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中勇攀科技高峰
——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之十二

2022-11-23 14:08:45冯华喻思南
奋斗 2022年2期
关键词:两弹一星原子弹航天

冯华 喻思南

1964 年10 月16 日,一朵巨大的蘑菇云在罗布泊上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中国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掌握了核技术。

1970 年4 月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揭开了中国进入外层空间的序幕。

大漠深处春雷般的巨响和浩渺太空中卫星传回的《东方红》乐曲,今日依然激荡人心。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起步,新中国仅用了10 年左右的时间就创造了原子弹爆炸、导弹飞行和人造卫星上天的奇迹,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辉煌成就,也孕育出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两弹一星”精神及其时代价值。2020 年4 月23 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回信时强调,新时代的航天工作者要以老一代航天人为榜样,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敢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于攀登航天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早日实现建设航天强国的伟大梦想。

“两弹一星”的研制成功,成为新中国建设成就的辉煌标志

上世纪50 年代中期,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

1956 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当时,我国的工业和科技基础十分薄弱。尤其是在苏联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教学模型和技术资料并撤走专家后,有人曾断言中国核工业已经遭到毁灭性打击。面对技术难题和国际封锁,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取得了“两弹一星”事业的胜利,也孕育形成了伟大的“两弹一星”精神。

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怀着满腔热爱,义无反顾投身到这一伟大的事业中。这些人中,有人们熟悉的钱学森、邓稼先、程开甲、于敏等人。

1958 年的一个夜晚,接受研制核弹重任的邓稼先告诉妻子:“以后家里的事我就不能管了,我的生命就献给未来的工作了。”从此,在公开场合,邓稼先的名字连同他的身影都不复存在。直到1986 年因病临终前,他的身份才得以披露。我国核试验科学技术领头人程开甲举家迁往罗布泊,与家人一直在大西北生活到上世纪80 年代。于敏在1961 年接到氢弹理论探索的任务后,隐姓埋名28年……

这是永远值得铭记的历史时刻。1964 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6年10月27 日,我国第一颗装有核弹头的地地导弹飞行爆炸成功;1967 年6 月17 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 年4 月24 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是新中国建设成就的一个辉煌标志,也是新中国科技发展的一座历史丰碑。

“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

“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两弹一星”精神的鲜明底色。“两弹一星”的研制者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胸怀强烈的报国之志,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两弹一星”精神的立足基点。“两弹一星”的成功进一步昭示了艰苦奋斗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夺取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广大科研工作者运用有限的科研和试验手段,没有条件,创造条件;没有仪器,自己制造。他们突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把“不可能”变为“可能”。

“大力协同、勇于登攀”,“两弹一星”的研制生动诠释了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两弹一星”的研制中,来自全国各地区、各部门成千上万的科学技术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后勤保障人员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汇成了向现代科技高峰进军的浩浩荡荡的队伍。正是由于团结协作,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第一颗氢弹试验成功,中国仅仅用了两年零8个月。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局长张克俭表示,“两弹一星”精神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科学精神的生动体现,是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必将继续引领我们去战胜艰难险阻、攀登新的高峰。

“两弹一星”精神跨越时空,激励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攻坚克难、勇攀高峰

肇始于“两弹一星”,我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特别是近年来,广大航天工作者大力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我国航天事业实现了一个又一个重大突破。嫦娥四号实现人类探测器首次月背软着陆,开启了人类月球探测的新篇章;嫦娥五号历时23 天,完成了人类时隔多年之后的月球采样返回壮举;天问一号首次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三大目标,我国在行星探测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神舟十二号3 名航天员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中国航天迈入空间站时代……

“作为年轻的航天科技工作者,‘两弹一星’精神深深激励着我们,并且成为推动航天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嫦娥五号任务青年突击队队长高磊说,嫦娥五号任务经历了11 个重大阶段和关键步骤,全体参研参试人员在“两弹一星”精神的激励和鼓舞下,攻坚克难、勇攀高峰,取得了任务的圆满成功。

精神跨越时空,历史昭示未来。赓续“两弹一星”精神,我们一定能够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奏响一曲又一曲动人凯歌!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原子弹航天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学会(2022年8期)2022-08-17 10:03:38
我的航天梦
儿童时代(2022年4期)2022-04-19 11:14:10
航天梦,我的梦
军事文摘(2021年22期)2022-01-18 06:22:56
绝密运送: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运载历程
文史春秋(2020年1期)2020-03-16 13:13:34
逐梦航天日
“两弹一星”元勋钱学森 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
徒手“撕开”原子弹
航天股为何遭爆炒
太空探索(2015年4期)2015-07-12 14: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