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玉敏
广州市司法职业学校,广东 广州 510440
小峰(化名)16岁,是中职一年级的学生。寒假期间,有朋友给其打电话称被人欺负了,小峰二话不说,去帮哥们“出气”。一到现场,小峰发现哥们小强(化名)已经叫了十几个同伴过来,拿着刀、棍子等凶器。来不及多想,小峰被哥们叫上摩托车,一路狂飙去找仇家。半路找到仇家,小强拿刀朝对方砍去,一起前往的十几个同伴纷纷对仇家拳打脚踢。仇家被打伤。小峰因为参与其中被警方拘押。被关进看守所的小峰追悔莫及,说自己当时只是在现场围观,没有动手,没有犯罪。经过警方的反复调查取证,检察院起诉,法院审判,最终认定小峰犯寻衅滋事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正所谓“一失足成千古恨”,小峰的人生从此被烙上了犯罪的污点,本该努力学习奋斗的美好青春年华,只能在监狱中度过。小峰的经历让家人痛心不已,但没有后悔药可吃。根本原因是小峰的法治观念淡薄,没有树立对法律的敬畏心和严格的自律品行,缺乏对是非的判断。
2021年6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白皮书(2020)》(以下简称《白皮书》)中披露,2020年未成年人犯罪数量有所下降,涉嫌罪名相对集中,严重暴力犯罪、毒品犯罪、校园欺凌和暴力犯罪情况持续好转,但未成年人保护形势不容乐观,重大恶性案件时有发生,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任重道远。如何避免小峰这样的悲剧再一次发生,在信息化时代如何有效预防中职学生犯罪,正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1]。
中职学生一般在15至18岁之间,大多数为未成年人,在心理认知和行为习惯上有鲜明的特点。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笔者设计了《中职学生法治教育现状》调查问卷,对中职学生的学情等问题进行调查分析。
1.中职学生还没有形成全面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中职学生,缺乏判断是非的能力,容易被周围的同学所影响。还没有成熟的定力,遇事冲动、感情用事。有时候会因为与同学一言不合而恶语相向,甚至大打出手。
2.中职学生好奇心比较重,喜欢模仿。中职学生刚结束初中阶段的学习,进入全新的中职教育阶段。中职的学习内容、课程设置、人际关系、住宿环境都与初中阶段不同。中职学校课程内容相对轻松灵活、学习压力相对小,没有填鸭式紧张的应试考试。很多中职学生第一次离开家庭在学校住宿,在新鲜的学习生活环境里,中职学生对周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容易受到同学的影响。有一些学生见到周边同学抽烟、喝酒,忍不住好奇效仿。这种没有是非判断定力的效仿为今后的违法乱纪埋下隐患。
3.部分中职学生有自卑、迷茫等心理。中考的失利、对未来的未知、长期学习吃力等多种因素让部分中职学生充满自卑感,没有内驱力导致学生学习生活缺乏斗志,容易被身边不良的习惯和社会风气所影响。
1.大多数中职学生喜欢结伴而行,遇事喜欢找同学帮忙。中职学生喜欢群居,除了个别性格孤僻的学生,在校园中看到的多是三三两两的学生。遇到生活中的矛盾,会找好朋友一起解决。有学生不分青红皂白,一听朋友受到委屈就意气用事,采用非理性的方式解决问题。根据对近期校内打架事件分析,大都属于群体事件。调查问卷中问到“当你遇到与同学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会选择怎样处理?A.冷静下来与同学好好沟通;B.二话不说直接用语言回击或者暴力解决;C.跟老师倾诉,寻求有效的解决途径。”其中,选择B的同学占到10.5%,选择直接回击。这种不顾后果的处理方式,只图一时之快,却容易酿成大错。
2.部分中职学生缺乏学习目标与动力,对未来缺乏规划。进入到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没有高考的压力,有趣刺激的游戏成了部分学生课后消遣的方式。据调查显示,中职学生配备手机比例为100%,而日常会使用手机玩游戏的同学占到65%。沉迷手机等电子信息产品。不少游戏设计带有暴力、色情等不健康元素,影响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
