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赣丽
与农耕文明相伴随的手工艺在传统社会里具有重要的造物功能,但是进入工业社会后由于高效率的大机器生产,手工艺逐渐被打上了“落后”“低效”“乡土”的标签,并且按照社会发展的规律似乎有被淘汰出局的可能。但是,在现代化的都市中近年逐渐涌现出手工艺热,并且呈现越来越兴盛的趋势,这是否属于传统文化当代复兴的一股浪潮?我们经过调查发现,这并不是单纯的传统复兴,而是特殊的时代环境赋予了手工艺这种传统文化以新的生命力。手工艺的形态和功能在今天都呈现新的发展趋向,即手工艺成为了中产阶级文化消费的轻奢品和具有特殊意义的体验活动。对此,已有相关研究论及,如吕品田、方李莉等人都已指出手作本身的价值和手工艺品的消费面向精英群体。①吕品田:《动手有功:文化哲学视野中的手工劳动》,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年,绪言第1—4页。方李莉:《传统手工艺的复兴与生态中国之路》,《民俗研究》 2017年第6期,第7页。徐赣丽、刘言:《新中产人群消费行为的文化回归与文化自信—基于红木家具消费者的访谈》,《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4期,第136页。但前述研究对两种趋势背后所蕴含的复杂动因尚缺乏深度分析或具体阐释,这两种动因是:一方面,手工艺在不断精粹化发展背景下,市场供需互动及国家文化政策等诸多力量推动了手工艺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重要形式;另一方面,手工艺对于现代人有着彰显人的主体性、体悟生命、带来实现型快乐等新价值。本文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依据最新调查数据,借助艺术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尝试揭示我国当代手工艺功能变迁背后复杂的社会动因及其所体现的当下国人生活的变革。
关于手工艺的定义有很多种,是理解为一种劳动形式或动手实践?还是一种艺术形式?或一种特殊作品?宽泛地说,手工艺指可以制作有用之物或活动的手作知识和技能①[美] 霍华德·S.贝克尔:《艺术界》,卢文超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4年,第250页。,意味着是以手工或主要是手工劳动进行生产的造物实践活动及其成果,涉及从事这个活动的人,也包含消费者和手工艺品及其制作过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语境下,手工艺也被视为是一种具有较为悠久历史并影响人们生活的传统技艺。
手工艺的概念与艺术、手工、手作、DIY、传统工艺等有着交叉重叠关系。首先,手工艺与专业艺术的界限时而模糊时而清晰。人类早期,艺术与手工艺是合二为一的,后来脱离了实用的具有独创性的艺术活动有了特殊的地位,手工艺者就逐渐被定义为“工匠”,而从事艺术的人则被称为“艺术家”。艺术作品被认为是独一无二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而匠艺则是一种不带个人色彩的、集体的、持续的实践②参见[英]爱德华·露西-史密斯 :《世界工艺史:手工艺人在社会中的作用》,朱淳译,杭州: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2006年,第159—178页。。如果说艺术主要指学院派艺术或专业艺术,那么,手工艺则是指在日常生活中耳熏目染或师徒传承、非专门化的艺术形式。
通常,当我们提到手工艺的时候,就是指“传统工艺”,以区别于现在广泛存在于大机器生产中的工艺技术。我们也把手工艺视为传统文化的一类,不自觉地把手工艺当作具有地方性、民族性、乡土性和传承性的民间文化艺术。当下,一部分学者为了强调手工艺的传承性,往往以“传统工艺”冠名;另一部分学者为了强调其非传承性和技艺的普泛性,则发明了“手作”“手造”“DIY”等新概念;换言之,相比于手工艺的行业属性和职业色彩,这些新名称指向广义的手工艺样式,泛指手的一切劳作,更为业余化和多元化,并不强调技艺的复杂和精致程度,是一种价值理念的传达。
在当代不确定性和多元性的语境下界定手工艺概念不能简单地给予唯一的定义。目前,各类手工艺或艺术在各种媒介之间转换和跨界生存已经是一种常态,从而呈现出不确定性。以往学界惯用简单的二分法和排除法的例举形式来界定手工艺,如手工象征着传统、农耕、落后、自然……而机器代表着工业、效率、科技……这样的方式已经不能准确和周全地剖析当代手工艺的生态及其相关问题。从我国不同空间角度看,手工艺在当下可能是多种形态共存,既有传统形态的复苏,又有新出现的现象。一面是一些偏远乡村可能还传承着古老的形式,或一些特殊的领域还保存着古旧的手工艺;一面是现代城市中,传统的衰微早已是现实,手工艺大多被现代工业所取代,部分手工艺转化为手作体验活动,还有部分在非遗保护和收藏热的背景下得以继续生存。
本文在此无意对手工艺的概念做专门的梳理,而是在宽泛意义上将手工艺理解为各种具有手工艺特性的实践活动或其成果。本文虽然以当下的手工艺新变为论述中心,但视野跨越了不同时段和不同层次。
有学者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形态演变划分为“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三个不同的发展阶段③[美]丹尼尔·贝尔:《后工业社会的来临》,高铦、王宏周、魏章玲译,北京:商务印馆,1984年,第133页。,如果我们简单地把“前工业社会”(农耕文明)时期比作前天,工业文明兴起时比作昨天,后工业社会时期作为今天,可以发现不同时期手工艺的意义和功能虽不同,但又有所交叉和重叠。就如昨天走过了前天,而今天包含着昨天和前天;在后二者的发展过程中,并不是绝然走出了前一个或前二个阶段,而是一个共存并置的状态。
