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锦胜 陈昌阔 汪君珠 许红印 李健 王洋 程永波
(1.六盘水市自然资源局;2.贵州省地矿局113地质大队 贵州六盘水 553000)
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地处贵州高原西部的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上游,属构造侵蚀、低中山地貌,发育单面山,单面山脊之间组成单斜谷地。区内山峦起伏,地形复杂,沟谷纵横,一般海拔1 700~2 000 m,最高点位于大箐社区大黑山海拔约2 300 m,最低点位于大桥社区三岔河(区内称为以勒河)海拔约1 650 m,相对高差650 m,属低中山地貌。地表常见嵴状山地及冲沟、峰林、峰丛状山地,峰丛山体间常形成岩溶洼地,洼地内有落水洞、伏流入口等岩溶地貌形态。大河镇煤矿集中开采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煤炭开采历史悠久,现镇界范围内主要生产煤矿为大河边煤矿,私挖盗采的小煤窑众多,无序堆积的矸石山依旧存在,矿山开采导致的历史遗留环境问题突出、生态功能退化。生态环境问题主要为地质灾害、土地压占与损毁问题、植被退化、河道破坏(淤积)、地表水污染、土壤污染等。这些生态环境问题对当地居民生存环境和赖以依托的土地资源存在严重的影响。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的理念体现了生态环境治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1-2]。深入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作,是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根本保障。2018 年10 月,贵州省乌蒙山国家脱贫攻坚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成功入围全国第3 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钟山区大河镇煤矿集中开采区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为其中工程之一。通过工程实施对大河镇煤矿集中开采区进行保护保育和修复治理,进而实现格局优化、系统稳定、功能提升的国土空间综合整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基本解决区域内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生态功能支撑和生态涵养明显增强,生态系统服务与保障功能明显提升,缓解人与环境的矛盾,维持生态系统平衡。
工程试点按照“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因地制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坚持以“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重要理念[3-5],确定六大生态保护修复主攻方向,包括: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植被退化复绿工程、裕民小河环境整理工程、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土壤改良六大类工程。试点工作启动以来,六盘水市政府积极探索,大力推进,积累了一批具有地域特色的典型经验。
对大箐村一组老屋基的崩塌点采取清除危岩,修建拦石墙、布置被动防护网、警示标志、宣传教育等措施;对鱼塘三组冯家湾地表塌陷区进行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等措施,对受威胁程度较严重的11户村民采取搬迁避让并做好相应的隔离防护、警示标志、宣传教育等措施。通过开展地质灾害综合整治工程,消除地质灾害安全隐患,防止和减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布置监测系统、隔离防护网、警示标志、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及时掌握地灾隐患点变形情况,及时对潜在受灾居民预警,当灾害发生时有序地撤离,有效地保障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对大河边煤矿矸石山采取边排放、边治理的方法进行治理,主要采用矸石山降坡削方、挡墙、排水沟及植被恢复及绿化等工程进行治理[6]。对矸石山进行覆土复绿工程,以种植香根草为主,矸石山下方布置有淋滤液收集池;对无主矸石山按约25°坡度进行坡面平整,然后覆盖一层20 cm粘土层,并采用种植土进行覆土,覆土厚度30 cm,并种植林木和白三叶草。通过对矿山企业矸石进行治理,对矸石山进行有效支护,有效防止其产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对矸石山进行覆土复绿、加强矸石山淋滤水的收集和治理,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大河大黑山植被退化区由于受到矿山输排地下水影响,地面发育有塌陷坑,为保护区域内人畜安全,并降低人类畜牧对植被退化的影响,本着自然恢复为主的宗旨,采取设置防护网、设置警示牌对植被退化区进行隔离保护,避免人畜对植被进行破坏,防止植被进一步退化;对大地村六组等植被退化区,为提高林草覆盖率、提升水土保持能力,同时结合大河镇产业扶贫,因地制宜发展生态产业,采用灌木(茶树)种植为主的复绿工程措施,主要分项工程包括:灌木种植、修建生产便道、修建机耕道、修建蓄水池、修建灌溉管网等措施。通过开展植被退化复绿工程,提高植被退化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恢复自然景观,有效提升了区内水源涵养能力,水土流失得到进一步控制,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得到有效改善。
裕民小河两岸排水设施建设与片区发展极不协调,生活污水排放导致裕民小河水质受到污染和河道淤积。通过对河道无河堤和河堤损坏段修建河堤,对河道淤泥进行清理,在检测无害后作为其他工程的覆土,贫瘠土壤的肥料等。对裕民小河两岸居民区铺设污水管网,收集生活减少区内地表水污染,提高区内居民生活质量。对河道内生活垃圾进行清理,在沿河两侧居民集中、交通便利、便于运输的位置设置垃圾回收箱,并加强监管力度和教育宣传。将不可回收的垃圾统一清运至垃圾填埋场,可回收部分统一回收利用,对特殊垃圾进行特殊处理,如报废电池等设立专门的回收点等。在裕民小河两岸开展植被种植工程,通过河道修复工程的实施,有效改善裕民小河水环境,改善河道景观,增加防洪能力,美化环境,并整体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
大河镇镇域范围内部分居民建筑老化较严重,居住环境质量较差,部分房屋存在坍塌的安全隐患,排水设施建设与片区发展极不协调,致使大河镇的河道和周边乡村受到污染。通过对存在安全隐患的住房进行修缮,通过对街道、居民建筑进行装饰、清洁,提升居民生产、生活环境。通过对居民的养殖圈、厕所、化粪池、修建各户排水管等工程,有效地控制了污染物的排放,为打造绿色乡村打下基础。通过修建通寨路,铺设排污管,结合现有的路网结构,努力改善区域内的道路交通设施,减少区内地表水污染。开展乡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提高了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减少了污染源的排放。
对大桥村大寨包包内的耕地实施土壤改良工程,针对性开展治理修复或安全利用措施。治理修复工程实施过程中保持现有种植结构,在对当地生产活动不产生影响的基础上,综合目标污染物类型,土壤类型、土地利用现状、农作物超标情况,使用原位钝化修复+低吸收蔬菜品种种植,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活性,减少蔬菜中的累积量,确保农产品安全,实现土壤安全利用。在农作物质量安全的前提下,尽量保障农业正常生产,实现坝区边生产和边修复。项目的建设可以降低治理区域内土壤中污染物含量,使土地得到有效利用,防止重金属物的扩散。
