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背景下环江蚕桑产业发展的思考

2022-11-23 09:58覃向平田孟宇陆方苗韦善教全诚
广西蚕业 2022年2期
关键词:蚕桑贫困户攻坚

覃向平,田孟宇,陆方苗,韦善教,全诚

(1.河池市绿色农业发展中心,河池市 547000;2.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蚕业技术指导站,河池市 547100)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称环江县)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是“十三五”脱贫攻坚战重点帮扶的贫困县之一,2020 年实现了贫困县整县摘帽和毛南族整族脱贫,2021年7月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该县紧紧围绕国家和自治区打赢脱贫攻坚战部署,充分发挥蚕桑优势特色产业基础,把蚕桑产业作为脱贫攻坚主打产业之一[1],小小蚕虫织出脱贫致富路,为毛南族整族脱贫做出了积极贡献。2020年5 月,广西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毛南族全族贫困人口人均纯收入从2015 年的3 570 元增加到2020年的11 756元。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勉励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前提,解决农民贫困问题,才能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全面振兴[2]。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背景下,该县继续推进蚕桑产业发展,激活增收致富内生动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1 脱贫攻坚战中环江蚕桑产业扶贫取得的成效

1.1 蚕桑产业助力毛南族整族脱贫

环江县地处广西西北部,多民族聚居,居住着壮、毛南、苗、瑶等多个少数民族,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下辖12个乡镇、148个行政村(社区),总人口37.82万人。农业人口约32.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86%。2015 年底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6.66万人,贫困发生率为19.56%,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扶贫县。环江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大石山区,贫困和石漠化深层次矛盾长期存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该县先后通过移民搬迁异地安置、整乡推进产业扶贫等举措与贫困作斗争。脱贫攻坚战以来,该县立足蚕桑这一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基础,将蚕桑作为“5+2”重点产业来抓,大力推动蚕桑产业扶贫,取得显著成效。脱贫攻坚战期间,环江县26 322 户贫困户中,养蚕贫困户有6 234 户,约占23.68%,约2.3 万人通过发展养蚕实现脱贫摘帽,促进了毛南族整族脱贫,全县贫困发生率从2015 年底的19.56%下降到2019 年底的1.48%[3]。该县先后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等国家级荣誉。

1.2 蚕桑产业促进了环江经济社会发展

2020 年,环江县桑园面积达1.32 万hm2,比2015年增长12.83%;饲养蚕种73.05 万张,比2015 年增长28.25%;鲜茧产量29 647.5 t,比2015年增长16.49%;蚕农鲜茧销售收入达11.31 亿元,比2015 年增长31.48%。全县有3家茧丝绸加工企业,其中1家为自治区农业龙头企业,2家为市级龙头企业,此外还有1家捻线生产企业、1家食用蚕蛹加工厂和1家蚕具制造企业、11 家真丝家纺小微企业。缫丝生产规模76组2.96万绪,年产2 000 t白厂丝,5A级及以上白厂丝占80%,产品平均质量等级达5A+20,产值6.23亿元,实现税收475 万元。食用蚕蛹1 600 t,产值1 200 万元。蚕丝被年加工销售超1 万件套,销售收入2 000多万元。安置就业员工1 959人。蚕桑与林业、蔗糖成为了支撑全县“亿元财税”工程的三大产业,在全县“林业、蔗糖、蚕桑、香猪、菜牛、核桃、水果、中草药”等八大特色优势种养业中,桑蚕产业年财政税收入超过糖料蔗和林产品加工业,成为该县第一大支柱产业。环江全产业链扶贫典型“绢柔细丝拉动茧丝产业发展”入选《广西农业全产业链扶贫典型案例》。

