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院校“发明专利学”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2-11-23 15:59汤凯刘淑婧汪徐春魏居孟柯香叶祥桔
安徽化工 2022年4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专利内容

汤凯,刘淑婧,汪徐春,魏居孟,柯香,叶祥桔

(安徽科技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安徽 蚌埠 233100)

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快,知识产权功能日益凸显,逐渐成为国家参与国际竞争的有利武器,成为提升乃至决定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1]。培养具备知识产权素质的创新人才,是时代给我国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将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2]。大学生作为新生代的中坚力量,也理应积极主动地培育和完善自身知识产权意识[3]。专利制度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并掌握专利知识可以为大学生未来从事相关行业的知识产权工作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

“发明专利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的一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其内容综合了知识产权的分类、概念以及发明创造的分类和产生原理,系统地介绍了与专利相关的各个方面内容,包括专利含义、专利分类(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专利申请文件撰写、专利审查审批流程以及授予专利权后相关的实务(专利侵权、专利纠纷、专利转让以及专利实施许可)等等。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学生初步了解专利申请与专利权维护的相关内容,进而培养学生在现代科研中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但是在实际授课过程中经常碰到许多问题,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发明专利学”的内容庞杂,知识点繁多,跨度大,但是教学课时少,教学方法与手段单一;另一方面,学生认为“发明专利学”属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没有专业课重要,学习积极性不高,对这门课不够重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提高教学效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本文根据“发明专利学”课程实际开展情况,结合其他课程教学经验,分别从授课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度改革。

1 授课内容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开设“发明专利学”课程,教材选用冯晓青主编《专利法》第一版[1],该教材属“二十一世纪法学规划教材”,内容全面系统,资料新颖翔实,富有时代性。但是由于本门课程课时较少,教材的知识不能全部教授,而且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吸收并消化所学的海量知识,因此必须对课程内容进行精选与整合优化。

首先,应当详细地阐明我国关于专利保护客体的分类,让学生了解我们能够申请的专利类型包含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以及外观设计专利三种。让学生了解到三种专利各自的内涵与特性,并着重强调三种不同类型专利的区分,为今后选择专利申请类型奠定理论基础。

其次,强调专利检索在专利申请过程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明确专利检索是专利申请的必经之路。在这部分内容讲解过程中,选取有代表性的专利检索网站,如国家知识产权局网,在课堂实际操作演练,给学生讲解如何根据自己已知信息检索所需要的专利文献,并且教会学生如何根据已知的专利文献进行专利信息分析,从而找出自己的研究与发展方向。这部分内容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学方式,引入典型事例表明专利检索的重要性,例如讲解旭化成公司开发聚苯乙烯的案例,该公司计划从事高抗冲聚苯乙烯的生产与研发工作,为了避免侵权进行了有关聚苯乙烯的专利检索,发现FG 公司已经拥有关于聚苯乙烯产品的专利。通过剖析专利文献发现,FG 公司专利的权利要求书的要点是在聚丁二烯存在下的苯乙烯聚合反应,强调了聚丁二烯中乙烯的含量是10%或更少。因此,旭化成公司付出了大量的精力研发与制备乙烯含量大于10%的聚丁二烯,并成功开发出了乙烯含量大于13%的聚丁二烯,申请了大量的外围专利。根据此案例教导学生在进行科研工作、撰写专利申请书以及学术论文之前,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文献检索,精准定位研究方向。

随后,对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以及专利审查意见的回复部分,是本门课程的重中之重,应当着重进行讲解,这也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将具体申请文件进行分解、诠释,使学生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掌握专利申请文件的组成以及各部分的撰写要求,真正具备专利撰写的能力。在培养学生回复专利审查意见能力方面,引入具体事例,对学生进行分析讲解,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升学生就材料领域复杂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的能力。例如引入案例发明专利“一种二氧化钼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在审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向学生展示如何回复审查员的意见。在审查中,审查员找出对比文件“一种松树状纳米阵列场发射阴极制备方法”,并给出审查意见,审查员认为专利申请文件内容相比对比文件来说,只是简单的合成工艺的改变,并不具备创造性。在回复此类审查意见时,告诫学生要将自己专利文件的权利要求书与对比文件的权利要求书进行一一比对,找出不同。此案例中发现对比文件在纳米阵列合成制备过程中,对生长环境与参数有着严格的限制条件,而这些条件是专利申请文件不需要的。另外发现对比文件实验的生长体系、生长机理与申请专利文件实验完全不同,由此判定专利申请文件中所采用的工艺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并不能够从对比文件中简单获得,必须经过一定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性劳动才能实现,因此该专利“一种二氧化钼纳米线阵列的制备方法”具备新颖性与创造性。根据案例内容,向学生展示审查意见的回复方式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最后,应当对专利权授予之后,专利权的使用、专利权的保护等内容进行介绍,培养学生的知识产权意识。对教材上提到的关于国际专利的申请以及有关专利的国际公约等内容,可以让学生课下结合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要对学生进行关键知识点的提问,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讲解专利侵权与诉讼相关内容时可以引入典型案例方便学生接受课程内容,例如引入著名的BASF 公司和南通施壮化工公司专利侵权案件,此案件涉及新产品认定及工艺专利诉讼的举证策略。在该案件中BASF 公司状告南通施壮化工公司使用了与涉案专利方法相同的方法生产、销售涉案“棉隆”产品(即四氢-3, 5-二甲基-1, 3, 5-噻二嗪-2-硫酮)。为证明公司产品被侵权,BASF 公司购买了南通施壮化工公司的产品,并对其进行了色谱分析,发现施壮化工公司产品的色谱特征峰与BASF 公司的一致,这表明施壮化工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了BASF 公司专利中的亚烷基二胺,而施壮化工公司并不能对其进行合理的解释,由此最终判定施壮化工公司侵犯了BASF 公司的专利权。根据此案例可以教导学生学会用法律手段充分保障自己的知识产权。

