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新成 毕慧芳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九师一六三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塔城 834700)
小麦隶属禾本科植物,是我国重要的种植谷物之一,其用途广泛,可被作为主食和饲料,经过发酵以后还可制成饮品或生物质燃料,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塔额垦区属于我国新疆的西北部,海拔为435~1400m,是温带大陆干旱气候区,也是新疆种植小麦的主要地区,为进一步提高小麦作物的产量,实现经济效益和满足当地人口粮食需求,应就地理位置条件,研究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就小麦的生长阶段而言,对温度和光照的要求较高,我国种植小麦的类型有三种:一是冬性小麦,二是半冬性小麦,三是春性小麦。在我国北疆地区,多种植的是冬性小麦。小麦要经历的生长环节有:发芽-出苗-分蘗-越冬-返青-拔节-孕穗-抽穗-开花-灌浆-成熟。小麦营养生长阶段是指小麦从播种出苗至分蘗越冬的环节,这一时期小麦作物主要的营养器官为根、茎、叶、蘗,7天左右便可出苗,当气温稳定在3℃左右,麦苗在地上的生长就会基本停止,然后进入到越冬期,在生产的过程当中,要保证小麦争早苗、全面、壮苗,这是后续小麦状杆大穗的基础[1]。
小麦的营养生殖生长阶段,是指小麦从返青期、拔节期到孕穗期的时期,这一时期小麦的生长较为旺盛,其主要体现在根部、茎部以及叶部。麦穗的分化和发育过程,也会在这一时期开展。随着温度的升高,其返青期麦苗在根、茎、叶以及蘗的生长量也会加大,就分蘗而言,高分值会在拔节前的15天左右开始有两极分化的结果。这一时期,是培养合理群体以及巩固麦穗数的关键,可以帮助小麦形成较为粗壮的杆,能在最大程度上结出较大的穗粒,为提高麦穗粒重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小麦的生殖生长阶段,主要是指抽穗期到灌浆成熟之后的生长时期,这一阶段的麦株在开花和受精之后,小麦的籽粒和灌浆就会逐渐成熟,小麦的根部、茎部、叶部以及其他营养器官的生长都会处于停止状态。这个阶段由于决定着小麦所结出的粒数、籽数重量、籽粒产量以及品质,因此十分关键。需要经过养根保叶的环节,进一步延长后期绿色叶片的功能期,这样就能提高小麦的日常光合作用效率,实现穗粒数和粒重的增长。可以通过色泽、外观、气味以及滋味等方面,判断小麦质量的好坏,优良的小麦体态较为饱满,大小也较为均匀,并且无杂质和病虫的侵害[2]。
构成小麦产量的因素,涉及三方面的问题:一是每亩的麦穗数量;二是小麦每穗的粒数;三是粒数的重量。在计算时,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进行,即:亩产量(公斤)=每亩穗数×每穗平均粒数×千粒重(克)1000×1000。这三个因素受到小麦品种特性、生长环境以及种植环境和栽培技术的影响。因此,想要提高小麦的产量,要着重从这几方面入手。小麦在不同的生长和发育阶段有着不同的生长特性,因此在不同环节,要根据小麦的生长情况,制订具有针对性的生产计划,例如,选择优质的小麦品种,增强种植土壤的肥沃能力以及结合种植气候,来调节肥水的供应情况等。
不同的生长条件和种植技术对于小麦的产量和产量结构有着极大的影响,部分地区的种植土地肥沃能力较差,其光合作用的面积也较小,因此就会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期,造成产量低下的情况[3]。因此,要在种植之前选择条件较好的田地,通过人工施肥以及灌溉为小麦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例如,适量增加肥料,扩大光合面积,改善土壤肥沃力等方面。增加肥料,能够提高小麦的产量,以避免部分小麦出现隔日倒伏或营养不良的现象;而扩大光合面积,能够提高小麦整体的光合生长能力,并且可以加大经济效益;还可以通过降低基本苗的方式,在保证足穗的基础之上,保证小麦全面均衡地生长和发育。
小麦群体物质生长以及分配,也是小麦产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经研究结果表明,小麦的干物积累,主要是源于光合作用的产物,其源于土壤之中的无机盐成分占比还不到10%左右,所以,想要提高小麦的产量,需要提高小麦的光能利用率,并且培养整体的高光效结构。采用因地制宜的办法,通过研究小麦的特性,有针对性地提高种植水平和生长条件。制定科学的生育指标和产量目标,结合气候、土壤情况以及生长情况,控制群体的生长,以便实现小麦的高产。
1.灌溉条件
