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志辉
(礼县城关镇青林小学,甘肃 陇南)
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可以看作是各个学科教学的关键,小学时期的数学教学不能脱离新时期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要将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提升当作教学的首要任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小学数学教师要明确职责,打造多样化的小学数学课堂,让小学生乐于学习数学,在数学学习中可以有大的收获,这样的数学教学才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小学生数学应用水平的提升。
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当前教学的重点,现阶段有很多小学数学教师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重视程度不足,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上,这就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小学数学教学无法摆脱传统模式的束缚。小学数学教学必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趋势,注重知识理论教学。此外,还要培养数学思维,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的缺陷,引入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此来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真正价值。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各个学科都在探究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升策略,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必须转变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核心素养体现在对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上,主要是通过几何图形、平面图形和数量的学习,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建立起有效的数学思维。通过对数学知识层层深入的学习,学生需要进行反复的求证,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了解其中隐含的规律和现象。尤其是在数学结论的归纳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升小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思维能力。通过数学知识的积累和运算法则的巩固,要提升学生的自主分析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在此过程中提高小学生思维的严谨性。通过对数学问题的不断探究,进而有效提升小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小学生数学水平的稳步提升。由此可见,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贯穿数学学习的整个过程。
核心素养教育的提升,促使小学数学教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教师要立足新时期背景,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理解和应用数学知识,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较活跃,但是教师长期处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教学思维和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偏向于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在此过程中学生成为被动的接收者,教师只是一味地向学生传递理论知识和公式定理,学生能做的只有死记硬背知识点和考点,这样使学生丧失了独立思考能力,无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思维,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小学时期学生和家长普遍比较关注学生最终能否进入重点初中学习,因此,学校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在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时比较重视课堂教学成果,学生的考试成绩成为检验教学成果的唯一标准。教师越发关注最终的结果,忽视了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理论知识的灌输占据了所有的课堂时间,在教师看来只要自己讲解的内容足够多,学生掌握的知识点有了量的积累,就一定会实现质的飞跃,“题海战术”成为提升学生考试成绩的主要方式。长此以往,小学生成为做题的机器,处于机械化的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很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让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教师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力度不足,这样的教学使学生的身心无法得到全面的发展。
小学时期的数学内容较简单,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重点局限在了考试大纲要求的范围内,很少进行拓展和延伸,小学时期的数学教材更新换代速度比较慢,教材中的很多例题和学生的实际生活是脱节的,这些问题很难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再加上生活化问题不足,导致学生无法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数学学科有着很强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要求较高。小学生处于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对很多数学知识的理解不充分,知识点之间却有着很强的连续性,学生对某一部分知识点的不理解会影响到其后续的数学学习。课堂所学内容和实际生活的脱节也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阻碍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
首先,小学数学教师要认识到,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对小学生来讲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采取合理的方式,引导小学生思考问题,找寻答案。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简单来说,可以帮助小学生建立完整的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数学学习动机的形成,为学生今后学习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此外通过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学生可以在实际的生活中加以应用,同时,学生可以借助逻辑思维来解决更多的生活问题,数学学习还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解题思维和习惯。通过课堂上不断地拓展和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更加丰富的数学知识,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这对学生数学思维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很有帮助,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举一反三的数学能力,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数学萌芽时期,能够对数学学科充满好奇。由此可见,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和拓展,引入贴近小学生生活的内容,降低小学生的学习和理解难度,进而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借助这样的形式来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情境教学法在课堂教学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对教学质量的提升很有帮助。情境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相应的场景当中,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情境教学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小学生的发展特征,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十分活跃,他们的注意力很难长时间地集中在一件事情上,但是学生对新鲜奇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课堂情境的创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应用情境教学。例如,在教学“百分数”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联系实际生活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先为学生讲解打折的基本原理和对应的数量关系,然后再进行场景的再现,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个场景,某品牌的蛋糕进行打折促销活动,超市一按满200 减100 进行销售,超市二按折上折活动进行销售,蛋糕按照原价先打七折,然后在此基础上打九五折,那么一个280 元的蛋糕,在哪个超市买比较划算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对此进行讨论,进行优惠力度的对比,引导学生分析两个超市不同的优惠活动特征,超市一中蛋糕的零头是不参与优惠的,超市二中蛋糕的整个价格都参与优惠活动,最后再引导学生进行对比,得出结论,根据最后所付的价格来分析哪个超市的优惠力度大。教学情境的创设可以吸引学生参与进来,在讨论、交流中发散其思维,对其实际应用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
问题的设置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思维,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好奇心会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习“平行四边形”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能不能进行分割,分割后像我们之前学过的哪个图形?有了这样的问题,学生会积极地进行思考,想要找寻问题的答案,教师可以给出适当的引导,将平行四边形沿着对角线进行分割,变成两个全等的三角形,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思考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想一想平行四边形和我们之前所学的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联,通过这样的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理解和记忆,还能够帮助学生巩固三角形相关的内容。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让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哪些物体都做成了平行四边形,学生会联想到推拉门等,最终得出平行四边形不具有稳定性的结论。这样层层深入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了解平面图形的特点,让学生牢固掌握相关知识。
数学教学的有效开展需要建立在学生感兴趣的基础上,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学习氛围,设置学习小组,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合作学习。例如,在教学“鸡兔同笼”这一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采取小组教学,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学习小组,让学生开展小组互动学习。教师需要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在此过程中需要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这样才能够提升班级学习氛围,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此外,教师需要立足小学生实际,设计满足小学生认知需求、知识结构的课堂内容,对一些对数字较敏感的学生,教师可以设置数独游戏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一些学习基础薄弱的学生,教师需要设置课堂游戏,激发小学生爱玩的天性,给予学生正确的引导,这样才能够实现因材施教,有利于数学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教材是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深挖教材内容,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知识点,教师首先要做到清晰明了,要能够归纳和整合重难点内容,在自己的大脑中构建出一个完整的知识树,发现不同知识之间具有的联系。教师需要将教学内容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把握教学的重点,设置明确的教学目标,以此为基准,帮助学生学习课堂内容,引导学生构建小学数学知识框架,让小学生具备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能力,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的有效性。
综上所述,对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及其培育的基本路径进行探究十分有必要。小学生处于学习初期,数学教师的引导对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日常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学数学教师需要认识到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性,改革和创新教学模式,满足小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