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超
(安阳师范学院 商学院,河南 安阳 455000)
党的十九大以来,繁荣文化事业产业、建设文化强国、提高国家软实力等受到广泛关注。中原文化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史中长期处于正统优势地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内涵十分深厚、丰富,涵盖了思想、生活、教育、科学、艺术等各方面。中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是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重点之一。中原文化中“和谐共存的自然观、公平正义的社会观、以人为本的个体观、知行合一的求知观、重德守信的伦理观、尚俭克己的生活观、兼容并蓄的文化观、仁爱和平的价值观”[1],具有深远的交流传播价值。加强中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可以使外国友人更多了解中华民族的起源、形成与发展,更多认识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一个国家的文化在国际上越被接受,就越能拥有更多话语权,越能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中原经济面向国际市场的发展,需要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支持。加强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落实中国共产党河南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制定的“中原文化影响力更加彰显”[2]的目标,推动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的重要任务。
制约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效果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外交流传播途径不够广泛。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主要通过贸易、宗教、战争、人员往来等途径进行,其中人员往来是最主要的途径。我国中原地区历史上对外文化交流也遵从着这一规律。后工业化时代,虽然对外文化交流途径与方式增多了,但仍离不开人员往来这一交流传播渠道。中原文化的当代国际影响力与中原文化的历史贡献地位不相称,这是和当前中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途径不够多样分不开的。当前,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主要依靠政府主导。作为文化交流传播工具的报纸、电视、广播、网络等主要媒体平台都是政府主导下的机构,有影响的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一般也由各级政府主办。政府主导的文化交流传播行为在增强文化传播权威性、保障文化交流传播经费和减少文化传播内容错误、避免糟粕文化扩散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政府角色固有特性所致的严肃性有余、亲和力不足等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文化交流传播的可接受性。具体到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来说,河南省仅有河南广播电视台国际频道是专门面向海外观众开办的,该频道播放内容都是精品节目且每天24小时播出,但是海外收视率还是不高。
②复杂语言环境下的传播能力有限。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十分复杂,据说世界上有5000-7000种语言,而80%的人集中使用了其中80多种语言。可见,中原文化在国际传播中面临多么复杂的语言环境。中原文化在对外交流传播中主要使用英语、俄语、法语等语言,较少使用其他语种。语言学习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无法在短时间里培养出专业素养高的语言人才,培养出既通晓非通用语言、又了解中原文化特点的人尤其不易。民族、地区不同,其文化自然不同,文化所代表的深层内涵、所传达的价值观也常常不同。一种文化在其他文化圈的交流传播,必须经过一定形式的文化转化,将外来文化转化为当地人能够理解、乐于接受的文化,能够承担这一任务的文化使者应该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语言能力。从事中原文化交流传播的人员数量偏少,使用的交流传播语言不够多样,掌握并自觉运用传播规律进行文化交流传播的意识不够强,影响了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效果。
③对外文化交流传播的针对性不强。世界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的文化丰富多彩,不同文化的交往交流交融要尊重彼此的差异性。促进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就要针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有的放矢,根据不同对象的文化特点采取不同策略。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并未充分考虑不同对象的特点采取不同的交流传播手段,不少时候只是简单地把中原文化作为名词、文化符号翻译给外国人,未能深刻揭示中原文化的深层内涵和所表达的价值观。受差异化文化影响,外国人对中原文化的深层内涵较少理解,比如在看过豫剧演唱、武术表演、甲骨文字展示后,他们常常会深表惊叹,但是却难理解这些文化的内核。中原文化是中国哲学、思想发展的源头,在对外交流传播中,要深挖其中蕴含的中西方文化共鸣点,针对不同对象选择不同交流传播方式。
中原文化是中原地区的软实力象征。在建设中原经济区这一国家战略背景下,加强中原文化全方位、立体化对外交流传播,创新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方式方法,对加快河南对外开放步伐,发挥“一带一路”重要节点地区对外交流合作优势,具有重要意义。
深入开发中原文化资源,培养出有影响力的国际文化品牌,以品牌带宣传,以宣传带发展。虽然河南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已经培育了一些文化品牌,但整体来看,品牌意识仍比较薄弱,需进一步加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3],为河南发扬、利用中原文化指明了方向。河南省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以“一河两拳三山四古都”为代表的中原文化影响力明显增强,洛阳龙门石窟、安阳殷墟、郑州“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以及丝绸之路河南段、大运河河南段等世界文化遗产举世闻名,近百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00多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闻名遐迩,300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深受国内外游客欢迎,把文化资源禀赋转化为文化品牌,甚至打造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将为河南的发展注入强大软实力。
