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对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的价值及影响探究*

2022-11-23 12:26:59何亦君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0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教育

何亦君

(江苏省昆山开发区石予小学 江苏昆山 215437)

“南社诗翁”胡石予,江苏昆山蓬朗镇人,石予小学就是为了纪念这位先贤而设立的。为了提高学生的劳动认知,培养其良好的劳动素养,基于“石予文化”开展的劳动教育,发扬胡石予先生的爱国、博学、简朴、至孝的精神品质,以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进一步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石予文化

“南社诗翁”胡石予,江苏昆山蓬朗镇人。石予小学以胡石予命名,是因为胡石予先生毕生从事教育事业,以教书育人作为发挥自己才学、实现自己高怀远志的最佳途径,是近现代贡献卓著的教育家。胡石予先生的育人以德、身教言教并举、经世致用的教育思想影响了叶圣陶、郑逸梅等一代文学大师。胡石予先生一生遵循“爱国、博学、简朴、至孝”的优秀精神品质,对小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育起到很大影响,能够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整体劳动素养和人文素养。

二、劳动教育的时代内涵

劳动教育是全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对于我国教育教学所提出的全新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改革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内涵各有不同。我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的国家,对劳动的重视程度不可谓不高。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哲学家墨子认为,民不能无食,食必须经由劳动所获得,这也是古人将农业与劳动简单联系在一起的朴素认知。曾国藩则将劳动和农业以及商业之间结合了起来。时至今日,劳动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劳动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在改革开放之前,为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在小学阶段积极开展勤工俭学的教学活动,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社会当中,用自己的双手来创造价值,感受到劳动所带来的成就感,这是将劳动教育与实际的生产劳动结合起来,强调的是体力劳动。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智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特别是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大部分的家长认为学生只需要将书读好即可,所以在整个社会上也形成了过于重视文化,而轻视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培养,这就导致在这一阶段,国民的劳动意识普遍比较淡薄。随着21 世纪的到来,人才强国的需求让教育教学走向了更新的高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社会需要既有知识也有劳动技能的全新人才,所以劳动与教育之间关系有了进一步的升华。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劳动不再是单一的体力劳动,是人才培养的一种重要方式。我国的传统美德是热爱劳动,而在早期的社会发展中,劳动教育往往与生产劳动之间紧密结合起来,所以在当时劳动也就等同于为生活活动,这也导致大部分人对于劳动的认知并不正确,将劳动简单地定义为打扫卫生。随着生产力的解放,让劳动出现了诸多的变化,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还包括脑力劳动,因此也就要求要开展丰富多样的劳动教育活动,以更好地满足整个社会的发展需求。在新的时代下,劳动教育改革正在进一步地推进,因此这一多样性的显现也展示了在如今的社会环境下劳动的复合性,劳动不再是单纯的生活类劳动,而是一种多方结合、相互连接的劳动教育,因此传统的单一劳动教育,已然无法满足如今的时代发展需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普及,要求劳动教育要做好与其他行业之间的结合,完成教学创新,以更好地提高劳动技术与能力,从未来的职业发展出发,结合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神,真正地实现知行合一。

三、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

(一)学校层面

想要提高劳动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要求教育主管部门能够重视开展劳动教育,要能够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制订科学合理可行的劳动教育计划、目标以及相应的考核机制,这也是从上层出发,对劳动教育开展所提供的基础。但是就目前小学劳动教育的现状来看,并没有相应的劳动教育方案,即便有方案也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因此在开展劳动教育的过程当中,很容易会出现无章可循的问题。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国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出发,学校必须预留出足够的时间来开展劳动课程,以确保劳动教育落实到位。学校要根据《意见》做好课程的优化设置工作,并且能够依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课程体系,做好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工作,将劳动教育融入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但是就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并没有能够落实到位的劳动教育课程,这就导致学生在接受劳动教育时比较零碎,整个劳动教育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此外,从劳动教育的师资建设情况上来看,存在比较匮乏的问题,这也是目前在小学劳动教育中影响到教育效果的重要问题。大部分小学开展劳动教育所需的师资力量都比较薄弱,无法确保正常课程的顺利开展。此外,除了要保证足够的时间之外,还要设置相应的劳动基地,从而为小学劳动教育提供场所支持,但是大部分小学都缺乏相应的劳动基地,所以也就导致学生没有合适的场地来开展劳动学习。

(二)家庭层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经济条件在不断地提升,生活水平的提高,导致很多家庭容易出现对孩子娇生惯养的问题,尤其是在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下,有些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只需要提高考试成绩即可,其他的事情都不需要去操心,因此往往越俎代庖地代替学生去做诸多事情,完全包办孩子在生活当中应该自己去做的事情。这也就造成学生对于家长的依赖性比较强,没有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对目前小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调查来看,大部分小学生生活当中的琐碎事宜,完全由家长包办,比如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高年级小学生,没有洗过自己的衣服,没有整理自己的床铺,没有参与过家庭的打扫等。父母的错误认知,剥夺了自己孩子在生活当中独立动手的机会,即便孩子能够取得比较优异的成绩,在未来迈入社会时,也会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家务劳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还能够让学生在劳动当中品味到生活当中的美好,从而提高其对于劳动以及生活的热情。但是很多家长认为劳动会分散孩子的精力,或者舍不得让孩子劳动,过度溺爱也让孩子没有足够的劳动锻炼机会。

