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科技创新塑造振兴发展新优势

2022-11-23 14:08:45崔世亮
奋斗 2022年2期
关键词:黑龙江科技成果黑龙江省

崔世亮

黑龙江省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加快科技成果高质量转化。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这是黑龙江适应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加力推进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重要举措。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龙江建设,我们要深刻认识创新处于极为重要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黑龙江发展的重要战略支撑。

一、科技创新是黑龙江振兴发展的重要引擎

科技创新需要坚持“四个面向”,即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我们要坚持创新驱动发展,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系统完善龙江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省。

第一,构建龙江现代产业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一定要在核心和关键技术上实现突破;加速发展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新能源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生物技术、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定要以高科技作为支撑。离开了科技创新,一切都无从谈起。黑龙江省塑造现代产业发展新优势,必须以创新驱动为引领,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进工业互联网建设,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这是构建黑龙江省全新产业生态的“金钥匙”。

第二,率先实现龙江农业现代化离不开科技创新。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战略,需要农业科技创新的支持;保护黑土地资源和解决种子安全问题,需要相应的技术条件;推动农业全产业链融合,需要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发展绿色农业和数字农业,更离不开现代科技。黑龙江省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以创新驱动为引领,着力破解制约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加快前沿科技、智能科技、数字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实践,这是黑龙江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的“千斤顶”。

第三,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离不开科技创新。黑龙江省立足国内大循环和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要解决好供给与需求的适配问题,在科技创新中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加高质量供给。黑龙江省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速构建流通智能服务体系,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应用,前端终端同步发力,推动成果转移转化,围绕玉米加工、石墨、新型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产业链,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这是黑龙江主动融入国内大循环和国内国际双循环并抢占先机的“快车道”。

二、整合优势资源,服务黑龙江科技创新

黑龙江省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必须打掉科技资源与经济产出之间、科技供给与科技需求之间的“隔离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消除科技创新中的“孤岛现象”,破除制约科技成果转化转移扩散的障碍,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黑龙江省各级政府和各类企业必须调整视角、转换思维,深挖导致技术转移和科技创新效率低下的根源,克服“技术协作不多”“成果转化偏少”的问题,与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紧密合作消除“孤岛现象”。坚持科技面向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既要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更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引导和疏导作用,有效推进科技资源融入黑龙江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中。

一是坚持需求导向,促进高校科技资源有效活化。黑龙江省有普通高校81 所,其中有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1 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3 所,在全国各省高校建设中处于前列,尤其是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哈尔滨工程大学,都拥有世界水平的工程学科,这是黑龙江最为宝贵的科技创新资源。截至2021 年11 月,黑龙江省有两院院士41 人,这些两院院士是科技创新最有力的推动者。黑龙江省每年还有2 万多名硕士研究生和近20 万名大学本科生毕业,这是黑龙江丰富的科技创新后备资源。对这些宝贵的高校科技资源,不能静待其为龙江创新发展服务,而要根据龙江创新发展需求,去主动对接、“活化”,引导其发挥更大作用。在这方面,政府及职能部门是“出卷人”,省内企业也是“出卷人”,高校科技资源群体则是“答卷人”。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科技资源配置有效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科技创新来说,科技资源优化配置至关重要。因此,我们必须加快创新体系建设,既要对现有科技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也要克服分散、低效、重复等弊端和问题,还要解决科技创新怎样确立科研选题、谁来确立科研选题、科研选题为谁服务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坚持问题导向,从黑龙江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通过有效整合优化科技资源,狠抓创新体系建设,重点在关键技术研发上取得新突破,努力实现科技资源与黑龙江发展的深度融合,切实把科技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

三是坚持效果导向,促进科技创新成果有效转化。黑龙江省综合科技成果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每年都有较多的科研产出和科技转化。2020 年,全省共取得各类基础理论成果262 项、应用技术成果879 项、软科学成果19 项;全省授权专利28475 件,比2019 年增长42.45%,其中发明专利4598件,增长10.96%;全省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5127 项,比2019 年增长34.96%,合同成交金额267.80 亿元,增长13.55%。我们要坚持效果导向,认识到科技成果转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特别是对一些重要的应用技术成果转化,既要充分考虑到是否关乎研发者、学校及院系、企业、社会、地方乃至国家等多方面利益,也要充分考虑到如何转化、谁来转化、在哪转化等现实情况。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前提是充分尊重和保护专利权,还要进一步完善健全面向市场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从而让科技成果更多实现本地转化。

三、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

企业既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构建技术创新体系的主力。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明确指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政府要搭建平台、创造环境、提供相关政策支持、保护知识产权。创新是将各种要素有效组合,并带到生产体系中,使其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而在这一过程中,最需要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企业通过把科技、资本、市场、管理等要素有机整合,能够真正让好的技术变成好的产品,从而带来收益。实践证明,不管是国企还是民企,如果缺乏自主创新的意识,最后都摆脱不了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首先,必须正视科技创新大多产生于企业的客观现实。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个地区的科技创新水平。凡是科技创新能力强的国家,几乎都拥有较多的科技企业。据统计,全球每年涌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中,70%以上来自于世界500 强企业。黑龙江省要加大对哈电集团、中国一重、航空工业哈飞、中车齐车、东轻公司等具有重要技术创新地位的实力型企业的支持,重点扶持一重国家大型铸锻件极限制造技术创新中心、齐车国家重载快捷铁路货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中心、广联无人机设计研发中心等一批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同时,激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通过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跨国公司、行业领军企业和有发展潜力的科技型企业,对新纳入规上统计的工业企业和首次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奖励。

其次,企业是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天然载体。通常情况下,基础研究大多集中于高校和科研院所,应用研究大多集中于科技型企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科技人才不是孤立存在的,大多与科技企业有着密切的关系,如华为、中兴、大疆、华大基因等科技企业都汇聚了许多高精尖人才。黑龙江省在创新驱动发展上,应注重支持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广大科技人员围绕企业技术需求开展攻关。要充分发挥企业集聚科技创新要素的天然优势,特别是发挥企业更贴近生产前沿和客户、更了解生产需要和客户需求的重要优势,重点支持哈工大、哈工程、哈兽研、703 所等重点高校和科研院所同创新型企业加强关键技术研发攻关合作,尤其要在空天技术、海洋工程、生物疫苗、动力装备等领域开展引领性原创研发并取得新突破。

最后,强化支持企业科技创新的政策落实。要通过建立科学基金引导鼓励高校立足优势学科,开展重要学科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创新研究。加大省财政对基础研究支持力度,建立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加大基础研究投入。要改革调整科技创新优惠政策,把适用范围更多面向高新技术企业调整扩大到面向更多企业。一个企业能否享受相关优惠政策,既要看企业的研发能力,更要看企业的科技成长性。不管什么企业,只要符合条件,就可以享受科技创新优惠政策。要注重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通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和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支持创新型中小企业成长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发源地。

猜你喜欢
黑龙江科技成果黑龙江省
Homeless children in India publish newspaper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商周刊(2019年1期)2019-01-31 02:36:24
Write a caption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弃风博弈
能源(2016年1期)2016-12-01 05:10:04
黑龙江 首推医改问询制
中国卫生(2014年1期)2014-11-12 13:16:28
科技成果
航天器工程(2014年6期)2014-03-11 16:3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