为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栽培前期,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农作物的灌溉工作是影响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要加强对于灌溉工作的精准化控制,以保障后续工作的良好开展。灌溉条件的创造应通过四方面来进行:用水温度、pH值、含盐量、浇水时间控制。就水温而言,应控制在28~35℃最为适宜,水的pH值在5.5~8.5之间最佳,其全盐量应在每升小于等于1000毫克,而浇灌时间应控制在入冬前浇灌1次,到开春和灌浆期时节浇灌4~5次水即可[4]。
2.品种选择
种植品种的选择决定了小麦的质量,在同一种植条件下,不同种类的小麦其种植出来的结果也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为了保证收获时节以及小麦的生长统一性和经济效益的提升,此环节定不可忽视。影响选种的因素有两点:一是种植条件;二是品种类型。基于高产栽培的需求和当地较为干旱的种植环境,应选择耐肥抗倒的中杆大穗型品种。其选择的类型可为:新冬17、新冬18、新冬32号、新冬33号等。
3.生产目标
在准备种植之前,要对生育指标和生产目标进行规划,可根据市场供需关系或者种植面积来确定。在生产过程之中,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开展:第一,冬前壮苗指标;第二,群体动态指标;第三,产量以及产量结构指标。由于新疆塔额垦区属于西北部,气温较低,所以大多种植的是冬小麦,在越冬之前其主茎叶龄应为5~6片,小麦单株的茎数应为3~5个,单株次生根在5~8条。群体的动态指标应为每亩25万株左右,产量成穗数为每亩40万~45万。
1.土地准备
土壤环境是决定小麦生长好坏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选择相应的土壤环境以及建立精准的土壤条件,通过后期的整地工作,完善基础种植环境的创设。首先,应选择中等以上肥力的条田,其土地前茬作物,应为绿肥、豆类以及油菜为主,连续作业不应大于两年[5]。之后,要将土壤进行整平,保持结构的完好,土壤有机质含量应在1%以上,其中的碱解氮含量应为50PPM以上,速效磷在18PPM以上,pH值应在7~7.5之间最佳,整地深度为6~10cm适宜。
2.种子准备
种子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种子质量检测;二是种子的处理工作。就种子的质量而言,其种子的纯度要不低于99.0%,种子的净度要不低于99.0%,其发芽的概率要不低于85%,其中所含水分应小于13.0%,包衣的合格率要不低于95%,可以通过先进的植物检疫无损检测技术来对种植质量进行检测。在种子处理方面,首先要选择优质的种子包衣剂,为降低小麦黑穗病的病发率,应选用5多醇等种子包衣剂。
3.农机准备
随着现代科技不断发展,农机也越来越向信息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为避免人力资源的浪费和更好地适应大面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应采用先进的自动化农机,像切杆机、旋耕机、收割机等等进行劳作。当前,农机变化发展较大,也出现了一台机器多种功能的情况,其主要是依靠网络和计算机作为媒介,通过提前的设定,能够实现精准化作业,避免了在传统种植作业过程所出现的效率低和种植不精准的现象,能够有效利用种植资源。
1.播种期
进入播种期,首先要进行拌种工作,此环节是为了提高种子的成活率,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概率,并提高小麦的质量。药的用量要根据不同病种进行配比选择,例如,小麦锈病、白粉病可用25%三唑酮结合可湿性粉剂,按照种子重量的0.15%药量进行拌种工作。防治黑穗病,其拌种的药用比例为,每100kg种子,使用40%卫福200FF,悬浮剂200~300毫升。可以使用3%苯醚甲环唑悬浮种衣剂200毫升进行拌种,播种的时间在9月15日-10月5日之间最佳。
2.播种量
适宜播种期的土地,其播种量应在每亩18~22kg,随着播种期的推迟,播种的量也应适当加大。晚播的小麦每推迟1天,每亩的播种量应增加0.5kg。播种日的平均温度,要达到17~18℃左右,或者在入冬之前不低于0℃,有效积温为450~570℃,此为最佳的播种环境。为保证土地能够适应此播种量,并有助于种子养分的吸收,要充分做好施基肥的工作,从灌水量的角度来讲,每亩的灌溉量在70~80m3,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000~2500kg,纯氮6~8kg等。
3.播种方式
在播种方式上,主要是采用小畦(0.9~1.2m)15cm等行距进行播种,其宽行为20cm,窄行为10cm,使用条播方式最佳。其播种的深度为4~5cm,假如是在坡度较大的田块区域,可采用4沟6行或者6沟4行的沟植沟播方式进行种植,最后采用机械条播播种、施种肥磷酸二铵或者三料5kg外加尿素2kg。除了要注重播种的方式之外,还要把控播种的质量,其播行要端直,下种时要均匀,播种的深度保持充分一致,接行之间要准确,镇压1次性完成。
