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棉花产业强镇 促进乡村振兴实践
——以山东滨州西小王镇为例

2022-11-24 08:55牛娜刘明云张信甫曹志红
中国棉花 2022年7期
关键词:全镇棉花建设

牛娜,刘明云*,张信甫,曹志红

(1. 滨州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山东 滨州 256600;2. 山东世耀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山东 无棣 251900)

1 前言

西小王镇位于山东省滨州市无棣县东北部,是传统的棉花种植大镇。 全镇土地总面积为13333.3hm2,植棉面积达4 000 hm2, 建有鲁北地区最大的棉花购销、加工基地。 镇内有滨州诚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无棣旭尧纺织有限公司、无棣广宇服装有限公司等23 家棉纺织关联企业, 在镇域内初步形成了“棉花种植- 加工纺织- 生物质能综合利用” 的完整产业链条。 西小王镇通过建设棉花产业强镇,深化产业融合,延伸产业链条,推进棉花产业产能不断提升,全镇经济活力显著增强,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在产业强镇的带动下,全镇乡风乡貌焕然一新,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2 建设棉花产业强镇的主要做法及实践

在建设棉花产业强镇、 促进乡村振兴过程中,西小王镇始终将棉花产业作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以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共同发展为目标,不断加大培植力度,全力打造以棉花种植、籽棉加工、纺织(家纺)、旅游服务为产业支撑的特色小镇、鲁北重镇[1]。

2.1 坚持多措并举,夯实发展基础

一是搞好棉田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维修田间道路8 km,田间沟渠清淤疏浚5 km,新建灌溉设施150 个等。二是进行耕地改良。对533.3 hm2棉花种植区的土地通过增施有机肥和生物改良等方法进行土质改良。 三是升级改造棉纺生产线。 在改良棉花纤维品质的基础上,对原有棉纺生产线进行升级改造,实现气流纺纱产能升级1.5 万锭、环锭纺纱1 万锭;购置多包重杂分离器、单轴流开棉机、纺纱机复合圆笼除尘机组等17 套设备。 四是建设仓储中心。 新建物流基地1 处(8 000 m2),购置10 辆运输车。 五是升级改造棉花市场。 对西小王镇棉花市场的道路、交易场所进行升级改造。 六是建设为农服务中心。 新建为农服务中心1 座,包括统防统治服务大厅、农机服务大厅、土地托管及流转服务大厅、电子商务大厅、农民会议培训教室等,购置5台植保无人机、2 台测土配方仪器和一些其他大型农用机械。七是组建企业研发中心。新建面积200 m2的研发中心1 座, 购置了试验操作台、 试验用电脑、纱线捻度仪、单纱强力机、条干测量仪、纱线测长仪等设备。

2.2 实施三大工程,促进植棉业发展

西小王镇大部分耕地盐碱程度较高,且有种植棉花的传统。 自20 世纪90 年代起,全镇每年植棉面积曾一度占耕地总面积的50%以上,可以说棉花种植是当地群众的立命之本。 为保护好、发展好这一传统产业,近些年,西小王镇在棉花种植方面实施了三大工程:一是植棉面积保障工程。 通过培养典型、加大宣传等方式,积极引导群众规模植棉。广大棉农通过开荒、 流转土地等方式进行规模植棉。目前, 全镇一半以上的棉农植棉规模在3.3 hm2以上,切实保证了棉花种植面积和总产。 二是良种引进工程。积极与农业科研部门对接,引进优良棉种。2017 年,与原山东棉花研究中心合作,建设了占地233 hm2的“山东棉花研究中心鲁北棉花试验培训基地”,主要示范栽培鲁棉研37 号[2]、鲁6269[3-4]、鲁棉522[5]等品种,同时对原山东棉花研究中心的24个多抗新品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筛选适合西小王镇及周边植棉区种植的、符合棉纺企业需求的新品种。 当前, 西小王镇种植的棉花品种以鲁棉研37号、鲁6269 为主,666.7 m2籽棉产量可达250 kg 左右。 三是棉花栽培技术示范推广工程。 建立全程机械化植棉技术和盐碱地棉花丰产轻简化栽培技术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推广植棉新技术,引导全镇棉农科学植棉、轻简植棉。

2.3 延伸棉花产业链条,深化产业融合

西小王镇将棉花种植、 加工作为主导产业,积极发挥市场引导、行政推动“两只手”的作用,在延伸棉花产业链条上作文章,努力将棉花产业打造成一张富民强镇的特色产业名片。

2.3.1推动棉花产业向精深加工利用方向发展。延伸棉花产业链条,推动链条尾端向深加工、闭合式方向发展:棉花用来生产皮棉、纺纱织布,秸秆用来生产生物质燃料, 棉絮废料等用来生产有机肥;挖掘以“纯棉”“纯手工”等为特色的棉制品,研发手工棉被、夏凉被、靠枕、香料包、家纺产品等特色产品。当前,镇域内已形成了“棉花种植—籽棉购销—皮棉加工—纺纱合线—机织织布—家纺产品+生物质能源+有机肥料—生态印染”的完整产业链条。2.3.2积极探索棉花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依托无棣景国农机具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了西小王镇生物质能源推广中心,在全镇范围推广生物质燃料和专用炉具。 2016 年,西小王镇生物质能源推广中心进一步开拓市场,与京能生物质发电厂签订5 万t 成型燃料供货协议; 建成投产海纳生物质能源项目,每年可生产生物质成型燃料1 万t。近年来,在全镇范围内推广生物质能源替代传统煤炭,实现了镇域内无煤化,为农村环境保护和棉花秸秆生物质能源利用提供了新途径。