四、“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的实施途径及价值影响

胡石予爱国、博学、简朴、至孝的伟大精神,能够指导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劳动观念,端正自身的劳动态度,培养其积极的劳动精神,提高学生良好的劳动水平,从而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作为教育教学的基础阶段,不仅要为学生打下扎实的知识基础,同时也要在这一关键时期,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形成初步的劳动技能,以促进学生全面成长,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随着时代的发展,劳动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劳动教育的缺失,导致学生在实践动手能力的提升上越来越缓慢。因此不可否认的是,目前在我国的小学劳动教育中,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有待完善,所以要基于“石予文化”传承劳动教育,以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让学生能够成长为爱劳动、勤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特别是在小学阶段,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即是为学生做好基础性工作,让学生能够对劳动形成更加正确的认知,能够了解到生活中的美好都是要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的,从而为学生营造出良好的成长氛围,做好精神上的奠基。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能够提高学生的品格以及能力,让学生能够热爱劳动,在劳动当中收获成就感,在劳动当中提高自己的意志品质。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要渗透于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从而为劳动教育注入更多的活力。想要确保劳动教育的有效发生,就必须从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更喜欢精神探索,愿意动手去尝试,但是对于劳动的热情并不高。所以在实际的实施过程当中,可以通过劳动课程的设置、劳动作业的布置等方式,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意识,激发起劳动的热情,让学生在学校、在家中、在社会里,借由劳动来提升自身的素养。比如石予文雅用餐,学生在吃完饭之后,要主动收拾餐盘,整理餐桌;评比石予榜样班级,激发学生的好胜心,自觉维护班级环境,设置图书角,确保班级布置的整齐有序;设置石予卫生角,每班负责学校的一块包干区的卫生等。学生只有真正地对劳动产生热情,才能够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有明确的劳动目标,从而在实际的劳动过程当中,逐渐地养成劳动的意识。在提高学生劳动技能的过程当中,老师要强调重复以及创新,在重复中不断地提升学生的劳动水平,在创新中发展学生的个性。因此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能够更好地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型技能人才。劳动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但是在教育上要采用更多的创新方式,在新时代下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要避免受限于体力上的劳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激发学生的动力,从而让学生在劳动当中获得成就感,体会到劳动的快乐,这样的劳动教育才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认知,让学生养成基本的劳动技能。新时代下的劳动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因此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要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融合起来,创新劳动的教育思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让学生能够在小学这一关键时期,埋下一颗热爱劳动的种子,在今后的成长与发展中,收获劳动的果实。

五、加强和优化石予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建设劳动基地,开展劳动实践

为了更好地落实劳动教育活动,学校要建设劳动实践平台,为劳动教育的开展提供基础,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制定相应的劳动课程内容,结合学生的个性化特点,来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基于“石予文化”传统的劳动教育,要更加强调基础性的学习,提升学生的认知以及理解。比如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劳动基地当中参观,让学生能够掌握不同植物的特点以及生长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意识,让学生能够对劳动基地有初步的了解;对于中高年级的学生,则可以引导其开展劳动活动,在学生动手的过程当中,能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其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劳动热情,并且让学生能够在相应的植物养护过程中,感受到劳动的魅力,从而达到石予劳动教育的目的。

(二)深度挖掘教学内容,实现学科融合

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可以将各学科之间结合起来,老师可以将劳动教育的实践内容拓展到各个学科当中,在教学内容里挖掘出相应的教学资源,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比如在教学“Unit5 Helping our parents”时,老师可以从教学的内容出发进行劳动教学。由于目前的小学生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备受宠爱,鲜有实践动手的机会,老师可以结合“Helping our parents”激发出学生的实践欲,让学生参与到家务事当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帮助爸爸妈妈的过程中,收获满满的成就感,从而加深学生对于所学内容的理解,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借由这样的融合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将知识学习与劳动完美地结合起来。再比如在数学教学当中,老师可以结合劳动教育,让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数学教学相对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来说,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探索当中提高综合素养。

(三)结合劳动基地,开展课程融合

在全新的教学背景下,老师要勇于打破学科之间的界限,加强各领域之间的结合,比如可以将英文写作学习与美术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劳动基地当中仔细观察,尝试用英语写一篇小作文,或者用自己的画笔来画出自己眼中的世界,利用这样的方式,给予学生更加新颖趣味的教学课堂。英语老师可以从学生的写作技巧、写作方法出发,指导学生提高其英语写作的水平,美术老师可以从学生的色彩搭配、画面构图出发,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共同依托劳动基地,完成学科之间的融合。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石予文化”传承的劳动教育,能够促进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让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劳动意识,端正劳动态度,提升劳动认知,从而促进学生整体劳动素养的形成,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华人时刊(2022年13期)2022-10-27 08:55:52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题解教育『三问』
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 12:08:52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热爱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