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村镇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2022-11-24 13:17代海艳娄中华熊定艳
贵州农机化 2022年2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乡镇特色

代海艳,娄中华,熊定艳,冯 林

(贵州理工学院材料与能源工程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3)

0 引言

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论断,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关键[1]。新时代,在国家倡导大力发展乡村产业的基础上,贵州省提出了发展完善乡镇产业的方略,对于乡镇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经济实力提升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首次提出包括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的“五个振兴”的科学论断,将产业振兴放在基础位置。少数民族村镇发展对实现全民增收致富至关重要,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产业发展对于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农村产业经济实力提升和乡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1 调研地基本概况

1.1 调查地点

本次调研旨在探究乡村振兴背景下少数民族乡镇产业发展情况,选取盘江镇作为田野调研对象是基于以下三个原因:第一,黔南州是贵州少数民族聚居的主要地州之一,田野调研目的地是贵州省首批重点示范乡村振兴小镇之一,有一定代表性;第二,盘江镇少数民族人口聚居集中,其中音寨村以苗族、布依族居民为主,少数民族人口占比59%,保存着完整的布依族、苗族的文化和风俗,是贵州省首批省级民族保护与建筑的村寨之一,产业发展有其特殊性;第三,盘江镇是少数镇级行政区域设置易地扶贫安置点之一,安置在该地的新沿村是脱贫攻坚易地扶贫全村搬迁的村落,兼顾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成果巩固的同时均衡经济水平差异的村寨;第四,调研覆盖偏远的山区即盘江镇相对落后的村落,综合四个村落的调研,对于调查贵州省乡村产业发展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1.2 问卷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采取随机发放问卷形式,在盘江镇四个村寨共发放问卷134份,收回126份,问卷回收率为94%。问卷调查对象年龄分布在16岁以上人员(16~20岁25人,占比20%;21~45岁37人,占比29%;46~64岁46人,占比37%;64岁以上18人,占比14%)行业覆盖到政府、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村民、学生,其中少数民族村民71人,占比56%。调查对象情况与贵州省农村状况基本吻合,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适宜开展样本分析。

1.3 访谈对象基本情况

为了进一步了解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探究解决方案,此次调研对盘江镇42名村民、1名产业合作者及1名政府工作人员进行深度访谈。其中A是普通村民,46岁,本地居民,小学文化,为玻璃厂工人。B是普通村民,51岁,小学文化,参与盘江镇酥李提质改造管理。C是盘江镇本地人,46岁,初中文化,产业发展带头人。D是政府工作人员,50岁,大专文化。

2 盘江镇产业发展现状

2.1 产业发展的类别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盘江镇乡村特色产业正在不断挖掘和发展,至2021年7月底,盘江镇以少数民族乡村文化建设为突破口,目前主要发展的产业覆盖4种类别,即:聚焦于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农业结合的旅游业;以特色优势水果、经济农作物为主的现代农业;以黑山羊为主的畜牧业;以绿色发展为契合点的现代新工业。多产业融合的模式实现乡村产业结构优化,旨在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现代化农村发展步伐。

2.2 产业发展的成效

当前产业的发展从不同程度对当地居民的收入带来了积极的影响。以经济农作物油菜及特色水果酥李种植作为主要抓手的现代农业与当地旅游业一体规划、一体推进,以“建设基地”“代建代管”“自栽自管”三种模式,建设和推广已初具规模,为旅游业产业化、农业现代化发展夯实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促进当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调动农民积极性,将土地等生产要素融入产业发展,分享后期的发展红利。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的餐饮、酒店等服务行业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为农民在家附近创业就业提供良好的条件。回收再利用的玻璃厂、黑山羊养殖基地等企业也为部分劳动力提供了在家附近就业的机会。这些变化在调研中均得以体现。

在126份样本中,产业提升家庭经济收入的有95份,占比75%;方便照顾子女教育的96份,占比76%;大力建设并保护发扬乡间文化的占79份,占比63%。其中从外出务工转向当地特色农业的村民B提到:

在没有发展产业之前,靠务工解决家庭经济支出,勉强维持生活,从产业发展以来,回家参与酥李提质改造,投入11亩地种植酥李,将坝区纳入油菜种植再加上接待部分旅客,对将来生活还是有盼头的。

在离镇中心距离较远的山区黑山羊养殖基地上班的D提到:

这是比较偏的地方了,但这里气候好,适合养殖,将土地投入种草,一家人就近就业,一年能收入5万到6万块,能照顾家还能满足一家人基本生活开销。

据调研数据,当地居民从依靠外出务工逐步转型到地方产业发展,盘江镇村民从单一的外出务工收入逐步转型到旅游业、特色农业、养殖业、现代工业。同时,少数村民从单一的出售劳动力转向产业融合的投资者合伙人。因地制宜,形成地区发展的源动力,以特色产业来优化现有经济结构,从农产品、文化旅游等方面入手,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链,实现自我造血、自我发展,逐步提高经济收入,这和国家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是相一致的,在缩短城乡差距的同时也使乡村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3 乡镇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从调查数据和实际情况可知,少数民族村镇产业呈现多类型发展布局,但实际发展中仍存在不足之处。