2 环江蚕桑产业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

2.1 做好产业扶贫规划,精准施策

脱贫攻坚战打响后,环江在全县范围开展调查摸底,按照“一户一策”原则,分类开展产业扶贫规划,制订了《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产业发展与扶贫开发“8310”工程实施方案》(环政发〔2014〕61号),大力发展桑蚕、林业、蔗糖、香猪、菜牛、核桃、水果、中草药等八大特色优势种养业,用3年左右时间切实解决10万贫困人口的脱贫致富问题[1]。2016—2020年,每个乡镇分别发展1~3个特色优势产业并覆盖60%以上的贫困户,全县60 个贫困村基本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每个贫困村发展1 个以上特色鲜明、附加值高、脱贫致富效果好的主导产业。力争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均高于全区水平,贫困农户人均年纯收入3 100元以上,全县60个贫困村全部实现摘帽,18 437户全部实现脱贫。针对全县贫困面广、贫困人口分布在边远石山地区等情况,经调查比较,桑蚕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稍高于甘蔗,蚕桑单位面积土地效益是种植甘蔗的2.68 倍,而种植甘蔗规模效益优于桑蚕[4]。环江结合当地资源优势、发展基础,因地制宜发展蚕桑产业,动员群众把种桑养蚕作为一个家庭的主要产业来抓,共带动29 个贫困村脱贫,脱贫户数3 440户,脱贫人口12 040人。

2.2 强化组织保障,建立帮扶机制

成立“8310”工程工作领导小组,为实施扶贫产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实行“县级负总责,乡级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农户”责任制和严格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作为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实施的第一责任人,根据目标任务抓项目和资金的落实,把产业扶贫任务层层分解,层层签订责任状,确保如期完成产业扶贫工程建设任务目标。组织贫困村产业扶贫项目实施,切实做到“四帮”,即帮制定规划、帮落实政策、帮监管资金、帮实施项目;帮扶龙头企业“四帮”,即帮发展产业、帮销售产品、帮技术培训、帮筹措资金;包户干部“五帮”,即帮做思想、帮选项目、帮订生产计划、帮解决生产技术、帮抓好生产。建立干部培养锻炼机制,选派优秀的中青年后备干部到贫困村开展产业扶贫工作。包村单位要明确任务,安排相应经费,创新帮扶方式,着力增强贫困村和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

2.3 培育经营主体,发挥联农带农机制

以行政村或自然屯为单位,培育合作经营组织,采取“合作社+贫困户+蚕桑产业”的联合模式,按照“直补到户、合作自愿、入股分红、退股还本付息”的办法,建立稳定利益联结机制,激励合作社承担社会扶贫责任,成立产业服务小组,为贫困户及广大社员提供桑苗、赊销幼蚕、培训养蚕技术、蚕房建设、蚕沙处理、蚕茧收购等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乡镇从扶贫资金中安排相应的金额作为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以奖代补的资金,发展贫困户产业资金入股,合作社自愿入股,贫困户入股分红模式,形成联农带农产业扶贫机制。如环江县南大门桑蚕专业合作社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运作模式,吸纳贫困户入股种桑养蚕发展优势产业,与贫困户签订产品购销合同,以最低保护价收购农户蚕茧产品,让贫困户有保底“红利”,实施“以扶转带”,实现精准脱贫,带动大才乡周边养蚕农户1 800 多户。社员韦朝东种桑1.1 hm2,蚕房350 m2,每批养蚕8 张,全年可养蚕10 批,产鲜茧4 650 kg,年收入10 多万元。2021 年6月该合作社经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8部门联合审定为国家农民合作社。

