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茶叶生产现状与发展思路

2022-11-23 23:00方吉男胡华萍宋锐修
园艺与种苗 2022年8期
关键词:六安市六安茶园

方吉男,徐 旋,胡华萍,宋锐修,王 昀*

(1.六安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安徽六安 237000;2.六安市农业农村局,安徽六安 237000)

六安市位于安徽省西部,地理意义上的“皖西”特指六安。在中国的四大茶区分布上,六安属于江北茶区。六安地区产茶历史悠久,六安茶最早的文字记载可以追溯到唐代。在六安所产的茶叶中,绿茶类最多,其次是黄茶,也有部分生产红茶与黑茶。六安由于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良好生态环境,孕育出众多优质好茶,其中六安瓜片享誉中外,获得了广大茶人的一致好评。在六安市茶叶产业的发展中,中共六安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绿色发展,在财政和人力的投入上不遗余力。茶产业是六安市的特色农业主导产业,也是山区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1 六安市茶叶生产基本情况

2020年,六安市拥有茶园面积50 307 hm2,茶叶产量达3.25万t,茶产业一产产值达35.03亿元,综合产值达126.70亿元。六安市现有从事茶叶种植50万人,茶叶加工8万人,茶叶销售人员5万人。受疫情和气候影响,全市茶叶生产较2019年呈现出早期高档绿茶产量下降,中档茶品质、产量、价格稍有提升,产销市场稳定,电商销售火爆的特点与变化。

2 2020年茶产业主要工作与成效

2.1 加强良种选育,推进基地建设

六安市2020年开展良种选育工作,保护茶园生态环境。新建、改建标准茶园,改造低产茶园,以提高茶园整体生产能力。2020年,六安市共搜集六安本土茶树种质资源196份,新增高标准良种茶园1 247 hm2,改造低产茶园2 527 hm2。

2.2 开展技术指导,提升从业水平

在春茶生产期间,六安市印发《致全市茶叶生产经营主体和广大茶农一封信》、《茶园春季管理技术要点》等技术培训资料,组织茶叶生产经营人员参加技术培训和电商运营培训。7月中旬,受连日强降雨的影响,六安市洪水灾害严重,市农业农村局下发茶叶灾后恢复生产方案,指导受灾户开展自救,修复毁坏茶园,加强茶园清沟排渍与防旱工作,加强水肥、病虫管理,尽快恢复茶树生机。同时加强加工车间、经营店面、仓库、保鲜库等受灾场所重建,提高茶叶生产应对不良气候的抵抗能力。

2.3 加强宣传推介,提高品牌影响力

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宣传展示六安好茶,六安市专题制作了一系列六安瓜片宣传资料,冠名了“六安瓜片号”高铁列车。自2001年开始,六安市已连续举办了18届六安瓜片茶文化节和13次茶叶手工炒制技能大赛。在北京、上海、南京、香港等茶叶消费大市或地区,多次举办专场推介活动。2020年,六安市本级财政拿出专门预算,通过5个频道的黄金时段,对六安瓜片区域品牌集中宣传推介。9月,市政府与上海蒂芙特投资集团签署了安徽省国际茶业交易中心投资框架协议,拟在主城区安排20 hm2土地,建设茶产业综合体,并成立了六安茶产业上海营销中心。10月,六安市成功举办了首届茶艺职业技能大赛,进一步营造茶文化氛围,加大茶叶品牌宣传力度。

在宣传推介方面,舒城县、霍山县、金寨县等县区,同样积极举行各类茶事活动[1-2]。舒城县举行舒城小兰花采摘大赛、第十三届舒城小兰花系列名优茶评比和舒城小兰花包装大赛等活动,提升了茶叶生产者采摘舒城小兰花的技能、提高了茶叶加工包装水平和品牌影响力。霍山县举办“大美霍山生态好茶2020年扶贫助农网络开茶节”、“走进生态霍山,悦享黄茶情韵”—中国黄茶之乡·安徽霍山首届茶文化摄影大赛等活动,推动了霍山黄茶走出六安。金寨县在花石乡大湾村举办金寨县第四届六安瓜片手工制作技能大赛,较大提升了区域内茶叶生产水平和品牌影响力。

