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比较研究

2022-11-24 04:23马媛媛
科学咨询 2022年19期
关键词:管理教育学生

马媛媛

(天水市职业技术学校,甘肃天水 741000)

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使命,教育管理活动是支撑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不同国家由于传统价值观念以及社会需求的相关差异,其开展教育管理相关活动的目的与途径也有区别[1]。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作为人才推进中的重要一环,其具有充足的先进性和高效性,对于高校教育的顺利推进和教育目标的实现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将高校教育管理模式切实与各高校的实际学情相结合,同时注意紧随时代潮流,与世界主流的教育流派和目标接轨,因此对他国主流教育模式和我国主流教育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对于我国自身教育模式的发展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相关概念界定

“高校教育管理”即将学校中的多种要素进行管理调控,进而营造出充分的学术氛围及学习条件,从而实现教育目标的完整过程。“教育管理模式”则是各高校在管理的过程中结合管理知识和本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形成的一套系统有效的管理模式。

两者本质核心都是高校教育管理,但是教育管理模式是基于初期管理的流程、思路、方式等进行一系列整合重组从而形成的系统化标准流程,相对于前者能够更加有效地推进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做到各司其职、统筹兼顾,从而全面推进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二、国内外高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的意义

(一)极具影响力的借鉴意义

说到国内外高校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的意义就不能不提到该项研究对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借鉴意义。

每一种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本质意义,教育管理模式也是如此,我们在对其进行深入探索并比较研究的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并掌握到国内外主要教育管理模式的主要分类及其优缺点,可以对其进行借鉴,纳其精华去其糟粕,充分融合国外管理模式的优点,并进而结合国情进行改革创新,推动我国教育管理模式的进步。

另外,对两者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其实也是对自身的一次深入反思与思考,因此其借鉴意义在纳优之外还体现在对自身问题的探索发现,只有真正客观地发现并了解问题,才能进一步结合问题去进行改善,从而弥补自身不足,实现管理模式的拔高跨越。

(二)与时代接轨的现实意义

随着当下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对于任一事物包括人来说,能否与时代及时接轨,准确跟上时代的潮流就显得尤为关键。我国发展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落后即会挨打”这一血泪教训,因此在当下我国国力逐渐追上甚至超越部分国家的情况下,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其能否顺应时代潮流,不断更新升级管理模式,同时带动学员的进步和创新思维就十分关键,而将我国教育管理模式和国外的教育管理模式进行对比,正是促进高校管理模式与时代接轨并不断更新进步的重要步骤,因此具备极为突出的现实意义。

三、国内外教育管理模式研究

(一)国外高校教育管理模式

1.信息化的管理模式

国外信息化的教育管理模式,其实主要就是将现代科技信息化的技术和设备应用到教育管理中,将管理的模式和信息接轨,减少非必要的时间损耗,提高管理效率,更好地推进教育发展。因此信息化的管理模式本质上是管理方式的技术化、简便化。

2.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

该模式的关键在于以受管理的主体群体—学生为主,贯彻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充分实现国家提倡的人性化关怀。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各项制度和规范的制定都是先在校内进行公示,给予受教育者群体提出意见建议的时间和机会,之后根据建议充分探讨修正之后再施行,在此过程中不断和受管理群体交流沟通,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进行管理,因此整体的氛围会更加轻松愉悦,民主意识体现较多。此外,学年内管理计划等制定也会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实际情况,不会出现超纲等状况,能给学生预留出足够的自由生长空间,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3.文化管理模式

国外许多高校特别看重教育管理中的文化气息,强调营造充足的校园文化氛围及加强师生的共同文化思想意识,注重在潜移默化中对学生和教师进行文化熏陶,因此就形成了具有文化意识和气息的文化管理模式,这样的管理模式会格外关注校园文化的塑造和构成。

