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君
(浙江公路技师学院 浙江杭州 245200)
从历史上看,技工院校将理论教学和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大批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在社会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大部分技工院校里,重视形形色色的专业课程而忽视文化素质课程是一个普遍现象。不过,自2000 年以来,在全国范围内逐步开设了面向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升入高等职业学院(大学)的高考(高等职业教育单独考试单独招生,即“单考单招”),每年数以万计的中职和技工院校学生通过该项考试,实现了学历上的提升。
从目前的形势来看,部分技工院校纷纷举办了形式多样的高考升学班,有的是分布在各个教学系部,有的直接整合成高考升学部,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部分技工学院“重理轻文”的现象,形成了良好的校风学风。在此过程中,语文教学扮演着重要的基础性教学的角色。可以说,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应从社会人才需求、学生未来发展、谋生手段等各个方面出发,致力于培养出一批批具有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面对这种情况,技工院校重视学生专业素养的培养,改革语文教学的教学方式。在职业教育背景下,语文教学的教学形式应进行积极改革,转变传统教育观念,真正实现课堂职业化,帮助学生树立更加全面的职业素养。
现阶段的职业教育以素质教育为发展内涵,而作为文化学科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兼具工具性、实用性、人文性和审美性。
语文课程是技工院校的一门基础课程,语文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文化涵养,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和文化素养的培养也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与发展,对于教育的要求和目标也在不断发生改变。技工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重任,同时要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不断输送“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专多能的职业人才。
因此,技工语文教育必须结合学生自身特点、社会要求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理论基础、复合的操作技能和多方位的就业转换能力。
在职业教育背景下,技工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本身就是针对社会职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进行设定的。为适应社会各行业的需要,技工院校培养专业的配对人才,以学生就业为目标,以系统教育为目标。
在此背景之下,探讨以升学为导向的技工院校语文教学,应与高职、高中等教学区分开,结合自身教学实际,研究具有自身教学特色的教学方法。
目前浙江公路技师学院单考单招班正处于逐步摸索状态,由路桥系最先针对以提升学生学历为目的而设立了单考单招班,其他系部开始逐步推进。但从教学实际中,可以看出,以“高考”为导向的背景下,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有以下几个问题。
技工院校的生源多以学习成绩较差的初中生为主,绝大多数人在无法升入高中或高职,但又想学一技之长并在学历上有所提升这一背景下进入技工院校。
这一部分学生,相较于其他学生,除了成绩上的欠缺,更多是在纪律性、自控能力、学习态度上的欠缺,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甚至有部分学生是典型的“问题学生”,他们大多数人有着得过且过的思想。
但究其根本,没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掌握高效的学习方法,加上原本的教学环境对学生不够重视,甚至在“唯分论”的背景下“自甘堕落”。
从技工院校的传统教学和培育目标上,其教育重点是培养技术型人才,所以在文化课教学和教材编写上其实处于相对滞后的状况。
此外,比较高职和普通高中较为丰富的且成系统的高考教学材料,技工院校学生同样在习题资料上严重匮乏。
关注程度低意味着普遍的重视程度不够。
很多家长和学生不了解“单考单招”这一升学途径,不清楚考试要求和流程,从而导致重视程度不够,忽略这一难能可贵的“继续深造”的机会。
早在2019 年全国两会上,就有人大代表提出在职业学校设置“副学士”学位,旨在给予职业和技工院校这一身份认可,到后来提出并设立的“职业技术大学”,可见现今有逐步倡导职业教育的学历化教学趋势。
而在国家还未出台相关政策和教育试点的情况下,技工院校“单考单招”理应成为目前最主要的提升学生学历的途径,而这一途径理应让社会和学生加大认知和关注度。
作为“冷门”类型的语文教学,专业教师匮乏成为一大掣肘。
技工院校学生较难管理成为一种共识,所以现有语文教师在承担基本教学任务的同时,还须进行有别于高职和普高的专门性学生管理工作,工作繁忙且一定程度上不能做到专人专事。
另外,以升学为导向的背景下,更需要进行针对的专业的生活辅导,技工院校这方面的辅导教师也较为匮乏。
不同于职高和普高学生良好的语文学科基础,技工院校学生一般都存在基础非常薄弱、学习行为习惯较差等情况,所以在正常教学中应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为基本,从而整体提升综合素养,而这,也是贯彻素质教育的要求。
良好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前提在于学习习惯的养成。
1.规范书写习惯
规范书写习惯应该是所有语文教学中的第一课,它的重要意义在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基础性习惯。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意味着学生将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其他专业课学习也是一次重要提升。
此外,不能忽视“卷面分”的作用。在平时和高考阅卷中,书写规范字迹工整的学生比字迹潦草的学生都要高出一定分数。另外,在未来走向社会,规范的书写习惯也会对学生就业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会使得学生终身受益。
2.养成爱阅读习惯
“他山之玉,可以攻石。”阅读的意义在于,借鉴他人的所见所闻所感,来充实我们的学识和见解、拓宽我们的视野、开阔我们的心胸,能在人生遇到困境时,给予一定的指导,避免重走他人失败的道路。