在前工业社会,手工艺通常被视为是与传统农耕社会相伴随的为满足自给自足的物质生活需要而进行的一种造物活动。人们的日常生活所需,从生产到生活,从原料到消耗品,都由手工制造完成。由于物质的匮乏和专业人员稀缺,手工艺成为生活中重要的生存技能。以每个人日常生活所必需的衣食住行中衣的生产为例,从最开始的植棉到摘花、纺纱、织布,最后做成被褥或衣服等成品需要72道手工工序才能完成。经年累月的生产实践形成了稳定的技艺经验,并代代相传,以维持日常基本的生活需求。除此外,手工艺也是民间风俗的物质载体及组成部分,不管是社会交往礼仪还是祭祀活动所用之物都是手工制作,最为普遍的是制作面花、剪纸、刺绣、雕刻等等。以剪纸这种最为普及的手工艺来说,它仅是服饰中常用的花样子或春节时的窗花,还在祭祀、岁时节日、婚嫁仪式等场合被广泛应用。传统农耕文明时期,在我国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中,女红是一个普通女性成年后必备的技艺,而烧菜做饭也是手艺的一种。这个时期的手工艺主要是满足生存必需,其特点是与生活相伴随,比较粗糙、模式化、类型化,被广泛地模仿和沿袭,包含民俗传统意涵或观念;手工艺本身所具有的创造性意义是隐在不显的;在目标为造物的压力下,即使手艺人偶尔借手作传达自己的情感,也难以实现手工艺的自主性价值。
在农业社会里,手工造物是生存的必需,其价值体现为物的实用性;而在工业社会里,一方面,大机器生产使得手工艺的物用价值被边缘化;另一方面,工业化带来人的异化,城市化带给人乡愁,手工艺因为其朴素而温暖的象征意义而彰显出价值。与此同时,我国工业化早期发展相比于发达国家严重滞后,国家以手工艺作为工业化、城市化的辅助手段和工业化产品的补充。更为重要的是,手工艺在此时还充当了获取外汇的重要方式,被集体化、大规模、标准化生产。此时,手工艺被保留或扩大了其作为生产力的部分,或成为传统思想的物化表现和怀旧的映照物①杭间:《手艺的思想》,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01年,第40页。,而手工制作本身所具有的价值却被忽略了。
当我们经过工业化时期进入后工业社会,工业化初始时生产力极大提高带来的兴奋褪去,大工业带给人的异化和不适更加凸显。进入21世纪后,虽然仍有人从事手工生产或体验活动,但主要不是作为工业品的补充或替代。手工艺品常常作为连接过去的纪念品,手工艺以其取之于自然的多样化材质和独特的技巧重新被重视,并且拥有特殊的意涵:代表着传统,意味着昂贵,包含着情感,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甚至被视为是反抗现代性的一种手段,被誉为是全球化的“解毒剂”。
伴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及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民众对文化艺术品的关注度持续提升,文化消费需求日趋旺盛并已成为新兴的消费热点,人们的消费行为逐渐从以物质为中心过渡到以审美和体验为中心。近年来手工体验店、手工艺学习班在都市层出不穷,民众接触手工艺的机会大大增加,整个社会形成了手工热潮。
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手工艺呈现出迭代交叉、共生重现的社会景观,其发展已经进入到一个多元化时代。手工艺在今天的价值有了新的变化,其中有两个方面特别显著:一是手工艺品虽然今天仍然保有物用功能,但是已经指向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意涵;其生产主体多来自艺术家群体和艺术/设计学院的师生,以及各类、各级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各类大师工作室替代了简陋的手工作坊和粗放型的手工业工厂,他们生产的产品多为艺术品或有艺术性的手工品,有时也作为文化符号频繁地出现在博物馆、展览馆,或作为赠馈之礼和纪念品被私人收藏。二是手工艺的价值在今天常常超出物的意义,做手工这种实践活动本身的意义受到了重视,手工艺制作过程成为了消费对象。
当代中国的手工艺复兴与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社会风潮有关。1988年,费瑟斯通明确提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论,其所包含的三个面向:大众文化和艺术的界限消解、生活转化为艺术作品、商品符号化①[英]迈克·费瑟斯通:《消费文化与后现代主义》,刘精明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95—98页。,在今天的中国已非常普及。随着大众文化和消费文化的兴起,以往为精英阶层所独享的艺术进入大众日常生活的视域,日常生活中充斥着视觉文化的审美消费,正如杰姆逊所言:“文化已从过去那种特定的文化圈层中扩张出来,进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消费品。”②[美]雷德里克·杰姆逊:《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杰克逊教授讲演录》,唐小兵译,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第148页。换言之,艺术走下神殿,走向市场并渗透进大众消费生活,艺术与生活、审美经验与日常经验的区隔逐渐模糊,从而使艺术的生活化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成为可能③王德胜、李雷:《“日常生活审美化”在中国》,《文艺理论研究》 2012年第1期,第12页。。在这个过程中,手工艺恰好充当了合适的媒介。因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手工艺品成为了日用奢侈品;也因为审美已经泛化,人们热衷于消费手工艺;这就使得手工艺超越了传统的普通日用品的定位,而更多具有了文化符号象征和品位标志的意涵。新一代手工艺品夹杂了对前工业时代物质文化的浪漫想象,在怀旧与创新、艺术与商品的交互影响下,成为建构现代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媒介,推动了人们对手工艺品的消费。
