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电视节目的传播特征与突围

2022-11-23 22:56丛迪
媒体融合新观察 2022年5期
关键词:传播特征突围

丛迪

摘要:在新媒体时代,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青少年接收知识的途径和习惯随之发生了改变。青少年电视节目能否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收视习惯,成为青少年电视节目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以央视《开学第一课》为范例,探索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青少年电视节目的传播特征,旨在通过对个体样本的分析来寻找青少年电视节目在新媒体时代的健康发展道路,为其它青少年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青少年电视节目 传播特征 突围

一、新媒体时代我国青少年电视节目面临的挑战

传播知识和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是青少年电视节目的职责所在。我国青少年电视节目一直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和引导功能。青少年阶段正是培养良好道德品行、行为习惯、爱国情操的关键阶段,如何将知识以科学、有趣、生动的方式传递给青少年受众,是当下青少年电视节目面临的重要挑战。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同,电视节目以电视文本的形式进行知识传播,受众在这一过程中由被动接受者变成了主动参与者。电视节目中丰富的图文、动画元素对青少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电视节目能够达到较好的教育效果,成为课堂之外青少年接收知识的重要渠道。但如何预防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媒介生态商业化、娱乐化对青少年电视节目的渗透和影响,是当下青少年电视节目面临的主要课题。

二、《开学第一课》的传播特征

《开学第一课》是央视主办的一个大型公益、教育类节目。从2008年创办至今,该节目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甚至成为了青少年开学第一天必看的节目。节目以“开学第一课”这一主题为依托,辅以多样的传播内容,采取寓教于乐的传播方式,使该节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广受社会好评。

(一)主旋律定位:思维导图式的主题教育

从2008年创办之初,《开学第一课》节目就确定了主题先行的制作策略。历年主题涵盖了国家、梦想、国旗、幸福、家风、英雄、先辈、创造等各种主旋律课题和积极向上的内容。每一年的主题都充分结合当年国内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例如,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当年的《开学第一课》就选择以“英雄不朽” 为主题;2017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开学第一课》当年节目的主题便为“我的中华骄傲”。紧扣主旋律的主题能够使广大青少年受众在回顾历史的同时,接受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通过主题的限定将节目牢牢锁定在了主旋律节目的框架之中。

节目在确定主题的前提下,采用思维导图式的方式将主题进行科学的延伸和深入的挖掘。再加上该节目的制作周期长,所以每年都能给观众呈现出高质量的内容。由中心引申出的思维导图模式利用电视文本的形式呈现,取得了非常好的传播效果。节目积极向上的主题教育作为青少年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对青少年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二)故事化叙事结构贯穿始终:凸显节目的主流价值

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对传统媒体叙事模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下电视新闻节目中甚至都采取了“讲故事说新闻”的形式。从2008年创办之初,《开学第一课》始终采取讲故事的叙事模式。其中,“人物故事”作为《开学第一课》的固定环节,节目组通过深挖人物故事对青少年进行价值指引,通过生动的故事讲述潜移默化地打动青少年。《开学第一课》以故事化叙事结构向青少年传递知识、文化,进而影响青少年价值体系的构建。

2019年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以“五星红旗我为你骄傲”为主题,重点讲述了战争年代革命先烈为使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而奋斗的故事,通过故事化叙事对历史知识进行形象化再现。此外,《开学第一课》还采取多样化的叙事呈现形式,如情景剧、歌曲等,这种叙事呈现形式既能够吸引青少年的注意力,还能够保证节目的完整性和紧凑感。

(三)适时的互动、炫酷的科技:提升节目的参与感

受众是一个节目的核心,《开学第一课》的受众主要是青少年群体,这一群体的主要特征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节目组在制作节目时充分了解青少年的收视习惯和喜好,在此基础上加入了一些新媒体元素来填充节目,如炫酷的科技等。此外,《开学第一课》十分注重与青少年的互动,利用互动来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2018年《开学第一课》节目的主题是“创造向未来”,节目专题讲述了中国的科技故事,呈现了神舟飞船、蛟龙号、民用飞機C919等最先进的科技成果,成功地吸引了青少年的注意力。借用炫酷的科技,节目还能实现与观众的有效互动,以往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被彻底改变。当年节目还邀请在青少年群体中广受欢迎的明星王源作为实验人展示了“无壳孵化小鸡”的实验。有人称这种形式为“表演式教育模式”,但无论如何定义,这种模式确实受到青少年群体的广泛好评。

(四)新旧媒体的结合:构建线上线下立体传播格局

虽然《开学第一课》是传统的电视节目,但其充分利用当下媒体融合形态,积极将新媒体纳入其传播格局,从宣传到策划、从互动到反馈都鼓励线上线下积极互动。《开学第一课》利用新媒体的传播效力为节目进行广泛宣传,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及时接收受众反馈,利用新媒体及时通报节目内容,这些新旧媒体结合的举措大大丰富和完善了其立体传播格局。

《开学第一课》节目宣传部门善于利用节目内容,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制造话题,提升节目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关于《开学第一课》不管是话题和文章都能达到10万+的阅读量。节目充分利用和发挥新媒体的传播优势,打破了以往传统媒体的单向线性传播模式,在节目播出期间积极与受众进行互动,同时实现节目线上线下的同步播出。

三、青少年电视节目如何在新媒体时代实现突围

由前述内容可知,《开学第一课》的价值取向、传播效果、受众好评度、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因此,我们除了要探讨这档青少年电视节目对青少年的教育作用和引导功能外,还应将其作为一个范例推而广之,为其它青少年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明确定位:价值导向始终不动摇