宽泛层面上说,阅读应该是一种终身的习惯,是形成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基础,要积极引导学生终身不断阅读文学名著和优秀图书,并形成自己独立的思考。具体操作中,任课教师可仿照普通高中,以班费形式订阅杂志,为班级设立专门阅读场所,并且设置班级“图书管理员”,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学生在校时间短且学习任务较重,阅读习惯的养成要有相应的针对性。就应对升学层面来说,阅读其实是为了写好一篇高考作文做准备的。这就需要教师科学地安排时间,加强对学生的阅读指导,精读一些典范的文学作品。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要让学生在反复、重点阅读中体会名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必要时,应该要求学生对一些妙言警句加强记忆,熟读成诵,能诵会用,在习作中化为自己的语言。
3.养成预习和复习习惯
学习中的预习,可以做到对将要到来的学习生活进行一个预学习,在这过程中可以有重点地发现不懂之处,以便在课时重点听任课教师讲解,课后可以向任课教师请教,以达到有效学习。
学习中的复习,可以做到对学过的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回顾,以加强印象,并有效发掘出新的知识点获得细致学习和有效记忆的效果。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沿用记笔记的形式,将学习的困惑记录下来,及时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4.养成总结和反思习惯
“吾日三省吾身。”优秀的人总是不断反思自身的不足,学习语文也是一个反思与总结的过程。
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倡导学生养成总结和反省习惯,不论是考试做题或者是阅读,遇到相似的问题学会总结,学生要学会提炼出学习要点,叮嘱自己在接下来的学习生活中多加注意,并把这个过程养成习惯。
总结反思最简单的形式,就是用笔记本记录的形式记录下来,可以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也可以将其作为错题本,记录下学习生活中所犯的错误,可以在日后复习中改正错误、及时复习、不断进步。
与日常认知专业课的实践教学不同,以升学为导向的语文教学其实也需要一定的实践性,在技工院校实际教学中,这种实践性更重要,且更能让学生发现语文学习的不足之处。
1.要学会“开口”说
语文也需要会开口说话。不论是平时上课回答问题还是日常生活交流中,技工院校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还是有所欠缺。
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训练。比如课堂中,可以就实际生活发生的感兴趣的热点事件,多进行班级讨论或者小组讨论,提升学生的表达欲望和表达能力。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进行情境教学,提醒学生要注意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措辞和用语。
2.要学会“多写”
对于技工院校学生的语文学习来说,“写”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而且在升学考试中,作文占比十分重要。所以,看再多的作文也不如亲自写一篇,然后在总结反思的基础上,找出自身的不足,不断地去改变。
除了作文,“多写”还应该是多做语文练习,只有在不断的练习中总结和反思错误,才能更好地提高学习成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技工院校学生之所以学习较差,除了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失去该有的兴趣也是一大重要因素。相较于其他略微枯燥、以理性思考为主的专业课教学,语文科目的学习以形象思维为主,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践教学中,应注意引导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让他们意识到语文其实是一个“有用”和“有趣”的学科。
1.分层次引导
语文基础良莠不齐是技工院校学生的一大特点,任课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分层次教学的重要性。在教学前期,应充分了解清楚各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分层次进行相应的教学。
在了解各个学生学习基础的基础上,激发学习兴趣就应该因人而异。例如,在语文演讲活动这类型课后作业布置时,就应该鼓励拥有不同长处的学生组队,从资料搜集到资料整合再到PPT 课件制作,然后登台演讲等环节,让不同的学生担当相应的职责。既保证了活动的可行性,也借此提高了学生的语言归纳、作文写作、口语表达能力。
2.“生活化”教学
通常情况下,技工院校的语文教学是以服务生活、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求教学贴近生活,做到“有趣”“有用”,而在升学目的下,也并不违背这一愿景,同时也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在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语文成绩。
“生活化”教学,要求从书本的角度延伸开,到生活中去,将生活与课本相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做到了解社会、感悟人生。
例如,在《我与地坛》教学中,除了讲授基本的语文知识,可以延伸开至作家史铁生一生身残志坚奋斗的过程以及死后捐献遗体的承诺,向学生讲述生命的意义以及遇到苦难应有的态度,这对学生意志培养以及体味生命真谛有着重要意义。
同样,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技工院校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任课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素质和教学能力,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更好做好本职工作。
创新教学方式,其实最大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课教师可以在日常教学中,针对不同课程开展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简单的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运用视听等方式形象生动展示出来;有些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可以采用实践活动,倡导学生自己设计教学活动等形式。
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平时,任课教师不仅要督促学生多读经典、大量练笔,自己也要多读多写,把自己当作学生,以一个学生学习的态度面对未来的教学生涯。
除此之外,教师要经常反思,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值得借鉴的优点都要重点记录,把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例编写成教学案例,为自己以后的教学工作提供借鉴和帮助,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