3.中职学生生源参差不齐,部分学生有抽烟、喝酒、打架等不良习惯,容易影响身边的同学。根据对学校部分近期被处分的40位学生进行分析,违纪的主要情节包括:有12名同学涉及多次旷课、迟到等违纪现象,占处分比例30%;有8位同学喝酒,占处分比例20%;有6位同学涉及抽烟、有6名同学涉及与学生发生口角并发生肢体冲突,各占处分比例15%。可见不良的行为习惯是学生违纪的主要原因。
(一)部分中职学生缺乏法治观念。不少中职学生行为习惯存在欠缺,没有很强的规则意识,体现为上课迟到、旷课,不按规定就寝等。看起来只是小问题,但是背后却隐藏着不能很好遵守规则的隐患。一旦遇到不能化解的矛盾,就容易使用暴力等可能违法的方式解决。2021年《刑法修正案(十一)》对刑事年龄作出了修订:“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刑法》对刑事责任年龄提出了修改,降低了刑事责任年龄的年限,打破了十四岁才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界限[2]。
(二)社会不良风气对中职学生产生负面影响。中职学生接触社会的途径主要来自身边的同学朋友以及网络。部分行为习惯欠佳的同学很容易因为一些共同的爱好或者行为习惯而聚在一起,相互影响。引例中小峰就是结交了社会人员受其不良风气的影响从而陷入犯罪的深渊。而对于自律性较弱的同学,很容易沾染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在网络信息化时代,部分学生沉迷手机,学生通过手机等电子产品接触社会的机会增多。面对爆炸化的信息,很多学生缺乏辨别真伪的慧眼,极易受到不良信息误导。
(三)家长法律意识的淡薄以及疏于对孩子的管教。有些家长忙于工作,孩子寄宿之后,比较少关心孩子的成长。有些孩子处于叛逆期,与父母关系不和谐。有些家长对孩子过于宠溺,顺着孩子的喜好,缺乏纪律约束。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偶尔的违纪情节不是很严重,只要孩子健康快乐就好。这种放任自流的态度会纵容孩子散漫无纪,酿出严重后果。引例中,在法院判决之前小峰的家长一直认为自己孩子没有违法犯罪,只是小打小闹而已。
(一)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法治教育。法治观念的淡薄是中职学生犯罪的直接原因,加强灌输中职学生法治思想,提升学生法治素养迫在眉睫。进行法治宣传教育的时候,不能流于形式,而是要讲究实效。为了提高法治教育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一是法治教育内容要全面丰富,重点突出,可以分为民法典篇、刑法篇、行政法篇、劳动就业篇。为预防中职学生犯罪需重点宣传刑法篇。刑法宣传不能只是停留在法律条文的宣传介绍,需要重点深入挖掘青少年可能的犯罪行为。根据《白皮书》公布的数据,2020年受理审查起诉未成年人犯罪居前七位的分别是:盗窃14405人、聚众斗殴7406人、寻衅滋事5728人、强奸5160人、抢劫4968人、故意伤害4167人、诈骗4042人,七类犯罪嫌疑人数量占全部犯罪人数的84.03%。在法治教育宣传中,需要结合以上犯罪行为进行重点突破。通过播放案例视频、法律深度分析、小组合作辩论等方式,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例进行深刻剖析,让学生做到知法、守法,知行合一[3]。
二是法治教育形式灵活多样,加强法治教育宣传。学校可以举办法律知识竞赛、辩论赛、班级黑板报、演讲比赛等活动为载体进行法治教育宣传。比起理论化的说教,中职学生普遍喜欢实践性较强的活动教学。设计贴合中职学生实际的主题班会课设计,设计活动环节让学生参与采用活动实践,通过抢答比拼、游戏闯关等方式进行,兼顾知识性与趣味性,能够切实打动学生内心,引发学生思考并逐步形成良好的法律思维。举办各种形象生动的法律活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
三是推行沉浸式法治教育。将学生法治教育渗透到学校日常管理工作的方方面面,不仅在课堂中渗透法治教育,在课外活动中也要推行法治教育。采用微信公众号、视频的方式进行传播,微信公众号和视频具有宣传快捷、方便的优势。制作专门的法治教育宣传微信号,结合一些青少年典型的犯罪案例,制作成小视频,进行法治宣传。根据对法治教育的形式进行调查,视频是学生欢迎度程度比较高的教育形式,通俗易懂,学生容易理解与接受。
