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伟峰 朱松华 杜颐林 赵燕萍 石志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种子管理站,张家港 215600)
水稻种子处理是控制恶苗病(Fusarium moniliformeSheld.)发生为害的主要措施,其中化学药剂浸种处理最为有效[1],但药剂种类与浓度选择不当极易对种子活力带来伤害,造成发芽势变弱、发芽率降低,严重时甚至产生药害。徐军等[2]认为,浸种灵超过5000 倍液时,浓度越高对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影响越大;浸种灵与使百克混用即使是安全浓度,对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也有一定影响。朱友理等[3]梳理了2010-2020 年药剂浸种对水稻发芽率的影响报道,其中16%咪鲜·杀螟丹WP 对南粳5055、17%杀螟·乙蒜素WP 对南粳46、25%氰烯菌酯EC 对武运粳30 号等的发芽率有显著或极显著抑制作用。当前,江苏张家港地区稻麦适度规模经营占比已达95%以上,单个生产主体平均经营面积在20hm2以上,水稻用种数量较大,且生产上有部分农户不按照浸种技术规范操作,浸种药液浓度不准确,存在较大的药剂浸种事故风险,成为严重影响农时生产和粮食安全的隐患因素。因此生产上应尽量避开降低水稻种子发芽率的因素,保证甚至提高发芽率,为育好秧苗打好基础。
12%氟啶·戊·杀螟ZF(氟啶胺4.8%+戊唑醇2.4%+杀螟丹4.8%)是江苏省张家港市2020 年引进的低毒种子处理剂,标签推荐用量为每100kg 稻种87~130g,本地生产上目前采用800~900 倍液浸种(药液与种子质量比约1.5∶1)。关于氟啶·戊·杀螟浸种对种子发芽率影响的报道较少,为进一步明确12%氟啶·戊·杀螟ZF 对本地水稻主推品种的适宜浸种浓度,确保浸种安全和不误农时,张家港市种子管理站于2021-2022 年连续开展了该药剂不同浓度浸种发芽安全性试验。
1.1 试验材料供试药剂为12%氟啶·戊·杀螟ZF,由河北博嘉农业有限公司生产(市售)。供试水稻品种为本地主推品种,2021 年为南粳5055、南粳3908、南粳46 和常香粳1813,共4个;2022 年为南粳5055、南粳3908 和南粳46,共3个。各品种种子样品来自苏州苏南种子有限公司(未精选)。试验用发芽培养箱为浙江托普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GTOP-268Y 型智能光照培养箱。
1.2 试验方法2021 年4 月25 日对供试4个水稻品种分别以12%氟啶·戊·杀螟ZF 300 倍液、600 倍液、800 倍液和清水(CK)浸种处理,共设16个处理,浸种时间统一为48h,浸种期间日均气温20℃。2022 年2 月22 日对供试3个水稻品种分别以12%氟啶·戊·杀螟ZF 400 倍液、600 倍液、800 倍液、1000 倍液和清水(CK)浸种处理,共设15个处理,浸种时间统一为72h,浸种期间日均气温5.1℃。各处理浸种时分别在发芽盒内配置200mL浸种液,药液搅拌均匀后倒入水稻种子样品120g,使样品全部浸没于药液,将种子与药液搅拌均匀后遮光浸种。各处理每天定时搅拌一次药液,尽可能保持药液层浓度均匀。
水稻种子发芽试验按GB/T 3543.4—1995《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执行。各处理浸种结束后,剔除漂浮空秕粒、不完全粒和枝梗等杂物,捞出稻种沥干药液,用镊子随机点取100 粒种子为一次重复,均匀排置于湿润滤纸床(TP)发芽盒内,保持粒和粒之间有一定的距离。发芽盒加盖后放入智能光照培养箱内,保持恒温30℃,光循环周期为12h 光照处理和12h 黑暗处理,光照强度5500Lx。各处理分别重复4 次,培养5d 和14d 时分别计数正常发芽种子数(标准为正常发出根和芽,且根或芽长达种子长度一半以上),计算发芽势和发芽率,同时观察种子根芽生长情况。水稻种子发芽势和发芽率计算公式如下。
2.1 不同药剂浓度间的发芽势、发芽率比较表1为2021-2022 年12%氟啶·戊·杀螟ZF 浸种发芽试验结果。表中看出,随着氟啶·戊·杀螟浸种浓度的降低,各水稻品种大致呈现发芽势和发芽率逐步升高的趋势。方差分析发现,部分参试水稻品种在个别药剂浓度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其中2021 年南粳46 以300 倍液处理的发芽势和发芽率,常香粳1813以300倍液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和600 倍液处理的发芽势,以及南粳5055 以300 倍液处理的发芽率,均分别显著或极显著低于800 倍液及清水(CK)处理。2022 年南粳5055 以400 倍液和600 倍液处理的发芽势、发芽率均极显著低于800 倍液、1000 倍液及清水(CK)处理;南粳3908 以400 倍液、600 倍液和800 倍液处理的发芽率,亦显著低于1000 倍液及清水(CK)处理。
