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孔阳希祉 沈铃斐(昆明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即“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发展指标,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的重要基础和突破点。
康养产业乡村生态康养旅游是依托乡村生态资源,通过养颜健体、营养膳食、修身养性、关爱环境等各种手段,使人在身体、心智和精神上都能达到自然和谐的优良状态的各种旅游活动的总和,是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和健康产业融合的结果。随着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升,老年群体对养老环境的物质与精神要求有了显著提升,老年群体追求舒适、放松、优质的老年生活,养老模式向着旅居康养发展。乡村康养产业是“健康养老”和“度假式养生养老”的融合,是拓展农民增收的新渠道,有利于提高农业农村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发展农村新产业、新业态,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老龄化问题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分析城市和农村老人的养老现状和养老需求,发现城市老人享有的社会、医疗保障水平、可利用的养老设施及能享受到的基本养老公共服务优于乡村老人。挖掘城乡养老存在的差异和矛盾,探索发展乡村振兴与乡村生态养老融合建设新思路,既可以缓解城乡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城市老龄人口的养老问题,又能解决所在地区农民致富问题。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的第七次人口普查公告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的比重达到18.7%,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13.5%,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也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我国的基本国情。人口老龄化主要呈现出老年人口规模庞大,社会老龄化进程明显加快,老龄化水平城乡差异明显,老年人口预期寿命及文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转变人口老龄化导致风险的旧思维,看到“银发经济”带动老年产品和服务消费,以及占低龄老人他们身体状况尚优且大多具有知识、经验、技能等优势具有推动技术进步的效益,带来的社会“长寿红利”新思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键是在乡村,突出短板也是乡村,城乡养老服务差异较大,急需补齐乡村养老这一突出短板,这事关乡村振兴发展成效,也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构建农村养老服务新体系的要求。
城市老年人养老保障稳定,以退休金为主,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的比重高,由于城市节奏快,大多数城市家庭多为四二一模式,出现了大量的城市“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城市养老模式由最原先的家庭居家养老到社区养老再到机构养老。城市老年人居住城市周围,基础设施方便快捷,出行有公共交通,医疗设施齐全看病就医方便,周围养老服务设施完善,健康状况优于农村老人。城市银发一族年龄低,身体状况好,经济支付能力强,更加追求高品质、多元化、舒适安逸的田园生活,希望在乡村安度晚年生活。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滞后,大量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涌入城市工作,农村老人多数是独居留守,他们选择传统的居家养老,由于养老保险覆盖面太窄,政府给予的养老金太少,农村老年人基本生活难以得到保障,收入来源微薄,依靠子女给予一定的资金和物质支持,还有就是做一些手工活和从事农业生产种植获取一部分收入。居住条件相对陈旧简陋,面临养老服务需求和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基础设施无法满足老年人日常的生活养老需求,乡村生活环境治理不够,道路交通条件差、医疗条件有限、养老服务供给缺乏。
乡村振兴背景下发展乡村康养产业,可以给乡村带来进步与文明,推出新的养老方案完善现行的养老模式,真正满足城乡老人养老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也能推动我国养老体制模式的改革与发展。
目前中国已是全世界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但中国城市养老产业仍面临发展不完善,产业资源配置有限,市场建设机制薄弱、成本较高等问题,难以提供高质量、能满足老人需求的服务。当前由于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独生子女就业工作养儿压力使传统的家庭养老面临挑战,城市独居空巢老人越来越多,生活环境嘈杂拥挤以及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化,城市老人和年轻人矛盾日益频繁,城市养老已不再是城市老人养老的最佳选择。而乡村养老在人文风情、自然风光、和谐的邻里关系、缓慢的生活节奏等方面能够为城乡老人营造更加舒适的养老环境,具有不可替代的养老优势。
乡村引入康养产业,盘活农村用地、空闲宅基地、闲置住宅、农业及各种人力、山水等资源,促进乡村经济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能解决乡村养老资源闲置的问题,为当地带来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乡村留守居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为农村发展奠定基础。康养产业有效整合了村庄多类型资源,促使农民由务农为主转变为服务为主、务农配套的多类型就业形式,收入来源也趋于多样化。通过乡村康养产业的发展,可以吸引乡村外出务工年轻村民回村就业,也能吸引城市人才进入农村,使其在乡村也能获得较好的职业发展空间,更能带动城市资本对乡村不同产业进行资本投资,推动乡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促使乡村不同产业得到发展,进而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融合,更能有效避免乡村人口返贫,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总目标。