(二)加强对中职学生的正面管教,有效抵制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缺乏职业素养和坚定的理想信念容易导致学生人云亦云,培养学生过硬的职业素养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以炼就学生的慧眼,学会辨别是非真伪,铸就学生远离犯罪自我保护的盔甲。
一是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目标,并内化于心。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党史教育、思政教育、红色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的工匠精神以及精益求精的职业理念,让中职学生有理想、有信念、有追求。当学生有更高审美标准和要求的时候,对社会的不良风气会产生更好的判断力,不会轻易去效仿而走歪路。不少中职学生毕业后会参加工作,良好的职业素养不仅是中职学生做好工作的基础,还是学生成为合格守法的社会公民的重要因素。
二是开展“法律诊所”的第二课堂活动,弘扬法律正能量。“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开设“法律诊所”活动,让学生运用法律知识对案件进行具体处理。“法律诊所”属于第二课堂活动,每周开设一到两次,常规活动包括:组织学生对经典法律案件如“广州摘杨梅案”“江歌案”等进行分析讨论;对经典法律辩题进行辩论,比如:死刑是否应该废除、迟到的正义是否是真的正义等。定期开展法律志愿者服务,解答周边居民、同学实际遇到的法律问题,深入社区为民解忧。让学生去接触真实的案例,并设身处地去思考案件背后的法律关系。在参与“法律诊所”的过程中,学生感知社会的负面和人际关系的复杂,也能更加坚定法律作为解决社会矛盾的利器,从而自觉守法用法,坚决与违法犯罪行为说不[4]。
(三)积极推进家校共建法治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最为直接。加强家校沟通,提高家长法治意识,让家庭教育成为预防中职学生犯罪的有力屏障。
一是学校定期举办家长交流会,灌输法治教育理念。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家长会、家委会等途径定期开展法治宣传,提醒家长注意自己孩子的言行举止,并密切关注孩子结交的朋友,谨防孩子交友不慎。家长也需要明辨是非,对孩子的不良行为进行适时引导,而不是姑息迁就。平时监督孩子少玩一些电子产品,放下手机多去户外活动,注重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对于孩子所玩的手机游戏、浏览的网页也需要关注,避免孩子沉迷游戏或者浏览不健康的网站。
二是对于纪律观念比较弱、经常在校违纪的学生,教师需要紧密与其家长进行沟通交流。在学校,对学校的校纪校规不能很好遵守,到社会上,对法律的约束也会表现得很不适应。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是学生能够平稳迈向社会的第一步。对于规则意识弱的学生,需要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不能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的缺点,而是需要客观、有理有据地分析学生的情况,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心理特征采取可行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层出不穷的青少年犯罪问题让人感到痛心,预防中职学生犯罪是对学生职业教育的底线,做知法、守法的公民是中职学生的重要一课。在法治教育中,我们要结合中职学生心理与行为特点,采用适合中职学生的方式进行法治教育,既重知识也重实践,既重形式更重实效。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学校和家长不懈努力对症下药,培养学生坚定的法律信念,塑造坚毅的品格,希望小峰这样的悲剧不再发生,“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词才能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