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玉彪
华南理工大学是一所以工见长,理、工、医结合,管、经、文、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直属教育部的全国重点大学,是“211工程”、“985工程”、“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2020年在“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居第151-200位。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高等教育各类学生51万多人,被誉为“工程师”和“企业家”的摇篮。
孔美村位于广东省揭阳市惠来县隆江镇中南部,龙江河下游东岸,下辖孔美村、周美村两个自然村,总面积约1.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 291亩,滩涂110亩。全村户籍登记825户,5 851人,常住人口约为2 300人。上世纪90年代以来,该村制毒贩毒吸毒猖獗,成为国内有名的重点“涉毒村”,被列为禁毒重点村落,村中因涉毒被枪毙10人、重点监控对象94人。因为无地无产业,村民纷纷外出打工,村庄衰败,经济条件差,被广东省列为省定贫困村。
2016年,按照广东省委的决策部署,华南理工大学成为孔美村对口帮扶单位。经过近5年的帮扶,孔美村成功由重点涉毒村转变为美丽红色村和打卡地,获批“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古村落”、“广东省卫生村”、“揭阳市示范村”和“揭阳市特色村”。2018年成功实现“三无”(无新增吸毒人员、无新增贩毒案件、无制毒窝点),2020年完成“重点涉毒村”摘帽,当年,全村贫困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由2016年不足4 000元/年提升到27 231元/年,村集体收入由2016年不足2万元提高到约50万元,实现全村贫困户和贫困村“双退出”。
华南理工大学帮扶孔美村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肯定和表彰,驻村工作队被中共中央、国务院评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帮扶孔美村工作获评第二届、第五届教育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典型项目,华南理工大学被评为揭阳市“脱贫攻坚优秀帮扶单位”。
“华工帮扶”模式受到社会高度关注。仅2019年5月以来,新华社、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广东卫视(2次报道)、南方日报(七一建党专题)、羊城晚报(大年初一头条导读)、新快报《广东扶贫特刊》(两大版面)等媒体先后报道近50次,其中8次登上“学习强国”教育平台,1次获教育部网站专题报道,学校帮扶孔美村的经验和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写进了《精准扶贫模式的高校探索——华南理工大学的实践与启示》丛书中。
华南理工大学把帮扶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作为脱贫攻坚工作的有力保障,采取各项措施,多方面筹集资金,规范管理,努力提高帮扶资金效益,确保帮扶工作顺利推进。在不断探索中,华南理工大学逐渐形成了“统一管理、规划先行、多方筹集、统筹使用、突出特色”的帮扶资金管理模式。
自2016年广东省委确定华南理工大学定点帮扶孔美村以来,学校党委将其作为一个重大的政治任务认真对待,成立了由校党委书记任组长、校领导任组员的学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并依托组织部组建了学校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扶贫工作日常事务和帮扶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该办公室利用组织部门的权威性和强大的资金资源动员能力,既方便人员调配,又可对帮扶资金进行统一管理,集中审批,统筹使用,加强监管,从而为帮扶资金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针对村镇级缺乏扶贫工作规划、项目库建设严重滞后的情况,帮扶之初,学校领导和专家团队就多次到村开展调研,与地方政府及孔美村等召开协调会,力争使帮扶资金投向切合当地实际需求。同时,学校利用人才和科技优势,组织建筑学院、设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旅游管理系等院系专家学者到村调研,对照中央、地方贫困村退出、贫困人口脱贫的要求,查找在村集体收入和贫困人口增收、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方面存在的短板,立足于补齐短板,兼顾提升,为孔美村量身定制、倾力打造,编制了乡村建设具体规划。在此基础上,启动项目库建设,同时做好项目前期筹划工作,按照先后顺序和成熟程度,统筹安排项目资金。对于规划外、论证不充分、没有确定扶贫目标的项目,不可进入项目库,不安排资金。实施项目库建设,解决了帮扶资金怎么花的问题,为帮扶资金的使用奠定了基础。