在此前提下,当下中国社会时空语境下诸多社会因素助推了对手工艺的审美化消费趋势。与以往手工制品被视为工业产品的替代品,主要是贫穷家庭自己生产和消费不同,今天消费手工艺的群体中六成以上拥有大学学历,他们主要是城市新中产人群④孙凝异、彭一:《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中华手工》 2020年第3期,第116页。。据麦肯锡咨询公司发布的《中产阶级重塑中国消费市场》 报告,到2022年,中国将会出现以新中产阶级为主导的社会结构,中产阶级的数量将达到6.3亿,为城市家庭的76%和总人口的45%。而与之相契合,精神需求和情感消费成为新热点。⑤见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2014年5月8日发布的第4号研究参考。https://www.cdrf.org.cn/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审美品位有自己的特征,与传统的精英阶级有所不同,他们对于富有、奢华、高雅、华丽、尊荣、雄伟和奢侈等等不再热衷;转而偏好另一种彰显不同气质和精神的风格:“真实、自然、温暖、简朴、简单、诚实、有机、舒适、手工艺、 独一无二、感性和真诚。”⑥[美]大卫·布香克斯:《布波族:一个新社会阶层的崛起》,徐子超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年,第85页。他们拥有一定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进而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审美化生存,以独特的生活方式彰显自己的身份认同⑦徐赣丽:《中产阶级生活方式:都市民俗学新课题》,《民俗研究》 2017年第4期,第19页。朱静燕:《中产阶级与日常生活审美化之关系探讨》,《齐鲁艺苑》 2004年第4期,第87页。,表现之一就是按照自己对于文化品位的需求来选择那些创意新颖、具有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的物品,尤其热衷具有淳朴风格、价格不菲的手工物品。
手工艺虽然兼具实用和审美的属性,但以往大多是以使用价值为首要考虑。在物质缺乏的年代,实用性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第一位的,过分的精雕细琢被视为是一种浪费或没有必要。但今天,科技发展带来了物质产品的丰富多样,我国城市新中产人群的崛起也推动了消费升级换代,手工艺主要不是作为物的使用价值存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而是因其具有某种文化符号价值,尤其是契合了当下的审美风格和文化消费时尚而被作为文化象征物重新获得了市场。鲍德里亚认为在生产力发达的社会中,商品超越了其使用价值,“符号消费”占据了消费社会的核心地位,商品所承载的标示生活品质和文化的“符号”意义更为人所重视①[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3—66页;第71—76页。。在手工艺消费中,消费者也是因其特殊“符号”建构了文化价值,带来了想象幻觉②徐赣丽:《民间艺术的当代变迁—以手工艺为中心》,《民族艺术》 2019年第6期,第4页。。现代社会强调工具理性,许多人借助消费来实现自我想象。商家有意识地把文化价值中的文脉和历史以“符号化”形式嵌入商品,消费行为成为个体建立传统与文化关系的一种手段或自我满足的宗教仪式。③高蕾:《传统手工艺的危机及文化转型研究》,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第72—73页。许多奢侈品都被符号化为象征物,以顶级的加工技术和个性化的纯手工方式区别于流水线作业千篇一律的标准化生产,通过定制突出消费主体不同于一般人群的差异性,借由手工艺中昂贵的材料、时间和加工成本所构成的符号对应关系,而显示出消费者的品位、身份、地位等特征,手工制造之物成为象征社会身份等级或权力、财富和审美能力的文化符号和标志。对现代性的反思带来了对于传统的再次眷顾,文化消费的趋势为传统手工艺定位于文化的符码消费构建了基础。④[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63—66页;第71—76页。在传统遗产化的后工业时代,一切过往因为时间的累积而天然地具有了特殊的价值,如格雷本所指出:“传统是昂贵的”(tradition is expensive),凡是所谓的“传统”通常意味着要花费更长时间,寻找到更稀有的材料,并需要掌握精细的手工,以繁杂的工序和缓慢的速度来完成。在追逐效率和利润的社会中,传统因此稀有而昂贵⑤彭兆荣、[美]Nelson Graburn、李春霞:《艺术、手工艺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动态中操行的体系》,《贵州社会科学》 2012年第9期,第6页。。于是,手工艺从农业社会里的日用器物华丽转身为满足人们对审美趣味和传统文化符号的消费品,具有不菲的身价。
通常,在人们解决了温饱之后,物质需求退居其次,精神需求变得重要。马斯洛曾对其提出的人类需要层次理论进行补充,在较高一层的“尊重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之间增加“求知和审美的需求”⑥[美]亚伯拉罕·马斯洛:《动机与人格》,李省时、马淑璇、于诗雯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21年,第52—56页。,这暗示,自我实现是借助求知与审美的方式来完成的,人类的高层次需要中有着对文化与艺术的本能渴望。与发展经济的改革开放初期相比,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成为当下社会的主要特征。奥利维耶·阿苏利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自上世纪末开始进入审美资本主义阶段,审美资本替代了文化资本,审美动因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人们更加追求像艺术品这样的不具有实用性的商品消费所带来的满足感,品位和审美刺激了消费和生产⑦[法]奥利维耶·阿苏利:《审美资本主义:品味的工业化》,黄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第3页。。另一方面,审美进入日常生活当中,人们通过对美的追求而实现人生的超越,那些不懂审美的人被视为新穷人,代表着精神生活贫瘠和缺乏艺术性。新中产人群不满于现代工业社会的理性之美,而手工艺具有一种感性之美,其取之于自然的材料、传统的造型语言和精致的手工更是让人产生亲切的感觉和自然天真的趣味⑧鲍懿喜:《手工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生产力量》,《美术观察》 2010年第4期,第2页。。换言之,新中产人群基于反抗现代性而追求回归自然,手工艺恰好迎合了他们的这一诉求,建构了他们审美化的日常生活。