在课程讲解过程中,教师应注意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在阐述理论时结合我国专利法的实践,对专利法中诸多实务问题进行分析与总结,特别是对于有关材料领域的专利问题,要求授课教师课前需进行充分准备,上课期间尽量结合专利现实问题予以说明,便于学生理解、把握基本理论知识。

我校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发明专利学”课程教学课时为16 学时,课时少,内容多,这种课程安排显然与“培养应用型科技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不符,在有限的课时内不能很好地完成课程内容教授。因此,为了强化创新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我们学校在大一新生的培养计划中对本门课的课时进行了必要的调整,课时提高到了32学时。

2 教学手段

“发明专利学”这门课一直采用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多是被动接受,很多同学上课学习并不认真,缺乏学习的兴趣及主动性,对这门课不重视。二十一世纪信息时代出现了一种创新的授课形式——翻转课堂。改革后,我们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将翻转课堂引入教学过程,在传统教学基础上,引入网络教学,将教学过程“线上”与“线下”有机结合起来[4-5]。在教学手段方面的具体改革内容如下:

(1)根据学生特征进行教学设计,准备教学资料,主要包含上课ppt、参考资料、教学相关视频等,要包含每个章节具体的学习要求、学习目的、重难点简介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等各个方面。课前将学习资料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过程,掌握课程要点。

(2)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师在讲完重点内容后,课上进行教学活动,例如在讲到专利检索内容时,请学生上讲台,利用教学电脑亲自动手上网操作下载指定的专利文献资料。将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主体,这是翻转课堂的宗旨。

(3)在介绍抽象的理论知识时,结合教学视频以及具体的实例分析,并开展交流讨论环节,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知识内涵,例如在进行专利申请文件撰写相关内容讲解时,引入材料方面的专利文献实例(如一种氧化钨电致变色薄膜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将具体的实例进行分解,详细地描述专利撰写过程中对专利名称、技术领域、背景技术以及发明内容、具体实施案例等组成部分的要求,让抽象的理论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能更好地接受。

(4)为了衡量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增加阶段性考核报告,要求学生分阶段汇报学习心得体会,并进行章节重要知识点问答测试,比较传统教学方法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效果[6]。

3 课程考核评价体系

一直以来“发明专利学”采用的是课程论文与平时成绩结合的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40%(主要是课堂出勤率),期末论文占60%。这种考核方式是片面的,不合理的,会造成很多学生平时只是人到课堂,但是并不认真听讲,导致一门课结束之后对最基本的概念都不了解,而且期末论文只是从网上随便摘抄现有资料,完全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了彻底改变这种现状,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我们对这门课的考核评价体系也进行了改革,具体内容如下:

(1)平时成绩由40%上调到50%,其中出勤率仅占20%,剩下的30%由课堂纪律、回答问题、参与教学活动以及课程阶段性报告完成情况组成,削弱出勤率所占比重,着重强调课程参与的重要性。

(2)课程期末考核占比下调到50%,采取撰写专利申请文件的形式取代传统的课程论文。要求学生发散思维,按照课程讲解专利申请文件格式规范,自立命题,撰写一篇专利申请文件,要求突出创新点,鼓励学生登陆专利信息网站搜寻相关资料,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

(3)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不定期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得学生对教师以及课程的实时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积极改善。

4 结论

总而言之,我们分别从授课内容、教学手段以及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三个方面对“发明专利学”进行教学改革。在授课内容上突出重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教学手段上结合“线上”与“线下”授课特点,引入翻转课堂,采用混合式教学方法;在考核评价上,突出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参与度,着重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通过教学改革,改善了学生对“发明专利学”的认知,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教学质量,增强了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使课程教学更加符合我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理念。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专利内容
从一件无效宣告请求案谈专利申请过程中的几点启示和建议
2018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月)
2017年河南省各省辖市及直管县(市)专利申请量统计表(12月)
韩国AI内容专利申请数5年激增10倍
2007年上半年专利授权状况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