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问题

2022-11-23 14:28刘旭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品牌研究 2022年22期
关键词:企业发展

文/刘旭(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

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为进一步带动产业转型升级,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群众,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现代化,让乡村成为企业实现快速发展、拓展产业价值链的沃土。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乡村产业发展打开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标志着我国的乡村经济发展将进入一个快车道。

改革开放40 多年,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数量已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GDP 占比超过总值一半,在推动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稳定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广泛,与区域经济联系紧密,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参与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主体,是乡村振兴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驱动力量,是区域经济增长和社会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中小企业要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正视自身短板,不断精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中小企业发展机遇

(一)政策红利

乡村振兴战略旨在建立一个现代化的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确保农民群体收益。为实现这一目标,国家始终坚持惠农政策的持续性,多措并举,制定配套政策,优化资源配置。为确保乡村产业发展的用地需求,各地方政府科学筹划土地年度利用计划,开展乡村土地综合整治,积极探索省市县联动的用地模式,进一步盘活乡村土地资源;各地陆续出台专项涉农企业贷款贴息政策,完善财政对乡村建设的支持机制,鼓励工商资本参与乡村建设,逐步建立了涉农经营主体的征信系统,引导金融机构提高对涉农企业的授信额度,引导天使投资与中小企业结盟合作,拓展中小涉农企业的融资渠道;高素质人才的缺乏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各地政府项实施人才强市、人才强县战略,相继出台人才引进政策,提高高素质人才住房、工资、保险等待遇,加强对人才的吸引力,通过实施“凤还巢”政策,鼓励成功人士回乡创业,进一步打破人才流动壁垒。此外,各地人力资源部门不断加强与科研单位、高校的联系,在乡村建立实验、实训基地,引导人才向农村地区流动。

(二)市场机遇

我国的城市化发展迅速,城市成为人们的集聚中心,为排解生活及工作压力,乡村旅游成为人们节假日休闲娱乐的新选择。乡村振兴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举措,其“二十字方针”的总要求为企业发展带来了诸多市场机遇。“产业兴旺”需要发展绿色农业,传统的农业发展模式,重点在生产,对产品的包装宣传关注较少,缺乏对产品价值的深层次挖掘,而绿色农业则要求第一、二、三产业相互融合,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而农产品的加工活动,又能刺激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生态宜居”则对乡村的环境建设提出了要求,企业可进一步下沉垃圾分类、污水排放市场,改善农村的硬件设施。“乡风文明”为推动文化传媒公司文艺下乡、创作以乡村生活为主题的文艺作品打开了方便之门,开展文化服务的企业可将民俗文化与现代演绎方式融合起来,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治理有效”的方针为提供网络监管软件、安保设施的企业提供了发展机会,“生活富裕”旨在帮助农民致富,为从事教育、医疗、生态产品开发的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中小企业发展现状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中小企业无论在税收贡献还是解决就业岗位数量,抑或是专利发明方面,均已占据半壁江山,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我国大多数中小企业创建时间较短,仍然以求生存为主,还停留在资本积累阶段。因此,在规模、地域分布、管理机制和企业文化上具有其独特性。

(一)企业规模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在人员、资金以及品牌知名度等方面存在先天性不足,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抵御风险能力较弱。由于发展平台较小和资金实力有限,中小企业多注重眼前利益和短时效益,人才培养意愿不足,导致员工上升空间狭小,人员流动率大。很多地处乡镇偏远地区的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依然是资源消耗性行业,技术陈旧,对环境污染较大,产品多为初级加工,利润较少,成长空间较小。

(二)地域分布

中小企业在全国各地分布广泛,不少中小企业地处欠发达地区,信息较为闭塞,招聘的人员多来自当地,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人员的构成有明显的地域性,容易形成山头主义,造成排外的企业氛围,不利于外来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很多中小企业地域上过于分散,不易与同类型企业联合,形成集体采购优势,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偏低,导致生产成本偏高。

(三)管理机制

中小企业在建立初期多依靠管理者个人能力取得成功,企业管理多实行“家长制”,企业创始人的风险偏好及个人意愿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企业的经营行为,企业发展缺乏稳定性。人事管理存在诸多漏洞,人员选聘程序不够科学,岗位设置不合理,员工培养机制不健全,离职率较高,导致企业各部门工作效率受到影响,管理成本加大,各项管理制度有待完善。

(四)企业文化

中小企业的文化建设相对滞后,重形式轻内容,不能用企业的文化来服务于管理,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多停留在墙头标语和简单的团建活动,不能深入挖掘文化内涵,推动企业发展。很多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对团队文化建设不够重视,没有建立正确的价值导向,考核时唯结果论,缺乏与部门成员的沟通交流,缺乏对企业员工的人文关怀,导致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不高,归属感低。

三、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解读能力不足

信息时代,中小企业通过各种途径接收了海量信息,但缺乏专人搜集、跟踪政府的政策信息,不能将有价值的信息甄别出来并进行持续关注,和政府之间的联系不紧密,双向信息不畅通。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是分阶段实施的,每一阶段都有其建设任务与目标,很多中小企业对政策的把握不精准,不能及时掉头转向,完善产业链条,因地制宜利用好乡村生产要素,拓展农村市场。

(二)产品同质化严重

高新技术需要投入资金较多,见效周期长,中小企业普遍缺乏战略规划,急于追求短期效益,缺乏长远规划,在研发方面投入资金较少,缺乏核心竞争力,创新不足,产品种类相对单一,产品功能、外观、品质、营销策略等方面与竞争对手趋同,差异化属性不足,在市场竞争中缺乏品牌认可度。由于同行业中小企业产品之间相似程度较高,竞争手段较少,多采用价格战,利润稀释严重,抵御风险能力降低,成长过程缓慢。加之对市场的反应不及时,重复建设较多,缺乏对产业链价值的进一步挖掘。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