2.4 改善桑蚕生产设施,厚植产业发展基础

以新一轮开发扶贫攻坚战为契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改造和养蚕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依托左右江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优质原料茧示范基地项目支持,建立优质原料茧基地示范区、蚕桑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及标准化简易蚕房与养蚕配套设施示范,在该县大才乡新坡村平治屯、思恩镇叠岭村洛岩屯开工新建标准化简易蚕房2 100 m2,桑园管护示范40.87 hm2。通过产业扶持资金在水源镇上南社区、驯乐乡康宁村等建立集中大蚕房、规模小蚕共育基地,通过以点带面、大户带小户、扶助零星推连片的方式,对新建标准蚕房、新种桑园、配套新蚕具给予相应的补贴。引进蚕桑新品种,推广良园改造、标准大蚕房改造、“人蚕分离”养蚕模式,在示范区做到桑园合理规划、人蚕分居,大小蚕分离,蚕沙无害化处理,积极应对旱涝、高温等不良因素的冲击,为全县蚕桑生产向规模化、标准化和生态化转型和蚕桑产业集群建设打下扎实基础。

2.5 强化服务保障,增强造血功能

环江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作用,加大蚕桑生产技术服务,积极引进良种良法良具,大力推动蚕桑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桂蚕8号、人工饲料养蚕等高产新品种和先进技术逐步推广应用,全县小蚕共育率、方格蔟使用率已达100%,位居全区前列。强化商品小蚕共育和蚕种市场管理力度,引导蚕种生产供应单位和小蚕共育室加强技术服务,全县执行统一技术措施、统一桑园管护、统一生产安排、统一蚕种发放、统一蚕沙处理、统一生产管理“六统一”措施促进标准化生产,选派技术骨干、科技特派员进驻贫困村、贫困户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对接服务,组织开展技能培训,聘请种养能手、乡土专家跟踪指导,提高农户科学种养技能,增强产业造血能力。

3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衔接面临的主要挑战

3.1 蚕桑全产业链发展不完整,产业链较短

目前环江蚕业主要还是以种养为主,产业链处在种养、缫丝代工中端环节,茧丝绸深加工短板突出,丝绸、印染关键技术尚未有效突破,精深加工能力不足,产品竞争力不强,蚕桑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不足、桑蚕文化旅游开发深度不够,蚕桑茧丝绸全产业链发展不完善,一二三产业融合有待进一步加强。

3.2 从业劳动力老龄化,生产要素结构变化大

蚕桑生产涉及面广,全县养蚕户多达5 万户,技术水平差异大,蚕桑生产是劳动密集型产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劳动力缺乏现象日益突出。从业劳动力以老人、妇女为主,老龄化加剧。受国家防土地“非农化”、耕地“非粮化”政策影响,部分桑园处于石漠化地区,土地产出少,规模增长空间有限,蚕桑稳定持续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

3.3 蚕桑与其他产业竞争加剧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蚕桑与甘蔗、水果等其他农业产业在土地、资源、劳动力等方面的需求存在较大的竞争,加上劳动力成本提高、比较效益下滑,各产业间的竞争加剧,桑园与其他作物交叉,蚕儿农药中毒等隐患叠加。

3.4 蚕桑生产基础设施薄弱,抵御风险能力不强

当前蚕桑生产以家庭经营为主,生产规模小,力量分散,专业独立蚕房缺乏,人蚕混居现象普遍,配套高效省力设施设备不齐全;桑园以山地、丘陵为主,机械耕作难度大、水利设施不到位,桑园管护不到位,桑叶产量质量受影响,消毒防病措施不到位、遇到恶劣气候环境或茧丝市场波动,蚕桑生产效益受冲击。