2020年中国手工艺调研报告公布了手工艺消费市场的十大趋势,其中第一条指出,三成以上的消费者和生产者都认为,手工艺已成为品质生活的象征和文化涵养的代名词。同时,调研中一半以上的受访者认为手工艺品是一种轻奢品,把手工艺当作个人爱好或精神消费的物化产品⑨孙凝异、彭一:《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中华手工》 2020年第3期,第5页。。随着我国传统文化复兴和文化自觉呼声越来越强烈,生活美学的普及程度也逐渐提高,手工艺的价值和地位不断被重新审视。
手工艺的魅力还在于每一件手工完成的器物都是独一无二的,其中凝聚了作者的激情和瞬间的灵感,使之具有了超凡的审美意义,类似于艺术品的创造。在产品日益缺乏差异化的全球化市场中,充满温度的手工艺品是区分消费者的标志,吸引着寻找独特性的人们。“人类制作的东西很美,很有趣,很有表现力,因为这就是人类的意义。”①Weida, Courtney Lee, ed. Crafting Creativity & Creating Craft. Vol. 14. Springer, 2014, p3.。区别于同质化的大众工业产品,手工艺象征了一种更“真实”、更具历史感、更有道德、更有爱心和更具美感的特殊消费品,反映了人类对材料、自然、世界的体悟和感知,其技术与风格能够激起人们对制造者的钦佩,也能引发人们对历史与文化的遐想。在消费手工艺品时,人们不止是简单购买一个意义确切的对象,而是对这一物品进行情感联结和重新赋义,②Luckman, Susan. Craft and the creative economy. Springer, 2015, p70.与创作者共同成为手工艺意义的生产者。
对手工艺爱好者自我消费而言,在生存职业高度专业化的社会,生活中的器物亲自动手做就成为了一件稀罕事;而且在动手过程中可以把自己想要的样子表达出来,将充满创造与想象的审美体验融入到手工制作中。当他们把渗透着生活美学的带有满满温暖感的小物件作为礼物馈赠给他人或自己时,不仅显示其唯一性,也具有特别的含义,因为制作中蕴含着个人的情感投入,会使人感到更加亲切,也更能表达对特殊人物的特殊心意③[美]派恩二世、吉尔摩:《体验经济》,夏业良、鲁炜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第13—14页。。
与消费群体及其需求变化相一致的是,供给端的生产者六成以上也是大学生。他们为适应新的市场需求,积极生产具有艺术性和审美风格的手工艺品。受过专业教育的新一代手艺人的专业化素养普遍偏高,对手艺有着自己的理解,无论是其对于生产本身还是对于结果的期待都与传统手艺人有着许多不同,他们受过高等教育的熏陶和艺术素养的训练,极大地提升了手工艺的艺术品位④张磊、孙俐:《上海独立手作》,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 2018年。。与此同时,艺术与手工艺的界限不断模糊:一方面是一些先锋艺术家介入手工艺创作,借助手工艺形式创作和呈现日常生活场景,使手工艺品向独具审美品味的艺术品发展;“手工艺术俨然成为文化艺术创新和产业市场升级发展的活跃因素,推动了‘审美化生存’的大众文化消费”⑤何洁、荆雷:《当今我国手工艺术的多元趋向》,《美术观察》 2016年第4期,第10页。。另一方面,非遗传承人制度导致手工艺不断精致化和艺术化⑥徐赣丽:《手工技艺的生产性保护:回归生活还是走向艺术》,《民族艺术》 2017年第3期,第57页。。手工艺品作为非遗研培的成果或时代精神的物化形式被展览,也被高价收藏或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宾。手工艺的艺术性挖掘不仅提高了手工艺品的价值,也刺激了手艺人提升技艺水平、制作更高水准的手工艺精品。此外,还有更多的设计师制造者、业余爱好者、“文化杂食者(Cultural Omnivore)”涌入手工艺行业⑦Ocejo,Richard E.Masters of craft.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17, introduction.,这些新兴群体的加入丰富和提升了手工艺的艺术品味与创新精神,使之更加融入现代生活。这就改变了手工艺曾经所拥有的乡土、粗陋的刻板印象,成为诗意生活、个性定制、质朴自然、精益求精等意义的符号象征,与当代都市流行的价值观相契合。
值得关注的是,当代日常生活是消费的场域,审美通过物品消费广泛而深入地进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⑧[法]让·波德里亚:《消费社会》,刘成富、全志钢译,第98页。,从而实现审美或艺术的普及化。为了契合当代城市新中产人群的审美消费偏好,商家有意识地提升商品的审美品位以增强市场竞争力,他们生产出具有艺术性或优美雅致的生活用品,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积极推动者,引导消费新时尚。于是,手工艺在日常生活中充当了普及艺术和审美的角色。仅以日常生活中每个人都要涉及的“住”来说,为了占领家居与装饰这一日常消费最大支出部分的市场,商家在家居生产领域注入美学思考,不断推出符合大众审美的家居配饰产品。作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家居服务平台的“居然之家”,倡导家居行业从销售产品向定制“生活方式”转变,他们的理念是“认认真真的把美的、富有艺术感的家居用品带入更多人的家中,让更多喜欢艺术的人发现家居艺术的美”①《“艺术·生活·家”将艺术嵌入生活,让生活过得更加精彩》,见网址:art.china.cn/zixun/2017-06/11/content_39024913.htm。浏览时间:2022年1月28日。,引领人们对家居审美生活的追求。再如“仟象映画”家居品牌也力求家居生活中充满艺术感,截止到2019年,该品牌共合作了114位艺术家,立足用“艺术家制造”改变大众的家居生活,推出了不同系列与风格的手工家居装饰品,“凭借最大的审美诚意和小小的理想,让艺术家成为生活的设计师,让‘艺术’变轻,成为‘家’的一部分。”②仟象映画:https://www.zhipin.com/gongsi/13fb8c7ba4f1eaf51XR70ti7.html,浏览时间:2021年10月8日。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以“东方雅韵”“新中式”“简约哲学”“文艺清新”等为设计风格的手工艺产品正契合了当代人的审美追求,引领家居生活美学的发展。而像卡地亚、爱马仕等奢侈品,更是以非凡的手工技艺著称,广受中产人群欢迎,其精湛的技艺和品牌价值成为身份、品位的象征,这也带动了手工艺品成为奢侈品的潮流。
