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在高考中的地位

2022-11-23 09:54谢素素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课本学科语文

谢素素

(1.扬州大学 江苏扬州 225000;2.沭阳华冲高级中学 江苏沭阳 223600)

新课改背景下,语文已成为一门立德树人的先锋学科。与此同时,语文学科内容的广度、深度、难度也在不断提升。然而,一种发人深省的现象充斥在当下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那就是,随着年级的不断上升,学生对语文学科的重视程度逐渐下降。其具体表现为:在高中语文课堂中,有些学生排斥语文学习。笔者从自身的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一些学生的消极心理产生的原因,希望学生重拾语文学习的信心,正视语文知识的学习,深刻认识语文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一、学生漠视语文学科

首先,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学习,具体表现为课堂上不认真听讲;写作完全不顾质量,也不符合字数要求。有些学生仗着自己基础好,认为平时可以放松一下,考前突袭即可。他们在课后几乎不做语文作业。有的学生甚至在语文自习课上做数理化作业,使得语文自习课形同虚设。

其次,有些学生被动学习。他们很少主动学习语文,甚至不知从何处下手,课堂发言不积极,只有被点名时才回答。至于背书,磕磕巴巴是常见现象,默写更是错字连篇,这样的学习可以说毫无质量可言。究其原因,这部分学生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往往不够明确,只满足于课堂所讲内容,课后也仅仅“为了作业而做作业”,更别说积极思考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了。他们也没有归纳和总结所学知识的习惯,更不会主动阅读一些课外书籍。语文学习对他们而言,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1]。

最后,有些学生虽然明白语文学习的重要性,但由于某些原因,如基本功差、学习效率低下等,即使再怎么努力学习语文,成绩也提高不了多少,有的甚至倒退很多,于是处于极其焦虑的状态中,导致他们失去对语文学习的信心,不愿意学习语文,甚至“谈语文色变”。

二、教师轻视语文学科

首先,有些班主任和老教师认为“把宝贵的时间花在语文上是在浪费生命”。在他们的认知中,数理化学科才是首要科目,只有学好数理化,才能体现学习水平。高一、高二时的学习还算轻松,到了高三以后,为了迎接高考,原本有限的时间显得极为宝贵,很多班主任都不建议学生将时间“浪费”在语文上由此可见,高中语文的地位一落千丈[2]。

其次,由于受到升学压力的影响,学校和老师不得不放弃一些原有的文化教育,而选择进行考试技巧、考试内容、考试方法方面的教育。在高中语文课堂中,绝大部分语文老师一般情况下都不会进行过多的解释和解读,都是让学生去自学。而他们所讲的重点内容就是有关考试技巧、考试方法方面的内容。随之而来的是,大家忽略了文化的本源,忘乎了真正的文化教育。很多高考阅卷老师都说“现在的孩子们写出来的作文太深沉了,不像是这个年龄阶段写出来的作品,而更像是一种套路化、模板化的作品”。

三、语文考的都是课外的东西

仔细分析近年高考语文试题,我们不难发现,有关课本内容的直接考察大概仅有“古诗文默写”这一题型了,占据总分的4%,可以说是微乎其微。这就让很多同学轻视语文学习,认为平时的默写和背诵在考场上毫无用武之地[3]。

综上分析,曾经的语文处于“王者地位”,而如今却“处境尴尬”,那么还有必要学习语文吗?结果不言而喻,在新一轮的课改之后,语文学科的王者地位得到了很大彰显,高考语文的阅读量也在逐年增加,这就让学生和老师不得不重视语文的学习。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别就上述现象提出以下三条建议。

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创设问题情境的核心就是要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那么,该如何创设问题情境呢?首先,教师要对教材内容熟记于心,深入挖掘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掌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其次,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将语文所特有的意境借助已有的知识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使学生获得新的认知;最后,设置的问题要新颖,具有启发性,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以《窦娥冤》为例,教师可设置如下导入语:很多人在蒙受不白之冤时经常感叹“真是比窦娥还冤”。那么,窦娥究竟是何许人也?又为何蒙受冤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寻找真相。教师以学生熟知的故事设置问题,让学生思考窦娥的冤屈,引出课文。

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心理学研究表明,各种活动都存在一个最佳的动机水平,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导致工作效率下降。此外,动机的最佳水平还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降低;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会高些。比如,在实际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像完成背默古诗文这种简单的任务,学生的学习动机就较高;而像参加作文竞赛这类较为复杂的任务时,学习动机则较弱。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当设置中等难度的学习任务,这样的动机水平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正确指导结果归因,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维纳的成败归因表明,个体的归因方式将影响其未来活动的选择、坚持性和动机强度。归因理论能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其学习成败的原因,而学生的归因可预测其今后的学习动机。学生的自我归因未必正确,教师应注意了解和辅导,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不断促成其学习动机的良性循环。一般而言,无论是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均有利于学生的学习[4]。

4.学生要培养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首先,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做到多读、多思、多积累,不断地积累语言素材,做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自然中的一切都可以成为记录和分享的对象。

