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会
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安徽 滁州 239000
从逻辑上看,1+X证书制度的效能在于证书考核,而从核心导向上看,其本质诉求在于借助职业技能登记证书制度的引入,推动职业教育系统性改革,实现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差异化发展,进而重构职业教育,解决国家对职业人才的发展需求问题。基于此,研究1+X证书制度的本质和其对教育改革的诉求,明确基于1+X证书制度的教育改革形态,进而探索并践行符合该制度内在导向的有效路径,是保障职业教育改革纵深推进的必要条件。
1+X证书制度的核心是在传统的学历教育之上增设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进而引导职业院校的学生在获取职业教育学历的基础上,不断强化自身的职业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满足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对职业技能等级进行系统性分析后得知,其在引导校企合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优化职业生态等方面的作用不可忽视。以政策逻辑为角度,1+X证书制度的本质为:借助培训评价组织可以准确把握行业能力需求的优势,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教材和学习资源进行开发。协助组织实施证书培训和考核,促进“新技术、新要求、新规范”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贯彻,并为不同类型和各个专业的学习者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获得职业能力的强化提供支撑,打破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割裂的形态。在此基础上,倡导目标协同机制下以优化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的校企合作,并为学习者实现终身性和个性化的学习创造优渥的环境,塑造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体生态。
1.转换教育重心:从关注分散技能转向关注整合性任务
传统职业教育催生了固定化和边界清晰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将相互联系的教育内容切割成相互独立的小整体,使教育的整体性任务遭受肢解,导致学习者无法调动自身知识架构和能力解决系统性问题,也使得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与社会和企业需求相脱节。而1+X证书制度着眼于技能组合,摒弃了单一技能培养的传统模式。而要满足1+X证书制度的要求,就需要提高对整合性任务和技能组合的关注,将整体能力和综合技能的跃升作为最终目标。
2.转变教育主体:从教育者的主体转向学习者主体
长久以来,职业教育中的教育主体固定为教育者,而学习者只能作为被动接受教育的角色出现,导致主体需求得不到保障,以行业需求为依据的教育目标、教育计划、教育内容得不到有效落实,严重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教育教学的一切活动均围绕学习者开展,并以证书评价标准改革推动职业教育评价体系的变革。同时,围绕证书标准,为学习者创建自主选择和灵活调整的学习环境,推动并引导学习者依据自身需求和职业规划开展自主学习的角色转变。
3.变迁教育内容:从学科导向转向能力导向
受传统教育理念的遗留影响,导致职业教育教学内容仍旧以学科作为界定主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内容制定与划分也难以摆脱学科的牵引和固化,严重影响了职业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功能发挥。而1+X证书制度引入教育领域之外的“证书”概念,以“证书”的标准对教育教学的成效展开评价,推动教育者聚焦学习者的职业能力,进而促进教育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和整合方式的变迁,使教学内容摆脱学科的固化界定,实现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导向的实质性转变。
4.重构教育文化:从统整型文化转向多元交互文化
在工业时代的标准化教育中,学习者需要在“纪律”的约束下接受教育者的“规训”,因而教育过程被抽象为结构紧密的统整型教育文化,导致职业教育墨守成规、呆板枯燥。1+X证书制度将新形态下的职业适应作为核心,其核心目标在于适应职业教育未来的智能化生产。模块化整合和个性化创造是智能化生产场域的主要组成要素,还需要多技能的融入和各生产要素的有机联结,这对学习者的创造力和综合应用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1+X证书制度模式下的职业教育则打破固化的教学模式,支持多元的个性释放模式,并在多元主体的交流和互动中,构建起一种新的平衡动态的教育文化。
以途径为视角,在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应以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为教育教学的核心导向,学习者可以通过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取和对学习成果的认证及转换来获取学分,打破课堂为唯一知识来源的窠臼。以内容为角度,1+X证书制度为学习者提供了跨领域、跨专业、跨学科的交互整合型任务,并提倡宽松、舒适及贴近生活的教育环境,支持学习者自主性的释放。从结构上看,1+X证书制度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置于与学历证书同等重要的位置,给予了学习者自主确定目标的权力。