3.1 群众对新兴产业发展认识不足,制约乡镇产业发展

乡镇产业呈多类型融合发展模式,但可能是因为产业发展尚在起步阶段,参与产业多为单户小规模的传统农业,传统生活方式和传统农业经济对村民的影响根深蒂固,导致对新型产业的发展认识不足,少数参与的也属于被动参与和短期参与,存在观望态度,对产业快投入快见效的期望值较高。从调研统计看,年轻群体外出务工人数较多,有知识的毕业生返乡参与产业发展的人才极少,留乡人员年龄大,思想观念相对陈旧,对新知识传播和新技术应用产生一定的阻碍,影响了农业经济发展。可见虽然在乡村振兴背景下乡镇产业发展取得一定成效,但对青年人的发动、宣传力度较小,成效不足,以至于有知识有技术的青年没有投入到乡镇产业发展中。这从侧面反映出调查区域农民整体文化程度不高,乡村振兴认识不足。

3.2 专业技能人才缺乏

乡镇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加强资源利用、人才培养、特色产品、特色产业技术与信息等资源整合,还需要实施农业土壤改良、良种培育,畜牧业牧群健康,旅游业良性发展的技术攻关,支持引领乡镇产业化发展,这些都需要依赖专业技术人才作支撑。乡镇产业缺乏专业技术工作者,在乡镇产业发展中,大多数的工作都是由乡镇行政工作者组织和倡导的,他们既是行政工作者又兼专业工作人员,专业化知识的缺乏会逐步导致一系列问题,从而限制乡镇产业的良性发展。访谈中D提到:

我们很多工作人员都兼职在产业发展的工作中,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大部分涉及专业的问题需要外援。

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方面,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并积极研发新的乡镇产业发展技术,促进产业的现代化发展。但是,实际情况是地域性差异较大,很多乡村地区在现代科技应用上水平较低,产业现代化程度远远达不到预期,导致特色产业难以形成优势。究其原因,主要是乡村产业和科技投入结合不够,专业技术型人才参与乡村振兴不足,导致产业创新缺少经济支撑,发展的后续动力不足。

3.3 产业开发没有形成品牌效应

特色产业发展的本质是对地区特有资源的一种开发,通过特色资源形成产业结构,从而实现经济发展,这一过程中,挖掘资源、打造品牌是乡镇企业的重要环节[2]。当前虽然盘江镇已经初步形成特色产业融合产业链,但是,发展刚起步,速度缓慢,一些产业经不起时间的考验,产业难免在发展中失去发展价值,从而导致品牌效应缺失。首先,在开发特色资源后,没有重视品牌宣传工作,特色逐渐弱化,品牌效应难以发挥应有作用;其次,忽视了特色产品的产权保护,在少数民族特色旅游业打造过程中,民族特色文化有待深挖掘,形成系统的打造和产权保护,产业同质化现象严重,导致特色逐渐弱化,难以满足长期发展的需要,进而直接使特色产业链被破坏,市场影响力大大降低。

4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少数民族乡镇产业发展建议

4.1 深化乡村振兴理念以提高青年人参与乡村振兴意识

乡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重要决定因素是需要青年群体的积极参与。乡镇缺乏青年人的参与,那么以乡镇产业发展为基石的乡村振兴将缺乏活力,是无源之水将无法高质量推进。应积极调动年轻村民群体参与乡村乡镇产业,通过完善产业基础设施、提高产业效能切实提高村民收入,带动村民参与乡村振兴新型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引导年轻群体参与到乡村振兴发展进程中,确保乡村振兴源头活水。

4.2 推进乡村振兴专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人才是重要的支撑。进入新时代,广袤的乡村大地万象更新,呼唤各类人才策马奔腾、大显身手。加强乡镇产业人才队伍建设能够强化乡镇产业发展[3]。推进乡镇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强:第一,要配齐乡镇产业发展专业工作人员,确保他们的各种待遇,改进村镇产业人员的思想,定期推荐产业技术人员参与引入新技能、新观念的培训,从而提升专业技能;第二,定向培养和人才引进相结合抓实乡镇产业发展人才基础,摒弃简单唯学历、唯职称的思维定势,树立“有用就是人才,人才就在身边”的理念,重新审视和发现乡土人才,用好用活乡土人才,使本土有意向的青年参与到乡村振兴乡村产业发展项目当中;第三,加强政府、学校和社会力量,提升大学生返乡待遇、提升乡镇工作人员幸福感和成就感,同时,强化大学生返乡就业宣传力度,吸引外来优秀专业人员参与到乡村产业发展进程中,确保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业振兴。

4.3 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发挥品牌效应

乡镇产业发展关键在于特色产业的打造,将特色产品与乡镇形象联系到一起,形成乡村振兴的对外名片。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指引下,深度挖掘乡镇特色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突出核心优势,将少数民族特有的人文底蕴和乡土民情融入其中,形成民族地区特有产业。以民族文化为依托,在文化旅游业上下足功夫、在特色农产品的质量和细节上做文章,拉长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提高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进一步扩大品牌影响力,可以通过现代化宣传方式,增强人们的直观印象。通过互联网、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形式,利用网络平台强化宣传效果,从而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本地特色产业,使品牌效应能够更有效发挥。

5 结语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乡镇产业发展要结合自身实际,加大对特色产品的开发力度,突出地域优势,形成具有地区特色的产业链,扩大品牌影响力,提高特色产业的内在价值,使其更好地推动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民族乡镇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乡镇特色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海归“新农人”投身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我国乡镇污水处理模式的探讨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乡镇权力能否跳出“虚化陷阱”?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河北加快推进细化实化县域特色产业振兴措施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傲慢与偏见》的艺术特色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