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俏梅
小麦绿色种植技术及推广
张俏梅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晁陂镇人民政府河南南阳474250)
文章分析了绿色种植技术的含义以及推广的意义,对小麦绿色种植技术进行了介绍,提出了小麦绿色种植技术推广的策略建议,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参考。
小麦;种植技术;绿色种植技术;技术推广;策略
小麦是一种世界上分布最广、种植面积最大的粮食作物,主要有普通小麦、圆锥小麦、硬粒小麦、东方小麦、波兰小麦等,以普通小麦最为常见。按播种期,分冬小麦和春小麦;按品种发育特性,分冬性、半冬性和春性。麦粒富含淀粉和蛋白质,主要用于制面粉,麸皮可作精饲料和微生物培养基,秸秆可作编织和造纸原料。为了提高小麦的种植效益,应加强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从而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对于小麦种植技术的关注度相对较高。目前,小麦种植过程中依然过多地使用化肥,从而破坏土壤,致使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难以提升,且影响未来的耕种环境。为了使小麦种植过程能够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应加强对绿色种植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所谓绿色种植技术,是指最大限度地避免使用农药以及工业化肥等,尽量选择自然肥料,通过调整土壤环境等方式实现作物的增产增收的一种现代化种植方式。通过推广绿色种植技术,人们的粮食需求、健康需求能够得到更好的满足。
第一,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有利于保证食品安全,提高小麦种植的社会效益。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关注程度不断提高,人们更期待市场中绿色食品占比能够得到提升。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小麦的品质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降低其中有害物质的含量。例如,济麦44是一种新型绿色小麦品种,通过推广该类型小麦品种,同时调整小麦种植管理方式,能够进一步保障食品安全。此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消费者愿意在高品质生活方面花费一定的精力和资金。绿色小麦的品质更高,同时营养价值也更高,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粮食的需求[1]。
第二,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小麦种植的经济效益。由于绿色小麦的市场价值较高,利用绿色小麦帮助该区域树立绿色农业产业品牌,在品牌效应的影响下,进一步提高绿色小麦的经济价值,从而促进区域的经济发展。
第三,推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有助于提高小麦种植的生态效益。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有利于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消极影响,有利于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小麦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
3.1.1 科学选地
小麦生长质量受土壤的影响较大,通过调整土壤结构以及养分含量,能够影响小麦的产量与质量。因此需要科学选地并对土地进行有效处理。在选择土地时,尽量选择种植在土壤松软平整且干湿度适宜的环境中,同时应注意土壤的透气性,如在使用稻田进行复种的过程中,应对土壤进行翻耕处理,避免长期浸泡下出现土壤板结的现象[2]。在旱地进行轮作的过程中,应加强对旱地的保水处理,使土壤保持适宜的湿度。应注意的是,为降低重复耕种过程中暴发病虫害,应注意小麦轮作种植,可将其与水稻或玉米以及其他作物进行合理轮作。
3.1.2 合理整地
为了避免土壤板结严重影响透气性,需要对土地进行深耕,保持其深度在30 cm左右,使用旋耕机对前一茬作物的根部进行粉碎处理,完成深松作业。旋耕机的深度应在15 cm左右,该区域的土壤板结情况较严重,应对其进行多次翻耕,以提高土壤的透气性。此外应针对种植区域设置安装排灌系统,满足小麦生长过程中对水分的需求。由于小麦存在越冬期,这一时期无法正常浇灌,因此需要确保土壤中储存足够的水,满足小麦生长需求,同时预防干旱带来的不良影响。在漫灌的过程中,35%的水分会蒸发,因此,采用管道输水的方式,能够减少水分蒸发量。
第一,选择小麦品种前,应全面考察种植区域的环境,进而选择合适的小麦品种,确保小麦种子标准符合GB 4404.1—2008《粮食作物种子质量标准——禾谷类》。最新的小麦类型较多,如淮麦14号、淮麦16号、淮麦18号、渝麦7号等,需要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此外,应对该区域的化工厂以及污染源进行检查,确保环境状况符合绿色种植要求。
第二,选择种子后应对其进行检测,主要测试其发芽率、成活率以及含水量等。在检查过程中应确保小麦种子发芽率在99%以上,同时含水量在13%以下,同时观察出芽的时间以及温度,以便播种完毕后,对环境进行适当调整,提高种子的成活率。
第三,小麦种子处理。应对种子进行筛选,将其中的瘪粒和杂物等剔除,确保其纯度在98%以上[3]。挑选处理完毕后进行摊晒,在阳光下晾晒3 d左右后准备播种。播种时可以选择专门的机械设备进行作业,根据气候特点选择冬季或春季进行播种,播种时应控制其深度在3 cm~5 cm,同时播种量为7.5 kg/亩~12.0 kg/亩。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需要减少农药的施加,因此应在播种前对种子进行集中消毒杀菌,尽可能降低毒害的发生概率。
