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进淑
(靖远县第四中学,甘肃 靖远)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是重要的内容之一,它能够让学生在系统的阅读课程中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为学生提供精神的引领和思想的滋养,不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然而,当前的高中文言文课程教学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对较低、学习方法不科学等。在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为此,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也应当积极推行教学改革,重视学生文言文知识结构的建构,在自主学习中不断促进学生思想品质的提升。
在高中语文课程教学中,文言文阅读是重中之重,只有不断激活教学文本中的内在活力,才能持续推进教学效率的提升。新课改教学背景下,要以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这也给文言文教学的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要着力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然而,文言文内容难理解,且阅读难度较大,再加上高中生的高考压力大,在文言文阅读中学生普遍表现出缺乏阅读兴趣、阅读调控能力以及情感体验,影响了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成效。因此,就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来讲,文言文教学改革的实施将面临诸多挑战。
兴趣是产生学习内驱力的重要源动力,学生只有具备浓厚的阅读兴趣,才能够主动将求知欲望转变为一定的阅读需求,充分调整自己的阅读状态,提高专注力,增大阅读量,以此提升阅读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兴趣是重要的影响因素。然而,当前的高中生中有很大一部分对阅读文言文的兴趣较低。在相关调查中,甚至有一半以上的调研对象表示对文言文阅读活动不感兴趣。而从课外阅读的角度来讲,在没有教师要求的情况下,80%的调查对象不会主动开展文言文阅读。自主阅读兴趣的缺失受到了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例如,文言文中包含了大量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不易理解,又难以记忆,再加上文言文中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相距甚远,这又进一步增加了学习的难度。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在实际生活中没有太大的用处。因此,“难学论”和“无用论”难以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影响了教学的成效。
阅读调控是一种自我管理的能力,主要是指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主动制定阅读的规划,并对自己的阅读活动展开客观评价,能够找到阅读中的不足并主动调整阅读策略,以此来提高阅读的效率,这是学生实现自主阅读和自主学习的一种重要品质。在阅读调控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督促自己和鼓励自己,从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真正成为阅读活动的主人,同时又能感受到阅读过程的趣味性和成长性。但在当前的高中生中,大部分学生缺乏阅读调控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关调研显示,有半数学生表示从来没有制定过文言文阅读计划,八成的学生不能对自己的阅读活动进行客观评价,找不到阅读方法的不足,更难以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调控能力弱将是最大的挑战之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阅读行为和阅读状态。
高中语文教材中选择的文言文都是经典之作,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底蕴,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学生能够主动投入,真正体验文言文中的知识,则能实现自身知识的构建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更丰富的阅读活动中掌握系统性的文言知识,不断提高文化修养。但就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表示阅读体验不充分。在当前的文言文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的方法有朗读法、讨论法、翻译法以及自主探究法等。但是教学任务重、教学时间有限,在课堂上要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相对有限,再加上课外缺乏兴趣,学生也不会主动思考,这就导致学生听讲的时间多、思考的时间少,影响了对文本内容的体验感。同时,高中生应试压力极大,尤其是高三的学生,他们会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应用在知识的学习巩固和应用上,忽略了审美情趣的培养。
文言文阅读课程是有效促进高中学生语言知识和语言能力发展的重要载体。通过文言文素材的阅读,能够让学生获取丰富的信息,增强文学知识的储备,强化文化内涵的理解。在阅读过程中,只有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才能实现思维品质的发展和文化修养的提高,让学生领悟人生的智慧。因此,教师需要从多个角度展开思考,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阅读是思想层面的提升和心灵层面的旅途,在阅读过程中,应当强化情感的体验,才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自身的情感与文本之间的共鸣,提高阅读的期望。为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发挥情感支架的教育作用,能够从学生的阅读兴趣、阅读动机、阅读态度和阅读意志等方面着手,持续增强学生对文言文学习的认知发展,进而激发起学生主动开展文言文阅读学习的内在动力。相关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处于情绪高涨、欢欣鼓舞的学习状态时,将更有利于实现知识的内化与升华。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充分把握学生的情感体验,找准情感切入点,营造最佳的阅读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对教学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强化与文本之间情感互动的基础上实现知识的意义建构,完成主动学习,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成效。
教师通过情境的创设可以更有效地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强化对新知识的同化与理解,实现对原有认知结构的调整、重组甚至重构,进而实现对新知识的理解、消化和应用。在文言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可以运用情境教学法找准不同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结合文本内容和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行学习。在灵活的教学情境中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刺激,进而调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促进新旧知识的融合,强化对新知识的理解,不断完善学生文言文的知识架构,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成就感。例如,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使学生的认知出现一定的冲突,增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同时,也可以融入音视频资料,创设具有感染力的音乐情境,使学生在身临其境的氛围中强化学习的效果。另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参与感创设表演情境,让学生在角色诠释的过程中强化对文本内涵的理解。例如,在教学《负荆请罪》课文时,在学生已经掌握基本的文章大意和重点词汇基础上,教师就需要结合课程教学标准与课前学生测试的综合情况,明确学生在本章节中的“最近发展区”。学生需要充分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同时能够结合一定的情境赏析文言文中的细节,感受到“侧面烘托”对人物性格塑造的作用。因此,教师可以借助文本的内容生成对话式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如果你是赵国的一名才子,更愿意做谁的门下?原因为何?”让学生以主人公的角色感来分析人物特点,学习故事主人公身上的可贵品质。
为了进一步增强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上的接触面,教师还应当立足于教材,充分整合丰富的教材资源,指导学生在不同文本的联系中找出知识之间的规律,体会到“自主学习”的成就感。为此,教师需要筛选出意义和写作方法等方面更为接近的材料,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此同时,在关注课堂反馈的同时,促进学生课后的交流,以教材资源为出发点,调动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在此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发挥评价对学生的鼓励作用,能够通过恰当的、正面的、多元的评价,促进学生保持浓厚的阅读兴趣。为此,教师应构建更完善的评价机制,促使学生在评价中提高自我调控的能力,及时改正阅读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足,且学会在互动合作中调整阅读态度,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动力,不断强化学生对阅读过程反思的能力。例如,在《兰亭集序》的阅读教学中,课程结束后为学生布置开放式作业——绘制一张“一词多义”的思维导图。以“独立绘制—小组评价—优化改进—讨论完善”的思路开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和“讨论交流”中不断完善知识结构。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刚开始不能够完整总结,或只注重实词、或只注重虚词、或词义掌握不全(例如虚词“之”有多种意思,且用法不同),通过分组评价的方式让学生在互评中取长补短,促进知识的完善。
综上所述,文言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承载了古人崇高的理想与美好的情操。高中阶段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时期,教师应当积极探索切实有效的教学策略,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变教学策略与方法,注重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促进自主阅读的开展。同时,有效提高学生在文言文阅读中的感悟,让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能够生动而活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促进学生获得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