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艳峰
(邯郸市曲周县综合行政执法局,河北 邯郸 057250)
规模化动物养殖的集中性较高,而且养殖密度也较大,如果在养殖场当中出现疫病,那么就会在短时间内传播给所有的动物,给动物的发育和生长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因此,需要采取科学有效的动物防疫措施来控制疫病的发展和扩散。而现实情况则是部分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防控状况不佳,存在一些问题。对此,需要养殖场负责人能够正确认识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制定科学合理的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方针,有效落实各项防疫工作,良好的养殖动物。
回顾分析我国畜牧养殖业发展状况,一直以来动物疫病发生及残留都给养殖业发展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导致其备受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制约。伴随着畜牧养殖业持续且良好的发展,通过改进养殖方式、扩大养殖规模、创新营销策略等方法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市场风险。而动物疫病风险的防范与规避仅能通过加强动物疫病防疫来实现。规模养殖场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如若动物感染疫病,那么其内部机能减退,生长状况不佳,需要通过针对性治疗来改善病情,使动物机体状况逐渐得到好转,但因体内残留药物降低了畜产品质量,影响其经济效益。如若通过一系列治疗,动物机体并未得到好转,最终病死,那么会给养殖户带来重创,甚至使整个养殖场毁于一旦。另外,动物疫病不仅会给动物自身带来危害,还可能威胁人类身体健康,比如猪弓形体、衣原体病、猪囊虫病、旋毛虫病等均未得到有效控制,如若在通过接触染病生猪或者食用含有病毒的畜产品,那么人们的身体健康将受到严重威胁。所以,无论是从保障人类身体健康还是从促进养殖业良好发展的角度来讲,规模养殖场加强动物疫病防疫工作都是非常重要的。
近些年,河北省邯郸畜牧业发展状况良好,始终按照上级领导指示,根据市场需求发展当地养殖业,遵循因地制宜、稳步向前推进的原则,积极完善动物防疫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完成动物疫病防疫任务。该县农牧局还通过多种渠道搜集疫情信息,重点加强了对规模养殖场的疫情监测和监督检查力度,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从源头上堵塞动物疫病传播漏洞。与此同时,该县农牧局对符合条件的村级协防员进行了登记备案,开展防疫知识培训,这使得当地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深入分析河北省邯郸及其他地区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实际情况,认为该项工作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有待解决的问题,具体表现为:
2.2.1 饲养人员专业素质有待提高
相关调查研究表明,当前规模养殖场受专业教育或者掌握专业知识的饲养人员人数占比不超过30%。也就是绝大多数饲养人员之所以能够进入规模养殖场进行动物饲养,主要是参加畜牧部门组织开展的短期培训,加之养殖场负责人指导,使得他们能够逐渐胜任动物饲养工作。如若对他们专业素养进行考察,大部分饲养人员关于动物基本知识、动物饲养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不高,也没有掌握科学的饲养技术或者方法,这就使得他们难以专业化、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地养殖,容易出现一些差错,使之成为诱发疫病的诱因之一。比如,未能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消毒食槽、饮水槽等,容易滋生病菌,通过动物器官进入体内,使之感染疫病。
2.2.2 规划布局有待完善
通常情况下养殖场规划建设都是严格按照相关技术部门的要求展开的,这就意味着养猪场建设初期其内部规划布局是非常合理的,能够良好地进行动物养殖。但伴随着动物养殖时间的延长,为了能够扩大动物养殖规模、亦或为了能够安装配套设施等,进行养殖场扩建,那么这一过程中因缺乏技术人员指导,可能存在扩建不合理的情况,导致养殖场的整体布局规划不合理。比如,生产区与生活区混为一体,那么生活区存在的病菌容易传播到生产区,又因为生产区动物机体比较脆弱,可能遭受病菌的侵害,出现患病的状况。另外,还有一些养殖场建设时间较久,内部设施故障或者损坏程度增加,比如防疫配套设施损坏严重,这就使得养殖场防疫程度不高,动物感染疫病的概率增加。
