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
(松辽水利委员会水文局黑龙江中游水文水资源中心,黑龙江 佳木斯 154000)
诺敏河流域地处大兴安岭东南麓,属东北地区生态安全重要保障区,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产区和商品粮基地之一,流域内森林资源丰富,是大兴安岭的重要林业基地。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流域保护、治理和开发还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水资源保障能力不足、防洪体系不完善、水污染防治形势比较严峻、流域综合管理能力有待提升等。按照国务院关于开展流域综合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部署,编制《诺敏河流域综合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流域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流域综合管理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明确了规划目标与任务,提出了规划总体布局。在广泛征求、采纳流域内黑龙江省、内蒙古自治区和国家相关部委意见基础上,水利部于2020年3月正式对《规划》予以批复,《规划》批复实施将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利保障。
诺敏河是嫩江中游右岸汇入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内蒙古自治区鄂伦春自治旗托扎敏乡大兴安岭支脉西尼气山东南麓,河流全长448.00 km,上中游流经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下游进入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在黑龙江省查哈阳灌区渠首以上河流分为东、西诺敏河,分别在内蒙古自治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博荣乡以东4.50 km处和黑龙江省甘南县东阳镇南5.16 km处汇入嫩江。诺敏河流域北部与甘河流域相邻,南部与阿伦河流域相邻。行政区涉及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流域面积27 983 km2,其中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流域面积为27 069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96.7%;黑龙江省境内流域面积为914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3.3%。
流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面积占总面积的90%以上。流域地貌类型主要分布有构造剥蚀、侵蚀构造和侵蚀堆积地貌。流域处于寒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491.3 mm,水资源总量53.14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51.94亿m3,地下水资源量10.43亿m3,地表水与地下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20亿m3。流域水资源量15 466 m3/人、17 070 m3/hm2。
将流域保护与治理做为规划优先任务,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加强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和水环境治理,增强城乡供水保障能力,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体系,强化流域综合管理,着力保障流域供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生态安全。
1)毕拉河口水库以上
毕拉河口水库以上处于大兴安岭山区,流域植被繁茂、河网发育,森林资源、水力资源丰富,林草地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90%以上,是河流源头区。该区宜以维护生态、涵养水源为主,预防水土流失,加强林区天然林保护与管理,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合理合规开发利用水资源。
2)毕拉河口水库以下
毕拉河口水库以下由低山丘陵地带逐渐过渡为松嫩平原,农区逐渐由坡耕地转变为开阔的农田区,应通过建设水资源调蓄工程提高耕地灌溉率,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城乡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结合堤防工程达标建设、新建堤防工程等措施,对下游区域进行重点保护。逐步开展控制面源污染等保护措施,严格限制污染物排放,保证河流基本生态需水量,维持河流水质稳定。该区水土保持以坡耕地治理、山洪沟治理为重点,因地制宜地做好水土流失防治工作。
1)防洪减灾
形成比较完整的防洪减灾体系,干流及支流格尼河防洪保护区达到规划的防洪标准:诺敏河干流毕拉河口以上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毕拉河口以下防洪标准达到20年一遇,支流格尼河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全面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24条山洪沟治理工程。
2)水资源开发利用
建成完善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城乡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程度持续提升,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进一步降低。
为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协调开发治理与保护的关系,此次《规划》确定流域2030年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为10.76亿m3;通过灌区节水改造等措施,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确定流域2030年内蒙古自治区和黑龙江省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均不低于0.61;流域2030年一般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不高于22 m3,管网综合漏损率不高于9%。
3)水资源及水生态保护