4 发展蚕桑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路

4.1 加强产业衔接,拓展延伸全产业链

蚕桑产业在环江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其短平快优势,适合广大家庭户生产经营,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首选产业,也是当地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环江蚕桑产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自然条件优越,温、光、热、雨充足,毗邻全国最大的蚕桑基地——宜州区,区位条件优越,是“中国优质茧丝基地”,也是广西蚕桑生产十佳县之一。乡村振兴建设中,应该做好产业衔接,继续推动蚕桑产业发展,借助现有基础做强做优蚕桑产业,巩固优质茧丝基地,同时推进桑枝食用菌、蚕沙有机肥、桑饲料养殖多元开发利用,推动丝绸、印染精加工方向延伸,推进茧丝绸加工业提档升级[5],充分利用“世界自然遗产”和“神秘毛南文化”品牌发展桑旅文化,夯实基础强一产,纵向延伸壮二产,发展桑旅增三产,实现全产业链有效衔接,努力建成“桑—蚕—茧—丝—绸—旅游”全产业链发展的格局,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4.2 推进政策衔接,优化生产要素结构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是一个渐进的接续过程。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做好体制机制和政策的有效衔接。在巩固期内延续帮扶政策,抓牢防止规模性返贫主线,延续有效促进蚕桑发展的一系列优惠政策,围绕该县出台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桑蚕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在土地使用、设施建设、技术服务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扶强龙头企业,通过出台政策、招商引资项目,推进蚕桑茧丝绸向精深加工领域发展,组织各乡镇引导经营主体、三类户做好桑蚕生产项目建设筹划,全面调动群众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主动性。落实产业发展的各项奖补政策,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统筹整合乡村振兴项目资金,集中资源对蚕桑等优势特色产业给予重点优先支持,加强对优质高产桑园示范基地、标准化种养基地蚕房建设的支持,加大对新品种引进、低产桑园改造、小蚕共育和标准化蚕房建设的补贴力度,政策扶持从脱贫村、脱贫户向全县范围拓展,打造蚕桑产业园区、乡级示范园、村级示范片和蚕桑“三品一标”基地。

4.3 推动经营主体衔接,提高产业竞争力

农村、农民是乡村振兴生产建设的主体,村集体组织、专业合作社、企业是重要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促成脱贫户、合作组织、龙头企业在乡村振兴中的对接,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为抓手,引导城乡间要素双向流动,做好劳动力、资本、新技术与土地的要素优化组合[6],大力推进乡村产业振兴。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打造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农民。扶优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培育壮大农村合作组织,增强村集体组织的带动作用,结合蚕桑主导产业的优势,发展“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等协作模式,以种养大户或村集体经营为主体发展“标准车间式养蚕”模式[7],发挥县内茧丝加工企业、蚕具企业、蚕种企业、农投公司、小蚕共育室、家庭农场、蚕桑专业合作社等主体带动作用,将小而散的养蚕户组织起来,通过建设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生产基地[8],建立合作共赢、风险共担、协同推进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脱贫主体与乡村振兴主体的有效接续,辐射带动蚕桑产业发展。

4.4 服务保障衔接,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脱贫攻坚完成了阶段性战略任务,巩固拓展成果,推进乡村振兴需要继续增强服务产业意识,建立健全蚕桑生产管理服务体系[9]。创新驱动加大蚕桑科技研发应用,重点支持轻简高效蚕桑机具、优质高产品种示范应用和蚕桑副产物综合利用、蚕桑主题休闲等关键技术开发与成果转化应用。加强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推动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和技术培训,吸收区、市、县各级蚕桑专家和科技特派员服务环江蚕业,充实科技服务队伍,完善县、乡、村、屯四级服务网络,各乡镇应配备蚕桑服务机构,主产村配备蚕桑辅导员,从蚕桑生产经营主体、小蚕共育户、养蚕大户选拔为农民土专家,培养一批乡土实用型技术人才。加大标准小蚕共育、适度规模化养蚕、种养分离、人工饲料养蚕新技术新模式的示范应用,推广普及独立专用蚕室、轨道喂蚕、自动上蔟、机械摘茧等新装备新机具,促进标准化机械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

猜你喜欢
蚕桑贫困户攻坚
山西晋城阳城次营镇:蚕桑宴打造绿色生态品牌
杜造海:从贫困户到脱贫致富带头人
蚕桑小镇规划设计作品
对现代农业形势下蚕桑产业发展的探讨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简析新时期机械化蚕桑养殖技术的应用
“鞋底垫厚点,也能走得快”——贫困户崔普选和他的“梦中梦”
脱贫记 贫困户陈福田和何麦换的故事
贫困户建档立卡工作示意图及参考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