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钰
歌谣是中国民族民间歌曲体裁的重要一部分,是中国人民在长期劳动生涯中通过口头传授所形成和传播的歌曲文艺样式。中国的歌谣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人类就用歌声来祝福仪式、打猎、求偶等。中国歌谣文化历经时代的演进,发展到了今天,已形成丰富多样、文化内涵丰厚,在不同地域均有广泛传唱的典型歌谣,并受到了大家的广泛欢迎。而山西歌谣也有着自己的格调、神韵,逐渐形成自己独有的特色,这都离不开它的区域、方言、以及当地的文化建设和风俗习惯。《亲圪蛋下河洗衣裳》通过男女对唱的方式,表达了对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的情感,体现出别有风趣的演唱感受。男生唱得洪亮高昂,而女版歌唱得快慢悠长。笔者从一个歌手的角度,结合自身与他人演唱的经验,浅谈一下对此歌曲的演唱技巧的处理。
在《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利用了地方语言的特色,更确切地表现出这首作品的含义、精神,使曲子更带有强烈的山西风味。只有把握好了这些语言方面的特色,才能使歌声表现得更加亲切,接近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使作品歌唱更加精彩。
方言文化是汉语的变体,是有着明显特点的地区语言,方言由于地理方面的差异而产生了变化。我国的一些山歌要用当地的方言文化来唱。这样的演唱方式会使得作品表达得更加真挚、真实。如果对山歌对象的语言文化运用不够,山歌就缺乏了感染力。山西人有着非常丰富的语言文化特征。著名的中国方言学者李荣曾说过:“山西的民族方言文化和山西的煤炭资源一样丰富。几千年来,山西人民有了自己的语言风格。《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这首歌大量使用了山西的民族方言文化。比如:双腿跪在岩石上的“石”,不要唱(shi),要唱(she)归韵到(e)上。大量方言的表达,在曲调上增强了地域特色和自身韵味。公演的时候要突出当地语言的音母,比平时的发音重。
叠词早在中国古代歌谣中都大量运用了,大大赋予语言的表达能力,而且具有突出和深化的效果。叠词在山西民歌中出现频繁,在其中演唱方式中大量使用叠词,不仅增强了节奏感,更具有亲和力及感染力。叠词运用于《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增强了乡土文化艺术气息,所表达的感情更有深刻形象。如唱词:大小手手红来小手手白,小妹妹在河边把头高抬,小亲亲来小爱爱等。这种叠词的运用强化了歌曲语言的特点,突出了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使歌曲具有感染性和亲切感。
其主要在祖国中部和中国北方地区等多个地方出现。汉语中有许多辅音韵母卷舌成雅的现象,也就是说,加上原来的韵母,这种现象被称为儿化音。如在小妹妹河边盼着哥哥再来的“哥哥”,要唱成“哥哥儿”。这种儿化音要一带而过,咬字动作不能太重,以较自然的感情歌唱。前面的字句虽然有突出的效果,但没有具体的内容表现,突出的运用扩大了语气的范围,也体现了当地民歌的味道。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韵律节奏曲线起落幅度比较强烈,律动效果强烈,乐曲衔接性也较强。前奏部分采用了大规模的色彩谐调,没有完全遵循中国传统的音乐创作模式,虽然没有发现主旋律的声部,但在最后一小节的韵律上加上重音符号,加上一个四分逗号,在题材进行时会有更深的心情。节奏部分也大幅采用了切分音,使创作俏皮幽默,地方风味更为浓郁。第10~13分节,由于扩大了音域,旋律线条的起落幅度更为鲜明,强度也逐渐增强,衬托了人物形象的情感,使整体曲子更为完美,在韵律节奏部门也增加了更多的附点、二分音符等节奏形式,整体曲子线索也更为抒情化;在第十八分节的时候旋律增加了顿音记号,给人以俏皮温馨感;在尾声处相同的曲子也重叠了三分节,但表现的人物形象思想与感情却是完全不相同的,在韵律节奏部门用了大量的切分音型伴奏方式,使整体曲子更为丰满,在结尾的时候收音给人一种感情渐行渐远的感受,也更进一步地表达了人物形象情绪。
