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艳芬
(济源市种子管理站,河南 济源 459000)
进入21 世纪以来,我国有机农业发展迅速。有机农业在满足人民群众对食品安全、美好生活需求、生态环境保护及农业发展绿色转型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国农业今后生产的一个重要方向。有机农业生产对生产环境有严格要求,农田生物多样性对有机农业生产环境影响巨大。
有机农业的生产要求,在整个农作物生产种植过程中,尽量要以有机肥去满足作物生长的营养需求,以物理措施、生物措施、农业措施等达到病虫害防治的目的,而尽量减少化学制剂或添加剂的使用,也不使用转基因产品。发展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相比,具有这些特点:向社会提供食用安全、无污染的安全绿色食品,不会给老百姓的生活造成安全隐患,更能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几率。改用有机农业生产方式后,化学农药、化肥等的使用率降低,大大减轻环境污染,更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有机农业生产的农产品,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高品质、无污染环保产品。由此,发展有机农业,将有利于增强国内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加外汇收入。有机农业不同于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属知识密集型农业产业,需要大量的高知识技术人才。由此,发展有机农业,开辟一条新农业发展主航道,有利于增加农村就业窗口,提升老百姓经济收入,促进农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土壤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土壤肥力能够直接影响农作物的质量。工作人员通过对土壤进行检测,从而判断土壤的肥沃力,探究土壤中是否蕴含农作物生长所必要的营养物质。与此同时,在发展有机种植农业的过程中,应当尊重农作物存在的差异,不同的农作物所需要的土壤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发展有机农业种植土壤培肥技术,不仅能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同时也有利于维持土壤营养平衡,提高土壤肥力。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土壤作为重要的组成因素,不仅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其生长的环境与营养,同时还能够为植物生长提供必需的微量元素,实现各种养分的综合应用,改善农作物生长情况,加快农作物生长的速度。土壤肥料是影响土壤肥力的关键,同时也是促进农作物生长的重要因素。土壤肥料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整块土壤的基础肥力以及土质状况,最终影响到土壤农作物品种的选择及其生长的情况,充足的土壤肥料能够促进我国基础农业持续发展。土壤肥料中含有的元素以及营养物质较多,不仅包含农作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微量元素,同时还能够为农作物提供各项营养元素,满足农作物生长的需求,提高当地农业经济收入水平。在大自然的作用下,土壤具备较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前提是不能受到严重的损坏。因此,人们应该提升土壤环境保护意识,与大自然一同促进农业发展。
农作物在种植生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病虫害现象,如果不加以防范与控制就会导致农作物大量减产,影响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再加上很多病虫害存在传染性特征,如果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影响到其他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大量减产,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除了采取病虫害治理措施之外,种植人员还可以使用相应的土壤肥料改善土壤肥力,进一步提升农作物的整体抗病害能力。土壤肥料的合理使用不仅能够提高农作物抗病害能力,同时还能够满足其生长的营养需求,最大程度地保障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值得注意的是,种植人员在使用土壤肥料改善土壤肥力预防病虫害的时候应该注意控制肥料的质量,以免对农作物以及土壤造成不良影响。