2.2.3 防控措施规划实施不佳
正常情况下,为了提高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水平,需要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及本养殖场动物养殖的实际情况,规划制定可行性的防控措施,以便加强动物防疫防控,尽可能地避免疫病暴发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但当前部分规模养殖场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1)未能制定健全的动物防疫制度。部分规模养殖场虽然制定了动物防疫制度,但该项制度比较落后,与当前动物疫病防疫实际情况不匹配,导致其约束、规范及指导作用大打折扣,相应的动物疫病防控工作未能全方位有效地落实。比如,某些规模相对较小的养殖场普遍存在防疫制度不健全,缺乏自有的免疫程序和相应的管理制度,基础防疫条件较差,养殖档案、免疫档案、消毒记录填写不规范、不清晰,注射疫苗或治疗药物的废弃物随处可见,未按要求进行集中处理,病、死畜的处理达不到无害化处理的要求。(2)疫苗使用不规范。为了保障动物健康生长,需要给动物进行疫苗注射。但当前某些规模养殖场所采购的疫苗质量不高,相应的动物注射疫苗后自身的免疫能力不强,依旧容易感染疫病。(3)缺乏系统化的免疫程序。按照动物防疫相关规范要求,规模养殖场应当科学合理地构建免疫程序,并且到兽医部门备案,以便通过实施免疫程序,系统化、规范化、合理化地落实动物免疫工作,即可增强动物免疫能力,从而降低动物染病概率。而深入了解当前规模养殖场动物免疫实际情况,可知部分养殖场负责人并没有正确认识到动物免疫程序制定的重要性,未能基于本养殖场动物免疫需求而科学合理地策划并制定免疫程序,导致其存在漏洞或者不足,按照该程序执行免疫工作未能落实到位,导致动物养殖的过程中可能因为未能进行有效免疫而染病。(4)未能重视档案建设。动物养殖档案建设与实施,可为动物防疫管理提供参考依据,使之能够有针对性地、有效性地管控动物防疫,降低疫病发生概率。但通过对规模养殖场疫病防疫实际情况分析,发现部分养殖场未能高度重视动物养殖档案建立,也没有详细记录动物养殖情况。比如,喂养情况、动物生长状况、动物疫苗接种情况等等,导致养殖场负责人及饲养管理人员无法掌握动物养殖的具体情况,对于动物是否接种疫苗、何时接种疫苗、接种什么疫苗等等信息掌握不准确,可能会给后续动物疫病防控管理带来一定的困难,使之无从入手。针对动物养殖及免疫情况未予以科学合理的管理,容易出现管控偏差,无法获得有效的动物疫病防疫效果。
为了保证规模养殖场动物养殖良好展开,一方面能够使养殖场创造较高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我国畜牧养殖朝着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向良好发展,应当要求规模养殖场注意提高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水平。首先是规范化展开养殖场建设。也就是与相关技术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合理地规划和布局养殖场,有计划、有目的地展开养殖场建设,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在此基础上为了能够提高本养殖场动物防疫防控水平,还应当按照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条件及标准要求,购买防疫基础设施加以安装。在进行动物养殖之前需要对不同区域予以合理划分,比如生活区、生产区、隔离区、治疗区等等,以便科学养殖,避免不同区域混淆,滋生病毒。合理地设置消毒室和消毒池,定期或者不定期的消毒养殖场内部,并且对进入养殖场的人员车辆予以全面消毒。
饲养人员饲养行为不规范、不标准,同样会给动物疫病防疫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注重构建优秀的饲养人员队伍。也就是:(1)注重提高饲养人员的防疫意识。相关检疫部门应当正确认识到动物疫病防疫宣传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多种渠道来展开动物防疫宣传教育,让养殖户、饲养人员及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正确认识到动物防疫的重要性,逐步提高他们的防疫意识。(2)加强动物防疫培训。动物防疫相关部门应当对管辖区内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实际情况予以了解,明确养殖业主及饲养人员存在的防疫知识及能力缺乏的实际情况,定期或者不定期地展开动物防疫培训,讲授动物疫病及动物防疫知识、动物防疫相关法律法规等等,使之能够规范养殖,加强动物防疫。(3)科学饲养。组织技术人员来规模养殖场进行查看,指导饲养人员使之能够运用科学的饲养方法进行动物饲养。规模养殖场人员还要定期或者不定期地组织饲养人员参加当地政府组织的专业知识与专业技术培训,逐步提高他们的专业素养,使之能够在日常饲养管理的过程中科学饲养动物,并且注意观察动物生长状况,如若发现动物表现异常,及时上报负责人,使之能够对动物进行隔离和治疗,避免暴发疫情。