当下手工艺的热潮不仅是消费主义和日常生活审美化背景下的一种个人兴趣爱好和大众生活时尚,也是国家公共文化政策和大众媒介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是2011年以来,全国公立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陆续免费开放,公众零门槛进入公共文化和公共艺术空间,令艺术不再是少数人独享的奢侈品,而是普通大众都可以接触的对象;同时非遗保护及手工艺博览会和各类主题的展览,也给民众提供了大量观览手工精品的机会。另一方面,这也得益于近年来国家提倡的美育实践的成效。很长时间里,我国的美育目标被矮化为艺术技能的教育和技巧的掌握,无法普及到更广泛的人群中;除了城市公共艺术空间的建设和家庭内部对儿童的艺术教育外,普通大众如何参与日常生活审美活动?如何实现艺术化的人生?我们通过大量的田野调查发现,手工艺充当了普通大众进行美育的最切近最广泛的方式,成为整个社会流行时尚和生活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手工艺在大众眼里被美化为新形象,这离不开信息时代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带有诗意的媒介宣传。比如,当下火爆的李子柒短视频建构了传统手艺人的新形象,呈现了那日渐远离我们的田园牧歌般的生活,通过编竹灯、养蚕、缫丝、染布、刺绣、做汉服、制毛笔、制墨、造纸等等,塑造了传统文化的温情和魅力。网络媒介不仅扩大了手工艺的销售市场,也通过直播、视频等形式满足了民众对审美和求知的体验。于是,更多的手艺人也开始通过各种网络平台对手艺进行营销,他们把负载文化符号的手工艺品和手工活动作为美好生活方式来兜售。手艺人通过社交媒体不仅展示了自己的专业技能和个人素质,也讲述自己的故事和生活,将自己塑造成消费者想象的拥有特定文化资本和生活方式的人。③Luckman,Susan,and Jane Andrew.Craftspeople and designer makers in the contemporary creative economy.Springer Nature,2020,p225.
综上可见,与传统社会不同,当代手工艺是作为一种艺术品或类艺术品被消费。随着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潮流兴起,城市中产群体对艺术化家居物品的需求,手工艺作为一种前工业时代的浪漫产品,具有传统、自然、朴实且独一无二的审美特性,成为建构新中产生活美学的物质基础。此外,艺术家介入手工艺和非遗保护也助推了手工艺品向精品化发展,并赋予其附加值。因此,无论是生产端还是消费端,二者都定位于“艺术品”,它们的互动更加促进了手工艺品成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轻奢品。
前述我们已经阐发了手工艺品所包含的技艺价值和文化价值,除此外,在超越技术遗产的层面,手工艺实践还有另外一层价值,那就是作为体悟生命和自我实现的形式为那些被现代性异化的都市人彰显生存的意义。
不管是前工业社会还是工业社会,手工艺始终都是作为谋生手段,这意味着手工艺的主体性还没有被解放出来。后工业时代最为核心的变化是人作为主体的意识逐渐觉醒,大工业所代表的机器生产所造成的压力逐渐从主流话语中退场,人性的回归与自我意识的觉醒带来了强烈的情感需求,追求主客统一的思想变得越来越重要,甚至占据主导地位。也就是说,当手工劳动超越自然经济生产方式和工业化生产阶段后,就开始从被动的劳作变成追求人的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只有当手艺人不以此为生或不以获利为首要目的时,才会开始思考如何按照自己的心愿来做手工,并把手工艺品的生产过程视为一种生命的创造活动。此时,手艺人的主体性才有可能得到真正体现。
在我国,手工艺的发展经历了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当下又有后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向,手工体验逐渐成为了当代人生活中有重要意义的活动,某种意义上人们应用手工艺实现自主性生存。
随着科技的发展,原来需要手工完成的工作大都被机器所替代;但这并不意味着手工劳作就此完结,因为独立手作劳动带给人创造性乐趣。区别于工业时代人们过分追求产品的生产效率,当下社会人们重视感官愉悦及美感体验的风尚已渐渐扩展且蔓延。不同于以往对物的使用价值的注重,今天手工体验活动已经成为手工艺消费的重要方式。与此同时,在国家公共文化政策的助力下,传统艺术活动的场域,从高雅的艺术场所(如画廊等)扩展到了社区,进入到民众日常生活空间,手工作坊或体验活动为大众参与动手做工艺提供了可能,借助互联网自媒体平台提供的营销、传播模式,手工体验成为了大众流行文化。据2020年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显示:手工艺体验消费从2018年占比第九上升到2020年占比第二。①孙凝异、彭一:《2020中国手工艺消费市场调研报告》,《中华手工》 2020年第3期,第119页。很长时间里赠馈佳品是手工艺品的标签,但现在消费群体的兴趣爱好成为了第一购买力,体验手工艺已成为当下都市人群的一种休闲方式和个性追求。这种消费方式的特点是,消费者通过亲自参与来体验制作过程,获得某种身心感受,因此,对技艺本身的学习不再是首要的,手工艺带来的欢愉更受消费者重视。
