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彦超(唐河县郭滩镇人民政府)
自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对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进行着不断的改革,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尤其重视,其中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的构建对乡镇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加强对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的构建,不仅能够提高乡镇事业单位人员的整体素质,更能加强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全心全意做到为人民服务。
针对当前部分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服务意识浅薄等问题,通过构建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体系,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加强对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的构建,从根本上提高工作人员的文化水平,提升服务意识,同时促进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进而加强乡镇事业单位的整体能力,强化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当今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管理,需要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从中协调,以此为基础进行发展。首先,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对提升社会管理能力,增强社会服务意识,促进社会进步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力[1]。其次,从另一方面来看,加强对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地促进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帮助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创新,同时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意识,进而推动乡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与创新。同时在乡镇资源上,加强对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的构建,能够加强乡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资源优化的意识,提升优化资源的管理水平,促进乡镇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最后,在工作人员的态度上,加强对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的构建,能够有效地改变乡镇事业单位职能,同时加大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强化工作人员的技能,进而提高工作效益和工作积极性,通过自身实力得到整体的发展,带动乡镇事业单位的整体发展,推动乡镇公共服务体系的整体壮大。
加强对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体系的构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增强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工作状态,提高现有的工作业绩。作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重要内容,考核内容需要秉承着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的态度进行,根据事业单位中不同的岗位以及不同的内容进行研究,进而在考核的内容上体现出差异性,保证整个的考核内容公平合理。现阶段,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考核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阶段,分别为业绩考核、能力考核和态度考核。
业绩考核一般是对工作量的考核,主要考察工作人员当前的工作量,是否达到事业单位所要求的标准。能力考核指的是对工作人员技能水平进行考核,是否达到事业单位的标准,是否能够更好地进行下一步工作。态度考核指的是工作人员工作态度问题,是否积极向上,是否具有良好的服务意识,是否有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决心。通过三个方面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可以很好地体现整个乡镇事业单位工作能力,衡量工作人员是否达到工作标准,进而维护好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体系的建设[2]。
考核指标的确定是衡量工作人员考核标准的重要一环,也就是说,工作人员只有符合考核指标,才能算是通过考核标准。在内容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如果考核指标设置过高,工作人员无法有效地完成目标,进而限制了考核指标所发挥的作用,考核失去了存在的意义,降低了考核的发展。其次,如果考核指标设置太过简单,就会导致工作人员整体水平有所下滑,无法有效提升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无法强化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进而无法达到激励工作人员的效果。从整体的角度来看,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体制中的考核指标,需要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建立起不同的标准,同时注重考核标准的整体科学性,注重工作人员的不同意见,将优秀意见进行融合,最终确定好整体的考核指标。
考核标准与考核指标看起来字面意思相差不多,但是从实际的角度来看,考核标准是考核指标最终要达到的程度,也就是说工作人员需要不断地通过考核指标,最终才能达到考核的标准,通过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内容。同时从意义上来看,考核标准的确定,对于工作人员工作完成的程度以及行为表现度有着重大的意义。首先从工作完成的程度上来看,加强对考核标准的确定,能够有效地提升工作人员的工作能力,提升工作进度,同时给工作人员施加一定程度上的压力,督促工作人员完成工作进程。其次,在行为表现上,由于考核标准的确定带有一定的压力与强迫性,通过这种性质会迫使工作人员努力地提升自己,使自己的工作业绩能够按时完成,达到量和质的标准。最终实现乡镇事业单位的利益最大化,同时增强乡镇事业单位的整体服务水平,提升整体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考核标准确定[3]。
