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大数据重要论述的三重内涵

2022-11-23 14:21郑易平
攀登 2022年1期
关键词:总书记人才政府

梁 宇 郑易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 南京 211100)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兴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正渐行渐近,推动着人类生产生活和思维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2012年,联合国在《大数据促发展:机遇与挑战》中指出人类社会已进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成为国家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资源,受到我国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2014年,大数据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国家大数据战略”,标志着大数据战略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1]201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强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视野和战略谋划”[2]。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将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确立数据要素新的历史使命”[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顺应全球大数据时代潮流,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大数据的重要论述,为更好地推进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强国提供根本遵循和基本方向。

一、数据治理层:多举措加强数据治理,保障数据安全

数据作为一种新的生产要素,只有在充分自由流动的环境下其价值才得以彰显。这其中既包括国内跨地区、跨层级、跨部门的流动,也包括跨境、跨国界、跨洲际的全球性数据输入和输出。数据要素在流动过程中面临各种各样的数据隐私、数据安全和数据主权等威胁,也会遭遇数据开放共享难、数据孤岛、数据鸿沟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掣肘了数据的有效利用,因此,加强数据治理成为政府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的背景之下,政府数据治理的高效化和精细化正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数据治理工作,强调要加强对全球数据治理,实现数据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保障数据隐私安全,让大数据更好地惠及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一)以世界“人”为中心的数据治理理念

在全球化趋势的推进下,数据的跨境流动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而这必然会带来各种跨境数据安全问题,加强全球数据治理势在必行。加强全球数据治理涉及的不仅是某一国的国家利益,而且影响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发展利益。因此,要加强对全球数据治理,所秉持的治理理念,决不能囿于服务于少部分人或少部分国家的利益,而应坚持将以世界“人”为中心,即以世界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的善治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各国对数据安全、数字鸿沟、个人隐私、道德伦理等方面的关切,要秉持以人为中心、基于事实的政策导向,鼓励创新,建立互信,支持联合国就此发挥领导作用,携手打造开放、公平、公正、非歧视的数字发展环境。”[4]贯彻以世界“人”为中心的治理理念,需要政府以“共享”为基础加强对数据治理。“大数据资源公平与开放是数据信息伦理的一项基本原则”[5],它力图消除数据鸿沟、数据垄断和数据霸权,使人人都可以享受大数据资源带来的红利。一方面就国内数据共享而言,我国政府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以及《政务信息资源共享管理暂行办法》等规范文件均提及了要加强数据开放共享。这些法规文件的出台,体现出党和政府对数据开放共享的高度重视。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能够使民众及时了解到政府决策部署,既能推动民众对政府的监督,增强政府活动透明度,使权力受到监督而防范腐败,也能加强政府与民众的沟通联系,真正体现出党执政为民,以人民为中心的优秀品质。为发挥数据在政务服务中的重要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6]通过数据开放共享,简化政府办事流程,显著提高政府工作决策效率,使大数据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另一方面就国际数据共享而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愿意在技术交流、数据共享、应用市场等方面同各国开展交流合作,共享数字经济发展机遇。”[7]2019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G20大阪峰会的数字经济特别会议上指出,“要共同完善数据治理规则,确保数据的安全有序利用,要提升数字经济包容性,弥合数字鸿沟。”[8]通过与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在确保个人数据隐私和重要敏感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推动互利共赢,使数据能够惠及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真正体现出中国党和政府以世界“人”为中心的数据治理理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那样,“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9]