青少年电视节目需要在充分了解媒介对青少年价值导向作用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节目定位,要像《开学第一课》一样主题先行。因为主题相当于节目的框架,只有构建好框架,才能保证青少年节目的走向不偏,这正是青少年节目能够健康发展的关键。随着《开学第一课》的热播,从2017年开始,教育部以文件的形式要求学校组织观看《开学第一课》,并将节目纳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通过观看节目开展以此为主题的观后感、演讲比赛等后续教学活动。通过这样的行政手段来助力优秀青少年电视节目的传播,形成了一种由上而下的节目推广力量,既达到了多赢的效果,也为我国青少年节目推广提供了一种参考模式。

(二)流行与热点的结合:把握时代的脉搏

清华大学的尹鸿教授曾经指出,青少年电视节目的核心应该是娱乐性,因为电视节目与课堂不同,电视节目具有开放性,而开放性促使娱乐性成为青少年电视节目的核心元素。教育与娱乐的完美结合才是一档优秀的青少年电视节目最典型的特征。这就对青少年电视节目尤其是青少年教育类电视节目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青少年电视节目始终坚持以青少年为节目本位出发,减少节目中传统教育的说教色彩,采用一种浸染式的方式传播知识;并要求青少年电视节目结合社会热点和流行趋势,迎合青少年的收视趣味和爱好,真正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节目制作和传播。

《开学第一课》每期主题的确定都会参考当年国家发生的大型政治、历史、社会事件。此外,节目中也会及时加入一些当年的流行元素。例如,2015年节目组邀请了在青少年群体中大受欢迎的TFBOYS参与节目朗诵,增加节目的可看性;2016年中国神舟十一号发射成功,中国太空探索又迈出举世瞩目的一步,当年节目组就邀请了航天员宣传航天精神;2017年节目组将当年大火的电影《战狼》剧组请到了节目现场。将这些流行与热点加入节目中,既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表现,也能增加节目的亲和力,增强节目的传播效果。

(三)迎合青少年的兴趣和爱好:创新形式,善用科技

媒介发展必须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即强调内容在媒体传播中的重要性。对新媒体时代下的青少年电视节目来说,内容十分重要,形式也尤其关键。不管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在青少年电视节目中积极进行形式创新。《开学第一课》在保证正确价值导向的基础上,对形式上进行了创新,这种创新区别于传统的电视叙事,充分迎合了青少年群体的兴趣和爱好。《开学第一课》在电视文本的基础上采用了游戏、示范、实验、表演等新颖的教学方式,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减少了说教性,取得了更好的教育效果。

游戏参与、频繁互动是《开学第一课》的必备项目。例如,2015年的航模挑战;2016年的勇过铁索桥;2017年意大利音乐家机器人特奥特罗尼科(Teotronico)与郎朗飙钢琴;2018年变形金刚的炫酷出场,非牛顿流体池科学互动小实验,中国首支无壳孵化小鸡“小茶缸”成长全纪录呈现等等。多年来,节目组不仅注重内容的与时俱进,还十分注重形式的创新,通过增加炫酷的科技元素来充分迎合青少年的趣味,在2小时的节目时长中设置多个兴趣点来充分吸引受众的注意,使得节目呈现出节奏紧凑、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特点。

(四)减少商业渗透和泛娱乐化对青少年电视节目的影响

电视属于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娱乐功能。青少年电视节目必须警惕这种娱乐功能下的娱乐泛化,要时刻坚守寓教于乐的节目初衷。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泛娱乐化现象已经十分普遍,虽然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明令禁止青少年电视节目的商业化、娱乐化倾向,但是很多青少年电视节目仍表现出商业化、娱乐化倾向。《开学第一课》在2018年首次迎来了广大家长的质疑,这是因为在节目播出前有近13分钟的广告投放,直接影响了观众的收视体验感,对节目造成了极其严重的负面影响,为此,央视广告经营管理中心还专门发布了致歉声明。这给青少年电视节目提供了警示和参考,青少年电视节目要在保持电视媒体娱乐性质的同时实现教育和引导青少年的目的,这就需要节目组对内容进行严格的把控,创新形式,平衡教育、娱乐与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减少商业渗透和泛娱乐化对青少年节目的影响。

结语

青少年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興的主要力量。青少年电视节目不能主动放弃其固有的舆论导向作用,要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实现内容和形式的双重突破。优秀的青少年电视节目既能够实现电视媒介娱乐的功能,也能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肩负起价值引导和教育的责任。中国的青少年电视节目需要《开学第一课》作为发展的标杆和榜样,带领青少年电视节目整体取得进步。青少年电视节目需要在制作中明确节目定位,找准时代主题,迎合青少年趣味,创新传播方式,在传播主流价值观的同时进行知识传播,积极构建有序互动的传播格局,提升节目影响力,这是所有青少年电视节目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路径。

参考文献:

[1]李琦.多元媒介环境下的儿童与儿童电视[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4.

[2]哈澍.美国儿童电视节目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

[3]田梅.十年磨一“课”——《开学第一课》创作谈[J].电视研究,2017(12):49-51.

[4]刘黎娟.浅谈新媒体背景下少年儿童电视节目实现寓教于乐的对策[J].记住观察,2019(1):74-75.

[5] 何明.回归童真:儿童电视节目创新及绿色传播的研究综述[J].影视观察,2014(4):119-121.

[6] 何秋红,朴美卉.“儿童本位理念”在我国儿童电视节目中的缺失与确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32(6):179-182.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文艺中心)

猜你喜欢
传播特征突围
苏东坡突围
成功突围的中美建交
堵车“突围”记
学员团突围战(中)
“稀有气体”刘成城的少年突围
企业类微信公众订阅号的传播与运营
历史虚无主义网络传播特征初探
网络政治谣言止于透明,止于智者
浅析当代影视剧传播过程中的传播特征
家谱作为组织传播媒介的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