4.分权型管理模式

在以上三种分类之外,基于管理的职责分派,还有以美国为典型代表的分权型教育模式,该模式的主要核心是由中央教育机构指导并资助地方办学,但是并不直接调控和指挥,主要交由地方自由发展、自由管理。在此基准下,各地方自由发挥的同时充分增加了高校教育的形式,丰富了教育内涵,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局面。但是这类管理模式也有其显在的弊端,由于各地方的领导水平及自身条件,办学水平和质量各有参差,长期去看不利于教育整体水平的提高。

5.交叉型教育管理模式

这类教育管理模式以英国为主要代表,其核心是将中央调控和地方自治的作用充分结合进行管理。优点是这种交叉管理的形式相对来说能够避免单一管理的狭义和局限,通过双方互相作用调控来促进进一步发展,但是由于两者要达到统一并不容易,因此在具体决策时真正调和就显得比较困难,一定程度上反而不利于教育管理的进步。

(二)国内高校教育管理模式

1.中央集权型教育模式

我国在高校教育管理模式中,主要采用的是中央集权型教育模式,这类教育管理模式的核心内核即是由国家中央教育部门来进行统一管理,因此高校发展需要结合中央教育部门的发展要求来进行,这样的教育模式虽然能够更好地统筹全国各大高校协调发展,但是也会阻碍各大高校办学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提高,从而不利于高校的特色化发展,也不利于定向培养特殊人才。

2.传统的班级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

传统的班级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一般是以“学校—学院”两级管理的模式为主,具体如下:学校层面,党委领导学生工作并且交给一位副校长分管;学院层面,一般主要是学院党委副书记或副院长负责,之后将学工办主任、团委书记、辅导员三者链接来组成学生工作办公室,以此为核心负责学院的学生工作。也就是以学生班级作为完整管理单元的三级科层管理模式,核心构建是“辅导员(班主任)—班委会(班长)—宿舍长”,但是随着新时代潮流不断推进,传统的班级制学生教育管理模式也面临挑战,后续发展还需调整更新。

3.书院制教育管理模式

书院制管理模式本质上是属于当下高等教育普及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模式。其根源是中国古代书院制,但是与古代书院制具有私学性质的制度不同,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一些住宿学院的管理模式,因此可以说书院制是将素质和专才教育结合,目的是实现均衡的教育目标。相对来说更为新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就目的的实现发挥推动作用。

(三)国外教育管理模式的共同点分析

经过研究整理能够发现国外的教育管理模式虽然每个模式都有所不同,各有优劣,但是探其根源,其实国外的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其共通的一些特质。

1.更为民主自由,关注个人感受

就国外人民意志而言,更为崇尚自由民主,因此这一点也相应地体现在各个管理机制和模式中,就教育管理模式而言,无论是哪一种模式,剖析内在都能看到对相关人员的充分尊重,同时充分顾虑到个人的感受和体会,能够人性化地进行管理,更为民主地推进管理发展的进程。

2.管理的质量评定标准多元呈现

就国外的各个管理模式而言,各个模式的核心和形式不同,加上高等教育管理因校制宜的特性,因此在对其进行评价时,标准和规范很难进行统一的规范,因此英国、法国、美国明确提出了不能用一个统一的尺度来对高等教育教学的质量进行衡量,避免对高等教育教学质量造成片面化的理解[2]。

3.中介机构作用有效发挥

在各国的教育管理模式中,中介组织作为第三方机构发挥了较为全面重要的作用。首先要明确高等教育的质量在进行有效的维持保证时会受到多个因素的干扰,特别是高等教育学府、政府和社会,因此就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中介机构的效用。一般来说中介机构都会相应承担各国中保障质量的角色,独立、客观、公平地开展各项评估工作并调节缓和其他几方之间的矛盾。

4.立法并依法施行质量评价

法律作为当下社会各方面顺利施行的重要支撑,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教学管理中,为了使质量评价有法可依,建立相应的法律约束就必不可少。各国在具体的施行中充分践行了这一点,在开展相应评估工作时都充分重视对其的规范约束。以美国为例,就曾进行经费资助、立法,来以此确保其规范性。