组织成立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领导小组,由市、县领导以及财政、自然资源、环保等部门主要领导任总指挥,由项目业主单位牵头,统筹推进项目实施,协调解决跨乡镇协调衔接等重大问题。建立跨乡镇生态保护修复联席会议制度,强化不同行政区对口管理部门关于工程项目实施方案和工作进展的衔接,统筹推进工程项目实施。
成立大河镇地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专家顾问组。聘请生态、农业、林业、地质、水文、生物、经济等领域的专家,成立专家顾问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与咨询,就项目实施方案、工程项目可研、关键保护修复技术选择等提供技术支持。
统筹整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环境污染治理、农村环境保护、土地整治、水污染防治、生态修复等资金,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市、县财政投入力度,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切实发挥试点示范作用。
生态效益是指生命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处所取得的有益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成果,也就是指人为的生态平衡带来的利益[7-10]。通过该项目植被绿化、地貌景观修复等,对无主废弃矿山修复整治,可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改善矿区地貌景观,减轻对土地及地下水资源压迫,改善矿区及周边生产生活环境,明显改善废弃矿区地质和生态环境,有效消除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隐患。通过建设水源涵养林和水土保持林,改善地表植被结构,降低地表径流冲刷,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土壤肥力,有效提高防治水土流失的能力,抑制扬尘;通过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实现破碎地块集中成片,进一步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动钟山区大河镇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通过重点发展生态农业产业,推动绿色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和品牌化发展,形成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产业带。通过实施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工程,开展河道治理修复等,可以修复河道水生态环境,恢复湿地净化能力,提高河道健康水平。工程实施后,减少人为活动对水源保护区的干扰,降低周边污染负荷对水源地水质的影响,确保流域内居民饮水安全,农村面源污染也得到控制。通过修筑、改造雨洪调蓄设施,提高地表水收集和调蓄能力,实现水资源生态调度常态化,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水资源保障能力和水灾害应对能力,缓解区内水资源瓶颈制约。
项目的实施,将直接推动城乡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优化,提高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高乡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率提高到95%,人居环境将更加方便舒适。通过土地整治修复工程的实施,使得区域土壤理化性质得到改善,生态产品供给、保持水土的功能显著提升,促进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另外,通过废弃矿区的生态修复,可以极大地降低矿区地质灾害风险,有益于矿区及周边地区社会安定,减少矿区地质环境恶化对当地人民生命财产的危害。大河镇地区位于乌蒙山区核心地段,并且该沿线区域分布有大量水源涵养林,对于调节径流,防止水、旱灾害,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试点项目的实施将有效地为乌蒙山区的水源涵养提供保障,保障六盘水及周边地区生活生产用水的正常使用,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饮水安全问题,使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大为增加。通过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的实施,有利于打造绿色宜人的人居环境,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善待自然的科学理念,营造全社会关心生态、保护环境、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通过生态保护修复的实施,可以有效地宣扬生态文化,将不断更新人们对生态保护修复的认知,增强群众对生态保护修复的信念,可以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的同时,精神文明同步发展,有力地促进社会的不断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共同构建生态文明和谐社会。
大河镇地区集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于一体,旅游资源丰富,通过实施大河镇地区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可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创造人与自然和谐氛围,提升当地生态旅游资源水平,增加旅游产业就业,助推生态旅游产业成为该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利于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提高区域竞争力。该项目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涉及生态保护、修复治理,目的在于改善大河镇区域生态环境,通过水土流失治理工程、矿山环境修复工程、流域水环境保护与整治工程、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工程的实施,将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调配养殖规模和模式,有效缓解人地关系矛盾,优化区域经济发展结构,达到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收入的目的。镇域内山区工程的实施,可以带动周边脱贫项目,适度发展生态种养业将为当地农民致富创造新的机会,契合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污水、垃圾等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可推动经济发展,拉动GDP增长,促进生态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改善投资环境,实现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统筹发展。开展污染区域土地治理,复垦为林地或耕地,不仅改善区域土壤质量水平,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对已有尾矿堆开展治理,修建拦渣坝、污水处理及排放设施,防止造成二次污染;通过治理项目的实施,恢复和扩大土地资源,有效提高土地利用价值,修复和改善矿山生态环境,同时从源头上消除对河流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