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实践进路

2022-11-24 06:27孙作青李明泽刘裕巍宋琳奇
关键词:载体抗疫精神

孙作青,李明泽,刘裕巍,宋琳奇

(1.沈阳建筑大学理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2.沈阳建筑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168;3.沈阳建筑大学学生处,辽宁 沈阳 110168;4.沈阳建筑大学校团委,辽宁 沈阳 110168)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大抗疫精神[1]。伟大抗疫精神不仅承续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而且发展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为中国精神增添了新的内涵,成为中国精神谱系中的新成员[2]。内涵丰富、弥足珍贵的伟大抗疫精神不仅蕴含了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更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教育教学资源。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是指高校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思想教育、课程教学、创新创业、实践育人、校园文化、就业价值引领等载体,实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接受伟大抗疫精神的系统教育,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注入强大精神动力的教育教学活动。

一、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

高校承担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任务,理应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

1.伟大抗疫精神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价值指引

“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是伟大抗疫精神的精髓和要旨,是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价值指引。具体来说,“生命至上”指引高校青年学生要坚守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举国同心”指引高校青年学生要厚植爱国主义情怀;“舍生忘死”指引高校青年学生要树立无私奉献的人生选择观念和担当意识;“尊重科学”指引高校青年学生要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命运与共”指引高校青年学生要在深刻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具有天下情怀和道义担当。

2.伟大抗疫精神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育教学资源

从价值层面来说,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体现,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有效举措。

从实践层面来说,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中融入伟大抗疫精神,能够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进一步引导高校大学生理解和弘扬中国精神,厚植爱国情怀,激发担当精神,坚定“四个自信”,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二、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现实困境

1.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推动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效果的有效机制还有待完善

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是关键。纵观当前高校教育教学实践,对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制度设计还有待形成。以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考核评价等激励措施为杠杆的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效机制也尚未形成。全面提升高校教师推动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效果,需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形成有效机制,激励高校广大教师主动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所讲授的课程和组织开展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

2.系统构建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制度设计还有待形成

当前,高校在推动伟大抗疫精神融入课程教学工作中,关于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方面,已经形成了具有参考价值的有效做法,但对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专项课程、专业课程的课程教学实践探索不足,还未形成所有课程承载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合力机制。在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践中,也面临伟大抗疫精神与思政课融合度不够、伟大抗疫精神与思政课内容耦合不强等现实问题。在推动伟大抗疫精神有效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项课程和专业课程”方面,统筹从“教师讲授、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教研活动、线上教学”等方面系统构建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课程教学的制度设计还有待形成。

3.持续推进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的实践模式还有待探索

在当前的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广大学生工作者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主动把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较好地完成了一些实践工作。但在持续推进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生日常教育的实践探索方面,还需要高校广大学生工作者群策群力,久久为功。一方面,将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纳入高校学生工作考核尚需进一步细化。在学生工作考核中对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教育实施主体、教育资源搭建、普及学生群体、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等量化方面,还需进行深入研究。另一方面,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常态化建设需要加强。在高校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方面,对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生的“思想引导、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和就业引导”等一揽子工程中的常态化建设,还缺乏广度、深度和效度。

4.有效营造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还有待强化

当前,高校在校园中通过校园网、微信公众平台等线上载体,对伟大抗疫精神进行了有效的宣传,扩大了伟大抗疫精神的宣传效应。但是,高校下一步如何有效营造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的浓厚氛围还有待推进。一是通过线上线下多元载体协同推动伟大抗疫精神的宣传方面,合力尚未形成。在保持新媒体宣传伟大抗疫精神的基础上,也需要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橱窗、宣传栏等传统载体,促使伟大抗疫精神教育不仅走入网络,也要走入学生的宿舍、教室和校园广场。二是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的校风、学风、教风、学术传统等校园文化的精神层面的实践,也需要进一步探索。

三、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多维路径

1.融入师德师风建设,构建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有效机制

推动高校教师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需要以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为中心,构建以“思想政治工作、职业素养提升和考核评价关联”为着力点的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有效机制。一是在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方面,要坚持将伟大抗疫精神化为教师的价值导向。引导高校教师主动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进一步凝聚起高校教师的思想共识,使之成为共同的价值追求。二是在高校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方面,要促使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成为教师的基本能力。要通过教职工伟大抗疫精神专题学习研讨、典型示范传授等方式,激励高校教师不断提高伟大抗疫精神的创新研究能力、融入教育教学能力,引导广大教师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以抗疫斗争讲好中国故事,用伟大抗疫精神诠释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三是在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关联方面,要把教师承担的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教学工作,纳入师德师风考核,成为职称评审、职务晋升、考核评价等激励措施的关联指标。

2.融入3类课程教学,搭建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课程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要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4]。推进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需要构建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项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的系统化体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政治性与学术性、科学性与价值性、理论性与实践性以及思想性与教育性的辩证统一”[5]。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用科学的思想政治理论阐释伟大的抗疫斗争实践,用伟大的抗疫斗争胜利进一步证实思想政治理论的科学性,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说服力。