(二)多元共治,协同治理

政府数据治理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程,单靠政府或某一国家的力量恐难完成治理目标,需要多元主体的共同参与,形成政府数据治理的协同治理效应。中国政府出台的《全球数据安全倡议》(以下简称《倡议》)表明了中国期望与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数据安全、数据隐私、国家数据主权等问题,促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倡议》明确指出,中方欢迎政府、国际组织、信息技术企业、技术社群、民间机构和公民个人等各主体齐心协力促进数据安全。“当前全球数据治理的过程中还面临着主权国家间数据治理的不同主张和冲突,个人、企业与主权国家间数据权益存在失衡。”[10]为此,各国政府间应加强沟通对话,消除利益分歧,在维护本国数据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基础上,推动早日制定全球数据治理规则,保障数据跨境自由流动。西方国家推行数字霸权主义直接致使全球数据治理步履维艰。美国实施所谓的“清洁网络”计划,以保护美国公民数据隐私和国际利益为幌子,对中国科技企业进行打压,为数字技术设立非关税贸易壁垒,是典型的数字霸权主义行径。“清洁网络”计划的提出给全球数据治理造成诸多困难,削弱了各国合力应对数据安全的意愿,导致治理主体间缺乏足够信任。对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和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加强沟通交流,深化合作,加强互信,共同构建休戚与共、互利双赢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对于国内政府数据治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政企合作、多方参与,加快公共服务领域数据开放和共享,推进同企业积累的社会数据进行平台对接,形成社会治理强大合力。[11]然而,当前不仅全球数据治理面临着主权国家利益分歧和信任不够带来的协同治理动力不足,国内政府数据治理同样面临着治理主体单一、协同意识不强、治理主体利益分歧明显等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协同治理的数据治理理念无疑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形成多元共治的数据治理格局,促进数据共享水平的提高,激活“休眠数据”、消除“割裂数据”、 保护“敏感数据”,推动数据融合与互联互通,推动数据资源实现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跨业务的统筹利用,真正形成全国数据共享大平台,使数据治理更好实现协同化。

二、数据应用层: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应用多个场景

大数据将是未来各国科技竞争的一个新的领域。习近平总书记尤为重视大数据资源的重要价值,他认为:“浩瀚的数据海洋就如同工业社会的石油资源……谁掌握了大数据技术,谁就掌握了发展的资源和主动权。”[12]习近平总书记将数据信息资源作为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认为 “网络信息是跨国界流动的,信息流引领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3]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大数据资源的战略重要性,提出要将大数据应用到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行业,从而充分挖掘发挥出数据的巨大价值。

(一)大数据推动数字经济,培育数据市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当前,数据驱动经济增长正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新样态,数字经济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竞争的新领域。为提高我国数字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将数据列为新的生产要素,数据要素取得与土地、劳动、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同等地位。2020年3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提出要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数据生产要素”和“数据市场”两大命题的提出,成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又一重大理论创新,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提供新的路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要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就必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在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中,要依托大数据技术,推动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以数据要素驱动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从而培育数据市场。为推进全球数字经济发展,习近平主席指出:“作为数字经济大国,中国愿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保持市场开放,实现互利共赢。”[14]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风险与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危中寻机、化危为机。疫情激发了新技术、新业态、新平台蓬勃兴起,使大数据与经济融合的趋势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大有可为。 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抓紧布局数字经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着力壮大新增长点,加快形成发展新动能。”[15]

(二)大数据改善民生,推动数据为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数据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要有所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文化”等,让百姓少跑腿、数据多跑路,不断提升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16]通过利用大数据为民众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提高行政决策效率,减少民众办事成本。这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不渝地贯彻政府数据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的思想。在脱贫攻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精准扶贫、生态环境领域的大数据运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助力。”[17]大数据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取得脱贫攻坚战的胜利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等手段,加强疫情溯源和监测。疫情实时大数据报告、追踪疾病接触人员动态、智能调度医疗防护资源等充分说明大数据在疫情危机管理中大有可为,“大数据+疫情防控”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科技战“疫”的目标。习近平总书记的大数据观中,始终坚持数据为民的理念,将大数据致力于改善民生事业上,人民始终是主角。使群众真实地享受大数据带来的福祉,切身感受到大数据带来的便利,把推进信息化与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与提高公共服务水平相结合,这体现出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将大数据应用与人民群众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

(三)大数据创新国家治理,充当政府治理的得力助手

大数据资源不仅是政府治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政府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大数据提升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在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过程中,大数据不能缺席。通过大数据的收集、挖掘、分析和运用,能够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研究、预判社情民意提供更多依据。以数据为政策导向,推动政府社会治理的科学化、民主化,创新了政府治理模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那样,“要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18]把大数据内嵌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将大数据应用到政府公共管理、行政决策、社会监督、民生保障、党员教育等领域,推动社会治理模式的不断创新,提升政府科学决策、精准服务、精细管理等水平。例如,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我们对中、低、高等风险区的等级划分、健康码的识别、重点人群的跟踪等皆是根据大数据而做出的科学决策。显然,在重大公共危机面前,大数据为制定危机预警阈值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充当政府危机管理的得力助手。