2.4 强化商标管理,进行品牌保护

为规范六安瓜片生产经营,保障六安瓜片证明商标规范化使用,推进六安瓜片证明商标市场化管理,六安市完成了225家企业的六安瓜片证明商标使用许可证发放。加强霍山黄芽品牌的管理和保护,同时启用二维码管理,确保霍山黄茶产品的质量和信誉,对未授权或已授权却不按规定使用的商标使用者依法予以查处。着手金寨篮茶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和证明商标,正在完成金寨篮茶工艺流程、产品理化指标检测分析、产品评审、申报材料等工作。

2.5 实施徽茶产业集群,弥补产业短板

2020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开展产业集群建设,六安市金寨县、霍山县、舒城县、裕安区、金安区5个县区被纳入徽茶产业集群实施地点,共实施11个项目,总投资达21 50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支持4 576万元。借助集群建设,六安市直击产业短板,着力精深加工、冷链物流、品牌宣传、利益联结等方面,积极开展项目创建实施,延长产业链条。

2.6 引导产业带动,助力脱贫攻坚

六安市结合产业发展,引导茶叶生产经营主体通过“扶贫车间”、“龙头企业+基地+贫困户”、“联合+合作”、“大园区小业主”、“互联网+”、“三变”、“社会工商资本引领”、“休闲观光茶园”等多种扶贫带动模式,增加就业岗位,提升茶区贫困户经济收入,带动区域内农户人均年增收1 500元以上。

2.7 茶产业带动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2.7.1六安茶谷扶贫带动。在茶谷区域内大力发展休闲观光茶园,六安市开发建设茶叶博物馆、茶谷小镇、茶谷小院、茶谷小站等一批休闲农业项目,将一二三产业在自身内部融为一体,拓展茶叶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等功能,实现融合发展。利用“九十里山水画廊”,金安区打造3 333 hm2大别山茶园。金寨县花石乡大湾村结合茶叶主导产业,增设20余家农家乐和民宿,2020年观光游客达10万余人,茶谷区域内农户人均年增收1 200元以上。2.7.2“联合+合作”带动。发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头作用,突出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及社会化服务组织的新型合作与利益联结关系,使联合体成为推动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安徽省抱儿钟秀茶业股份有限公司、霍山汉唐清茗茶叶有限公司牵头,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和6家家庭农场共同组成霍山黄茶产业化联合体。该联合体在霍山县5个乡镇28个村建设367 hm2优质高产高效安全黄茶生产示范基地,实施茶旅融合项目。投资5 000万元建设黄茶初加工园区,引进智能化、清洁化全自动黄茶加工生产设备58台(套),建设金竹坪茶文化主题广场、茶文化体验中心、茶谷小站、茶谷小院等设施,目前霍山黄茶年产400 t,带动当地3 000户茶农人均增收1 000元以上,形成年产值10亿元左右的黄茶产业集群。

3 茶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产业结构有待优化

六安市茶叶产品品种单一,茶叶原料以春茶为主,夏秋茶资源开发利用不足;茶类分布以绿茶为主,其他茶类主要有黄茶、黑茶和红茶。茶叶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仍然以低水平同质化加工为主。速溶茶、茶饮料、茶食品及其他衍生产品的开发严重不足,亟需进一步延长和拓宽产业链条,提高产业综合效益。

3.2 品牌影响力有限

六安市茶叶区域公用品牌整体影响力不够。六安瓜片属于“中国十大名茶”,在安徽省内尚有部分影响力和稳定受众群体,但在全国范围内影响力有限。霍山黄芽、舒城小兰花等区域公用品牌的影响力相比六安瓜片更低,需要提高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六安市拥有很多茶叶企业品牌,但对外知名度不高,茶叶品牌培育宣传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

3.3 龙头企业带动力不强

在六安市的茶叶企业中,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茶企较少,缺少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大型茶叶集团和骨干企业。茶叶龙头企业各自为阵,生产标准不尽一致,茶叶规模化、规范化生产不足,影响六安茶叶的整体形象和茶叶产业长远发展。同时,茶叶龙头企业与茶农利益联结不够紧密,茶叶生产销售相关的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之间分工协作机制不完善,带动农户增收能力较弱。