一是依托外事项目塑造“推广”品牌。以各级政府大型涉外项目为平台,按照文字、武术、戏曲、舞蹈、山川、名人等领域精细划分,塑造“推广”品牌,进行高水平的国际文化交流。可以借助国外著名的艺术节、博览会等平台,积极进行中原文化的宣传。将中原文化“推广”品牌和外交、科技等工作结合,将演出、展览和文化产品销售结合起来,形成中原文化交流传播合力。
二是依托河南地域优势塑造全域旅游品牌。文化无法脱离本土,在建设“走出去”品牌的同时,要积极“引进来”,吸引外国人来到河南当地了解原汁原味的中原文化。河南境内5A级旅游景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有30余处,加之世界文化遗产、世界地质公园、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要加强对河南旅游产业的宣传,建设高质量的旅游景区,配置完善多语种的景区服务及旅游设施,吸引更多海外游客。
目前,国际文化交流与传播的主要方式是文化贸易。河南要通过中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做到文化兴省、文化强省,就必须充分挖掘中原文化资源的内涵和潜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文化产业体系结构升级,提高中原文化产业的知名度。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明确产业发展战略方向和重心。要着力打好古城古迹、历史传统、秀丽山川、“一带一路”丝绸之路文明、艺术复兴、红色足迹这“六张牌”,实施“六路并驱”。要充分结合河南地区的文化特色,科学编制中原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合理产业发展目标。
二是挖掘中原文化资源的内涵,让历史文化鲜活起来。要系统梳理河南的历史文化资源,完整再现中原地区历史文化演进脉络。在此基础上,深挖历史文化的精髓,并创新表达和传播方式,利用高新技术手段,加强外国人的沉浸式体验。要创新传播方式,让文化更加容易地走进人们生活,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三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优化文化市场环境。中原文化产业的创建,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应站好主导位置,集中协调配置,积极建设文化产业人才队伍,提升文化产业管理能力和水平。要打造专业的商业开发经营队伍,将商业和文化紧密结合进来,用商业思维带动文化产业发展。政府要充分发挥在公共资源保护、优化配置、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主导作用,优化文化市场环境,提升中原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
跨国交流中,语言至关重要。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就是语言翻译问题。文化外传初期主要依靠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通过感官最直接、最快速地吸引外国人。文化外传的中后期,就必然依靠文化的内涵、精神层面,这些抽象的文化内容无法通过感官进行传播,只有通过语言、文字等来交流。语言翻译转化是否顺畅成为判断文化传播是否有效的手段之一。重视翻译体系建设对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意义重大。
一要规范翻译标准,提高译作水平。外译中常见用中式语言习惯翻译外文的现象,这会使外国人的理解,影响中原文化的准确传播,因此规范翻译标准特别重要。要特别重视翻译标准,杜绝机器化翻译现象。
二要重视培养文化传播人才,打造专业外译团队。培养专业的翻译人才,打造外译团队,是中原文化外传事业永葆生命力的基础。要重视建设固定的、专业化的文化外译团队,使中原文化的外译人才建设向专业化、精致化发展。
世界上文化传播较为成功的国家都特别重视“文化外交”,树立大国形象,“要注重积极开展文化外交,扩展公共外交”[4]。河南应紧抓新时代媒体运用,促进各领域合作创新,拓展文化交流和传播的渠道,增强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效果。
一要完善媒体渠道,建立新兴与传统媒体矩阵。目前,大众传媒仍是文化外传的重要传播手段。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发展,在媒体传播形式上,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传播方式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在媒体宣传渠道选择方面,河南可以构建新旧媒体矩阵,形成新旧媒体合力,全方位进行文化传播。河南省级和各地市级广播电视台、报纸等传统传媒资源丰富,新媒体提供了全新的传播方式和平台,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共同发力为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提供新的机遇。
二要创新各领域合作,形成传播合力。文化交流涉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加强各领域创新合作,形成传播合力,能够进一步提高中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效果。可以将文化产品、语言、教育等作为中原文化外传的载体,开拓经济传播渠道、组织传播渠道、人际传播渠道、语言文字教育交流渠道和大众媒介渠道[5]。
语言是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传播的重要手段。许多国家都把语言推广作为文化交流的手段,通过国际语言教育,加强本国与外国的文化交流和传播。对外汉语教学中,文化知识是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是相辅相成的,通过汉语教学可以很好地促进文化传播。
一要加强专业化汉语教师队伍建设。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教师的专业性要求很高,无论是在海外孔子学院的中国教师、国内留学生的中国教师或国外本土的汉语教师,都需要他们具备汉语言、文化等专业知识。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中要求对外汉语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中原文化知识。
二要重视对外汉语教学中原文化课程的设置。要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学习目的设置课程,力求在实际教学中做到因材施教,注重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中原文化中有许多是可以进行实践体验的,如武术、戏曲、汉字、绘画等。以体验中原文化作为主要内容的实践课程,可以让学习者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中原文化,进一步提升传播效果。
中原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通过分析中原文化对外交流传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外交流传播的策略建议,即通过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原文化品牌,多元立体的文化产业体系、外译体系、全面的传播渠道,依托汉语教学,多层面、多角度研究中原文化外传可带来的多元化效用,加强中原文化的对外交流传播力度,提升河南地区的国际形象,增强文化强省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