润腔,是我国少数民族音乐中很重要的表演技法之一,是对较原始的唱腔进行润色、装点、添花的特殊技艺,通过增添旋律的华彩性,使旋律更为丰富多彩,也使用在戏剧和曲艺中,是中国民族乐派的鲜明特点。为让《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歌唱得更富神韵,如何掌握好歌唱的润腔就更加关键。
下滑音,顾名思义就是从原来的高音前面或后面往下滑唱出的声音,而下滑的方位则由高音到低声,分为先滑和后滑移。在《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不少地方使用了下滑音的处理方法,以凸显山西左权山歌的神韵。准确掌握好下滑音的使用技巧,歌唱的时候比较轻柔一点,但不要那么使劲滑的,既不要刻意地去歌唱,也不要歌唱得太直,尽可能地表达哥哥妹妹之间的深厚爱恋情感。
倚音在曲子中期待修饰的效果,唱歌的时间需要尽量缩短。不然的话,会显得喧宾夺主。在《亲圪蛋下河洗衣裳》里这种装饰手法常常被反复使用。如此广泛的倚音利用在民歌中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体现了山西人的自由、脱酒的个性。
咬词吐字对于唱山西歌曲是必不可少的,咬词拼写错误也不能很好地显示出山西左权歌曲的特有神韵。《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歌快一点,歌词密集,对词的读法要求很多,有节奏的部分语言不要太清楚,所以清楚咬字吐字的读法很重要。在唱声乐作品的时候,余音优美,当听到词尾明亮的词语的关键时,词尾反映了歌手唱歌时的心理状态,唱的时候也不能拖词尾。只要活动身体,单词的肚子也会变长。但是,因为是民谣风格的声乐创作,受到方言和歌曲的影响,唱歌的时候声音会前倾,声调要直,然后在前面唱歌,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震动的声音,必须注意字的“爆发力”。
山西歌曲根植于中国山西省的这块沃土上,受黄土高原的文化影响,具有独特的表现情感的方法。情感是一首歌的灵魂,再好的歌声如果缺乏对人生情感的表达就无法打动人心,因此歌手需要将各种风情作品的表达情感都掌握好,使音乐更富感染性。
从第一句话说起,“亲圪蛋下河洗衣裳,双腿跪在岩石上”,第一字“亲”声音要一下子就亮起来,音量强一点,“圪蛋”二字快点唱,“双”字、“石”字重点强调声母。由于“亲圪蛋”在山西话中是“亲爱的”的含义,所以整句要满怀爱心地去歌唱,音色清亮些,描写了山里的妹妹们在河里洗衣服的场景,用比较深沉的气氛来支持。“小亲圪呆”表现出一种可爱、亲切的感觉,是对心爱的人的一个昵称,要唱出俏皮的感受,“小”字的倚音大胆些唱出来,“呆”字的声音则弱有些。“小手手红来小手手白,搓一搓衣裳把小辫甩”,“小”字出来得很显眼,“白”,“搓一搓”强调重点处理,整体变成口语,可以用还没有完全唱歌的感觉自然地唱出来,也表达了哥哥对妹妹的爱。需要加强语调,广泛演唱,给人一种舒适的感觉,歌声比较流畅。妹妹在河边甩起头发,音域比以前高,要注重头发的感觉。感情加工也很强烈。
第2段“小亲亲来小爱爱,你把那好脸扭过来”,“小亲亲”、“小爱爱”表达了哥哥和妹妹之间的甜蜜感情是对妹妹的爱称,跟叫“亲爱的”差不多,语调是轻柔的,音量不要太强,唱速需要提高一些,才能贴切表现哥哥喜爱妹妹脸蛋,表达情人间的依恋。“扭”需要演唱者唱得更加富有生趣些,强调一种风趣幽默的语调。“亲呀个亲,呆呀个呆”节奏相同,传达的意思不同,要不前一句的唱调要高一些,声音也更加强烈,表达妹妹与哥哥之间相互喜爱之情。“好脸要配好小伙”,把“脸”的装饰音唱得漂亮点,要稍微快一点唱。“好小伙”声音处理得越来越强,气息浓厚,充分连接下一句。把“伙”的儿化音唱清楚明了,再次发出声情并茂的歌声。