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述评与展望

2022-11-24 15:48冯红伟
关键词:学界马克思主义思想

冯红伟

(山东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济南 250014)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思想和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追求。改革开放前,由于受时代和观念的限制,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改革开放后,随着思想大解放和真理标准大讨论的展开,人的问题重新得到关注,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也被从沉睡中唤醒,学界对其研究也随着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逐步走向深入。

一、整体认知: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历程

综观学界研究,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认识和解读主要集中于改革开放后,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改革开放初期,这一阶段以1984年为分界线,1984年之前,学界在反思十年“文革”所造成的人性摧残与扭曲问题基础上,讨论的热点主要集中在人性、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上,“是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思想铺垫”[1]。1984年之后,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一是将其置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二是将其与教育理论结合起来。这一时期的理论研究虽然还没有完全达到思想上的解放,而且研究内容相对比较分散,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理论深度,但毕竟为正视人的问题、肯定人的价值奠定了理论基础。

第二阶段,是在党的十四大明确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后,学界研究的范围和视角都出现了新的变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不再仅仅局限于其内涵本身,同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识,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拉回到现实中来,注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研究,研究视角也从教育学转向哲学领域,更多地运用哲学的思维、方法、理论等去论证阐释改革过程中凸显的实践问题。

第三阶段,是在2001年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的讲话中,江泽民提出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后,学界开始对其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解读研究,并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置于当代话语中,使之更具有时代意义,由此掀起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的新高潮,这一时期的相关文章、著作均达到了一个高峰。

第四阶段,是在党的十八大召开以后,随着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体系以及一系列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的推出,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也不断向纵深拓展。

总的说来,学界始终坚持认识论与方法论的有机统一,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做了多维度、多视角的阐释研究。

二、多维阐释: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理论解读

综观已有研究成果,学界主要从理论内涵、理论地位、实现路径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做了解读研究。

(一)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理论内涵

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研究,首先应当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什么”的问题,学界主要从“人”、“自由”、“全面”、“自由全面”四个核心概念出发,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进行解读研究。

1.“人”的范围界定

随着对于“人”的深入理解,学界越来越认识到有必要对于“人”这一主体进行范围界定。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回归文本,准确解读马克思主义经典文本的需要;二是由于社会发展中越来越呈现出忽视个人发展的倾向,对于人的界定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于人的片面认识的纠偏。如果对学界已有观点进行归纳,可以将其概括为“个人”和“类”这两大角度。有的学者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人”是指整个人类,这里的“人”就是“类”本质的体现[2]。有的学者认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人”主要是指个人[3]。之所以这样认为,主要依据的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相关论述,如《共产党宣言》中提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4]。《资本论》中又强调共产主义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5]。还有学者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中的“人”是“个人”和“类”的有机统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主体既是个体,又是人类”[6]。对于“人”的范围的界定,事实上也就是要弄清楚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出发点。

2.人的全面发展内涵解读

学界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解读,主要可概括为“叠加法”、“层次论”、“方法论”这三大类。

一是“叠加法”,即把人的全面发展看作人的本质属性的展开。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阐释,大多数学者采用的都是这一方法,只不过在具体认识上有所差异。有的学者采用“两分说”[7]: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与智力都得到发展。有的学者采用“三分说”[8]: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发展、社会关系的发展以及自由个性的发展。有的学者采用“四分说”[9]: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完整发展、和谐发展、自由发展及多方面发展。有的学者采用“五分说”[10]: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主体性的全面发展以及个性的全面自由发展。有的学者采用“六分说”[11]:人的全面发展包括人的自由自觉创造性劳动的全面发展、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需要的全面发展、能力和潜能的全面发展、个性的全面发展以及精神道德观念的全面发展。“叠加法”注重的是资料的收集,把马克思、恩格斯等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言论收集到一起,他们谈到多少方面,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有几个方面。这种方法需要回归文本,因此有助于强化人们对文本重要性的认识,培养人们的文本分析与解读能力,但这种方法在论述中可能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是不分主次,做列举式阐述,因为永远存在所列举的不完全性,容易造成喧宾夺主的局面。

二是“层次论”,即人的全面发展是分不同层次的,在每一个层次上也有全面发展的问题。有的学者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个体的人、群体的人、类的人这三个层次的具体统一和历史展开[12]。有的学者指出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阐释应从价值规定、历史规定和内容规定这三个层面来展开[13]。“层次论”法在对马克思、恩格斯等的相关思想论述整合分析的基础上,建构了人的全面发展内涵的分析模型,有助于人们从整体结构上精准理解和把握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但是这种解读方法不易将各要素之间广泛而复杂的关联充分揭示出来,不免有把“全面”一词泛化的嫌疑。

