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孵化探究

2022-11-24 07:55周雪梅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 2022年1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能力

周雪梅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河南郑州 451191)

1 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主要方式

1.1 “专创融合”方式

为了使应用型人才将专业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中,高等院校常用方式主要是“专创融合”。高等院校的“专创融合”就是将专业课与创新创业课相融合,二者相互辅助、相互配合,在创业课中有专业特色,在专业课中有创业教育;部分高等院校将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目标融入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划中,形成一个创新创业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部分高校注重夯实学生专业实力、引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的探索,在本专业找到创业突破点,挖掘创业路径并探索创业方法[1]。

1.2 素养教育方式

高等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采取素质教育,创新创业教育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不断提升教育质量[2]。教育不仅应促使应用型人才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观念,还应提升其创新创业水平,具备参加创业实践的能力;应用型人才需要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创新思维,具有过硬的综合素养,因此,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应该与社会接轨,知识水平和素养教育均应满足时代发展的要求,使应用型人才在创新中成长,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业竞争力。

1.3 创新孵化方式

以往,高等院校教育更注重的是学生专业知识的提升,未充分认识到应用型人才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教育的重要性。长此以往,对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水平及能力的提升不利,会造成应用型人才虽有创业意识,但缺乏创业实践能力的问题[3]。近年来,高等院校通过创新创业孵化方式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在此基础上,应用型人才创业实践水平得到快速提升。部分高校的创业课教师以创业情景模拟方式,通过课堂教学打造较为真实的创业教学环境;部分高校教师组织在校生到实际的工作单位(公司)等实体单位接触创业团队和创业项目,或者去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参观和学习;还有些高校在校内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营造良好的校内创新创业氛围,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实践。

2 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快速发展[4]。高等院校认识到强化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创业能力对促进就业尤为重要,其实质是强化人才的竞争力,把创新创业研究成果转变成生产力[5]。

2.1 有助于缓解国内就业压力

为支持并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国家提供了诸多优惠政策,支持大学毕业生创立企业,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和就业机会,为社会输送应用型人才。

2.2 有助于研究结果转化为生产力

科学研究可助推高等院校的发展,研究成果与科技创新是推动高校向前发展的助推剂。然而,目前研究成果转变成实际产品的较少,停留在实验阶段的较多[6]。应用型人才在科学技术研究方面成果较多,若能充分利用有效资源,积极研发,把科学技术和研究成果转化成生产力,应用到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可为创新型社会构建发挥积极作用。

2.3 有助于提升应用型人才的整体素养

提高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关键在于提升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和整体素养。在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可以激发应用型人才的思维活力,锻炼应用型人才处理问题的能力;应用型人才在实践中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可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创新思维,磨砺个人意志,塑造优秀品质,提升整体素养。

3 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采用订单班模式和专业共建模式。订单班模式是高校采用较多的深度校企合作模式,另外还有引企入校、建立校外实践基地等模式。但是这些常见的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存在不足,学生毕业后创业孵化成果不突出,究其原因是缺乏专业的创新孵化训练场所、方法、训练指导和实践。

4 优化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的对策

4.1 搭建创新孵化训练平台

为了提升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启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该项目是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依靠科学工作标准集成体系和数据库优势,与企业、高校深入合作,以“共创共享”的方式,在1 000所高校合作建设“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面向学生提供100多个行业的工作岗位体验、工作标准训练和工作能力评价,同时培训10 000名以上高水平应用型文科实训指导师的项目。教育部设在高等院校的“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以岗位工作标准为载体,将岗位工作经验形象化、立体化地呈现给学生和工作者,使学生和工作者学习之后,快速提升岗位工作经验,达到快乐工作、科学工作、享受工作的目的,给学生提供工作能力提升的机会。同时,为应用型人才搭建创新孵化训练平台,该平台展现工作任务和工作要素,对工作任务提供有章可循、有据可依、章法有度、责任明确的工作范式。在创新孵化平台实现师生合作,共研共创,在满足双方提升科学工作能力的基础上,不断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孵化能力。

4.2 优化创新孵化训练方式

实践证明,创新孵化训练是提高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能力的优选方式,目前,部分加入教育部“科学工作能力提升计划(百千万工程)项目”的高等院校,运用“科学工作能力实训示范基地”,满足在校生进行科学工作体验、工作训练、能力评价及人才交流的需要,缩短人才培养与岗位就业的距离,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基地在建立科学工作标准训练平台的基础上,还建立研究平台,号召高校教师依托科学工作理论,运用科学工作标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方向的研究成果,在优化中国工作标准数据库和中国工作能力等级评价数据库的基础上,将最新的岗位工作标准转化为岗位实训课程,形成学以致用的良性循环。应用型人才创新孵化训练可以通过全景式工作训练模式、直线式工作模式、循环式工作模式、嵌入式工作模式、条件式工作模式,实现工作目标的“施工图”,以科学标准的模式全方位提升应用型人才的创新孵化能力。

4.3 构建创新孵化指导团队

应用型人才培养离不开构建创新孵化指导团队,优质的创新创业指导团队是创业活动实施的前提。指导团队由“三师”组成,即:校内专业教师、校内创业教师、校外创业导师。“三师”研发适合创新孵化团队的教学资源,不断激发创业团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激情。创业需要理论联系实际,“三师”的师资队伍正好弥补了创业团队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有效保证了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的效果。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学有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高水平的专业师资队伍和创业指导师资团队。在师资培养层面,以“内培”+“外引”的方式,培养专业人才和引入专业人才双管齐下,以打造专兼创业师资相融合的指导团队。二级学院的专业师资队伍应培养一批具有创新观念与创新意识的教师,兼职教师队伍应当由社会各领域知名人士、名优企业的创业成功人士、企业家构成。“三师”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组成后,高校需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培养、锻炼师资队伍,即:采取聘用校外专家来校举办讲座,“三师”队伍出外参培学习等方式,解决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匮乏和师资队伍水平弱的问题。

4.4 开展多元化创业实践活动

为了构建良好的创业环境,以更好地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高等院校应加强教育宣传工作。网络技术的发展为高校提供了一条有效的沟通渠道。因此,高校可构建便于应用型人才创新孵化的网络平台,或者创建宣传创业成功人士的创业经历及经验的APP、公众号、微博,拓宽应用型人才获取创业信息的渠道。利用微信及微博等进行互动交流,共同讨论、互动答疑,可以倾听创业者的真实想法。有条件的高等院校定期开展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能够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为其创新创业实践提供广阔的平台。高等院校的校友资源丰富,若能充分整合校友资源,为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提供技术与资金支持,对创业实践活动提供物质保障,那么学生将会在宽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历练。

5 结语

高等院校应融合社会发展状况,培养应用型人才,应结合实际情况,抓管理,促建设、重服务、保质量,全面提升学校的教育质量,为应用型人才提供全方位的成长空间[7]。应用型人才培养不可一蹴而就,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夯实其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可迁移技能,提升整体素质。高等院校在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素养时,应提供一定资金保证及政策支持。事实证明,高等院校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可为应用型人才实践提供创新创业训练场地,助力应用型人才实践创新能力的提升。应用型人才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创新孵化训练是提升应用型人才质量的一种有效的培养方式,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孵化能力,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社会各界的资金支持,高校的场地、师资支持,以有效激发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OBE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人才云
应用型高校推进跨学科人才培养的路径探索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独立学院考试管理策略研究
应用型高校混合式新型网络课堂教学改革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