3.3.1 灌溉处理
小麦种植过程中对水的需求较高,需要种植人员关注土壤中的含水量,根据土壤变化情况选择进行灌溉或排水。在整地时,加深旋耕深度,使土壤保持较为均匀的状态,提高蓄水能力。正常情况下,应确保土壤中含水量在60%左右,利用喷灌的方式减少水分蒸发带来的水资源浪费情况。由于冬季降水量不足,为了满足冬小麦的生长需求,应对其进行冬灌,其时间一般在每年11月—12月。春季小麦生长速度相对较快,对水分的需求量较大,因此需要进行春灌,春灌时间一般在每年3月—4月。在土壤温度达到5 ℃时进行灌溉,可以避免夜冻对小麦产生的不良影响。此外在整地过程中应根据土地情况设置排水沟,避免降水量过多而影响小麦生长。
3.3.2 施肥处理
在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为提高小麦的产量和生长速度,应对其进行合理的施肥。在整地过程中需要施加农家有机肥,使用腐熟农家肥或秸秆还田的方式为小麦生长提供足够的养分。使用有机肥时,应确保有机肥符合NY/T 394—2021《绿色食品 肥料使用准则》。在满足基本肥料需求时,可以通过对微量元素的调整,来实现增产增收,同时避免对绿色小麦的整体质量产生不良影响。例如,可以通过适当增加磷肥含量来使小麦的抗寒能力得到提升;或者通过增加氮肥的方式确保其能够提高小麦的养分储存效果;增加生物微肥来提高小麦的穗重,从而达到促进小麦增收的效果,加快小麦的生长速度。
一方面,加强对小麦病虫害的预防。整地过程中应对土地进行深翻,通过暴晒消除土壤中的虫卵与病株。相关人员应定期对小麦生长情况进行检查,发现出现虫卵或病株时,应对整片区域田地进行检查,了解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若发生概率较低,可以人工去除;若发生概率较高,应利用环保性较高的药剂进行处理,提前预防控制,将病虫害控制在初级阶段,避免其造成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4]。
另一方面,在出现病虫害时应对其进行及时处理。针对小麦病害情况,可以使用40%唑醚·戊唑醇35 mL,搭配0.01%芸苔素15 mL+99%磷酸二氢钾150 g,兑水25 kg~30 kg,通过合理计算,控制药剂喷洒量。常见的小麦虫害包括蚜虫、吸浆虫等,在控制虫害时,可以利用物理方法,如设置黑光灯诱捕;使用生物方式,如增加天敌蜘蛛或小蜂等,控制害虫数量,预防虫害暴发,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提高绿色种植质量。
想要提高绿色小麦栽培技术的推广效果,相关部门应加大宣传推广力度,改变种植者的观念,使其能够主动选择绿色种植的方式,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同时提高绿色种植效益[5]。
一方面,有关部门应制定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方案,结合当前情况丰富宣传方式,有效提高推广效率。在宣传时,应重视对一些小麦种植技术实施意义和成果的分享,使种植者能够更加清晰地认知绿色种植技术的优势,进而愿意主动地选用绿色种植技术。
另一方面,在推广过程中,应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进行全面的技术推广。推广人员应重视绿色种植中的各个环节,如小麦种子的选择、农具的使用、水肥管理内容、病虫害预防等相关内容。推广人员应对种植户进行充分且全面的讲解,并将绿色种植技术有效地应用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为了有效提高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力度,还应加强农业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合作,为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提供良好的环境,相关管理人员应提高对宣传工作进度的把控,从而增强宣传推广工作的落实效果。
此外,为了提高宣传推广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在宣传过程中,应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满足工作人员的实际需求,从而提高宣传推广效果。
现代化背景下,为实现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有效推广与应用,应构建一体化信息管理平台,实现精准的推广与管理。在设计管理平台时,设计部门应与农业生产研究部门进行合作,对绿色小麦种植的全过程进行信息采集,并将数据上传到管理系统中,进而能够有效地针对小麦种植过程进行技术指导,同时针对不同的数据进行反馈处理,提高平台管理效果。
为了使管理平台的利用率得到提升,相关部门应构建指导体系降低平台利用难度。在使用软件时,可根据上传数据来分析小麦种植过程中的实际需求,明确种植过程中的实际任务,结合平台指导来对小麦进行种植管理,有效提高种植效率。在该过程中,需要定期将小麦生长进度相关数据上传到系统,以便系统更好地分配相应的任务。此外,系统中具有各类型病虫害防治方法以及农用除草方法,种植者可根据小麦生长情况选择恰当的防治方法,确保小麦能够得以健康生长。
为了增强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经济性,可以通过构建小麦采销一体化管理系统的方式,帮助种植者降低销售难度,提高经济效益。通过软件来计算绿色小麦种植过程中的产量变化幅度以及小麦价格变化幅度,有效利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共享,全面提高小麦种植业的产销效果。