三是“方法论”,即侧重于从方法运用角度阐释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有的学者指出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对其内涵要进行多学科、多角度的整体综合解读[14]。有的学者“反其道而行之”,以人的全面发展的对立面为切入点,对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进行解读研究[15]。“方法论”式的解读虽然较为全面客观,但对专业基础、思维方法等要求较高,容易出现走马观花式的解读。

3.人的自由发展内涵解读

学界对于人的自由发展内涵的理解,主要有“一分说”、“二分说”、“三分说”三种观点。“一分说”认为人的自由发展意味着“人的生命的自性、自信、自足和自我确认”[16],是联合起来的个人共同控制和支配他们的社会关系而实现的自觉、自主、自愿的发展[17]。“二分说”认为人的自由发展包含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获得自由(劳动解放)和在人与人的关系中获得自由(政治解放)两个方面[18]。“三分说”认为人的自由发展包含三方面的内容,即人的自由发展是人成为自然界主人的发展,是人成为自己社会主人的发展,是人成为自身主人的发展[19]。

4.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内涵解读

改革开放初期,囿于认识的局限性,学界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内涵缺乏深入系统研究,当时的解读很大程度上呈现出碎片化、零散化的状态,以点式解读为主,要么侧重于全面,要么侧重于自由,将两者统一起来进行整体解读的成果较少。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学界认识和研究的逐渐深入,这一状况有了越来越大的改观,学界在注重点的解读基础上,也开始尝试由点到线的整体解读,目前已基本形成了点线有机结合、纵横有序交织的“网格化”解读。总的来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有的学者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是提倡人的全面发展,反对片面畸形发展;二是反对物统治人和客体支配主体,提倡人的行动自觉自愿自主从而自由;三是注重人的创造性能力的充分发挥[20]。有的学者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包括人的智能素质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自由而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21]。有的学者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主要包括“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拓展和高度丰富、人的活动及其能力的自由全面发展,以及人的个性的自由而全面发展[22]。还有的学者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标志着人与自然、人与物的最优整合,人与人的最佳融合,以及人自身的生理与心理的和谐,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真善美统一的最高境界与必然归宿[23]44。

综上,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理论内涵的阐释研究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价值取向与科学认识的统一。今后,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内涵,应在理想与现实的结合上,以及理论与实践的交汇中做进一步阐发。

(二)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理论地位

内涵阐释是为了说清楚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什么”的问题,而理论地位则是为了说清楚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重要性”的问题。总的来看,学界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深化了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理论地位的认识。

一方面,通过探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其他思想理论的关系,深化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地位的认识。一是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劳动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指出劳动是促进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24]。二是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指出休闲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点,而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休闲思想的价值追求[25]。三是通过从科技伦理[26]、制度伦理[27]等多维度探讨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关系,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价值评价标准和终极价值伦理追求。四是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法制思想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指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法制的终极伦理追求,是社会主义法制思想伦理价值的评判标准[28]。五是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指出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目标旨向[29]。六是通过探讨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指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实质和目标[30]。

通观上述研究,不难看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贯穿于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忽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重要理论地位是错误的。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意味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根本理论地位,任何真理都有它的限度,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建立在唯物史观基础上的,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有的理论内容比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更为基础,因此过分抬高其在马克思主义中的地位是不妥的。

另一方面,通过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多学科解读,深化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理论地位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是以马克思主义进入我国为起点的,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逐步发展起来的”[31]。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作为贯穿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体系的一条红线,势必要受到哲学社会科学诸学科理论工作者的关注与探讨。

第一,有的学者从经济学维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阐释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和问题越来越多,学界不得不重新思考实现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两者关系的再平衡,以便更好地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此,学者们提出:一是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学科发展的价值导向[32];二是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经济发展的目标追求[33];三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程度为指导原则来扩展人类发展指数[34]。

第二,有的学者从教育学维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阐释研究。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教育的中心和出发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和归宿[35]。一是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旨归和终极目的[36],思想政治教育要把人作为中心、出发点和落脚点,力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个性自由[37]。二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素质教育就是要帮助人们实现知识、能力与人格三者的有机统一,为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奠定基础。[38]三是从创业教育的角度来看,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和自由个性的创业者,是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39]

第三,有的学者从法学维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做了阐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中国法治现代化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中国在推进法治现代化的过程中,通过确保公民基本权利得到全面而有效保障,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而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程度也成为中国法治发展的最基本标志。因此,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40]

