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兆:中国“药”自强

2022-11-23 15:45蔡晓慧
环球人物 2022年22期
关键词:制药成都

蔡晓慧

丁兆

10月25日,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的第三天,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内到处洋溢着喜庆的气氛。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论述,让汇宇制药董事长丁兆对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更加坚定了信念。

过去10年,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取得了不少关键技术的突破,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大批新兴生物技术公司与行业共同成长。汇宇制药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我们公司在创建之初,便定位为一家研發驱动型的综合制药企业,致力于以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丁兆如今更深刻地感觉自己承担的是一个时代命题。

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汇宇制药占地60亩的创新药研发基地正处于火热的建设中。

“四季度正是全力冲刺的赶工期,希望年后部分研发人员能搬进来办公。”丁兆对《环球人物》记者说。

眼下,汇宇制药成都研发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几公里外的租赁场地办公。600多名科研人员脚步不停,只为让公司的抗肿瘤和注射剂药物研发项目进展得快一点、再快一点。

2018年,汇宇制药研发的培美曲塞二钠中标国家集采后,公司业务实现弯道超车,迎来了快速发展期。次年,面对研发人才缺口,汇宇制药最终选择将研发中心落地天府国际生物城,几百名科研人员陆续应聘而来。

“这里环境怡人,生活基础设施完备,产业聚集度高,这些都成为吸引人才的有力因素。”丁兆说。

“我们的核心人才基本都是从海外留学归来的医药相关专业的博士,还有一些毕业于国内知名院校的研发核心骨干。”丁兆的大部分时间也交给了科研,“项目立项和每个项目的研发会议,我会直接参与,因为要确保我们每个新药项目的创新和临床价值,而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当项目遇到问题时,需要及时决策,一个微小的偏差都可能导致上亿元的损失。”

2021年,汇宇制药在科创板上市,打开了资本市场的大门。丁兆把这次上市当成了第二次创业,“我们要做全球首创的创新药,为患者提供临床价值更高的抗肿瘤药物”。

创新药从研发到上市,最快的也需要8年时间。而丁兆想做全球首创的创新药,可谓难上加难。但只有这样的药品,才是企业长远发展的根基,才能让中国制药在全球范围内具备真正的竞争力。

“我们始终把研发放在核心地位。”丁兆透露,今年上半年,即使公司营业收入略微下降,研发费用仍同比增长55.53%,“什么都可以停,研发不能停”。

这份决心源于丁兆对行业发展的信心。

“以往,创新药研发在人才、环境等方面存在一定瓶颈,但‘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为生物医药行业带来了东风,成都又不断强化政策支持,一系列兜底性计划也激发了科研人才的热情,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了底气。”

汇宇制药正在研发中的有6种小分子创新药、5种生物创新药,每个项目动辄投资几亿元,单纯靠融资是无法长期支撑的。丁兆说,公司会继续发力仿制药研发,保障利润增长,“以仿养创”。

虽然创新药研发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丁兆的态度却很坚决:“这是中国生物医药行业跨越式发展的必经之路。”更实际的则在于,新药可以为亲人延续生命。丁兆的一位长辈在用了汇宇制药的产品后,癌细胞得到了有效控制,这让他十分欣慰。

汇宇制药董事长丁兆(左二)与科研人员在一起。

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俯瞰图。

“科研”二字,似乎一直刻在丁兆的基因里。即使当公司一度濒临破产时,科研投入也保持在每年2000万元以上。

热爱科研的种子,是从丁兆初中时种下的。“那时上生物课,看到脱氧核糖核酸(DNA)经过不同的组合能形成那么多生物体,觉得特别神奇,让人着迷。”

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双重驱使下,丁兆在考大学时,主动向父母提出去国外看看。

从学士到博士,丁兆先后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就读生物化学和管理经济学、剑桥大学就读药理学。

当时,他看到了国内外抗肿瘤药物的研发水平差距。“电影《我不是药神》是在2018年上映的,片中天价抗癌药给患者带来的绝望让许多人心惊。再往前推8年,国内的情况确实比较严峻,很多高端药完全依赖进口。”