进入后工业社会后,人们的物质生活极大丰富,但标准化、无差别的快销品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独特性的追求。体验经济以参与过程而不是以获得最终产品或者满足物质需求为目的,从而有着无限的潜力②[美]派恩二世、吉尔摩:《体验经济》,夏业良,鲁炜译,第189页。。所谓体验,是指一个人达到情绪、体力、智力甚至精神的某一程度时所产生的美好感觉,既是一种身体感受,又是一种心理领悟。体验具有个体独特性,是个人心智状态与事件之间的互动结果③[美]派恩二世、吉尔摩:《体验经济》,夏业良、鲁炜译,导言。,体验储存着人们的生命记忆和经验,人们的经历越是充满感觉和感受就越被回忆和重视。诸多学者都指出体验对于生命的价值,认为体验是创造意义的原初性活动。④杨春时:《审美是超越的生存体验》,《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页。正是因为体验所具有的这种种意义符合当下消费型社会人们的需求,当下体验经济悄然兴起。
巴塔耶把消费分为生产性消费与非生产性消费。他认为后工业社会具有以满足消费者个人体验为目的的非生产性消费的特点。非生产性消费摆脱了实用功利主义理性法则的束缚,而释放出了自主性神奇体验的价值光彩①[法]乔治·巴塔耶:《被诅咒的部分》,刘云虹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这种非生产性消费赋予了主体的自主权,并满足了其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正可以解释当下手工艺发展的非经济性原因。而从手工艺个体的主观感受看,当下手工艺体验如此兴盛,其背后的原因主要是以下三个方面:1. 手工艺体验提供了一个可以使人参与、介入、认识和感悟生命的途径;2. 手工艺体验过程可以带来积极的情绪和快乐;3. 手工艺体验是一剂治愈现代人精神焦虑和抑郁的良药。
手工艺体验是一种直接作用于感官、感性的实践,不仅包括视觉的体验,还包括触觉等多感官的综合感受。桑内特指出,手工艺需要协调人手、大脑和视觉等感官系统,共同完成造物任务②[美] 理查德·桑内特:《匠人》,李继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年,第212—213页。。还有研究认识到,通过参与手工艺制作过程,实践主体可以触摸到原材料的物质实体,感觉到材质的温度,端详平面或立体的半成品和成品,获得独特性的体验感受。这个过程是心手一致的身体“联觉”反应过程,也是直接的体悟过程,“是调动人的所有感官协同一致的有机过程,直觉依赖经验,逐渐成熟为一种下意识的把握和选择,这种历时性的积累和锤炼,对于人的生理与思维状态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③荆雷:《中国当代手工艺的核心价值》,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学位论文,2012年,第32页。在当代景观社会和幻象世界中,手工制作和手工制品成为可触及和有记忆的物质实体,为个体琐杂的日常生活提供所期盼获得的慰藉与升华。有研究者指出:“后现代的手工艺,是对话语/实践的多重视角的感性经验总和,是对理性的超越和心灵直觉的智性显现。”④高蕾:《传统手工艺的危机及文化转型研究》,西安美术学院博士学位论文,2018年,第91页。手工艺面对的是与本真的自然物料交流,承载着生命自然的痕迹,也是生命获得存在的方式。相比于其他休闲活动,做手工让人身心完全沉浸其中,可以让人们体会来自身体的丰富知觉。就此,需要重新审视手工的价值,手工艺独特的触感体验和凝神实践特性,在培育全面人格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赋能特质。⑤周宪:《手工艺美育与触感体验》,《南京社会科学》 2021年第8期,第118页。
今天大多数人已经认识到,手是心、脑的延长体,人手作为感知系统的终端,是大脑思维的直接体现,手工艺的身体感是一种接近自然、体悟生命的感知。有研究指出:“当代手工艺以尊重个体生命的个性化创造力,开放性地包容生成过程中的可能性,呼唤体悟合一、实体感知和身体力行的生存体验,启迪对多样并存、宽容相待的理解与共鸣,开敞了人的生命意义和生命境界的探寻空间,从而获得超越物质化、技术化和功利化、世俗化生存的审美愉悦和精神意义。”⑥荆雷:《体验与生成:当代手工艺的人文精神解读》,《智能信息技术应用学会会议论文集》 2013年12月28日,第264页。手工艺不仅仅是反抗现代化工具理性的手段,也是实现马克思所谓“总体的人”⑦[德]卡尔·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249页。的路径。手工艺是承载个体生命意义和生命境界的一种原发性实践方式,为人们提供了参与社会和接近自然的机会,正如卢梭所指出的,在人类所有一切可以谋生的职业中,最能使人接近自然状况的职业是手工劳动⑧[法]卢梭:《爱弥儿》(上卷),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年,第 262 页。。概括地说,个体的手工艺体验过程可以使人获得生命的价值意义感。
现代以来,高度的技术发展虽然解放了人手劳动,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在由技术和效率导引的现代社会中,每个人都只是作为劳动工具而存在,就像大机器流水线生产中的一环。技术发明与专业分工不仅让日常生活碎片化,也压抑了人的主体性。在缺乏整体性的工作中,人们难以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与之相反,在手工劳动中,劳动者赋予劳动及其产品一种人格的完整性,①[德]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论文选》,林荣远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4页;第 115 页。制作者从头到尾亲手完成一件手工艺品,而不只是参与其中的一个片段,这给人带来完整性的体验和造物的成就感。有如齐美尔所言:“在整个人类的工作中,艺术作品是最为完整的统一体,最为自给自足的整体。”②[德]齐美尔:《社会是如何可能的—齐美尔社会学论文选》,林荣远编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第114页;第 115 页。在此意义上,手工劳动成为现代人反抗异化的良药,帮助现代人在闲暇时光找到一种自我实现的方式。就此可以说,“手工艺是最具人性的工作。”③[日]柳宗悦:《日本手工艺》,张鲁译,徐艺乙校,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页。