第四,有的学者从心理学维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阐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引导国民社会心态良性发展的价值导向,国民社会心态的调适是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通过国民社会心态的调适,可推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调动人的发展潜力和活力,推动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与合作,促使人的内心和谐安宁,促进人的幸福指数的提升。[41]

第五,有的学者从文化学维度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阐释。文化是理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一个新视角,从人类文化价值演进的维度来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类文化价值演进的必然结果,是最终的文化价值目标。[42]文化在某种程度上讲也是一种生产力,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还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43]

总之,通过从不同学科维度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多维阐释和解读,进一步深化了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重要理论地位的认识。然而,现有学科研究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失衡状态,经济学、教育学等学科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较多,而民族学、历史学等学科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关注度还不够。今后理论工作者应强优势、补短板,多学科协同配合,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不断向纵深推进。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

如何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早日实现,是学术界自始至终都十分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他们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路径的探讨与思考既有一以贯之的坚守,同时又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过程连续性与阶段目标性相统一的显著特征。综观已有研究,要想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一是要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私有制的生产关系[44];二是要发展教育,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45];三是要发挥科学技术在人的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促进作用[46];四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文化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转变,塑造新型人格,为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精神动力[47];五是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坚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增进环保意识,促使人类生存环境的改观和优化,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48];六是发挥制度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49];七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世界交往和社会流动,促进主体意识和主体能力的发展[50]。

综上所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思维,统筹考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因素,借助教育、行政、法制、德治等手段,多措并举,以更好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三、专题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重要研究论题

在对已有研究成果系统梳理的基础上,本文提炼了学界关注度比较高的五个重要论题,以期在横向维度上进一步深化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认识。

(一)自由发展与全面发展

在经典作家的表述中,“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发展”和“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同时存在的,这种文字上的差别,在有的研究者看来无足轻重,而在有的研究者看来则意味着质的差别,并因此提出了人的全面发展和自由发展的关系问题。对于两者关系的解读,学界的意见是比较一致的,均认为这两者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但在具体认识上又有些许差异。就区别而言,有的学者侧重于从发展状态上进行区分:“人的全面发展”着重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的一种客观状态或客观境界,“人的自由发展”着重强调的是人的发展的一种主观状态或主观境界[51]89-90,人通过全面发展来表现人的发展的全面性、普遍性、一般性,通过自由发展来表现人的发展的独特性、内在差异性[52]。有的学者侧重于从发展程度上进行区分:自由发展涉及的是人的超越性以及人所获得的解放的程度,全面发展涉及的是人的丰富性以及人所获得的解放的广度[23]42。就联系而言,学界普遍认为两者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人的全面发展”本身就包含着“人的自由发展”的因素和成分,“人的自由发展”本身也包含着“人的全面发展”的因素和成分,不能将两者截然对立起来。但就联系的具体表现而言,又有一定的认识分歧。有的学者强调人的自由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结果[23]42。有的学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自由发展”的逻辑前提,“人的自由发展”制约和规定着“人的全面发展”。[51]90有的学者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侧重于人的发展的基本方面,如人的本质的发展、人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等,而人的自由发展侧重于人的发展的理想状态,包括人的共性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尤其是人的个性的自由发展,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升华。[53]

从学界的已有研究不难看出,“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发展”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彼此之间相互影响,二者互构形成张力,互为前提和发展条件,由此推动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进步和实现。

(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自从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后,学界便开始注重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置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主要从“何以可能”和“以何可能”两个方面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做了分析探讨。“何以可能”,即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性分析。学者们普遍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完美结合,既具有市场经济所具有的独立、自由、平等、竞争、效率等一般特点,又兼具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因此,总体上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更有利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以何可能”,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践进路。要想更好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人的发展的积极作用,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第一,思想上,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要采取辩证、客观的态度,坚持全面的、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分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用的主流和支流[54]。第二,实践上,需要从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社会心理素质教育、国民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个体自我教育等方面加强人的道德培养[55]。第三,注重“新人”塑造,即以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人,以全面提高和充分正确发挥人的能力水平发展人,以培养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完善人,以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激励人。[56]