有机农作物在生产过程中的根本原理是模拟自然生态系统,丰富植物的种类,从而营造一个复杂的生物群落,更好地减轻病虫害的发生、流行。传统农业生产由于种植的农作物较为单一,生态条件和自然条件过于统一,造成病虫害在此环境下大范围传播流行。再加上有益昆虫数量有限,可以觅食的种类相对较少,严重影响到整个农业生态系统的平衡。所以在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应该借助多样化的手段,通过丰富农业资源,形成较为稳定的生态群落,有效抑制病虫害的发生蔓延,或者使病虫害能够维持在一个不会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威胁的动态平衡阶段。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多样性种植可以大致划分为空间的多样性和时间的多样性两个方面。空间多样性是指在一个空间当中种植多种植物,充分利用农田土壤,利用地理空间。时间的多样性是指在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播种时间多样性,收获时间多样性,通过制定不同作物的播种日期营造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落,当一种农作物收获之后,另一种农作物处于生长阶段,更好地培养害虫天敌,营造一个复杂的生态群落,更好地保持农业生态平衡。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注重加强生态平衡的调控,不仅能够有效抑制病虫害的繁殖生长,而且还能够为有益昆虫的繁殖提供条件,从而保证了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的有效性,减少了各种化学类农药的使用。
传统农业生产过程中,很多农民群众积累了丰富的农作物栽培经验,但是有机农业生产与传统农业生产有着本质的要求,传统农业生产所积累的经验往往不能够应用于有机农业生产领域。所以在有机农业发展过程中,就需要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注重将先进的科研成果向广大农村地区的有效转移,将研究成果转变成实实在在的生产力。通过针对性的科学研究,更好的助推有机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减少病虫害对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
选用抗逆性强的品种,同时,注意遴选好优良种子,以籽粒饱满、颗粒均匀、无病虫害的良种为首选,这是农业植保措施的基本出发点。选好种后,还应做好晒种、杀毒灭菌,以促进种子高产,灭菌提高种子的抗逆性。改进田间种植模式,多用间作、套种、轮作、休耕等农业生产方式,以培育农田地力,增强农作物抗逆性。常见的改进模式,有:小白菜与生菜间作,蔬菜与水稻轮作,小麦套种花生等。同时,还应注意休耕,以便于耕地逐步恢复生态环境。做好清园、封园与修剪与休耕等工作,一般执行秋冬清园,冬春封园、果树修剪、稻田休耕,这样对增产效果最突出。适时组织灌溉,控制好田间湿度,也是防病虫害的重要措施。此外,还应结合病虫害流行特点,灌溉的同时适时投药或者漫灌,以闷死病虫害。以高温闷棚,控制好时间和温度。做好土壤培肥,本着“平衡施肥”的原则,统筹规划,以维持土壤的肥力和肥效。一方面,应了解土壤的理化特性,根据酸碱度适度培肥,以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另一方面,施用有机肥,应有选择性和混合性的使用,以确保土壤养分平衡供给,避免出现污染的情况。
农田中作物与边界树篱面积比例为6 ∶1 ~23 ∶1,地 块 面 积3000 ~22700m2, 多 为 长 条 形 地 块, 宽50 ~200m,栽培作物有小麦、谷子、大豆、玉米等,非栽培作物主要有构树、锦鸡儿、苦苣菜、泥胡菜、泡桐花、苋菜、狗尾草、榆树、酸枣、杨树、楝等。经过多年农田边界植物多样性维护,有益生物种类和数量也丰富起来,主要有瓢虫、蜘蛛、食蚜蝇、蝽类、步甲、青蛙等,其中瓢虫、蜘蛛数量显著增加。蜘蛛作为农田生物多样性的组成之一,种类丰富,一般以农业害虫为食,而且食量大、食性杂、繁殖快、维持时间长、捕食力强,是农作物害虫重要的天敌类群。蜘蛛在生物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农田蜘蛛控制农业害虫,还可以避免化学药剂对环境造成污染。但它们对耕作、播种、收获、农药施用等耕作管理措施都很敏感。蜘蛛多样性的变化还可以反映土地利用的变化以及其他土壤生物群落的组成、丰度和丰富度的变化。因此,蜘蛛常被选作农田生物多样性指示类群进行研究。有机管理下的玉米地蜘蛛物种稀疏指数显著高于常规管理下的玉米地,有植物篱的玉米地蜘蛛的物种稀疏指数高于无植物篱的玉米地且有植物篱与无植物篱、有机和常规管理下蜘蛛群落结构显著不同。