丁兆希望中国患者能用上疗效更好、价格更合理的抗肿瘤和注射剂药物,于是决定把多年研究的理论成果转化成实际应用。2010年,25岁的他回到家乡,创办了汇宇制药。

“儿子,你大胆去闯,就算失败了,再好好找个工作就是了。”妈妈的信任和鼓励,是丁兆迈出创业第一步的底气。但没有技术团队、资金和经验,创业之初的丁兆在一次次碰壁中审视着自己的选择。

“决定创业时有点无知者无畏,不过既然选择了,就不能轻易放弃。”四处奔波后,他成功邀请到在英国结识的同行朋友加入团队,再通过融资和借款,筹得了1亿元的启动资金。

“我们首先做的是高端仿制药,但仿不是抄。在应用国外药学原理的基础上,我们对药品的疗效和生产工艺狠下功夫,生产的部分仿制药质量比原研的还要高,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创业5年后,前期投入的几亿元消耗殆尽,公司濒临破产。“那时账上只有几十万元,连研发人员的工资都发不起。”靠着四处借款、找投资,以及家人的积蓄,丁兆才艰难地熬过了那段日子。

2017年,转机来临。汇宇制药在海外的营收逐年增加,研发的培美曲塞二钠上市并通过一致性评价,并于第二年中标国家集采,在国内大规模销售。“过去依赖进口药,一针要花1万多元,现在只要不到1000元。”

之后,汇宇制药的其他多款药品也陆續通过一致性评价,这是对药物研发过程、质量、生产工艺、疗效等多方面的综合性评价,要求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眼见越来越多的癌症患者能够用上比国外低价、质量相当甚至更好的药品,减轻了他们的负担,丁兆多年来的愿望有了回响。

在汇宇制药公司的墙上有一幅世界地图,上面专门标注了90多个国家和地区,覆盖六大洲,公司在当地都启动了药品注册工作。如今,汇宇制药的高端仿制药不仅在国内市场占比较高,在海外也占有一席之地。

据丁兆介绍,海外市场的广泛布局得益于公司成立之初的国际化视野,公司在2014年就通过了英国GMP认证,“这项认证在全球范围内难度很高,欧美公司普遍需要6年,我们将时间压缩到了3年半”。

成功打入欧洲市场后,“中国制药”逐渐被世界看到。汇宇制药一些产品在英国的市场占有率超过50%,这对中国制药企业来说是非常不容易的。

作为国内实现自主品牌规模化出口的企业之一,汇宇制药收获了许多关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的城市也向丁兆抛来了橄榄枝。

“四川成就了我,在政策上给予了我们很多帮扶,我还是更愿意在这里发展事业。”丁兆说,他与家乡有千丝万缕的联结,而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一句话,更让他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我们会不断加强对生物医药创新企业的支持力度,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汇宇制药成都研发中心当前所在的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由成都高新区和双流区合作共建。6年来,生物城已累计引进项目200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200亿元,正加快打造国内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新高地。

“虽然很多项目目前还无法贡献多高的产值和税收,但成都高新区更看重的是企业的创新品质,希望帮助它们培育出具有创新价值的产品。”丁兆说,政府层面对于创新的重视,深深打动了他,“他们是有家国情怀的一批人”。

据记者了解,对于一些创新药物单品种,成都高新区的最高支持资金达到5000万元。新近揭晓的“2021中国生物医药园区发展竞争力”排行榜上,成都高新区在园区综合竞争力排名中位列第三。

70余万人才汇聚于此。日前,成都高新区又发布了《关于加快创建世界领先科技园区的若干政策》,描绘了2025年的蓝图。成都高新区有关负责人说,像丁兆这样的人才,是这幅图景中最宝贵的财富。

现在,丁兆身上的“标签”越来越多:四川省人大代表、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劳动模范……对于荣誉,他很少谈起,“很多活动如非必要,我能推就推了,但是建言献策的活动,我一般都会到场,希望自己的所学所知能够对行业发展有所助力。”

与同行者并肩,感受行业跳动脉搏,让公司成为受人尊敬的国际化制药企业,丁兆相信,这些目标的实现就在不远的将来。

1985年出生于四川内江,英国剑桥大学药理学博士。四川省人大代表,四川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现任四川汇宇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猜你喜欢
制药成都
鲁南制药:瞄准“治未病”深耕“大健康”
成都THE REPUBLIQUE廾界买手店
穿过成都去看你
数看成都
皮尔法伯制药(中国)
三生制药集团
三生制药集团
成都
“蓉漂”为何选择成都
自制药露度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