(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经济(交往)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新特点和不可逆转的趋势,人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学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对人的发展的影响是双重的,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阻碍作用。一方面,就积极作用而言,经济全球化冲破了地域的限制,有利于人的类特性的发展和主体性的发展。经济全球化促进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打破了僵化的分工模式,创造了更多可自由选择的劳动机会,有利于促进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可以协调人的发展的社会化和个性化之间的关系,突出了人的个性化,促进了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就消极作用而言,资本、技术、金融等全球快速流动,使竞争更残酷,某些企业可能顷刻间破产,众多工人一夜间失去饭碗;全球性的激烈竞争和巨大的变革浪潮,使部分劳动者更难主宰自己的命运,更难实现自己的主体性;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得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境地更为恶化,许多发展中国家民众的生存权都面临威胁,发展权、人权更无从保证,没有了发展权、人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便只是奢谈。

经济全球化势必引起交往全球化,学界普遍认为人类全球化的交往状态,对于人的发展也有着积极和消极的双重作用。一方面,就积极作用而言,交往全球化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创造了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交往全球化摆脱了地域文化的局限性,促进了具有多样性文化特征的人的形成。交往全球化使得交往冲破狭隘的范围,促进了人的自由个性全面发展和社会关系的融合。另一方面,就消极作用而言,交往条件的改善有可能会导致人与人之间交往的贫乏,使人的发展符号化。交往全球化使人的活动的异己性、不确定性增加,人们社会关系物化形式的普遍发展往往会造成人的新的物化性和抽象化,在一定程度上会造成人的畸形和片面发展。西方一些不良文化产品、价值观念在全球的传播,潜移默化地动摇了人们固有的生活方式和行为准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往往会造成人们精神上的困惑和价值标准的混乱。

总之,经济全球化和交往全球化对人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因此,学者们一致主张要正确对待经济全球化和交往全球化,发挥其积极作用,规避其消极作用,使之不断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就需要在经济全球化和交往全球化过程中,确立主体的自主、自立和自觉,积极推动主体交往实践的合理化发展,积极推动主体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把握全球化进程的主动权;不断促进人的知、情、意和真、善、美的全面发展,全面提升个体社会交往的素质和能力;真正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为经济全球化与交往全球化的发展提供正确的价值指导。

(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

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历程与人的现代化的发展历程高度一致,而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又是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终极旨归。伴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如何正确认识和科学把握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关系,成为学界着重关注的一个时代课题。已有研究表明,人的现代化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标志和体现人的进步发展状态的两个概念,人的现代化是人的现代性发展对传统性的扬弃,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对人的畸形片面发展的超越,两者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人的现代化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当代现实体现,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现代化的价值导向和目标追求,是人的现代化的深化和发展,实现人的现代化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现实过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人的现代化的辩证关系,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应当成为人的现代化的指导理论。

(五)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有关思想理论

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发展演进就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中国化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形成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立足中国实际,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发展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学界对于这些理论成果做了全面解读与研究。

一是从宏观层面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发展历史的研究。学界沿着思想继承与发展的逻辑理路,详细地阐释了中国共产党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展现了这一思想的历史延续性和与时俱进性。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进行了艰辛探索,奠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制度条件。[57]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做了继承创新,奠定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58]1-2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深入推进,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理论指导。[58]2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做了新阐释,把人的全面发展实现途径具体化为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59]在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多次强调要始终坚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有机统一,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不断发展和全面进步的目标之一。[60]总之,中国共产党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基础上,基于发展环境的迥异和时代主题的不同,设计了递进式的人的发展目标,勾画出一幅中国人民寻求人的独立、自主、解放、自由、全面发展的生动场景。

二是从中观层面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某一具体思想理论的关系研究[61-65](1)学界对于此问题的研究,可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对于思想的总体性阐释研究,二是对于思想中某一点的阐释研究。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例,有的学者立足于思想整体,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关系做了阐释研究,参见文献[61]。有的学者立足于具体一点,对于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关系、“四个全面”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关系、“五位一体”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关系、新发展理念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关系等做了阐释研究,参见文献[62]~[65]。。学界普遍认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具体体现。

三是从微观层面对于中共领袖人物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综合研究[66-70]。在这方面,学界已经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专著、文章、硕博学位论文等对于中共领袖人物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均有所涉及,从形成背景、理论来源、主要内容、理论意义、理论贡献、现实意义等方面,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论主张做了全面整体的阐释和解读。

四、总结与展望

综上,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学界已在广度与深度上不断拓展,进行了多层次的探索研究。

首先,研究学科越来越多元化。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哲学、教育学等学科,发展到新时代的经济学、法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学科,学科覆盖范围越来越广。之所以会出现多学科协同研究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价值追求,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另一方面是因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涉及面较为广泛,只有对其进行全方位解读,才能理解其深刻内涵。