3.4 营销网络尚需完善

大部分茶叶企业营销门店尚未走出安徽省,70%以上集中在省内,省外营销网点相对缺乏,在全国的茶叶市场占领的份额不足。同时,茶叶出口也是一大短板,2019年全市茶叶出口额仅为2亿元,不到一产生产总值的10%,亟需健全国内外茶叶营销网络[3]。目前大多数茶叶销售仍然是传统的销售模式,大多数茶叶经营者的线上销售渠道并不完全畅通,受到区域性的制约,特别在全国疫情大环境的影响下,茶叶线下市场消费难以持续带动[4]。

3.5 要素保障有待加强

市县区财政每年设立的茶产业专项资金不足以保障产业化发展。茶园保险覆盖范围过小,茶农利益保障不足。茶园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机械化、标准化管理存在难度。六安市各层级茶产业专业人才缺乏,产学研合作力度不够,科技人才力量薄弱,茶叶生产劳动力短缺,难以形成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专业人员结构网。茶叶经营主体在二、三产领域用地问题难以保障,建设用地和设施用地指标向茶产业倾斜有待加强。

4 对策与建议

4.1 稳定产业资金投入,保障产业发展

按照六安市政府有关文件精神,保持市本级茶产业投入不少于1 000万元,县区财政在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茶产业发展资金用于支持茶产业发展,以保障产业化发展,培育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鼓励各种类型的茶叶企业投入适当比例的研发升级资金,提高茶叶产品质量。

4.2 重点打造公用品牌,发挥带动效应

对六安瓜片品牌进行细致分析和定位,制定详细、可行的品牌发展规划。塑造品牌文化形象,提升品牌内涵度[5]。建立原产地保护制度,开展春季茶叶生产经营专项检查,分层次、分阶段开展六安瓜片提质增效工作,重点打造“六安瓜片”公用品牌。开展茶树品种选育、茶叶精深加工、茶叶新产品研发等科技攻关,推进六安瓜片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建立一系列六安瓜片的栽培加工标准技术规程。树立六安瓜片核心产区的有机瓜片新形象,将六安的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断提高茶企和茶农的根本利益。利用六安瓜片已有的品牌优势,充分发挥六安瓜片品牌带动效应。

4.3 加快徽茶产业集群建设,重视协作交流

深入实施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批准的徽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深化茶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构建具有竞争力的现代茶产业体系。由六安市政府主导,加强以职能部门、科研院校、企业、农户等各茶叶相关主体之间的交流协作,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重视茶叶的标准化、清洁化、规范化生产加工,重视技术培训和推广,提升茶叶生产技术水平[6]。

4.4 开发茶文化旅游,促进茶乡振兴

按照出台的《六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全市茶园高质高效建设的通知》(六政办秘[2021]63号)文件要求,3年内完成全市5个产茶县区建设有机茶园6 667 hm2,高标准茶园16 667 hm2、生态茶园28 667 hm2的目标任务,大力开展高质高效茶园建设。在生态茶园的基础上建设生态茶业观光园,集有机茶生产和旅游观光于一体,带动茶园之旅,促进茶乡生态旅游,推动乡村振兴。

4.5 加快茶叶重大项目落地,加强宣传推介

配合推进安徽长三角一体化茶产业项目暨安徽茶叶交易中心招商项目落地实施,协调落实与国内其他龙头茶企的合作项目。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举办六安茶推介活动,广泛参加各地举办的各类茶叶推介活动,实施六安瓜片高铁列车冠名广告,全方面宣传推介六安茶叶,努力提高六安茶叶的影响力和公众知晓度。

5 未来展望

近年来,六安市茶产业在各级关心重视和支持下,取得了一定发展,并为脱贫攻坚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在未来的茶产业发展中,做好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保障工作。重视历史文化,放大传统技艺名片,打造新的品牌名片,讲好六安茶故事,以文化消费带动产品消费,以产品消费带动产业发展,用文化为茶产业赋能,丰厚魅力六安茶底色,推动六安茶高质量发展,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六安市六安茶园
六安号角
茶园飘香
周宁生态茶园
艺术天地
《晨曦》
作品赏析
作品赏析
茶园观色
六安茶香也袭人
吴月娘爱的,贾母不待见的,都是这杯六安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