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力恒
(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史店乡中心小学 宁夏中卫 755299)
我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高质量的语文教育,不仅关注教师对语言文字知识的解读,同时也要格外重视对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将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重要的教学任务,并且在语文教育工作中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在围绕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过于死板,在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导致语文教育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很难真正做到主动积极解决,在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难以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锻炼和提升。面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教师应当积极创新教育思路,真正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指导,在帮助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同时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
语言建构与运用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建构与运用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积累语言知识,通过对语言的梳理和整合,掌握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规律,从而形成语言运用的经验,在具体语境中采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观点,并且真正学会运用语言实现有效沟通。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核心素养中最为基础的部分,也是语文教育工作的核心内容,在具备较强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的情况下,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接触语言知识的同时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并且在主动积极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强化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表现出的思维能力发展以及思维品质的提升。能力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发展相辅相成,在接触语言知识的情况下,学生能够做到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且在探究和理解语文知识的同时实现对思维的合理锻炼。语言发展与提升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代表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自我成长与建构,在有效落实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情况下,学生能够真正做到多角度分析和思考问题,并且在主动积极探究知识的同时,实现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审美鉴赏与创造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活动中,体验评价创造美的能力和品质,基于语文课程的独特人文内涵真正丰富学生审美体验。在开展初中语文教学的课程活动时,学生能够了解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并且在主动积极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实现对美好事物的创造,借助语言强化审美能力,在发现美的事物时运用文字记录美,运用口头语言表现对美的赞赏。这些活动能够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趣以及高尚的品位。
文化传承与理解是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以及对传统文化习俗的有效传承。在培养小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格外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全面渗透,从不同角度出发,帮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同时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理解离不开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探索,基于教师开展的相关教学活动,学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且在成长过程中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实现对学习状态的及时调整,在对传统文化做出深层次探索的同时,推动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
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中,许多教师采用的教学形式较为死板,通常只是关注对语文基础性知识的讲解和分析,而没有做好对教学流程的合理设计和优化,这就导致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时表现出的积极性不足,学生很难基于教师的合理指导加深对英语知识的认知和理解。在围绕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时,教师始终处于高高在上的姿态,他们通常关注通过语言讲解的方式,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对课文以及相关内容进行解读,却忽略了如何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师生之间的互动和协作较为有限。许多教师只是将语文教育看作一项任务来完成,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没有充分听取学生的相关意见,由于教师对学生学习行为干涉过多,导致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气氛较为沉闷,学生在探究和解决学习问题时,只是听取教师的安排和意见,而没有真正做到独立思考。在死板单一的教学活动影响下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态度无法实现及时转变,他们在不断分析和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难以实现综合素质的全面进步与提升。
开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时,许多教师忽略了对教学资源的全面拓展,通常只是关注如何对教材中的内容进行解读和分析,而没有真正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以及真实学习需求,这就导致学生在接触和了解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体验不够全面。还有许多教师在选择教育素材时,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兴趣爱好,通常只是关注教学材料在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导致学生参与语文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受到影响。部分教师在围绕语文知识选择教学素材时,对理论性内容的渗透过多,而没有真正考虑到语文教育和现实生活之间的密切关联,这就导致学生对语文知识的研究不够充分,他们很难真正基于生活经验解决语文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无法在解决语文学习问题的同时提高知识应用水平。
教学评价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许多教师忽略了对评价机制的合理优化,通常只是关注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取得了怎样的学习成果,将学生语言运用能力作为重要的评价依据,而没有真正体现出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这就导致学生的学习观念无法得到及时转变,在成长过程中学生自我认知不够清晰。许多教师没有把握好学生的整体学习状况,在围绕语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指导时,过分强调学习的整体性,而没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这就导致教师开展的评价活动缺乏拓展性。还有许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没有考虑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状况,只是一味地强调语文教育的相关要求,而没有体现出核心素养的深刻内涵,这也导致评价活动流于形式,学生学习观念难以发生根本性变化。
有效落实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应当格外重视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采用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且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进步和提升,以此为基础,真正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主动积极解决问题的同时实现学习能力的全面进步和提升。基于小学生语文课程学习特点,教师在创新教学手段时,需要考虑到学生的真实状况,一方面加强对语文知识的研究,另一方面也要积极听取学生的相关反馈,并在此基础上实现师生之间的紧密协作,让高质量的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成为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保障。
比如在培养学生语言运用与建构能力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发学生的深刻思考,根据小学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选择创设情境的场景,并且基于对课文内容的深入还原,让学生感受到语言的独特魅力,在拓宽学生知识面的同时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举个例子,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向学生展示关于小兴安岭的相关图片和视频材料,并以此为基础,引导学生主动了解小兴安岭独特的美感,让每位学生都能够在接触真实深刻情境的同时实现学习状态的有效调整,并且在引导学生主动解决学习问题的过程中,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进步和提升。
再比如基于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开展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关联在一起,既要关注对理论性内容的解读,同时也要重视对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鼓励学生联系生活经验参与关于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真正引导学生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传统节日是中华优秀文化的典型代表,在文化传承中教师应当把握好传统节日的契机,在深入挖掘教材中传统文化元素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推动实践活动的有效落实。举个例子,《北京的春节》一课教学过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联系春节这一传统节日对相关实践活动做出尝试,让学生在主动了解春节相关习俗的同时尝试基于生活实践,引导其作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积极参与春节的相关习俗活动。这样一来,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能够真正理解传统文化的生活内涵并且在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影响下,实现对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
丰富多样的教学素材是实现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前提和基础,在组织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关注对教学素材的全面拓展和延伸,基于学生学习特点,将立体化的材料呈现在学生面前并以此为基础,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锻炼和培养。选择拓展性教学素材时,就是既要考虑到学生在核心素养方面的成长规律,同时也要尽可能地突出教育素材的育人价值,从多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指导,让每位学生都能够主动积极投入于对语文知识的探索中。
为了有效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在开展相关教育活动时,应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且将具有较强思辨意义的素材作为教学活动的依据,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充分锻炼和培养。科普类的文本素材对培养学生理性思维很有帮助,在开展关于核心素养的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格外重视对科普类素材的有效渗透,比如《十万个为什么》等,这些拓展性的阅读材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文的深刻内涵,并且在阅读过程中拓宽学生知识面,服务于学生思维的发展需求。教师还应从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角度出发,对学生提出相关的学习要求,在教育过程中不仅强调对语言文字内容的解读,同时也要借助立体化的素材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呈现出具有美感的教学材料,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语言美。
教学评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为了有效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应当格外重视对评价机制的合理优化,在评价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并且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解决学习问题,通过科学严谨的评价活动推动学生学习状态的有效调整。首先需要制定明确严格的评价标准,既要体现出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状况,同时也要考虑到不同成长背景下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态度,真正做到以过程为导向对学生进行评价。教师还应适当调整评价语言,在对学生进行指导时,能够从鼓励和赞美的角度出发肯定学生的学习表现,并且真正思考如何基于合理的评价活动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有效锻炼和培养,在评价中突出核心素养的相关要素。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保障语文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本要求,教师必须充分重视对语文教学模式的大胆创新和优化,从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在主动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推动学生学习能力的全面进步与提升,让高质量的语文教育成为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