三、数据能力层:培养数据人才,用好大数据

(一)培养党员干部的数据素养能力

大数据作为一种战略资源,如何使用好这项战略资源,需要有一批掌握较强数据素养能力的人才支撑。党员干部是数据治理与利用的最重要的主体,党员干部的数据能力对国家大数据战略的实施成效发挥关键性作用。因此,对党员干部数据素养能力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党员干部数据素养能力的核心要素,他指出:“善于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是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19]这一论述指出了党员干部应具备数据获取能力、数据分析能力、数据运用能力这三种技能,这是保障党员干部能够利用大数据进行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基础。其一,就数据获取能力而言,作为党员干部要对数据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和强烈的数据意识。要深入调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社会实践和网络调研等多种方式获取民意舆情、经济社会发展等信息数据。党员干部数据意识强、数据收集效率高,为其掌握丰富、完整的社会数据库奠定坚实基础,这也是数据获取能力的核心内容。其二,就数据分析能力而言,党员干部在掌握大量数据后能够进行数据分析,从海量数据中窥探网络舆情、民生发展、社会治理等重要信息,从而能够为其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其三,就数据运用能力而言,党员干部要能具备将大数据作为从事公共事务管理、社会治理、党自身建设的重要工具,这是大数据能力中最为关键性的技能。2019年1月出台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中指出,“积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创新党组织活动内容方式,推进‘智慧党建’。”[20]通过将大数据内嵌于党建工作中,能够掌握党员的思想政治情况和工作表现等信息,以加强对党员干部的权力监督,提高党员干部思想政治觉悟和领导能力。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加强学习,懂得大数据,用好大数据,增强利用数据推进各项工作的本领,不断提高对大数据发展规律的把握能力,使大数据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更大作用”。[21]这充分体现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党员干部大数据能力的重视,也为新时代党员干部数据素养能力的培养提供指导方向。

(二)加强大数据人才队伍培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才资源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第一资源的特征和作用更加明显,人才竞争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22]在大数据时代,大数据人才对大数据驱动国家创新发展作用的发挥愈加显著,培养优秀的大数据人才是当前实现人才强国、科技强国战略的迫切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各国都把推进经济数字化作为实现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在前沿技术研发、数据开放共享、隐私安全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做了前瞻性布局。为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他还强调:“要培育造就一批大数据领军企业,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大数据人才队伍。”[23]当前,我国数据总量虽然庞大,大部分数据还处于休眠状态,数据利用率远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我国还只是数据大国,而不是数据强国,究其原因,根本在于我国大数据人才的匮乏。为此,应加强对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力度。我国大数据人才的培养,应着力培养人才的数据素养能力,具体包括数据思维、数据知识、数据技能、数据伦理等能力。其一,加强多学科交叉培养。大数据人才是多学科知识与能力的交叉型人才,不是某一个学科单独可以培养的。一般来说,大数据人才既需要具备数据收集、管理、统计、分析相关能力,如能够利用数据软件和网络技术解决实际问题,为各项决策提供数据服务支撑。能根据具体需求,采用有效方法和数据模型的分析形成工作报告,为政府日常工作提供决策依据。此外,还需要掌握数据道德、数据隐私伦理、数据安全保护、数据立法等社会科学知识,掌握大数据的人文内涵,能够保障大数据人才在运用大数据时能够做到“善用”,实现大数据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对于政府大数据人才而言,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政治业务能力、行政管理技能,以保障政府工作人员能够很好地将大数据应用到自己的工作流程当中。其二,加强高校大数据学科建设。高校是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最主要场域,高校要加强大数据学科建设,以提供更好、更持久的大数据处理与分析技术。当前可考虑在重点院校加强数据学科和专业建设,设置本科、研究生不同层次的大数据人才培养体系。推动不同学科资源的有效整合,使高校真正成为大数据人才培养的“摇篮”。其三,改善大数据人才培养环境,健全人才评价机制。大数据人才的培养需要活跃而相对自由的学术环境和生活环境,要采取各项激励措施,为大数据人才的学术、生活提供多项保障,激发其创造能力和合作精神。同时,要完善人才评价制度,摒弃“唯论文”“唯头衔”的不良导向。2018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其中指出,“要坚持凭能力、实绩、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资历、唯论文等倾向,注重考察各类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和履责绩效、创新成果、实际贡献。”[24]因此,大数据人才的评价机制要以实际能力作为根本参照,激发大数据人才的创造活力,使大数据人才的评价机制更为科学合理。

猜你喜欢
总书记人才政府
人才云
时局图
习近平总书记论守初心
人才的开发和使用是一门科学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把对总书记的深厚感情转化为工作动力
习总书记“下团组”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毛遂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