其次,要锻炼自己在陌生环境中与人交流的能力。交流是人与人之间重要的沟通方式,面对不同的场合和人物,应当使自己时刻保持轻松愉悦的状态,畅所欲言,从而获得愉快的交流体验。同时,还可以把自己生活中的见闻受写下来,培养自身的写作能力。

五、充分认识课本知识的重要性

语文学习要重视课本知识的传授,师生要深刻认识到语文课本知识的重要性,打破固有思维,树立正确的求知观。

1.课本学习掌握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字、词、句、文学常识等,一篇高考语文试题往往由这些基础知识组成,而这些内容,又都附着于课本之中,要参加语文高考,必定要回归课本,追本溯源。以《谏太宗十思疏》为例,文中涉及大量的成语,如居安思危、载舟覆舟、择善而从、垂拱而治等,此外还有大量的文言现象。比如:“固其根本”的“固”字是使动用法;“虚心以下”的“纳”是动词“采纳”的意思。这些基础知识都需要我们进行归纳总结。在高中语文课堂中,老师是不会单独教授成语和文言现象的,这就需要学生回归课本,认真钻研每一篇文章,掌握基础知识,积累文学常识,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2.课本学习能提高阅读写作能力

阅读和写作是高考语文的重要内容。但大家都会发现,在语文试卷中,除了诗歌默写以外,其他大部分分值的题目均来源于课外内容,这是不是意味着不用学习语文呢?其实,我们应该明白考纲的要求,语文这一门科目考的是能力,即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往往是通过课本学习而获得的,任何课外阅读与写作,包括高考,都是课本内容延伸。以《李凭箜篌引》为例,在拓展延伸环节设置这样一道开放性题目:假如李凭参加了一场音乐演奏会,获得了最佳演奏者奖,请你为他写一段一百字左右的颁奖词。这一题其实是为了让学生以课本为例,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学生通过鉴赏诗句中描写演奏技艺的相关语句,进行语句的扩充和联想,从而达到阅读和写作的目的,即使今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学生也能举一反三[5]。

3.课本学习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学语文不仅仅是为了高考,它还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这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侧重于掌握祖国语言的形式,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与能力的教育;“人文性”侧重于掌握祖国语言的内容,培养具有中华民族行为方式与思想情感的人,侧重于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育。二者相分不杂,相依不离。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命题理念已经逐渐从“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过渡到“价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因此,语文课本中的知识,除了让学生获得基础文化知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进行日常交流的能力,还能提高文化素养,培养个人气质。俗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的谈吐也从侧面反映了这个人的文化素养。

六、注重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1.语言建构与运用

这是语文学科的关键。当前,随着统编教材的施行,教材内容已基本不变,这就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内容,践行新课改下的学生观、教师观与教学观,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尝试多种教学方法,以此培养学生语言的构建和应用。比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进行阅读和写作,培养学生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在统编教材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中有一个专门的演说单元。比如,《齐桓晋文之事》一文,体现了孟子巧妙、机智的语言魅力,让学生明白语言的重要性;《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体现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同时创设和谐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从而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

这是语文学科的精神。个体成熟与否很大程度要看其思想的高度。如果一个人对事物的评价甚为客观,语言尤为完美,说明这个人看事物的角度极为全面。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

3.审美鉴赏与创造

这是语文学科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旨在学生通过审美学习和感悟形成正确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从而提高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在诗歌的甘霖中孕育诞生,中国历史上从不缺少诗人,从古至今,无数文人墨客用自己的笔抒写诗意家园。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思维在诗歌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如中国人讲究含蓄美,古诗词就是含蓄美最好的表现,而古诗词写作上的化实为虚,言此即彼的手法、遣词造句的凝练、考究、诗歌的语言等都形象生动地再现了汉字的独特之美。比如,在教学《沁园春· 长沙》一文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还要学会鉴赏诗歌中的形象美和意境美,注重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的重点意象,遣词造句等,联系作者经历,知人论世,透过意象窥探作者内心世界,体会诗人博大的胸怀,学习心系天下的大境界。这一过程就是鉴赏美和发现美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美的熏陶与感染下不断感悟,形成丰富的审美情趣和体验,并有意识地创造美[6]。

4.文化传承与理解

这是语文学科的灵魂。高中阶段的语文教学,已经不再向学生灌输基础知识,要求学生简单地背诵文言文和诗句,或者摘抄一些好词好句,更多的是培养学生对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增强文化认同感,树立民族自信心。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了解杜甫其人其事,感受杜甫“沉郁顿挫”的诗风,兼具“形式美”和“内在美”的语言特点,了解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这也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升华,学生在了解的过程中,也受到了来自中国辉煌的人文历史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增强了文化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

综上所述,语文学科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语文学习,不仅帮助我们获得丰富的基础知识,还让我们受到文化、审美、伦理等各个方面的熏陶和教育,对个人的身心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高中语文学习不能急功近利,要摒弃“为了高考而高考”的观念,更不要一刀切,应当树立正确的语文学习观念,调整心态,学好语文。

猜你喜欢
课本学科语文
学科新书架
【学科新书导览】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超学科”来啦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
语文知识连连看