学校千方百计努力扩大资金筹集渠道,多方筹集资金。一是在国际校区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学校每年仍安排超过10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预算,支持脱贫攻坚工作。二是利用师生员工人数较多的优势,积极响应“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简称“6·30”活动)号召,组织师生员工为脱贫攻坚捐款。五年来,共收到师生员工捐款超250万元。各二级单位还根据需求,组织本单位员工为对口帮扶贫困户捐款捐物。三是积极动员师生员工,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购买帮扶对象农特产品等,形成了“以购代捐”资金,助力消费扶贫活动。五年来仅采购“孔子美”香米就超过120万元。四是充分利用校友资源,动员校办企业和校友企业捐款捐物,五年来累计捐献超过300万元。
为提高帮扶资金使用效益,化“零钱”为“整钱”,提高整体合力,学校在安排帮扶资金和审批扶贫项目时,坚持统筹使用帮扶资金:一是坚持开发式扶贫和保障性扶贫资金统筹安排,针对致贫原因和贫困人口结构,加强完善保障性扶贫措施,同时,把开发式扶贫作为脱贫基本途径,造血输血协同,发挥两种方式综合脱贫效应。例如为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特困补助,为有劳动力的贫困户设置公益岗位,设立勤劳致富奖,创建“扶贫车间”、“扶贫工作坊”等。二是加强村集体增收和贫困户脱贫项目资金统筹。安排帮扶资金时,既通过安排产业、消费及就业等项目,解决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使他们收入增加,实现脱贫目标,又实施好“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工程,发展农业合作组织,将一部分帮扶资金用来发展光伏发电、仙草种植、水稻种植等产业,使村集体增收。三是做好扶贫资金与新农村建设资金统筹。优先使用新农村建设资金建设了约3.6公里村道、6公里巷道,完成了孔美村村道巷道硬化、雨污分流、环保公厕等项目建设。帮扶资金则用于新农村建设资金规定使用范围之外的项目建设,如村级小学软硬件改善、农田水利建设、视频监控项目、村庄美化绿化、传统村落保护等项目建设。
教育是高校帮扶的优势,也符合扶贫先扶智的精神。因此,学校在安排帮扶资金时,重点安排教育帮扶项目。硬件方面,为孔美小学修缮校舍、平整地面、粉刷墙体,为周美小学安装窗帘,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18位贫困学生发放了华为平板电脑用于网络授课,为孔美小学和周美小学捐赠了约2 000套校服、500个书包、一批体育用品及教学物资,为孔美村捐赠一批图书并建了村文化室。软件方面,学校各二级单位认助至少一名贫困户义务教育阶段子女,为其每年资助1 000元,共认助28万元。为孔美小学免费设计教学综合大楼(造价500万元),组织孔美村43名四年级以上的贫困户学生和成绩排名前列的学生到广州开展三天两晚的“孔美少年志华工帮扶情”冬令营活动,协调广州晓教育集团与孔美村两所小学签订了3年奖教奖学金资助协议。
针对一些贫困村不知道怎么花钱、帮扶资金趴在账上“呼呼大睡”的情况,学校专门从财务处抽调一名高级会计师作为扶贫工作队员,常驻孔美村,负责帮扶资金管理,保证资金使用合规合法、手续完善、程序合规的同时,加快预算执行进度,确保帮扶资金及时支付。学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收到工作队报送的资金和项目使用申请时,第一时间组织项目论证,第一时间予以审批。学校审批同意后,积极与地方政府协调沟通,加快项目审批和招投标进度,在督促施工方确保项目质量的基础上,加快建设进度,及时提供报销凭证及发票,待项目完工并交付验收后,第一时间将帮扶资金拨付给施工单位。至2020年底,学校拨付的所有资金均已支付完毕,确保了脱贫攻坚阶段任务顺利完成并通过了省级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