高校专项教育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引导和创新创业指导等具体功能,对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能力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专项教育课程,不仅实现了伟大抗疫精神与专项教育课程内容的耦合,而且为专项教育课程提供了丰富的时代素材,提高了专项教育课程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比如,在军事理论课中,将抗疫斗争伟大实践与国家安全的内容进行融合,引导广大学生更加明确防控国家内部疾患对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意义。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快速推进,要求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专业课程。课程思政是党和国家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领域铸魂育人的理念创新和实践创新[6]。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专业课程,要围绕伟大抗疫精神的丰富内涵,针对不同学科专业特点,找准文史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等课程融入伟大抗疫精神的重点目标,明确文史类、自然科学类、工程技术类等课程融入伟大抗疫精神的主要内容,构建伟大抗疫精神融入专业课程的协同分类机制。

3.融入日常思想教育,形成伟大抗疫精神教育常态模式

第一,坚持全过程贯通,确保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不断线。必须保持好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全过程的衔接性,将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生党员教育培训全过程的5个阶段(入党启蒙、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发展对象教育、预备党员教育、正式党员教育),实现学生在入学初、入党前、入党后、毕业前的每个时期都能够接受伟大抗疫精神的系统教育。第二,加强立体化管理,搭建校院班3级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联动机制,实现伟大抗疫精神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教育系统化管理。第三,实现线上线下相结合,既要通过线下主题报告、党团课培训、主题班团会等形式,强化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集中优势,又要通过微信、微博、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伟大抗疫精神相关的网络文化作品,提高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融入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便捷性。

4.融入校园文化建设,营造伟大抗疫精神教育浓厚氛围

推动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统筹规划,多措并举,切实从高校“物质文化载体、精神文化载体、制度文化载体、网络文化载体和行为文化载体”5个方面进行融入。

第一,要融入高校物质文化载体,提高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感召力。在高校,将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融入物质文化载体,要围绕伟大抗疫精神制作宣传展板,鼓励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走入图书馆、教学楼和宿舍楼;要选取抗疫斗争中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和重大成绩,“深入挖掘和梳理本校在抗疫过程中所涌现出的抗疫英雄和事迹,并将其载入本校的校史”[7],在校史教育中深度融入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第二,要融入高校精神文化载体,提高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凝聚力。要加快推进伟大抗疫精神教育与高校精神文化载体高度融合,促进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校风、学风、教风和校训,以伟大抗疫精神指引高校精神文化激浊扬清,进一步摆正高校文化精神坐标,提高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凝聚力。第三,要融入高校制度文化载体,提高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生产力。伟大抗疫精神与高校制度文化高度契合,其中“生命至上”的理念与高校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契合,“举国同心”的理念与高校全员育人的理念契合,“舍生忘死”的理念与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契合,“尊重科学”的理念与高校求真务实的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契合,“命运与共”的理念与高校人文精神理念契合。第四,要融入高校网络文化载体,提高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辐射力。“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改变了文艺形态,催生了一大批新的文艺类型,也带来文艺观念和文艺实践的深刻变化。”[8]高校校园网络文化载体,能够依托校园时空优势,运用网络文化承载和传递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内容和信息。“网络载体丰富了意识形态教育载体,拓展了意识形态教育方式,扩展了意识形态教育资源。”[9]针对国际舆情中出现的“中国道歉论”“中国有罪论”“中国瞒报论”“中国赔偿论”等抹黑中国的谬论[10],高校要充分借助易班、校园网、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打造伟大抗疫精神专题教育网上专栏,开展伟大抗疫精神专题网络文化活动,切实将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融入高校网络文化载体,筑牢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网络文化阵地,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铸就网络育人新生态。第五,要融入高校行为文化载体,提高伟大抗疫精神教育的亲和力。“弘扬抗疫精神不能囿于理论认知,而应落实到具体行动上,以知导行、以行促知。”[11]马克思关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要求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融入高校行为文化载体,引导青年学子将抗疫精神的价值指引转化为自身的具体实践行为。要把伟大抗疫精神教育融入高校行为文化载体,与学生的行为教育高度契合,引导学生主动以伟大抗疫精神为价值指引和行动指南,在日常行为中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以及自我服务。

四、结 语

在深刻认清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具备的历史因素和现实因素的基础上,要从推动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教师师德师风建设中,推进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专项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中,促进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促使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多措并举推动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展望未来,保持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的持效性,需要从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课程教学设置、实践环节、制度设计、条件保障等方面,制订伟大抗疫精神融入高校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全过程的实施方案。

猜你喜欢
载体抗疫精神
抗疫路上 不屈前行
创新举措强载体 为侨服务加速跑
“画”说抗疫
抗疫之歌
团结抗疫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以几何画板为载体,探究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有效拓展港澳台海外统战工作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