由于绿色种植技术涵盖内容较多,无法在短时间内实现有效的信息传播,因此单纯的宣传无法有效提高技术推广效果。常规推广的过程中,种植户仅凭工作人员口述或图片展览等方式了解绿色种植技术,该方式很难获取种植户的信任感。在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宣传推广中,相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应加大对绿色种植技术的分析,制定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方案,从而在实际的绿色种植技术推广过程中,更加富有条理,能够加快绿色种植技术的宣传与推广成效。相关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可通过建立示范基地的方式,提高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效果,一方面能够更加充分地为种植户提供技术讲解;另一方面,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的工作人员应积极获取当地政府的支持,选择恰当的区域建设种植示范基地,同时组织当地的种植户到示范基地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引导种植户加入绿色小麦种植的过程中,体验相关机械设备的操作方法,深度了解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最后对其展示绿色种植技术下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提高种植户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信任程度,从而有效提高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效果。
为了使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能够得到持续的发展,应加强对农业技术的创新应用,在不断创新的过程中提高宣传推广效率,有利于构建积极的“技术创新—推广—落实”体系,不断加快新技术的落实效果,全面促进绿色种植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一方面,相关农业技术人员应加强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学习,提高绿色小麦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小麦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概率,全面提高小麦种植技术水平,促进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农业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定期组织相应的技术培训会议,能够提高种植户对绿色种植技术的重视和了解程度,加快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有效落实。
另一方面,引导农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农田中进行研究,全面了解我国目前农业发展状况和小麦种植条件,结合实际情况研发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小麦种植技术。鼓励技术人员加强与经验丰富的种植户之间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吸收种植户的宝贵经验,帮助种植户解决种植过程中的难题,不断激发技术人员的创新思维,进而持续更新绿色种植技术,以保证小麦种植业的效益持续增长。
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发展,对于推动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应加强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推广。种植人员应全面掌握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并且利用多种方式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进行有效的推广,积极寻求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的帮助,构建示范基地,加深种植者对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认识水平,进而落实绿色小麦种植技术的应用,促进我国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王胜亭.基于精准农业绿色小麦栽培技术推广与田间管理方法探讨[J].农村科学实验,2022(2):106-108.
[2]赵勇,邱红伟,朱磊,等.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意义及建议[J].种子科技,2021,39(14):35-36.
[3]白留英.绿色小麦种植技术及其田间管理的推广策略[J].新农民,2021(15):69.
[4]南向娥.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意义及方法探讨[J].种子科技,2021,39(24):119-120.
[5]赵红霞.绿色小麦种植技术推广意义及建议[J].农家致富顾问,2020(20):84.
10.3969/j.issn.2095-1205.2022.06.18
S512.1
A
2095-1205(2022)06-54-03
张俏梅(1980- ),女,汉族,本科,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为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