“小妹妹河边盼哥哥来”,“小妹妹”需要用委婉的语调轻唱“河边”这句的时候语速要快一点,“盼”这里声音要强烈点,需要做强化处理,表达急切盼望哥哥下山,表达了焦急的心情。之后“亲呀个亲呆呀个呆小亲圪呆”需要做点断处理。虽然有滑稽俏皮之感,但是没有一直停断。“小妹妹河边盼哥哥来呀盼哥哥来”后面盼哥哥来比前面的要更加重音,强调急切想要哥哥来的心情,用较慢唱法突出了各自的语言情感,声音也变得更加明朗,把感情最深处留在最后面。“亲呀个亲呆呀个呆小亲圪呆”前二个都是要断点唱,“小亲圪呆”再连一起演唱。结尾三遍中“小亲圪呆”的“小”字都有下滑音,需要做出轻快的声音处理,发声部位应以头部感受为重,但在末尾“小”字需要做拉长的音效处理,再作一次优美的下滑,给音乐画上了一次完美的结束印象。最后结尾的时候,演唱的内容及技巧使听者体会到亲情的温暖,爱情的甜蜜。
歌手们在诠释《亲圪蛋下河洗衣裳》这首歌曲时,对气氛的需要相当高,必须采用恰当的通气方式,如将胸型通气和腹型通气结合,以闻花香的感觉吸气,像气球一样瞬间呼气,将腹部向前方和两侧展开,慢慢抑制气味的散发,配合气氛控制歌声。例如,10-11节这两个音域扩大,高音相对集中,歌手唱歌时愤怒不起作用,唱9节结束时必须先收回,不要松懈,然后再在歌唱这一段时猛抽一口气,歌唱时的气氛也要比之前更加连贯。
大多数山歌重视地位和共鸣,左权山歌也不例外。所以被要求以哼鸣感觉来唱歌。首先同时呼气吸气,自然地解开脖子、下颌,并抬高软腭,以寻找打呵欠的感受,作哼鸣训练时要感到眉心正处在振动。比如在第六小节的“亲圪蛋”,演唱者一开口就是唱在高位上,发声位置一定要维持一致,用哼鸣的感觉带出,上口盖尽力向上抬,没把握最高音部位的点,歌声简单地飞散,有时音量很低。10~17节是高平调集中的部分,在歌唱时嗓音一定要流动一下,身体不要太僵硬,要抬起笑肌,把歌声挂在高位上,哼着唱出。
《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是典型的中国地方性民间小曲、润腔也是中国民歌的鲜明特征。润腔是指美化原有的曲调,使歌声的音色更加圆润。如这首歌曲中的下降音和倚音“小”“抬”“你”等,歌手在唱下降音时要放开,气氛快速下沉,唱自然吐倚音的时候,嘴巴和脸颊要放在两边放松,迅速恢复气氛,用适当的感情唱歌,小声说话,优美幽默的感觉。
为了让某位音乐歌手能唱好音乐作品,不仅要有扎实的音乐技术,还要为了感动观众,其优秀的演唱姿势和舞台的形体表现也很重要。好的舞台造型必须在演员的动作、姿势、眼神、服装等方面统一。以《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为例,通过用地域性很强的歌曲来读和听,可以描述年轻男女的青涩、单纯的爱恋,因此歌手们在表演中一定要通过眼神将小女孩们娇羞、焦急的心情与渴望、快乐的情感表达,也一定要注重于脸部神情与身体表情和歌声之间的统一。如“双腿跪在岩石上”“甩小辫”“换你来”等,而笔者在表演中还增加了几个小肢体表演动作,以便于情意的自由流露。对于在舞台上的音乐表演者而言,歌曲的演奏音乐动作必须要适应现场的风俗人情,而且演奏音乐动作并不是越繁复越好的,不然很易于喧宾夺主,在表演中必须要努力做到面带微笑,从目光中透露情意。需要服饰和舞台道具得体,才能给人视觉和听觉上的良好体验。
综上,为了演唱好一部经典作品,有必要熟悉创作的历史背景和来源,并知道所创作是属于什么类别的音乐,以及深入理解这些类别民谣的唱腔特征。就如同在文山中学里所写,要准确掌握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的格调神韵,就要首先理解山西地区民谣或者是左权民谣的格调特征。要理解好山西民谣的语言运用特征,才能表现出这首歌曲的风味。也要理解好《亲圪蛋下河洗衣裳》中润腔的歌唱技巧,需要演唱者不断提高自身表演能力,不断的揣摩,并学会了欣赏歌手们的表演,深刻体会其中表达的意义及背后创作的故事,才能体会到歌曲到来的心灵感应。同样,在《亲圪蛋下河洗衣裳》情感表达以及技巧运用中,所有的唱词都要经过细化处理。将情感表达得更加细节,更加真实,更能让听者感化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