手工艺所具有的魅力还在于,手工艺品生成的过程给人以期待和希冀,做手艺时边想边做,边做边想,一步步往前推进,无法事先规定结果;这种不确定性有可能带来丰富的意义和形态,并向未来呈现出开放的、多样的可能性。从本质上说,手工艺的创作实践具有不可复制的感性、个性和偶然性,每一个手工制品都是独一无二的,每次手作的体验都是唯一的,因而也是值得回忆的。这是手工艺在后现代社会作为体现人性、差异性的优势所在,是后现代美学标准所重视的核心价值之一。不确定性既带给我们不安定感,又带给我们许多想象的可能和自由的空间,而手工艺体验活动排除了不确定性的负面效应,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自由和努力做得更好的动力。
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倡导积极心理学,他认为快乐可分为两类, 一种是他人带来的短暂的享受型快乐,一种是实现型快乐,后者强调快乐产生于寻求自我、实现自我的过程之中, 更强调精神上的持久收获④Seligman M E P,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 2000(55):5-14.。做手工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潜能、进行自我表达的机会,他们通过亲自动手完成手工艺的制作,获得心理上的刺激、新鲜感、奇妙感、乐趣和满足。因此,手工劳动不再是简单的体力付出, 而成为消费者创造独特体验的机会。与看电影、听音乐等被动娱乐体验不同, 他们的参与或努力带来的不仅仅是简单的新鲜与刺激,这种具有挑战性的任务还给了消费者寻求内心真我、发挥潜能的机会, 而这正是后现代社会消费者重塑自我、追求个性所需要的独特体验⑤郑秋莹等:《是单纯享乐还是自我实现?顾客参与生产性消费的体验价值》,《心理科学进展》 2017年第2期,第195页。。换言之,手工劳作赋予了消费者作为主体从事造物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消费者通过劳动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独特体验, 从而获得有别于单纯感官愉悦的精神层面的快乐。“手的灵活性和创造力,给制作者带来劳动应有的乐趣—创造性地、富有成效地使用手和大脑的乐趣”⑥鲍懿喜:《手工艺:一种具有文化意义的生产力量》,《美术观察》 2010年第4期,第13页。。于是,当下物质生活丰裕而精神空虚的人们常常把手工艺当作是抚慰心灵的手段。
手工艺长久地被局限为形而下的技艺层面,这其实矮化了它的价值。手工艺不仅是物质生产方式,在当代作为发展文化产业的资源发挥扶贫作用,还具有精神疗愈作用,对都市高压力求生存的人群有心灵放松和身心解放的作用。在现代制度化、机械化的生活牢笼中人很容易被异化为无主体的个人,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反而被物所奴役,不得自由。如列斐伏尔所指出的,当今生活的舒适性是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比拟的,但它带给人的苦恼也是最多的。在生活中人们无法体验自由自在的感觉,为此需要“让日常生活成为艺术品,让每一种技术方式都能用来改变日常生活。”⑦Henri Lefebvre,Everyday Life in the Modern World,translated by Sacha Rabinovitch,London: The Penguin Press,1971,p.204.手工艺在当下就是对抗现代性刻板生活、对抗工具理性和技术理性对人的异化的一种手段,它渗透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以审美的方式和创造活力带给人们日常生活的欢乐,一如马克斯·韦伯所说的“审美救赎”:“提供了一种从日常生活的千篇一律的惯例中脱离出来的救赎, 特别是从理论的和实践的理性主义那里不断增大的压力中解救出来的救赎。”①H.H.Gerth and C.W.Mills,eds.From Max Weber:Essays in Sociology,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46,p.342.
现代人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但是身体的弱化反而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手工活动对人专注、耐心、技巧的要求,使得它具备禅修似的精神净化功能;手工劳动让人的大脑不得不集中在手中的活动,集中精神对手的控制使得身体技艺具有修行功能②当下许多人把手工艺当作一种修行方式。日本学者铃木大拙认为,东方的身体技艺最重要的特征之一,“不是单纯出于功利的目的,也不是纯粹为了获得美的享受,而是旨在炼心;确实,旨在使自己的心与终极存在相连接。”见[德]欧根·赫里格尔:《学箭悟禅录》序,余觉中译,合肥:黄山书社,2011年,第1页。。手工艺的劳作需要身心的共同参与,具有美感、创造意义的手工过程是身心合一、心手协调一致的过程。当人类再次身心合一,做自己想做、做眼前唯一的事情时,就不会有身心分离的焦虑,即使身体是忙碌的,但内心变得宁静。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发起人莫里斯以亲身经历为例,指出工业革命带来工作与快乐的分离,而辛苦的手工劳作虽然对身体是一种艰苦的劳役,但对心灵却是一场彻底的放松,由此提出,世界必须有艺术的存在和快乐的亲手劳动过程③高兵强:《工艺美术运动》,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年,第113页。。总之,手工创造活动能够给人带来身心方面的愉悦感,有助于人的精神与身体的放松,进而成为缓解压力的良药。