我国中小企业多为家族式企业,“一股独大”现象较为普遍,大股东的个人管理素质对企业发展影响较大。许多中小企业管理者人员素质参差不齐,谋取私利的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控制,经营决策的科学性大打折扣;很多企业缺乏长期激励措施,对高素质管理人才的吸引力不足,企业治理质量不高。

(四)融资方式单一

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大量的资金。金融机构审批要求较为严格,中小企业获得金融机构贷款的过程较为艰辛。国家在证券市场开创的中小企业板块为中小企业提供了直接的融资方式,但在中小企业板块上市的公司多为高收益、高成长型科技企业,而大量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并不具备上市标准,无法从资本市场获取发展资金。为了缓解资金不足的压力,很多中小企业只能选择利率较高的民间融资。

四、中小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一)企业长远规划不完善

许多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没有做好科学规划,对产品技术创新的热情较低,多选择仿制、引入等模式,对当地优势资源的发掘利用力度不足,多止步于浅层次、粗放式的开发,久而久之,导致产品生命周期短,行业门槛低,严重阻碍企业可持续发展。此外,中小企业在制定自身发展战略时,大多没有进行严谨的市场调查,以至于企业战略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匹配度不高,缺乏对企业的指导性,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对企业使命认识不清晰,各自为战,内部交流不通畅,内耗严重,管理风险加大。

(二)帮扶政策落实不到位

政府为优化营商环境,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规,但个别地方政府在政策宣传解读方面,方法单一,宣讲次数少,导致企业政策知晓度不高,不能享受政策红利。在经营项目选择、技术引进、人才管理等方面,很多地方政府没有做好引导,致使部分中小企业重复建设严重,无法走上良性发展之路。此外,某些地方政府在涉企发展事项上的审批环节依然过多,个别领导干部担当作为意识不足,致使中小企业错失发展机会。

(三)市场规律的把握不精准

当前我国经济工作重要任务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不断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中高碳经济向低碳经济转型。许多中小企业并未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依然依靠高投入、高能耗、高污染的项目参与竞争,经济效益低,对农村市场潜力缺乏足够的重视,不能将自身优势和农村资源有机结合,不能主动下沉,加之近年受疫情影响,国际经济持续下行,企业业务受到影响,订单大幅度减少,不能满负荷进行生产,成本增加,急需转型。

五、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小企业发展对策

(一)科学规划,增强核心竞争力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小企业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的重大机遇,中小企业应顺应时代潮流,挖掘自身潜力,制定长远规划,从自身实际出发,深耕农村市场,瞄准 “三农”问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挖掘乡村手工业和传统饮食,打造特色产业村,形成自身特点,引导农户增收致富。积极与农户对接,形成“企业+农户”形式,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重视科技创新,加大研发资金投入,推动技术升级,科学定位产品市场,实施品牌战略。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积极投身社会活动,承担社会责任,遵守行业规范,摒弃追求短期收益思想。利用抖音、火山视频、微信等新型互联网平台,拓宽营销渠道,加大广告宣传力度,加快传播速度。不断完善客户满意度标准体系,做好客户信息资料和客户分级管理,对客户反馈及时做出反应,进一步形成口碑效应。

(二)完善政策,优化营商环境

政府机关应不断健全法律法规,明确中小企业地位,保护中小企业的合法权益,为中小企业成长营造有利的市场环境。加大在融资、税收、奖励、人才引进等方面对中小企业帮扶力度,创新中小企业融资市场,建立信用保证制度,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题。各级政府要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制定的各项税收减免政策,缩短审批时长,减少不必要环节,取消不合理收费,降低企业税收负担,加强企业科技创新奖励资金的发放监管,确保资金使用合规。政府及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出台完善的人才引进政策,与各大高校签订毕业生就业协议,鼓励各级干部、管理人才到中小企业挂职锻炼。招商部门要主动带领本地中小企业外出考察,学习外地企业先进管理经验,对接项目,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积极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及时向企业宣传、解读各项惠企政策,开展专业技能、财务管理规范化培训,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员工专业素质,化解财务风险。搭建桥梁,鼓励科研机构与中小企业开展合作。引导企业推进5G 信息化建设,优化网络软硬件设施,推动无纸化办公,推动企业智能决策系统升级,进一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三)创新管理,完善管理制度

中小企业应该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充实管理内涵,降低管理成本,建立科学高效的组织结构,避免出现人员素质与岗位不匹配的现象。建立规范合规的财务核算制度,实行预算管理,使会计信息真正成为企业高层了解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科学决策的依据。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规范招聘程序,保证招聘员工能力符合公司发展要求,加强和各大科研机构的合作交流,建立毕业生、科研人员实习试验基地,定期开展技能培训,建立人才储备库,注重人才培养,拓宽外部招聘渠道。加强员工绩效考核,实施股权激励制度,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以企为家,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加强企业文化塑造,坚持以人为本,组织员工开展形式多样的企业团建活动,丰富员工的业余生活,陶冶员工情操,缓解工作压力,增强职工之间的沟通,提高企业凝聚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中小企业作为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参与其中,将大有可为。在政府的扶持引导下,中小企业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努力创新,引入高素质人才,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与激励机制,合理利用农村资源,确定产品业务发展方向,精准定位,拓宽营销渠道,助农富农,进一步争取政府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企业联盟之间的沟通交流,实施信用管理,提升自身信誉,拓宽融资渠道,降低融资成本,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企业发展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企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图说共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