表1 12%氟啶·戊·杀螟ZF 不同浓度浸种对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
对不同浓度下各水稻品种的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多重比较(表2)发现,12%氟啶·戊·杀螟ZF 600 倍液及以上浓度浸种的平均发芽势或平均发芽率,多显著或极显著低于800 倍液、1000 倍液和清水(CK)处理,而12%氟啶·戊·杀螟ZF 800 倍液、1000 倍液浸种的与清水(CK)无显著性差异。综上分析说明,12%氟啶·戊·杀螟ZF 300~600 倍液浸种对种子萌发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800~1000 倍液浸种较为安全。
表2 12%氟啶·戊·杀螟ZF 不同浓度浸种的水稻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多重比较
2.2 不同水稻品种间的发芽势、发芽率比较表3 为不同水稻品种采用12%氟啶·戊·杀螟ZF 浸种的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多重比较。表中可以看出,2022年各参试水稻品种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整体上低于2021 年,且2 年水稻品种间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均以南粳5055 最低,与南粳3908、南粳46、常香粳1813 品种差异较大,多数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表3 不同水稻品种以12%氟啶·戊·杀螟ZF 浸种的平均发芽势、平均发芽率多重比较
2.3 不同药剂浓度浸种对稻种根和芽生长的影响2021 年采用12%氟啶·戊·杀螟ZF 300~800 倍液浸种48h 后,南粳5055、南粳3908、南粳46 和常香粳1813种子根和芽生长正常,色泽鲜嫩,无变色和畸形等不正常现象,与清水(CK)相比无明显差异。2022 年采用12%氟啶·戊·杀螟ZF 400~600 倍液浸种72h 后,南粳5055 有药害现象(图1),稻种幼根生长受到影响,表现为发根少而短,部分根发黄,幼芽生长基本正常,这可能是2022 年南粳5055 种子基础较差引起的;南粳3908、南粳46 根芽生长正常;12%氟啶·戊·杀螟ZF 800~1000 倍液浸种对各品种根、芽均无不良影响。
图1 12%氟啶·戊·杀螟ZF 600 倍液下南粳5055 药害症状
试验结果表明,12%氟啶·戊·杀螟ZF 300~600 倍液浸种对南粳5055、南粳46、常香粳1813 等水稻品种种子发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2022 年南粳5055 有药害现象,表现为稻种幼根发根少而短,部分根发黄;对南粳3908 影响较小。12%氟啶·戊·杀螟ZF 800~1000 倍液浸种对参试各水稻品种发芽安全。
水稻品种发芽势和发芽率的影响因素较多,除品种自身遗传因素外,还与不同年景的气候、倒伏与否、收获时间、储藏、种子处理等因素有关。2021 年受灌浆后期连续大风降雨天气影响,江苏省水稻繁种田出现较大面积倒伏,导致2022 年水稻种子发芽指标整体下降。在灾害年景下,农业部门除应根据种子数量、质量基础科学调整品种布局,紧密跟踪种子质量变化动态外,还必须将药剂浸种环节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风险考虑在内,及时调整配套浸种技术,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生产安全。
朱秀红等[4]采用12% 氟啶·戊·杀螟ZF 900~1200 倍液浸种,稻种发芽率达93%~96%,恶苗病防效达92.86%~100%。武向文等[5]采用12%氟啶·戊·杀螟ZF 800 倍液浸种,对恶苗病总体防效达93.59%。马治丰等[6]按照12%氟啶·戊·杀螟WG 7g 兑水5kg 浸种4kg 的比例进行试验,对恶苗病最终防效达90.7%。基于多方面考虑,建议12%氟啶·戊·杀螟ZF 浸种浓度采用900~1000 倍液,在灾害年景或水稻种子恶苗病带菌率较低的情况下采用1000 倍液更为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