和玩耍的过程中达到综合素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