有机农业相较于传统农业有着更为严格的技术要求,当前随着有机农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就需要加强对广大农业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转变传统种植模式。所以,在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可以定期安排种植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有效的技术交流和技术传播,通过讨论交流会议,听取讲座培训等多种方法,切实提高农业生产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另外,基层地区的农技人员还应该切实做好技术服务工作,及时解决农民群众在有机农作物种植过程中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制定妥善有效的解决方案。
土壤监测的作用就是了解土壤成分的变化情况,掌握其实时动态,并根据农作物生长需求调节土壤成分,促进农作物生长。种植人员在土壤检测前期应当完善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完善监管制度与施肥计划,开展监测跟踪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土壤环境监测并不只是单纯地对土壤成分进行检测与调查,同时还应该重视对土壤周围环境的监测,从监测结果中辨别影响土壤肥力的因素,分析导致土壤营养元素缺失的原因以及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并在询证讨论之后得出最佳的处理方案。另外,种植人员还应该加强对土壤肥力的实时监管,掌控土壤微量元素以及酸碱性的动态变化情况,从中分析出土壤养分动态失衡的原因,及时采取相应的改善与调整措施,降低土壤中有害物质对其的影响,提高土壤的再生能力与修复能力,改善农作物生长状况。
生物防控措施应用,以利用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为落脚点,通过一种或一类生物去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该技术措施最大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是任何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措施所能比拟的。常用的生物防控措施,主要有:利用天敌。任何一种虫害都有天敌,于是便利用天敌吃害虫以虫治虫创造思路。以小菜蛾为例,在日本破坏力极强,幼虫可啃食甘蓝、小萝卜等。最重要的是,该虫害已适应化学杀虫剂。研究人员发现,对付该虫害最有利的杀伤武器是比它还小的蜂,在小菜蛾产卵时,这种天敌蜂会潜入幼虫体内吃掉幼虫,起到驱杀的目的。将其与天然杀虫剂混合使用,往往驱虫效果更好些。利用作物抗性。该处理措施,重在选育有抗性的作物品种。比如:选育抗马铃薯晚疫病的品种、选育抗麦秆蝇的小麦品种等。再比如:通过授粉昆虫熊蜂交叉授粉的效果,提高产量,降低畸形果菜的比率,改善果菜品质。也可减少灰霉,防治激素中毒。除上述措施之外,还有利用昆虫不育、作物遗传抗性等措施的尝试,在植保领域同样取得不错的成效。
以维护农田生态系统为管理出发点,主要是通过:①修缮田间绿化带,尽量选栽不易滋生虫害的植物,比如:石楠、蓖麻及各种香料植物等,以破坏杂草滋生的环境,减少病虫害发生率。②注意天敌保护,农田施用物质要保证对害虫天敌无害。③改进农田作业模式,推广种养结合,多用的有:稻鸭共作、茶园养鸡等,以立体生体养殖,搭建绿色生态养殖平台。在此,茶园养鸡可以辅助防治蛴螬、茶尺蠖;稻田养鸭可有效防治稻飞虱。
有机农作物在种植期间需要保证种苗无病,保证农作物种质优良,各个种植环节良好。播种之前,通过对种子进行浸泡、晾晒等多元化的处理方法,确保种子表层不携带病菌,从而提高种子的出苗率、成活率。此外,在有机农业生产过程中,也可以将轮作制度充分运用其中,通过在同一个地块种植多种农作物,能够更好地减轻土壤当中病原微生物的积累,减轻病原微生物对农作物生长发育造成的不良影响,避免病虫害面积的进一步扩大。有机农作物生长发育阶段还需要密切做好田间的巡视检查工作,根据作物的实际生长、气候条件的变化情况,加强对田间环境的有效调整。应该开挖排水沟,保证田间的排水沟沟沟相连,遇到连续阴雨天气时,能够将田间的积水快速排出,并且还应该确定最佳的定植密度,保证田间具有良好的通风透光性,确保每一株农作物都能更好的接受光照,更好的健康生长发育,以此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降低病虫害的发生率。农作物收获之后,应该注重做好秋冬季节的翻耕工作,利用现代化机械设备对土壤进行有效的翻耕处理,利用土壤翻耕,将病原微生物和各种害虫成虫翻出土壤,经过一个冬天的土壤冷冻作用能够将病原微生物冻死,减少第二年病虫害的数量。
新时期下,要求相关部门应该加强有机农业种植中病虫害的针对性防控,要秉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保证生产出农产品品质过硬,生态安全的原则,严格控制化学农药和化学肥料的使用,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等多种措施,将病虫害维持在一个动态平衡的阶段,更好地满足农作物的生长发育所需,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化发展和现代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