1.冬前管理
小麦的冬前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补种;二是冬前灌溉;三是禁止放牧。针对补种环节而言,应在播种完的3天之内进行,并将毛渠开好,可采用格田的种植方式,将田埂规整,在此过程中,要做好查漏补缺的工作,以避免缺行断垄的现象发生,如有发现,应及时地在遗漏处进行补种。当气温到达3℃时,便可以开始冬季的灌溉工作,其灌溉的量为每亩60~80m3。小麦的越冬期是关键生长时节,因此,要禁止在种植田中开展畜牧工作,以防止牲畜对麦苗的破坏。
2.返青期至灌浆期管理
在返青期至灌浆期时节,耙地松土以及灌溉工作仍是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小麦的返青期主要是指早春麦田半数以上的麦苗心叶长到1~2cm的时期。在小麦返青期以前,为了避免种植区域的土壤产生结块现象,应采用耙地松土的方式,增加保墒的温度,促进小麦更快地达到返青期。而灌溉时,要根据田间的积雪和积水情况进行选择,当土壤含水量较低的时候,其田间的持水量应补充维持在60%左右。
3.追肥环节
追肥工作是为了更好地保证小麦的生长,以及对于养分的吸收,在小麦返青时节进行追肥工作最佳,但也要根据小麦具体的生长情况加以实施。假如是较弱的麦苗,每亩追施尿素量为3~4kg,对壮苗和旺苗,为了防止营养过剩,应停止进行追肥,利用施肥机条施的方式,结合雪上或者雨前进行追肥。春季头水灌溉,每亩追加尿素的施肥量在3~4kg,结合春季的灌拔节水每亩再追加尿素12~13kg。在追肥时,一定要注意量的使用,以及肥料的选择。
4.适时化控
适时化控的意思就是采用化学调控的方式,对小麦生长期间的形态和质量进行人工调节。其小麦的生长调节剂的实施标准应当符合GB/T8321。长势较旺的小麦田和株高偏高的小麦都容易出现倒伏的现象,进而影响到小麦的生长情况,因此,在小麦的拔节期,要采用化学药品对其进行生长调控。可采取喷施矮壮素的方式开展,其用量为200~250g,并兑25~30kg的水,调制成喷雾喷施。亦可以采取每亩用50%矮壮素水剂150g,兑15kg的水进行喷施。
5.叶面施肥
为了延长小麦功能叶和灌浆期的寿命,保证麦粒的重量,预防干热风等问题,应采用叶面施肥的方式,进一步提升小麦的生长质量。在进行叶面施肥工作时,需要结合病虫害防治工作一起开展,这样能够有效降低小麦的发病率。实施的时节,应在小麦的孕穗期或者灌浆的初期进行,使用磷酸二氢钾结合尿素兑水进行药剂的配比,其用量分别为100~200g/200g/30~45kg,将药剂配比完之后充分喷施于小麦的叶面之上即可,这样也便于后期的灌浆工作。
6.杂草防治
在小麦生长阶段,应展开杂草防治的相关工作,目的是保证养分的集中供给,便于小麦充分地吸收养分,能够更好生长。大多是采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物理防治主要是由机器和人工拔取,针对小范围的杂草处理较为见效。而大面积的杂草防治工作,其除草剂的使用应符合NY686-2003与GB/T8321。除草的时间在小麦返青期至拔节期最为合适,麦田杂草的种类较多,为了保证防治的准确性,应根据不同性质的杂草,配比不同种类的药剂。
病虫害的防治工作主要在小麦的返青期以及拔节期开展,其主要的防范对象为麦蚜虫、白粉病和锈病。加入小麦蚜虫百穗在500头以上时,每亩地使用药剂及用量为: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g或者采用3%啶虫脒乳油40~50毫升,加水45~45kg调制喷雾进行防治。假如小麦的白粉病以及锈病病叶达到10%以上时,每亩药剂以及用量为: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30~35g兑30~45kg喷雾进行防治。当小麦的生长进入到孕穗期至扬花期之后,就要开始做好麦蚜、小麦皮蓟马等病的防治工作。
小麦的收获环节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工作:第一,收割准备;第二,适期收获;第三,收割质量。针对收割准备而言,首先要平好毛渠,准备好收割农机,部分收割机还要进行检修工作,以防止在收割过程中出现问题。收获的时期,应在小麦黄熟以后的一周以内处理完毕,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粒重下降较多,或者因大风天气将穗粒刮掉,从而影响产量。就收割的质量方面而言,脱净率要达到98%以上,破损率要降低至2%以下,小麦割茬的高度不能超过20cm。
综上所述,基于新疆塔额垦区常年无霜期较短,气候变幅较大以及积温不足的地理条件,较为适宜小麦生长的背景之下,应通过精细的种植前期准备工作,不断优化小麦高产栽培环境,以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在进行田间管理时,通过分析周围的种植环境以及气候变化,采用科学的种植方式,不断提升小麦高产栽培技术的成效和小麦的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