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颖洮
(甘肃省临洮县辛店镇康家崖小学,甘肃 定西)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数学是我们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工具,这一目标定位准确地阐明了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也就是学习数学是为了学生将来更好地生活,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创造物质财富,推动社会发展。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树立生活化意识,数学教学也要和学生的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坚持数学从生活中来,生活问题依靠数学来解决的教学原则。
虽然国家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以实现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个性加特长、情商加智商的高素质人才。但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小学数学的评价主要还是以学生的分数为准,违背了素质教育的精神,只追求人的片面发展,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小学数学教师习惯了传统的“讲授法”为主的教学模式,感觉这种教学模式下的课堂教学秩序稳定,学生不会“乱动”,比较听话,教师不加思考地按照备课的内容完成授课任务,感觉比较轻松,但没考虑学生在听课中的情感,也没考虑学生获取知识方法的多样性和主动性,更没考虑到学生价值观的形成。
学生使用的课本不可能照顾到全国所有地域学生的情况,有些内容背离生活实际,但由于教材编写者的“权威”性,教师不敢质疑,只能照本宣科,学生不敢质疑,违背了学习数学的目的。例如,在小学数学中有这样的一道应用题:“麻大娘在家用锅烤饼子,先把一面烤了10分钟,然后取出来,在面板上放了3分钟,再把另一面放在锅里烤了8分钟,烤饼烤熟了,请计算麻大娘烤饼总共用了多长时间?”这是一道违背生活常识的试题,严重的把数学教学与生活割裂开来,数学教学内容与生活不符。
在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认为让学生背诵一些数学概念,考试能有个高分就算“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殊不知,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我们要培养智商+情商、人脑+电脑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小学阶段是学校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6~12岁的学生正是智商、情商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这个阶段,数学兴趣的培养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情商所包含的学习习惯、与人交往的习惯、控制自我情绪的能力的培养比考个高分更重要。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学习《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及相关的数学理论知识,提高认识,更新教育理念,转变人才培养模式,落实素质教育。
传统教育“以分数为本”,现代教育“以人为本”。因此,我们要坚持“生本原则”,让小学数学课堂为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每个学生的个性、智商、情商、思维等千差万别,需要教师认真了解学生,关注学生,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这样每一位学生都会得到相应的发展,个性得到张扬,进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单向知识灌输的模式,开启新的师生互助、互动的教学模式。新的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现代教学应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摒弃传统教学的弊端,教师转变自己的角色,做学生的朋友,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做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发现数学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寻求解决数学问题的途径,培养数学情感,让学生学会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
数学是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小学生学习数学也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但是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教师把数学教学和学生生活分割开来,成为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这就违背了数学教学的原则,忘记了数学教学的宗旨,不利于数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如学习了“三角形的稳定性”之后,引导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哪些建筑架构是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建造的。给学生布置你在生活中是如何利用“三角形的稳定性”的课后作业,这样学生就会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用数学知识美化生活,提高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