5.纵向管理机构的充分应用

日本的大学基准协会和大学设置审议会,美国的全国高等教育鉴定政策委员会、中学后教育鉴定认可委员会,英国的经费委员会、高等教育质量委员会等等都属于纵向管理机构[3]。这些机构的实质是总揽高校教育质量评估,能够有效协调教育质量体系且决定高校评价时可使用的具体方式、方法,进而促进整个高校教育质量的监督评价。

(四)国内教育管理模式现状分析

1.管理制度老化,与时代脱轨严重

当下我国高校教育的管理机制仍旧是按照之前的模式稳步推动,但传统的管理机制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人才的培养方向和方式出现偏差,不能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4]。

首先是选课机制,当下我国高校一般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形式进行选课,但是在学生具体的选课过程中,由于必修占用时间多、要求高等因素,加上选修的要求宽松、时间自由,因此好多学生在操作时,就会基于凑数的目的去选课,反而忽略了选修课的意义。同时选修课的选择范围小、必修课的强制性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学生的学习热情,不利于学生长期全面发展。

其次是学分认定制度。学生的学分组成包括期末考试的分数和日常出勤,因此教师在进行期末考核之外,也会在课程中间进行随机考勤等,以起到督促并考查学生态度的效果,考勤不好则会影响成绩,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挂科,因此很多学生为了凑学分来上课,本身积极性和状态性不够,学习效果达不到预期成果。反而影响高校教育的质量。

2.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缺失

高校管理制度主要体现在学校本身,而不是集中于学生,对学生的管理主要依靠辅导员或者团委教师[5]。自改革开放到现在,我国的教育随着经济文化高速发展,相应管理人员缺失,高校教育及制度实质是经过政府管理制度的变化而来,自主度和创新都有所局限。

3.对学生重视程度不够

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培养程度较为偏颇,注重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忽视学生德、体、美方面的培养,学生通过应试教育进入高校,再通过应试教育走出校园,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6]。高校基本是学生出入社会的最后一道关卡,在高校里得到的教育、知识、朋友等等都会关系到学生日后长期的发展。另外,高校承载着大多数学子人生的关键阶段,对学生后期人生的成长和完整价值观以及性格的塑造特别重要,由于当下我国大部分高校的管理偏向行政,教师反而变为次要的,整体学术氛围受到行政方面的干扰,无法重点着眼学生的未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全面培养,严重影响学生后期发展。

4.管理水平低下、效率较慢

当下高校管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紧跟时代步伐,将信息化等专业技术引入管理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但还是未将其充分发挥到极致,达到效率的最大化。究其深层原因无非是管理人员自身专业素养不协调,更多地将政府机关的管理模式应用于学校,甚至有很多形式化的东西,因此阻碍管理效率的有效推进和提高。

四、国内外教育管理模式比较研究的启示

(一)加强以人为本概念的渗透,关注学生本身

回顾我国管理模式现状及问题,不难发现,高校教育管理的核心主体是学生,因此结合国外的优秀管理模式,我们在具体施行中应当加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概念渗透,充分将这一理念融入教育管理,切实发挥教育管理的本职工作,发挥管理促进教育的作用。

(二)综合时代轨迹进行体制改革调整

结合当下我国教育管理体制落后的情况,专业规范地分析高校现状及学生情况,并结合相对应的体制较为完善的管理模式进行体制改革调整,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提质量的核心原则,充分深化高校体制,进而改善当前状况,提高高校教育质量。

(三)完善管理制度,规范教育管理工作

教育管理制度作为教育的基础,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良好积极的教育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体制改革,推动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因此在这个过程中真正地规范高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完善管理制度,分清学校和政府的不同,对教育质量和高校教育管理模式的更新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管理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生写话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
管理的另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