首先从考核的模式上来看,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乡镇数量较大,同时数量的庞大导致事业单位的职位较为混乱,其中的考核内容没有形成具体的形式,造成考核内容在岗位性质上的划分不够具体。
另外在考核体系设计的同时,需要充分考虑到工作岗位的定位和目的,从目前现阶段的情况来看,很对乡镇事业单位在指标的设计上,对工作岗位的定位以及具体职责划分得不够具体,最终导致考核标准的构建无法发挥出真正的效果。其次在设计内容上,很多事业单位在设计考核内容的指标上,对其中的岗位职责以及内容建设没有形成具体的标准,导致在相关的规定上没有形成具体划分,最终使考核的内容停留在表面的形式上,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从整体问题情况来看,当前设计指标所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缺乏一定的客观性和操作性,最终导致考核上的失误[4]。
加强对考核公平公正性的重视程度,对于提升整个人力资源考核体系有着重大的意义。面对考核体系所缺乏的公平公正性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在考核人员的组成上,由于受到乡镇本身发展的影响,导致很多乡镇事业单位的考核人员在组成上,具有一定程度上的随意性,很多考核人员自身的素质要求没有达到考核的标准,再加上缺乏一定程度的培训以及经验,导致整体考核标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无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考核。其次在考核人员的素质方面,在整个考核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走后门的现象,不仅严重增长了考核腐败的现象,同时严重阻碍了整个考核的公平性。同时在人员的组成方面,大部分的考核人员都来自乡镇本地,存在着普遍认识的现象,间接导致考核的过程中出现不公平的情形。最后在监督上,很多乡镇事业单位在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中,缺乏有效的监督,同时没有制定出相关的惩罚标准,最终限制了考核体系的发展。
根据考核指标以及考核标准的关系进行,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从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考核的标准。首先在考核目标上,树立起正确的考核意识,坚持以人为本的考核理念,注重工作人员发挥主体的作用。同时在制定考核内容的过程中,要求考核内容充分体现出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职业道德,同时间接地推动工作人员快速成长。其次在考核指标的意见上,充分听取各方面的意见,重视有建设性的员工意见,同时在此基础上听取专家学者的意见,最终达到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效果。最后在合并上,做到统筹兼并,容纳百川的效果。面对不同事业单位所表现的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体系内容,将其中优秀的部分进行学习吸收,同时针对自身发展的实际特点,进行仔细研究,进而创建科学、量化的考核标准,针对各个地区所表现的不同情况,详细地制定出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体系的目标与方案,使整个考核体系能够更加有针对性地对工作人员进行考核,引导工作人员对自身实力的加强[5]。
针对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中出现的不公平公正的现象,需要乡镇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建立起公平公正的考核体系。首先在培训上,加强对考核成员的培训,提升考核人员的职业技能,加强考核人员的认识层次。同时在组成的结构方式上,注重考核组的结构管理,注重考核组的整体稳定性,在人员的挑选上,进行仔细地审核,要求考核人员不光具有专业的技术能力、精湛的业务能力,还需要有着良好的道德素养,进而组建一支高素质考核团队,加强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体系的力度。其次在考核方式上,实行多样化的方式以及加强相关的创新能力,针对不同的考核实行不同的方式,或者在进行异地考核时,通过选用外地考核人员或者第三方机构进行考核,可以有效阻止相关违规的操作,实现更加有公平意义的考核。最后在监督上,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加强对考核部门的监督管理,从制度上约束考核小组的行为,增加一定的压力,迫使他们实行公平公正的考核。另外还需要注意纪检部门的作用,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做到从上到下一体的全方位监督,面对所出现的不公平现象,进行严肃的处理,对待相关人员进行严肃的惩罚[6]。
针对当前事业单位实行的单一考核形式,需要有关管理部门加强对考核形式的丰富,选择几种良好的考核形式,进而加强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具体的考核形式分为以下几种,事业单位在实际进行考核时,要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来选择适合的形式。
1.民主评价形式
民主评价形式是当前考核形式中,比较常用的一种形式,主要是考核人员在测试的基础上对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评价,根据具体的评测结果分析出考核人员是否达到考核的标准。该评价形式具有一定的集中性,主要适用于大型的考核现场以及事业单位年末重要的考核现场,可以突出体现重大性。
2.共同确定形式
共同确定形式从实际的效果来看,主要适用于乡镇事业单位在专业技术的考核评价中进行应用,主要针对的是工作人员技术水平的考核。另外在具体的模式上,主要是由考核评委通过投票的形式进行,通过公开选拔等模式对工作人员进行录用。该考核形式最大优点在于具有一定的公平公正性,通过投票以及公开选拔可以看出其中的公正合理[7]。
3.目标管理形式
目标管理形式主要是通过对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目标进行考核,具体针对的是工作内容的进度和质量,通过工作内容的进度和质量可以看出工作人员的工作状况,了解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进而促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地发展,乡镇事业单位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要想加强对乡镇事业单位的管理,就必须完善对人力资源管理考核体系的建设。充分认识人力资源考核体系的建设对乡镇事业单位发展的作用及影响,明确乡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考核体系建设的内容,在树立起正确考核意识的前提下,建立起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实行公正的考核指标内容,丰富考核体系的形式,进而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体能力及服务意识,促进管理水平的提升,从而进一步推动乡镇事业单位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