从表面上看,1+X证书制度并没有明确的分层指导,而探究其内容标准,可以得出内隐而清晰的对应关系:中职与初级对应、高职与中级对应、应用型本科与高级对应。在职业教育实践中,同层次的职业院校在教学资源、师资力量、学习空间等方面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在同一专业乃至同一班级,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具有层次性的内在划分。职业教育需要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化需求和学习能力,提供层次化教育和差异化教学,并将其融入课堂的多样化教学和个性化支持中,以此实现“因材施教”的职业教育方针,推动职业教育个性化的转变。
1+X证书制度将关注点置于学习者的实践能力,借助“三教”改革,突出了对典型工作任务的能力考核,提倡围绕行业典型任务构建任务情境,并以拓展考试的形式,提升考核方式的多样化。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需要解构并重组传统教育模式和教学内容,将技能等级证书的能力承接课程融入教育全过程,依据教育目标、教育方式和教育结果的淬炼,充分体现教育形态的实践性特征。
从本质上看,技能等级证书将学习者在不同任务情境中的问题解决能力作为焦点。1+X证书制度下,要求教育者更加关注学习者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学习与实践,进而推动受教育者在技能获取的基础上完成应用能力和创造力的有效提升。对此,职业教育需要借助技术创新、工艺整合、生产模式重构等任务情境,使学习者融入任务情境,完成学习任务,实现技能的强化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教育理念是教育形态的载体,1+X证书制度要求职业教育在教学理念上进行及时更新。首先,职业教育管理者需要厘清1+X证书制度核心导向和作用机理,据此推动制度设计、机制建设、学习管理体系等方面的弹性调整。其次,要推动教育者转变教育理念,围绕1+X证书制度的目标要求和导向,要求教师形成以学习者个性化需求为中心的教学理念,落实差异化、个性化教学,完成对任务型评价体系的整合。其三,需要结合1+X证书制度对教学支持体系进行调整,围绕1+X证书制度,完成制度与业务的有效对接和有机结合,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政策环境和制度支持。
1+X证书制度下,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完成与职业方向相匹配的任务,并在学习过程中对综合技能、创造能力、协同配合能力进行关注,其中,任务式教学是其核心载体。因此,职业教育需要打破传统教育模式,构建任务式教育模式,通过设计情境任务、构建实训环境并建设合作小组,促使学习者以问题、探究、合作、创造等多种形式开展学习。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育者需要引导学习者借助资源的调动和技术的综合运用,进行创造性思考,进而通过协同配合和团队互助完成情境任务。
将学习情境与应用情境进行科学匹配,这是提升学习者适应能力和技能综合应用能力的有效手段。首先,在职业教育的教学活动设计中,需要以1+X证书制度的标准和考核要求为核心依据,以应用情境为基本载体,进而设置系统性和交互性的系列任务。这将为学习者等级证书获取能力、技能综合应用能力及岗位能力提供支持平台。其次,需要关注教学资源对复杂任务的支撑程度,并对配套的信息化资源进行充分运用。学习者在任务情境中通常会感觉到困难与挑战,因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需要紧密结合学习者的心理规律和情感表征,借助教育者的积极引导,促进学习者情境学习体验的加深。
在职业环境中,员工只有将自己融入团队,并通过与他人的协同配合和密切合作,才能完成工作任务,实现自身价值。这也是1+X证书制度中的全人培养理念的内在表征,同时符合现代职场的逻辑关系。因此,职业教育需要为学习者构建协同配合的教育环境和学习关系结构。依据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与标准,设置对应领域、行业和专业的典型任务,要求学习者在协同关系的基础上,把握生产环境、技术流程和工艺环节。同时,教育者需要引导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资源共享、经验交流和操作互助,全身心投入于真实的主体任务中。此外,借助学习共同体的构建,教育者可以引导学习者进行职业价值观的塑造。通过规则设置、要素指导和批评指点促进学习者完成向任务的共同完成者的角色转变。
1+X证书制度提出了对职业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式进行系统性重构的要求,需要对学习者的学习环境进行重新创设,以满足1+X证书制度的内在要求。从制度环境维度看,职业教育需要将教学管理制度、教学评价制度及质量保证制度中,与1+X证书制度脱节甚至背离的内容进行剔除,依据职业技能证书等级的考核要求进行重新创设。同时,1+X证书制度强调真实情境和任务情境的应用,需要在教育教学中强化实训资源的配置与建设,依据任务情境的要求合理改造学习空间,进而强化学习者学习空间的弹性,为其多元化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1+X证书制度下的职业教育,瞄准的是复合型技术人才的培养,符合职业教育的内在诉求和社会发展趋势。因此,职业教育需要围绕1+X证书制度的要求与标准,积极开展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活动、学习关系及学习环境方面的改革。这样才能为学习者提供符合其职业方向的个性化教育空间和差异化学习平台,为其成为社会与市场急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