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责任担当教育

2022-11-24 13:03何婷娟王旭升
新课程 2022年8期
关键词:责任感法治道德

何婷娟,王旭升

(1.甘肃省泾川县东街小学;甘肃 泾川;2.甘肃省泾川县汭 丰镇学区,甘肃 泾川)

当前的小学教育中,对小学生道德与法治方面的教育有一定的疏忽,这样的教学理念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小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造成影响,导致学生在发展中责任意识不强,同时对学生的三观有不良的影响。因此,教师需要采取多种方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实现全面发展。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理论根基

在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以道德建设和育人为最基本的任务,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以重视。此外,还需要根据教学、生活、社会三者的联系,注意各种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学校德育主要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整合多种社会资源,对学生进行德育,同时也是为了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二者可以实现教育任务和教育理念的统一。因此,两者的融合发展是实现双赢目标的重要举措。从理论基础的角度分析可知,两者的融合可以体现在理论基础上:一是教育大纲,其强调要加强道德与法治与多学科的协调发展,要求教师挖掘多学科道德与法治资源,以多种载体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治教育建设。同时,法治教育要加强道德教育,把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结合起来。这样,道德教育的内容就可以融入道德与法治的教学中,达到两者深度融合的效果。二是课程标准。课程标准强调全面开放学生的生活世界。教师需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整合,调整教学目标,从而拓展到教学内容、教学地点、教学时间等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需要与学校德育活动相结合,使教育体系多元化、开放化、包容化,以此来有效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学生责任担当培养策略

(一)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悟责任意识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使教学回归生活实践,让实践引导学生理解书本上的理论,并根据真实的感受形成一些观点,加强自己对这种行为的反思,加强对学生责任感的引导,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责任感。

(二)营造生动、具体的责任担当教学情境

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根据课堂的具体内容设置相应的课题,进而达到情境创设的目的。具体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引导学生更好地参与课堂学习,提升责任教育的效果。

例如,小学教师在开展相关内容时,应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相关的社会道德和法治事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道德价值观。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道德和法治事件进入人们的视野。教师应从教材内容入手,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正确判断各种案例,为学生播放视频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向学生讲解相关实例,在课堂上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如边防战士为保卫中国领土而英勇牺牲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边防战士的故事,引导学生尊重英雄、崇拜英雄、感谢士兵,树立自幼为社会做贡献的责任感。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能有效激发学生的社会正义感、爱国主义和民族情感,使教师的“责任”培训和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三)深入挖掘教材,把握渗透核心

要与时俱进,注重对国家法律法规的挖掘和探讨,教师以传播者的角色出现在课堂,应该对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有一定的要求,做到与时俱进,清楚与生活相关的基本法律法规的变动。例如,在教授“注意饮食”课程的过程中,可能与习俗或宗教有关,此时,教师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教学,并教会学生了解和尊重各地的风俗习惯,具备相应的法律知识。一般来说,课堂教学不是法律条文的教学,也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机械重复,需要因地制宜。

对小学生进行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是希望学生能够通过学习这门课程在生活中对身边的事情有明确的是非判断,能够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必要的时候进行自我保护,同时对自身行为进行一定的约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掌握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识,加强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创新,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责任意识,同时强化学生的法律意识,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责任感法治道德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培养孩子立身之本
——责任感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