发展乡村养老产业,让城市老年人去乡村养老,不仅能够促进城乡文化交流,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还有助于补齐农村养老短板,通过修复保护乡村的自然生态、推广乡村人文和风土文化,完善农村养老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改善留守老人生活质量,实现真正的城乡养老一体化发展有利于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距;同时城市年轻老人到乡村养老的同时,也能用他们的知识为乡村振兴带来更多先进技术支持和智力指导,反哺乡村产业发展。因此,发展乡村康养产业可以弥补城市养老资源的不足,同时促进乡村第三产业的发展,打破产业振兴局限,实现乡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形成城乡之间资源的有效流转,缓解当前乡村面临的老龄化、空心化问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强调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健康成为老年群体消费的主旋律,乡村发展康养产业,把健康和安全放在关键位置,有助于实现城乡老人有病治病,无病康养,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多方位养老需求,既符合当前政策也是未来发展养老事业的新方向。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构建养老、孝老、敬老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医养结合,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乡村康养产业将健康、养生、养老、休闲、旅游等多元化功能融为一体,形成生态环境优越的多方共赢体系,是结合乡村振兴与健康养老的新思路。向“银发经济”要效益,在乡村振兴中发展康养产业要因地制宜,根据村庄的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存量、资源要素禀赋、地理位置等特征推动康养产业的发展。
引入康养产业,既可以打破当前乡村振兴过程中只注重发展第一产业的发展瓶颈,又可以打造乡村的“一村一品”产业,康养产业可以结合“空心村+田园综合体”的模式,利用“空心村闲置住房资源——生态绿色田园风光—康养”,让康养产业从单一的农产品拓展到养老服务及其相关衍生产品,是能够实现“精准扶贫”目标的康养型田园综合体模式。开展以政府主导的保护和修复乡村生态环境的康养村规划,突出乡村自然生态特色,民族特色、文化特色;依托乡村自然风光和乡村农业,为老年人提供绿色生态有机农产品,充分利用空心村的闲置农田、住宅等资源进行统一的承包和出租,城市老年人到乡村养老租住闲置住宅,既减少了闲置宅基地建设后的浪费,也带动了留守妇女和年轻乡村老人的就业,将其打造成为一个真正让养老者、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又将城乡居民聚集在一起,营造良好邻里氛围的新型乡村康养产业品牌。
在乡村发展康养产业,必须以建立和完善基础设施为依托。加强乡村康养旅居环境的整治与管理,确保水电天然气保障供应、道路交通运输快捷、环境卫生状况良好,能够充分满足乡村旅居健康养老生活需要。在生活服务设施方面,应配置基本的乡村公共生活服务设施,例如市场、商超、餐厅、快递服务站、银行服务网点等;为方便老人出行,可以和公交公司、各打车平台达成合作,开通城乡直达公交更好,更快更加方便地连接城市和乡村,缩短城乡距离。结合当地民风民俗完善民宿装饰,修缮翻新乡村房屋和院落,尽可能使用当地的建筑材料和乡土树种,保障老年人住宿环境,构筑清新宜人、贴近自然的养老空间;根据老年人的需求安装休闲、娱乐、健身设备、无线网络等文化生活设施;不断完善基础医疗救援设施服务体系,建立具有康复疗养护理功能的服务场所,从而更好地保障老年人健康状况;排除安全隐患,修筑基础消防安全设施,设置采用无障碍设计,能够保证室内外连接畅通无阻的安全疏散通道,克服乡村存在基础配套设施短板,构建美好乡村宜居环境。
发展乡村康养产业,除了依靠乡村的人文自然风光和基础设施建设外,人才也是一大助力因素。我国养老服务人才队伍缺口极大,养老护理从业人员稀缺,难以满足老年人口的养老需求。积极开展农村待业妇女和失业人员参加养老服务职业教育以及专业技术的从业人员培育,组建一批专业能力强、服务水平高的专业人才队伍,形成以医生为主,护士和护理员为辅的医养结合型服务团队。鼓励和支持城市利用政策和保障等措施吸引一批城市护理康复医学等专业的高校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从事乡村康养产业工作,打造一个乡村康养人才团队。引入数字产业,结合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医疗网,同步患者看病就医信息,做好医疗服务的延伸,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实时监控;乡村康养管理机构与上一级城市医疗卫生机构达成合作,形成定点就医,通过互联网看病就医开药,专家医生定期到乡村康养机构看病问诊,对老年人身体状况进行及时有效的救助和照看。
充分挖掘乡村康养产业市场的新需求,主动引进一批有实力、善经营、懂管理的乡村康养产业经营主体,朝着专业化、市场化进行产业布局。发展农村康养产业,政府要实施财税鼓励优惠政策及资金支持,完善养老产业机构运行补贴奖励和税收减免机制,设立生态养老康养专项基金;制定康养产业的行业规范和从业人员的准入标准,引导康养产业良性发展,完善异地就医政策,简化和完善城乡老人异地医保结算报销审批流程,助力乡村振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获得公平发展机会、共享发展成果、提升生活品质抱有更高期待,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任务更加繁重、挑战更加艰巨。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党的初心使命的根本体现,是加强社会主义建设的重中之重,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针的明确要求,是党执政的重心和根基所在,是补齐短板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现实需要。在乡村振兴道路中建设乡村康养产业任重道远,养老服务是基本的民生服务 ,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事关国家发展全局,事关亿万百姓福祉。产业兴旺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发展乡村康养产业可以帮助脱贫地区发展、增强造血功能,也是提高脱贫群众收入和发展信心的重要途径,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进一步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