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冬琰 辽宁省气象局财务核算中心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广泛开展了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目的是从根本上提升绩效评价工作的实施效果和对预算管理的内容进行总体完善,最终目的是在事业单位内实现全面预算管理,从而有力推动事业单位向前稳定发展。在该项工作中,需借助预算和绩效评价的反馈结果,提升预算编制的合理性、科学性,减少实际工作与预算目标设定出现较大的偏差。在确保预算编制内容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尽量规避工作中缺乏规划的盲目性问题。另外,对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过程进行实时监控,便于迅速发现问题。在得到绩效评估结果之后,针对预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做出改进和完善,进一步提升预算管理工作的实效。
现在的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将预算管理和绩效管理两个理念有机融合。在管理活动中,通过对活动目标予以明确、监控并整合运用到预算管理过程中,实现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相结合。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和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绩效管理工作可以对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的具体流程进行深入分析和评价,并对其做出相关评估,对于特定的管理问题提出具体的财务指标,采取有效的措施针对不足之处进行改善和提升。
在事业单位中,财务管理通常具有目标多元化、相对应的指标比较模糊等特点。对于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工作进行强化,可以有力推动单位各项工作的高效完成。除此之外,财务绩效管理可以对绩效评价的内容进行充分体现和反馈,便于发现本单位的风险点并对其进行及时的管控。
外部社会环境的迅速变化,会引发事业单位内部出现某些绩效预算管理方面的局限性。例如单位工作人员的绩效管理意识不足、预算绩效目标不够明确、绩效评价不够科学等。为了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能够更好地进行相关决策并精准地调整发展战略,进行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工作已刻不容缓。进行预算管理可以有效提升单位及其各岗位的工作效率,进一步凸显事业单位的社会服务职能。
近年来,随着我国事业单位的持续改革和不断发展,其在服务能力、预算管理水平等方面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在现实工作中仍旧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对事业单位的监管职能和服务职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以事实为基准,使用科学的管理办法,以适用性、易操作、客观性为工作原则进行体系构建。此外,该体系的涉及面较多、业务量较大,对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预算管理人员除了要具有较强的专业水准,还要求其管理能力强,综合素质过硬。在很多事业单位中,这类专业人才还比较稀缺,部分事业单位往往采用转包的办法,将工作交给会计师事务所或其他第三方机构处理。在部分事业单位中,预算管理过程中没有针对预算绩效评价单独设置监督管理机构,预算绩效评价工作都交由财务部门具体执行,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效性不足、执行力度不够,极易流于形式。从事业单位内部来看,尚未形成预算管理监管环境。在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制定的过程中,没有将基层管理人员具体工作的问题进行提前考虑,导致预算绩效目标的可行性降低、指向性不明,严重的会引起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业务活动相脱节、预算资金无法落实到位等问题。
单位领导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缺少沟通的纽带,基层人员无法参与绩效评价工作,对于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办法、相关制度缺乏必要的了解,导致该项工作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在预算绩效评价的实施过程中,应充分调动单位所有人员的积极性,将其与单位相关业务紧密结合。该措施可以有效规避预算编制和单位运营情况不相符现象的发生,确保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在部分事业单位中,绩效评价指标存在着不够全面、不够科学的问题。在设定绩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依然使用比较机械、被动式的通用性考核指标对工作人员进行量化考核和具体的评价,没有将事业单位内部各个不同岗位、不同工作性质等相关因素考虑在内。基于这种比较单一的考核管理模式,某些工作内容特殊或内容较少的岗位,其对应的考核适用指标较少,在考核中被“减分”的机会也较少,其考核结果的分值可能较实际偏高;对于工作内容繁杂的单位人员来说,在考核指标中“多干多错”的概率较大,考核结果的分值较实际工作表现会偏低,这极大地挫伤了相关人员的工作热情[1]。
事业单位在进行预算编制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专业预算人才、未设立专门预算机构等客观原因,预算编制的内容往往在精细程度上有所欠缺。在大多数的事业单位中,单位领导对于上级部门的财政拨款的重视程度普遍很高,但是对于本单位的横向收入关注不够,这也对单位资金预算的科学性、准确性带来了一定的困扰。这些问题的存在与预算管理指标单一的情况,共同阻碍了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影响了绩效考评的实际效果。
由于部分事业单位尚未制定出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预算管理的监督及考核也没有相应的监督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监督效率不足,预算管理工作极易流于表面。
在当前形势下,一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在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意识上未能紧跟时代发展的节奏,对于本单位的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等工作不够重视。事业单位在搭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应充分结合其运营情况和业务特点,对本单位的预算管理工作进行有序安排和科学统筹,逐步完善本单位预算管理的各项指标,全面落实任务和责任。事业单位在构建预算管理绩效评价体系时,应收集同类其他单位的评价信息等内容,以本单位年初预算为基准,分配本单位的资金,使本单位预算评价和总体绩效目标清晰、明确,从而制定出合理的、适用性强的预算绩效评价管理体系。