其次,研究视角越来越多元化。从最初的从理论层面厘清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内涵,到世纪之交的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再到新时代的中国化、时代化的特色越来越明显;从最初的从纵向维度梳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来龙去脉,到世纪之交的从横向维度梳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与其他马克思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再到新时代的继续深化;从最初的注重从对内改革的角度探索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路径,到新世纪开始关注对外开放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再到新时代的强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扩大世界交往。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视角越来越多元化。

最后,研究人员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从最初的以党内理论工作者为主,到之后的社科院和高校的科研人员加入研究,再到现在已形成了社科院系统、党校系统、高校、中央研究机构、地方理论研究部门以及知名专家、学者等在内的一大批理论研究队伍,研究的力量和队伍越来越壮大。

已有研究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理念,充分表明了促进并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同时也启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亟须获得更进一步的突破和提升。

(一)创新研究方法

在今后研究中,一是要注重阶段史与专题史相结合,细化历史经验研究。加强阶段史研究,可以厘清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概况及其特殊性;拓展专题史研究,比如以不同群体为研究对象做一专题研究,有助于把握不同群体对象自由全面发展的概况及其针对性。在两者结合的基础上,深化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百年发展的历史经验研究,细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时期经验、阶段经验和对象经验,最终总结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中国百年发展史的基本规律,为新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二是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的齐头并进。已有研究多从理论层面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进行阐释解读,而从实践层面探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案的成果相对较少。因此,今后在继续深化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也应注重实证分析。比如,要善于借助大数据,对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夯实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数据基础;要将研究置于新时代社会发展现实视野中加以考量,产出一批具有实践价值和社会效益的思想研究成果,从实践层面回应人的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指导建议。三是要补齐现有学科研究短板。在继续深化已有学科研究的同时,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融入民族学、历史学、管理学等学科中,实现多学科研究协同共进。

(二)丰富研究内容

在今后研究中,一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系统研究。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传播的考察是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演进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而且早期传播本身也属于理论研究的一部分。目前,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研究,学界涉及还较少,大多是在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相关概况时,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的一个组成部分,做“点状”式阐释和论述,今后应深化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早期传播的系统研究。二是要加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同中国传统文化内在关联的解读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之所以能在中国发展壮大,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某种契合也是原因之一,只有讲清楚两者的内在关联,才能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发展百年依然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原因。目前学界对于两者契合点的解读研究还极为薄弱,今后应加强这一研究,为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发展提供理论自信和文化支撑。三是要深化中国共产党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继承与发展的研究。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只有既注重领袖群体的解读,又善于挖掘中共其他重要领导成员和相关人员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主张,才能完整展现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发展的全貌。但是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共产党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解读主要集中于核心领袖身上,对于党的其他重要领导成员关注度不高。同时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中国化历史演进的研究,主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从内容维度进行梳理,研究视角较为单一,研究内容存在重复,而且目前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是梳理到党的十八大,对于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所做的丰富发展研究较少。今后应加快研究内容的更新速度,将党的十八大之后的相关内容及时纳入研究体系,同时对党的其他重要领导人的相关思想也应有所关注。

(三)拓宽研究视野

在今后的研究中,一是要加强历史与比较研究。既要树立“大历史观”的研究思维,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长时段中,在历史、现实与未来的有机统一中,厘清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理路,明晰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发展逻辑,总结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中国的发展经验,从而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事业不断迈向新境界,同时又要加强比较研究,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其他国家和政党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有益经验和做法,推动新时代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创新发展。二要是将文本研究向纵深推进。在对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时发现,学界在2007年前的研究所依据的经典文本主要是《德意志意识形态》,还有少量的论文涉及《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而基本上未见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资本论》最后手稿中有关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来进行立论的,对于列宁相关文本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从2007年开始,学界逐渐注意到这一研究弱点,但整体而言,关注度仍不高,这是从文本研究角度阐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问题的一个短板。今后学界应继续深化文本的阐释与解读,对经典著作再分析,努力挖掘其中的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资源,确认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建构的文本依据以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中所蕴含的基本价值理念、目标和原则,同时,基于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系统地阐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在当代的新内容、新形态和新价值,以便在理论上拓展和深化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三是要注重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文献资料是人们从事研究的第一手和权威材料,目前,缺少专门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主题的权威文献资料汇编,这应是学界今后关注的一个重点。

总体而言,今后学界对于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的研究应注重多视角、多维度、多学科、多方法,定量与定性结合,继承与发展统一,批判与建构协同,理论与实践并重,在此基础上,将马克思主义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研究不断向纵深推进。这对于发展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以及构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猜你喜欢
学界马克思主义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近年来英语学界的中国电影研究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