3.3.1 建立健全的动物防疫制度
完善的、健全的动物防疫制度的构建与实施,是指导和规范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条件。所以,针对当前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制度不健全的情况,应予以高度重视,重新修订。也就是科学合理地制定动物防疫制度,结合具体规模养殖场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和现有防疫制度运行状况,持续完善各项防疫制度内容,使其能够科学指导和规范养殖人员的日常行为,进一步完善消毒和卫生管理制度,人员进出场消毒、引种申报防疫监督以及定期消毒。三是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位。也就是专门人员来负责动物疫病防疫管理,跟踪检查和管控各项动物防疫工作,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加以处理和解决,从而真正提高规模养殖场动物防疫的整体水平。
3.3.2 有效落实动物疫苗工作
动物疫苗注射,可大大提高动物防疫能力,降低其感染疫病的概率。所以,为了避免动物感染疫病导致的死亡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工作改进之际,防疫部门应当注意优化动物疫苗流程,也就是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在指定的兽药机构购买生物药品,按照防疫部门的安排,为动物进行疫苗注射。如若新购入动物,则要向防疫部门报告,使之能够安排时间,委派防疫人员为动物进行疫苗注射。
3.3.3 隔离并上报感染疫病的动物
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工作的有效落实,应当响应相关部门要求,规范化、合理化、有效化的展开,如此才能够做到有效防范、有效控制,避免疫情暴发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为了能够真正做到这一点,需要规模养殖场负责人能够认真学习当地颁布实施的动物防疫防控制度内容。比如,动物防疫管理制度、免疫制度、动物检疫申报制度、动物疫情隔离观察制度等等,做好本养殖场动物防疫工作安排,有序地推进动物疫病防疫各项工作,如若在执行该项工作的过程中发现动物表现出异常情况,与疫病症状相似,应当严格按照动物疫情隔离观察制度要求,及时将有异常表现的动物隔离至隔离区,并且对整个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消除,以此来消除病毒,避免病菌传播。与此同时,严格按照动物疫情报告制度要求,及时上报动物异常情况,以便上级业务部门能够组织兽医对染病动物进行详细的检查,判断动物是否感染疫病。如若确诊,制定针对性、有效性的防治措施,以便通过规范化的处理,能够尽早消除疫情,降低疫情所造成的损失。
3.3.4 规范动物保健品的使用
化学药品制剂、中成药制剂或者生化制剂类动物保健品虽然能够在预防疾病方面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未能科学合理地选择和使用动物保健品,可能会给动物防疫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所以,在加强动物疫病防疫之际要求饲养人员按照相关规范要求及产品说明书,规范使用保健品,控制使用剂量及使用次数。
近些年,我国畜牧业发展状况良好,逐渐向集约化、规模化方向迈进。正因如此,规模养殖场数量增多,相应的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就更为重要,如若动物防疫不到位,那么可能导致大量动物因病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畜牧业发展。经本文分析,当前部分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对此应当通过规范建设养殖场,提高饲养人员的综合素质、制定并实施有效的防控措施等做法来改变现状,真正提高规模养殖场动物疫病防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