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中,应重点反映单位各项资金的预算情况;同时,要制定专项资金的绩效管理目标,其目的在于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可以做到专款专用,防止发生专项资金改做他用、闲置等现象的发生,使事业单位的专项资金利用率得到提升、安全性得到保障。
为了进一步细化预算管理绩效考评工作的责任,需要将预算管理绩效考核引入事业单位人员日常考核内容,实施合理的奖惩措施。比如,对于未按照相关评价要求做出的经济行为,要对相关人员进行警示和惩罚。另外,在与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相关的反馈方面,应建立对评价结果的问责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保障绩效评价体系的顺利实施。
在事业单位运营过程中,要对各个环节有可能出现的风险和事故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这样才能有效提高应对运营风险的能力。对于存在较低风险的项目要进行全面的绩效考核,选择出易操作的、合理的考核评价指标。
除上述管理办法之外,事业单位还需要建立资源共享机制。事业单位要建立经费预算流信息库,实现该数据库中的相关资源和其他关联职能部门间的数据联动和共享机制。这样不仅可以有效促进多部门之间的预算经费流动信息共享,更便于利用信息间的勾稽关系等对数据进行实时监控,显著提升工作效率。对于该项工作的具体落实情况可在官方平台或渠道中公开,使大众知悉的同时,接受更严格的监督。事业单位可以建立专门的监督管理部门或班组,对于公开信息后收到的来自社会大众的反馈进行回复和处理。
事业单位制定绩效评价指标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于本单位不同类别的职工绩效评价指标设定应体现差异化,适应并满足各岗位的实际需求。避免不同工作岗位使用相同的绩效评价指标,导致最后的结果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第二,设定的绩效评价指标应具备综合性,涵盖品德、能力、成绩、作风等多个方面,使绩效评价指标既可以呈现最终的结果导向,也兼顾了过程绩效,可以客观、全面地反映绩效评价的内容。科学、完善的绩效指标可以对单位中的每一个成员作出全面、客观的评价,得到单位全体成员的认可,有利于工作的开展。第三,事业单位要依据发展情况、业务进展等内容及时对绩效评价指标的权重、内容进行调整和改进,在实现全面兼顾的原则上做到突出重点,确保每一项经费的使用都“行之有效”。
另外,对于绩效评价标准要及时补充、优化,进一步明确绩效指标的内容和标准,方便在绩效评价中把握正确的方向,从而促进指标体系的完善。
我国多地的财政部门要求各事业单位填报预算绩效目标执行监督管理内容,在这一监管办法的要求下,事业单位要针对本单位预算项目的具体情况进行全面的自评和他评。预算年度结束之后,事业单位需将项目自评内容输入财政监督系统,实现与年度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对接。为保障预算绩效评价的透明和公平,可以聘用外部专业机构审核预算绩效考核内容。在进行预算绩效考评时应关注项目的事前目标,强化事中监督、事后评价反馈,做到全面的绩效考评并注重考评的系统性和质量的提升[2]。
事业单位应建立规范、科学、严谨的预算监督制度,制度的内容与要求应符合我国预算管理的相关规定,保证事业单位绩效管理工作的合法效力。
首先,公开绩效评价结果。绩效评价结果的公开机制,可以从根本上体现单位财务制度的透明和公平。另外,结果可对单位人员的工作起到一定的督促效果,有助于提升工作效率,将各部门的职责进行落实和明确。事业单位不仅可以在单位内部公布关键性的信息和内容,还可以借助信息化、网络化的手段,在官方网站、多媒体平台中进行信息的公开和发布,对于当前社会大众比较关心的热点问题,耐心地给予回复和解答,在行使公共服务职能的同时确保群众拥有建议权、监督权,事业单位应广泛收集群众意见,认真梳理并总结,将其中有益于工作的部分进行采纳并进一步优化服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
其次,善用绩效评价结果的反馈机制。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过程中往往过分注意评价结果,忽视对过程的管控。针对此类问题,事业单位与实施预算管理的各部门应加强沟通,收集更多的关键信息和资料,加大绩效评价的监管力度,全方位把控单位预算资金使用的具体情况,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了然于心。对于在预算绩效管理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风险,应第一时间上报至主管部门,对事实情况做到不隐瞒、不掩盖,对反馈的问题进行改进、优化和解决。
再次,事业单位需要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奖惩制度。事业单位应对绩效评价中表现突出的部门或人员在预算考核阶段给予相应的奖赏和激励;对于在绩效评价中表现较差的部门或人员,进行相应的惩罚。比如,适当控制项目资金投入,将部门的预算管理与绩效评价结果进行综合考量,对各个部门的岗位工作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进一步保证预算绩效管理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最后,加强法律监督,增强执行效力。在事业单位进行预算资金管控的工作中,应广泛组织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及人员学习现代的管理理念,使单位内每位成员都具备良好的责任意识和主体意识,关注本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除此之外,在加强单位内部管控效力的同时,可根据相关法规、单位内部制度等,不断推进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发展并加强执行力度。
事业单位对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推进国家运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承担了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执法监督等一系列职能。事业单位的稳定运营和长远发展,离不开绩效评价和预算管理工作的有力支持。预算管理属于财务工作的核心范畴,预算管理与绩效考核的有机融合可以充分调动单位资金运营效率。在当今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对于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和预算管理中尚存的不足之处,要进行深入、科学的分析和研判,通过合理的规划和严谨的执行工作,切实有效地提高资金的使用率,推动事业单位工作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