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凯
(华蓥市农业农村局,四川广安 638000)
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关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重点监管对象,近年来在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早在2019年12月18日,农业农村部便已经印发了《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要求在全国范围内认真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当前所形成的制度模式已经相对成熟和可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不过与此同时,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在基层推广应用方面还尚显不足,必须作更为深度的解读,扎实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真正意义上确保人们“舌尖上的安全”。本文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在基层推广的应用策略进行系统论述。
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领域,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可以有效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有助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的持续进行。长期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所发挥的重要意义集中体现在3个方面。①极大创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明确和细化了生产主体、收购主体的权责。所推行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主要是借鉴工业领域质量监管的经验,所以有成熟的理论和经验支撑,可以达到来源可溯、去向可追的效果[1]。②可以实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过程监管,监管难点可以得到有效解决,更易控制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在传统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采取的是“人盯人”的方法,但是食用农产品多是分散上市,所以“人盯人”的方法是行不通的。通过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可以对食用农产品产供销实现全程监管,且拥有信息载体,有助于打造全程监管链条。③通过在基层大力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可以凸显出“合格证”管理的重要地位,构建出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依托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新模式的优势,可以很好地强化食用农产品和市场准入,明确市场导向,有效保障各方主体的利益,且对现代农业的发展大有裨益[2]。
分析《全国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施方案》发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强调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进行自我质量控制和自我承诺农产品质量安全。若基层相关人员认真实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势必对食用农产品的主体生产、基层监管、市场消费、部门衔接带来全新的变化。①食用农产品由之前的默认合格转变为承诺合格,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更加明确,促使参与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主体有责任意识,更加主动地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严控食用农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②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发生了变化,由之前的产品监管转变为主体监管,监管任务更加明确。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应用过程中,当主体责任足够明确,主体监管力度势必不断加强,进一步推动多种手段的同步应用,包括风险监测、应急处置、评估预警、巡查执法等,对提升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管水平有重要意义[3]。③以往的食用农产品安全监管是由单一部门负责,农业农村部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责,彼此间的合作不足,没有良好的部门间工作衔接。在基层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后,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需要由之前的“单兵作战”转向“协同作战”,共同推行合格证管理。两个部门可以共享食用农产品检测信息和结果,做到环环管控和各行其责,食用农产品质量更易得到保障。④消费者在购买食用农产品时,可以由之前的品相判断转变为标准规范标示,合格证可以成为食用农产品进入市场的“通关文牒”和“入场券”,不再出现食用农产品“来路不明”和“没名没姓”的情况。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可以享受到更多物美价廉的食用农产品,有更多的渠道选购绿色和安全的食用农产品,自觉参与到食用农产品质量监督管理中。
从当前基层推广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情况来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落实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①领导重视程度空前,有助于认真做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推广,有力保障制度的顺利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于2020年在全国试行,整个试行过程中都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得到了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有助于切实将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实践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领域。另外,农业农村部坚持做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推广应用,亲自统筹,尤其是领导积极参与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全国试行工作之中。②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推广应用中,条件保障程度越来越好,能够营造良好的推广应用环境。试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已经是当前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中的核心工作,相关部门非常注重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优化,使之得到了人才、技术、政策、制度的全力支撑。从财政部门角度而言,可以在合格证印制、宣传培训、检测抽查这些方面提供足够的经费。从人才支持的角度而言,各级政府可以成立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的工作领导小组,整合各方面的优势资源,有力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③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推进程度达到空前。在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体系的建设中,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非常必要,上级部门要求务必给予高度重视,但在推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挑战和困境。针对于此,农业农村部、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了积极探索,对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试行进行细化,如制定时间表路线图和广泛宣传,并进行分级分层的培训活动,向基层人员阐明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的重点问题、方式方法,坚持做好因地制宜,全程使用科学可行的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试行方法[4]。毋庸置疑,通过坚持从多个方面认真做好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试行,必然可以取得良好的试行效果,更有力地保证食用农产品质量 安全。
基层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时,要十分重视政策引导,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顺利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解决好其中的难点和问题。不仅如此,还要在政策引导的过程中,建立健全安全追溯机制,对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进行溯源管理,切实保障好食用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在建立健全安全追溯机制的过程中,可以重点从3个方面入手。①加强监督管理力度,所有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都必须“持证上市”,并同步建立信息监管体系,做好食用农产品的安全追溯。②安全追溯机制的建立健全要依赖多方面的力量和资源,尤其是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发挥好自身职能,在人才、技术和资金方面给予支持,做好安排部署,狠抓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推行工作。与此同时,国家和省级的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信息平台要强化合作与共享,数据信息可以坚持做到共建共享,从而全面覆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③进入市场的食用农产品数量多,种类复杂,应重视信息技术手段的应用,主要是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便于用户更加及时和准确地获取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在此基础上,可以进行食用农产品的分类管理和安全追溯,包括无公害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除此之外,相关部门应积极树立一批追溯示范标杆企业,进行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管理技术和经验的推广,以求更有力地推进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在基层 应用。
在整个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与合格证管理中,食用农产品的生产者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需要其进行自我监管,积极且主动地参与到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中。为达成该目标,相关部门应对食用农产品的生产者进行多方位的教育培训,提升其生产观念和质量安全意识,生产出质量达标的食用农产品。在教育培训活动中,可以坚持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同步开展,在食用农产品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均可进行教育培训课程。对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不当行为要及时指出,对于流入市场的不合格食用农产品要及时追回,并按照规范做好处罚。以线上教育为例,应利用当前已有的信息技术手段和平台,将文字、视频、漫画有机结合起来,直观形象地向食用农产品生产者进行宣传教育,尤其是可以利用好短视频平台或直播平台。在此基础上,应进行分级分层的指导培训活动,帮助不同地区、食用农产品生产种类不同的生产者提升思想认识和技术技能,确保可以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安全性食用农产品。目前来看,基层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虚假开证、冒用他人名义开证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影响了食用农产品市场的安全。为此,在提升生产主体水平的过程中,要向食用农产品生产者做好政策法规的宣传教育,提升其法律意识,坚决打击违法违规行为,认真做好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自查 工作。
基层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且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在整个试行和推广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挑战,单纯依靠某一个部门无法达到最佳的成效。为此,与之相关的责任部门要明确自身职能,各部门之间要做好协同,共同参与到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推广应用中。
从推动部门协同的角度而言,农业农村部门和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要积极合作,改变以往传统的工作思路,强调合作协同,共同落实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从强化市场准入的角度而言,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在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方面的积极性不高,或者不按照市场准入要求开具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对于这一问题,相关部门后续要进一步强化市场准入,极力突显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权威性。与此同时,要对没有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农产品采取一些强制性措施,比如严禁市场流通、对非法性的市场流通进行严厉打击等[5]。市场监督管理相关部门要发挥好自身职能,对于无证农产品要严厉处罚,揪出背后的利益集团,切实有效地维护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
当前来看,基层推广应用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已经取得良好的成效,其原因之一便是宣传推广基本到位,可以确保更多的食用农产品生产者知晓合格证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进一步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后续依然要做好宣传推广工作,持续性加强宣传推广力度,以求更加有效地提高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的社会认知度。在此过程中,基层工作人员要积极参与宣传推广工作,利用好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宣传推广。
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推广应用十分关键和重要,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大力推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保障人们的饮食健康。目前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的推广应用已经取得良好成效,在巩固这些成效的同时,要进一步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着重强化市场准入,推动部门协同,健全安全追溯机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