在当代精神与身体的康复治疗实践中,手工艺所具有的作用在医学界已得到承认④谭流芳、邹桂香、张程赪:《手工刺绣与绘画工娱治疗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2016年第 5 期,第 89—91 页;Puppy:《十种手工疗法》,《中华手工》 2011 年第 7 期,第 52—53 页。。随着大工业机器的标准化生产,产品极大丰富,物质生产过剩,单一化、标准化的产品及其所代表的现代生活已经让人们心生厌倦,人们开始追求个性化、多元化的生活方式,通过专注地做手工来逃避日常生活中的焦虑,得到一份安宁。我在田野调查中,经常听到类似的经历:“一开始是因为抑郁症,在恢复的过程里寻找自己人生的价值,随便做些事情打发时间;然后发现原来手工的世界那么大,在不断学习的过程里,慢慢摆脱了内心的困境,因为可以不断进步,做得更好,不需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在这样简单积极的环境里,就做出幸福感了。所以手工对于人,我认为是有疗愈作用的。”⑤被访谈人:薛女士,35岁左右,上海人,家庭主妇,手艺达人。访谈人:徐赣丽。访谈时间:2021年11月15日。微信访谈。多位手艺人都提到做手工后改善了心理抑郁问题。由此可以推断,手工艺术创造活动能带给人身心愉悦感,进而具有疗治人的精神与身体的功效。
正是由于上述功能,手工艺也成为女性群体、老年群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残障人、监狱犯人等特殊群体进行疗愈的方式。每年都有不少手艺人在各个社区活动中心、中小学和特殊学校以及监狱进行教学,人们通过做手工寻找到新的情感寄托和生活的意义,手作过程抚慰着他们躁动不安的心灵,每一件完成的手工作品也给了他们极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共同的手工艺爱好还使他们找到认同感。手工艺成为这些特殊人群可切近的自我解救和自我实现方式。
手工艺的发展经历了前工业时期和工业时期,正在向后工业时期的形态发展。尽管传统的手工艺形态及其功能并没有完全消失,但值得注意的是,今天手工艺的发展具有新的形式和功能,体现出多变且丰富的生活气息,走向多元发展方向。正如上文所述,手工艺在过往人们的生活中发挥了实用和审美或装饰的作用,承担着重要的造物功能;在城市化、日常生活审美化、文化产业化以及当下国家的非遗保护等等社会语境下,手工艺虽仍有着造物的功能,但主要是充当审美和文化符号的角色。
与此同时,新的手工艺实践活动不断涌现,其中最值得引起关注的是手工艺体验的兴起,手工制作这种特殊的劳动实践所包含的价值被激活,在当下城市人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今天人们从事手工艺,不仅是在传承一种技艺,还是在从事一项有趣的休闲活动和进行社会交往活动,手工艺被赋予了体悟生命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这是前工业社会和工业社会都被遮蔽和忽略的一面。这种不以技艺为目的的传承在某些学者的眼里可能被视为是一种对传统的背叛,然而我们应该认识到,民众并不是对于我们所有的文化遗产,特别是超越地域的文化都负有传承保护的义务,而对于个人来说文化遗产的意义就是“为我所用”。在不同的群体中,如何为我所用?这应该尊重民众的主体性。资本主义导引的物欲价值观,使人类永远都在追求物的完美制造或获得更多的物的路上,这反而使得人成为物的奴隶而无法得到真正的满足。而当我们超越单纯的技艺传承,把技艺当做个体实现自主性的手段时,手工艺的价值才有了升华。当代社会发展变化太过迅疾,人们总是处在忙碌和浮躁之中,不知道生活真正的快乐在哪里,重拾手工劳动无疑是很多人在经历纷繁无止的欲望追求之后的反省,手工可以让人浮躁不安的心笃定沉静下来,使人深入自己的内心,寻找真我。就此,动手造物就成为一种精神活动。
手工艺的文化资源具有混融性的特征,包含传统文化的意象、符号、元素①何洁、荆雷:《当今我国手工艺术的多元趋向》,《美术观察》 2016年第4期,第12页。,可以引领新的观念表达。手工艺有丰富的表现形式和文化意义,可以创造新的生产方式和文化产品。这些都为手工艺上升为文化和艺术提供了可能。虽然中国目前尚未完全进入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后工业社会”阶段,但总体上已经呈现出这种特征。有学者认为,与前工业社会类似,后工业时代是回归情感、重视个性的时代,是重回手工艺的时代。②李晓岑:《后工业时代与中国手工艺》,《自然辩证法通讯》 2016年第4期,第77—80页。后工业时代重视非理性和感性的特质,与手工艺的本质属性相一致。
杭间指出,新中国成立之后,传统工艺或工艺美术,走了一条实用的道路,无论是作为工业产品的补充,还是作为旅游纪念品/礼品的文化消费符号,都丢失了手工艺所内含的最具有自我独特性的一面,即手工艺制作过程中“心手合一”的状态,恰恰是这种最普遍的特性带给手工主体非凡的价值和意义③杭间:《“工艺美术”在中国的五次误读》,《文艺研究》 2014年第6期,第119页。。这也是今天体验手工艺广泛流行的主要原因。以往的研究,不断强调手工艺的工匠精神和手工艺作为民族文化符号认同的意义,希望全社会的人都认识到它的重要性从而自觉地加以保护,这自然是合理的;但是手工艺要真正走进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去,可能最为重要的是要挖掘“手作”的功能。“手作”这种劳动形式带给被现代性所异化的人群重新回归自然和获得完整性体验的途径;享受手作的体验过程及其成果的不确定性和创造性,是追求自主地和完整地生存的人之人生意义的体现。
总之,手工艺的问题不仅仅关系到手工本身,还关涉到与之相关的一系列问题,折射出时代的影子。手工艺在今天的新变不仅揭示了我国当下社会环境的重要转型所带来的影响,也昭示了手工艺对当下国人建构有品位和自主性生活方式的重要意义。我们透过手工艺这个窗口可以进一步思考当下社会人们对传统的创新性发展的问题,并且认识到,只有从现实需要出发,传统文化才可能在当下社会继续发挥作用。凡此等等,预示着今后学术研究更多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