江河湖库水功能区基本实现达标,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提高到95%以上,加强重点生态保护与水源涵养保障区生态环境保护、水源涵养和水土流失防治,强化水生态修复和水污染防治,维系流域良好的水生态环境,建立完善的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河道内最小生态流量是指能够保证水体的基本功能,维持水体生态情况不持续恶化所需要的最小流量。诺敏河流域选取的主要控制节点为格尼、小二沟和古城子断面,控制节点最小生态流量指标见表1。
表1 控制节点最小生态流量 m3/s
4)水土保持
建成与流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体系,流域新增水土流失综合防治面积2 093 km2,中度及以上侵蚀面积大幅减少,耕地和黑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流域水源涵蓄能力明显提高。
5)流域综合管理
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体制和机制,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调、科学决策、分工负责的流域议事决策和高效执行机制,加强流域管理能力建设,提高水行政执法、监督监测和信息发布能力。
诺敏河干流及支流格尼河规划堤防21段,总长度174.31 km,其中,原有已达标堤防101.25 km,新建堤防34.66 km,加高培厚堤防38.40 km;规划承担防洪任务的大、中型水库为毕拉河口水库与晓奇子水库。毕拉河口水库将下游防洪保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30年一遇,防洪库容2.68亿m3,晓奇子水库将下游防洪工程防洪标准由10年一遇提高到15年一遇,防洪库容0.06亿m3;规划护岸工程26处,总长度3.80 km,中小河流治理12处,新建堤岸工程总长度109.10 km,通过建设监测系统和群防群测体系、预警预报系统等非工程措施与堤防、护岸、排洪渠等工程措施,完成山洪灾害易发区24条山洪沟治理。
规划实施后,流域将形成较为完善的防洪体系。堤防及河道整治工程基本完成,承担防洪任务的水库也基本建成,中小河流治理初见成效,山洪灾害防治措施进一步完善;水文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改善,洪水预警预报系统、防汛指挥系统全部建成,洪水预报调度更加可靠;超标准洪水应对措施进一步完善。流域防洪保护区达到规划防洪标准,防洪能力大大提高,防御山洪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发生设计标准洪水时,通过工程和非工程防洪措施的联合运用,可以保障防洪保护区防洪安全,经济社会活动能够正常进行;发生超标准洪水时,有预定的方案和切实的措施,可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通过规划毕拉河口、晓奇子水库,并利用嫩江流域尼尔基水库、太平湖水库为本流域供水,提高水资源调配能力,保障流域区域供水安全。通过加强灌区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适当发展现代高效节水农业,规划万亩以上灌区8处,设计灌溉面积11.52万hm2,其中大型灌区3处,分别为晓奇子水库下游灌区、尼尔基水库下游灌区和查哈阳灌区。
规划实施后,通过蓄、引、提等水源工程建设,流域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水资源安全供给体系。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保障国家粮食主产区、畜牧业基地、健康和良性的生态系统、城市供水安全等用水需求。通过灌区配套和扩建、新建灌溉工程,可增加灌溉面积7.64万hm2,为国家增产粮食约1.5亿kg;流域年用水总量控制在10.76亿m3以内,一般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47 m3降低到22 m3,工业供水管网漏失率由15%降为9%,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2提高到0.61。
建设灌区退水人工湿地与生态沟渠等净化工程,全面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实施河道内源治理工程,严格执行入河排污口登记和审批制度,加强水功能区水质监测。加强流域水生态能力建设,从物种保护、水生生物养护、湿地保护与修复、自然保护区及森林公园保护与修复等方面提出水生态保护与修复对策措施。
规划实施后,河道内最小生态流量得到保障,珍稀濒危鱼类的生境、三场及洄游通道得以保全。规划还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措施,增加和改善河道内生态环境用水状况及用水过程,水生态环境将得到改善。
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重点,侵蚀沟治理辅以坡耕地治理,形成综合防护体系,维护黑土资源可持续利用。规划新增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面积848 km2,其中坡耕地治理144 km2。
规划实施后,流域植被覆盖率提高到74.8%,年均减少土壤流失量186万t,耕地和黑土资源得到有效保护,流域水源涵蓄能力明显提高。
按照权威、统一、高效的流域管理体制要求,进一步明晰流域管理机构与地方水行政主管部门之间的事权划分,并形成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建立健全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各项流域管理制度。加强流域水资源优化配置和水量统一调度,强化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水土保持监测和监督管理。规划实施后,将进一步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规范和加强流域涉水事务管理,提升流域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水平。
诺敏河流域综合规是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与防治水旱灾害的总体部署,是流域工程建设和涉水事务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规划》经水利部批复实施,将进一步完善防洪减灾、水资源开发利用、水资源与水生态保护、水土保持、流域综合管理体系建设,着力保障流域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促进流域内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维系优良的生态环境,保持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水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