2.3.3大力发展棉花产业新业态。 主要通过融入“互联网+”模式,以“线上农业”带动“线下农业”转型升级。目前,从皮棉到棉制品均已实现线上交易,2021 年相关产品的线上交易额突破1 000 万元。此外,将棉花产业与特色旅游进一步融合,如2017 年“无棣古城文化旅游休闲汇” 重点打造的品牌之一——以“钟金燕家纺”为代表的棉花产业游线路,将别具特色的棉制品正式纳入了无棣旅游特色产品。

2.4 争取政策扶持,深挖行业潜能

全面贯彻落实上级农业部门支持棉花产业强镇发展的补贴政策,整合资源资金,建立健全“农业内部融合型”农村产业融合投入保障机制;积极争取土地、财政、信贷、税收、保险等多方面扶持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建设;积极争取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棉花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资金、农机具购置补贴、扶贫开发资金等涉农项目,向产业融合发展项目重点倾斜;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本、金融资本等参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形成了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不断提升棉花产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西小王镇通过争取各级政策扶持,深挖行业潜能。 2022 年无棣县被认定为国家级棉花制种大县,西小王镇作为无棣县重要的棉种生产基地,将承担落实一系列支持制种大县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推进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发展。 棉花制种产业已成为西小王镇助力乡村振兴发展新的增长点。

3 棉花产业强镇促进乡村振兴成效

3.1 产业强镇带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西小王镇已形成规模化的棉花产业,产业链完整,农产品加工产值与农业产值之比超过2∶1,镇内先后建成滨州诚宸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钟金燕家纺有限公司、无棣宏发棉业有限公司、无棣旭尧纺织有限公司等23 家棉纺织关联企业, 其中400 型皮棉加工企业9 家、纺纱企业5 家、合线企业2 家、织布企业4 家、制衣企业1 家、家纺企业1家、生物质能源企业2 家,每年可实现籽棉购销15 万t,加工皮棉4.5 万t,生产棉纱4 万t,合线5 000 t,织布1 000 万m,制衣20 万件,生产生物质炉具2 000 台, 加工棉花秸秆生物质燃料6 万t,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 亿元、利税3 000 万元,带动1 万人以上就业。 13 个村在附近企业就业人数达700 余人。2021 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2 673.4 万元,为全年计划的104.68%,同比增长19.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 290 元, 同比增长7.95%,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高17%。例如山东世耀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探索的“土地托管、订单农业”发展模式,采取棉农土地入股企业的方式,不仅可以保证土地正常收益,解放劳动力,还能使企业获得稳定的棉源供应,实现“以工带农、互促双赢”。 2021年该模式带动300 余户棉农共增收70 万元, 实现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和财政扩源。

3.2 产业强镇带动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在棉花产业强镇建设的带动下,全镇通过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小城镇提档升级工程等系列工程,打造了省级美丽乡村1 个、市级美丽乡村3 个、县级美丽乡村2 个、美丽庭院602 户,规划便民服务市场6 处,建设“四好”(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路28.8 km,并实施配套绿化工程,使小城镇功能更加完善、更具特色韵味。 2019 年投资450万元建设 “小王精品示范片区”,2020 年投资750万元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连片治理项目,促进美丽乡村整体提档升级。 此外,改造农村厕所3 289 户,建设公厕5 处,常态化开展脏乱边沟、小广告、杂乱线缆、养殖粪污、残垣断壁“清零”行动,明显改善了全镇人居环境。

3.3 产业强镇带动乡风文明实现新跃升

产业强镇带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建设,文化建设弘扬文明乡风。 通过实施“百家文明户”评选工程,3 年来共评选出826 户文明家庭;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 入选全省乡村振兴典型案例,被山东新闻联播宣传报道。 通过建设农村文化书屋、文体广场和举办篮球赛、广场舞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同时深化移风易俗,推进婚丧嫁娶改革,在全镇上下形成了“乡风文明、家风良好、民风淳朴”的良好氛围,夯实了乡村振兴文化基础。

猜你喜欢
全镇棉花建设
棉花是花吗?
党的政治建设怎么抓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漯河市后谢镇计生协助推医疗卫生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人大建设》建设人大的故事
雪白的棉花堡
奇幻塔罗岛之七
全镇最小的人
不可思议的棉花糖小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